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榜樣的力量何以無窮?
——以雷鋒形象變遷為中心的考察

2021-11-29 23:27王妍慧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21年2期
關鍵詞:解放軍報學雷鋒毛主席

■ 俞 凡 王妍慧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而榜樣之所以會有力量,是因為它能訴諸于接受者觀察學習的過程?!皩W習并不僅僅發(fā)生在經典條件反射和操作條件反射中,我們也能通過看、讀或聽說別人怎樣行為來學習。”①通過對他人的觀察、模仿,我們同樣可以體會其中所蘊含的精神品質和價值觀,進而內化為自身的行動準則,這就是“言傳”與“身教”的意義。

通過塑造榜樣形象團結和教育民眾一直是中國共產黨新聞宣傳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新中國建立后,掌握了政權的中國共產黨人必須盡快建立起自己的意識形態(tài)國家機器,完成對全體國民(至少是絕大多數)的“征召”(recruit)與“改造”(transform)的過程②,于是榜樣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視,而現代大眾傳媒成了塑造與傳播榜樣形象的主力。從20世紀50年代(后文“20世紀”不再注明)起,新中國的媒體塑造并傳播了來自各行各業(yè)的大量榜樣形象,他們的事跡和精神,激勵著一代代中國人為建設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

雷鋒是新中國早期塑造的榜樣形象中非常特殊的一個。半個多世紀過去了,許多與他同時代的榜樣形象已逐漸模糊,只有雷鋒始終熠熠生輝。與他同時代的榜樣中仍令當代人耳熟能詳的,只有王進喜、焦裕祿等寥寥幾人。我們不禁要問:是什么賦予了雷鋒這種超越時代的魅力呢?

雷鋒犧牲至今已近60年,絕大多數當代中國人對他和他所處的時代沒有切身感受,我們對他的體認主要來自兩個渠道:一是他人的描述即人際傳播,二是傳媒的塑造即大眾傳播。兩種渠道的敘述為我們共同塑造了一個“可以追溯的過去”,使我們可以“在一個與過去的事件和事物有因果關系的脈絡中體驗現在的世界”③。同時,這兩種渠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首先,大眾傳媒的作用顯然要強于人際傳播,許多直接的生活體認就是通過大眾傳媒才得以廣泛傳播;其次,一個時代的價值取向又影響著大眾傳媒對雷鋒形象的塑造與解讀,一個已經逝去的形象,如果不能適應變化了的社會需求,也會被社會遺忘。所以,大眾傳媒必須根據社會需求和價值觀的變化,對雷鋒形象做出與時俱進的解讀。因此,在考察前面我們提出的問題時,大眾傳媒的作用便顯得尤為重要。

大眾傳媒對雷鋒形象塑造一直是學者關注的話題之一。吳海剛④、袁光鋒⑤、陶東風⑥都認為雷鋒之所以成為榜樣是由于特殊年代的政治需要,而幾十年間這一形象經歷了一個逐漸剝離政治性和階級性的“去革命化”的過程,當下的雷鋒已經從一個政治符號轉變?yōu)榈赖掳駱?吳海剛認為雷鋒作為政治符號的力量隨時可以復蘇起來,而袁光鋒、陶東風則認為雷鋒形象的變化說明公民政治、公民道德與法律契約精神才是社會發(fā)展的方向。陳陽認為1963—2003年間《人民日報》對雷鋒的報道可以被納入“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等五個意識形態(tài)之中,而“無論媒介框架如何轉變,都可以看成是黨報的宣傳任務隨著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變化而發(fā)生的轉變”⑦。海外學者方面,Reed認為后革命時代的中國人實際上是從雷鋒身上學到了傳統(tǒng)的儒家美德,同時也根據自己的信仰來建構對于道德榜樣的印象,作為同時具備儒家傳統(tǒng)美德和共產主義理想的道德榜樣,雷鋒仍將長期在中國兒童的社會化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⑧程映虹認為雷鋒是60年代解放軍塑造的一系列道德榜樣中最重要的一個,相對于之前的榜樣,他體現出了對毛澤東的崇拜、通過自我批評與反省達到持續(xù)自覺的思想改造以及將忍受艱難困苦作為磨礪革命意志的方式等三個特征。⑨

前述研究具有相當的價值,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幾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談到了雷鋒精神的普適化問題,并認為這是雷鋒形象經久不衰的原因,但這卻無法解釋為何類似的形象無法延續(xù)的問題;此外,許多研究者關注到了不同時期媒體因應時代需要對雷鋒形象的不同解讀,卻都有些大而化之;最后,研究者普遍關注了雷鋒形象背后負載的政治含義,卻大多對此淺嘗輒止。有鑒于此,我們選擇了60年代以來《人民日報》與《解放軍報》(以下簡稱“兩報”)上有關雷鋒的報道作為分析對象,結合不同時期中國政治文化環(huán)境的變化,試圖回答這樣三個問題:第一,雷鋒為什么能在60年代成為全民榜樣?第二,雷鋒形象經歷了怎樣的變遷?這種變遷說明了什么問題?第三,雷鋒形象經久不衰的原因究竟何在?

一、雷鋒何以成為榜樣?

雷鋒出身貧苦,解放后接受教育,1960年1月入伍,同年11月入黨。由于在各項工作中表現優(yōu)異且多次捐款支援災區(qū),雷鋒成為所屬部隊的知名模范。1960年11月26日,沈陽軍區(qū)《前進報》發(fā)表了《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雷鋒》;12月又發(fā)表雷鋒署名文章;26日,《解放軍報》發(fā)表關于雷峰的通訊并配編者按《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雷鋒開始具有全國范圍內的影響力。1961年5月5日,《人民日報》發(fā)表《苦孩子成長為優(yōu)秀人民戰(zhàn)士》,雷鋒形象開始踏出軍營,成為面向全民傳播的榜樣。

雷鋒能夠成為榜樣,與其成長經歷有關:新中國要建立的是一種全新的社會制度,證明新制度的優(yōu)越性是媒體的一項重要工作,檢視建國之初的報刊,“苦孩子”形象比比皆是,而雷鋒的成長經歷完美地契合了這一點,比如《人民日報》這樣描寫解放之初的雷鋒:

雷鋒帶著滿身膿瘡,從深山里走出來。人民政府的鄉(xiāng)長彭德茂拉著他的小手,送他到縣人民醫(yī)院去治病?!幌聯涞脚淼旅纳砩?叫喚著:“救命恩人呵!”彭德茂撫摸著他的頭說:“小雷,我們的救命恩人是毛主席,是共產黨,是解放軍?,F在,你可以為你的父母兄弟報仇了!”⑩

在這種強烈的對比之下,新制度的優(yōu)越性不言自明,而這也成了當時的報刊用以激勵人們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新國家的主要號召,正如《解放軍報》的編者按中所言:

新舊社會鮮明對比之下,正如雷鋒所說:沒有黨和毛主席領導革命,哪能有今天?因此,我們也同雷鋒一樣,衷心感謝黨和毛主席的正確領導,決心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保衛(wèi)偉大的祖國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幼年的成長經歷和工作中的優(yōu)異表現,是雷鋒最初被發(fā)掘、塑造的主要原因。但如果僅停留在這種慣常的“舊社會受苦受難,新社會翻身做主,為革命努力工作”的敘事模式中,雷鋒很難成為經久不衰的道德榜樣,這一符號的形成,有著更重要的原因。

二、學雷鋒宣傳的第一次高潮及雷鋒原生形象的形成

1962年8月15日,雷鋒因公殉職,這成了宣傳雷鋒精神的又一契機。17日,沈陽部隊機關發(fā)出了向雷鋒學習,爭當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的號召;24日,《解放軍報》在頭版報道了這一消息;9月7日,又發(fā)表雷鋒日記摘抄10則,同時配發(fā)雷鋒戰(zhàn)友曾光彩的回憶文章;11月1日,《解放軍報》報道了雷鋒生前部隊展出其遺物的消息?!度嗣袢請蟆芬搽S即跟進:1963年1月21日,國防部授予雷鋒生前所在班“雷鋒班”稱號,《人民日報》在25日報道了這一新聞;2月7日,又在頭版頭條報道了遼寧省團委和軍區(qū)組織的雷鋒事跡展覽、巡回報告團以及全省青年學習雷鋒的活動,并用第2版幾乎整版發(fā)表長篇通訊《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雷鋒》及宋任窮(時任東北局第一書記、沈陽軍區(qū)第一政委)、羅瑞卿(時任解放軍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的題詞,配發(fā)評論《偉大的普通一兵》,還將第5版辦成了雷鋒專版,發(fā)表《雷鋒日記摘抄》34則及5幅照片;15日,共青團中央發(fā)出《關于在全國青少年中廣泛開展“學習雷鋒”的教育活動的通知》,學雷鋒運動開始在全國上下開展起來。

2月,《中國青年》準備出一輯學雷鋒專輯,請毛主席題詞;22日,毛澤東親筆書寫了“向雷鋒同志學習”交給雜志社;3月2日,《中國青年》第5—6期合刊發(fā)表了題詞的手跡;5日,全國報紙都轉載了該題詞,學雷鋒活動就此被推向最高潮。

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代領導核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國領袖,毛澤東在當時的領導人中具有獨特地位,他的親筆題詞自然是雷鋒得以成為獨特的道德榜樣的一大原因,但得到毛題詞的并非僅雷鋒一人,為什么是雷鋒成為了這樣獨特的道德榜樣?毛給雷鋒的題詞有何特別之處呢?

《毛澤東年譜》共記錄毛為個人題詞33次,其中廣為人知的,除了“向雷鋒同志學習”之外,就只有給白求恩(“學習白求恩同志的國際精神,學習他的犧牲精神、責任心與工作熱忱”)和劉胡蘭(“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兩條了,相較于白求恩28個字的題詞,7個字的“向雷鋒同志學習”更利于傳播;而相較于戰(zhàn)爭年代的劉胡蘭,雷鋒是一個更適合在和平建設時期傳播的榜樣。更重要的是,從語法角度來看,這是一個省略主賓的祈使句,被省略的主語使它具有了無限的適應性,被省略的賓語使它具有了無限的可能性,“雷鋒同志”還賦予了它明確的指向性??傊?這句話可以被理解為“任何人可以向雷鋒同志學習任何品質”,由此它便可以被無限解讀,這也是雷鋒形象經久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

隨著題詞的發(fā)表,對雷鋒的第一個宣傳高潮也隨之而來。在1960—1976年間,“兩報”對雷鋒形象的描繪,應當是最接近其原生形象的。通過對相關報道的關鍵詞的梳理,我們發(fā)現,這段時間雷鋒的形象大概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變化:

1960—1962年是第一階段。這段時間“兩報”報道雷鋒的關鍵詞主要有忠于黨和人民、忠于毛主席、舊社會受苦受難、助人為樂、艱苦樸素、刻苦學習等??偟膩碚f,這一時期雷鋒形象基本是一個典型的舊社會的苦孩子、新社會的好戰(zhàn)士。

1962—1965年是第二階段。隨著雷鋒日記的大量發(fā)表,他又被賦予了愛憎分明這一新特點,而“憎”的對象被明確界定為“舊社會”“階級敵人”和“美帝國主義”,如《解放軍報》首次發(fā)表的雷鋒日記摘抄中便選了如下記錄:

現在美帝國主義,又支持蔣該死(介石)準備竄犯大陸,我要用自己胸膛的鮮血,象黃繼光一樣保衛(wèi)祖國,保衛(wèi)世界和平。

這一變化體現出新中國榜樣塑造的一個重要特點,即政治需要對榜樣形象的影響,1962—1963年是中蘇關系破裂的關鍵時期,雙方矛盾的焦點之一便是對國際局勢的看法,蘇聯堅持莫斯科宣言中的“和平過渡”方針,中方則堅持自己“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經驗,在這一時期的宣傳中強調雷鋒痛恨階級敵人和美帝國主義,隨時準備“將革命進行到底”,正是這種政治需要的直接反映。

1966—1976年是第三階段。這一時期“兩報”上的雷鋒一方面大體延續(xù)了之前的形象,一方面又將其優(yōu)秀品質集中于一心為革命、一心為人民、愛憎分明等,淡化了助人為樂、做好事等形象,并且著力強調雷鋒刻苦學習毛主席著作,號召大家要像他一樣“毛主席怎么說就怎么做”“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這顯然是這一時期中國特殊的政治環(huán)境的影響所致。

三、新的政治環(huán)境下雷鋒形象的變化

1976年10月,新中國的歷史翻開新的一頁,“兩報”上的雷鋒形象也發(fā)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1977—1989年間,“兩報”對雷鋒報道的最高峰是1977年,《人民日報》當年對雷鋒的報道量是歷年排名中的第三,甚至超過了1963年的數量;《解放軍報》的數量則是歷年排名中的第四,這一現象值得思考。1977年是新中國歷史上風云激蕩的一年。1976年9月9日,毛澤東去世,華國鋒成為新一代領導人;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逮捕了“四人幫”?!白ゲ丁娜藥汀?海外即有華搞‘非毛化’的輿論,國內也有華搞‘右派政變’‘宮廷政變’、為鄧小平‘翻案’的流言?!彼?反擊流言爭取輿論成了當務之急。這一點上,作為曾經被毛題詞的榜樣人物,雷鋒在賦予新領導人合法性問題上具有獨特的作用。這一時期“兩報”上的雷鋒雖基本延續(xù)了之前愛憎分明的“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形象,但其形象落腳點已經變成了揭批“四人幫”、堅持毛主席路線的代表,如《解放軍報》在1977年1月4日為一篇雷鋒生前所在團揭批“四人幫”的報道所加的編者按中講到:

毛主席關于“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偉大號召永遠鼓舞著我們,……我們要更緊密地團結在以華主席為首的黨中央周圍,發(fā)揚雷鋒同志的革命精神,深揭狠批“四人幫”,……把偉大領袖毛主席和敬愛的周總理以及老一輩革命家開創(chuàng)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進行到底!

對雷鋒的宣傳在3月5日達到高潮。當天的“兩報”頭版并排發(fā)表了毛澤東與華國鋒為雷鋒題詞的手跡,其政治意味不言自明?!皟蓤笠豢鄙缯摳岢鎏栒?

讓我們更高地舉起毛主席的偉大旗幟,響應英明領袖華主席的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把毛主席開創(chuàng)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進行到底!

從某種意義上說,雷鋒在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充當了連接毛和華兩個時代的紐帶,也成為了華“沿著毛主席開創(chuàng)的革命道路繼續(xù)前進”的重要標志。而隨著黨和國家工作重心的轉移,雷鋒的形象也開始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

粉碎“四人幫”后,黨中央“立即著手工農業(yè)生產的整頓和恢復,并重新發(fā)出了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的號召”。在這種形勢下,中央開始重新強調崗位責任制,這恰恰是“四人幫”堅決反對的,于是,雷鋒又成了與“四人幫”進行思想斗爭、捍衛(wèi)崗位責任制、“抓革命,促生產”的思想武器:1977年2月15日《人民日報》發(fā)表的雷鋒生前所在部隊學雷鋒的報道,表示要“遵照華主席為首的黨中央關于抓綱治國的戰(zhàn)略決策,大打揭批‘四人幫’的人民戰(zhàn)爭,抓革命,促生產”。4月11日關于整頓交通運輸問題的短評中號召要“學習雷鋒同志那種‘迎著困難前進’的大無畏精神……就能把‘四人幫’耽誤的時間和造成的損失盡快地奪回來”。而7月21日通過的十屆三中全會公報,則正式號召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深入開展工業(yè)學大慶、農業(yè)學大寨、學雷鋒、學硬骨頭六連的群眾運動”。

在1978年底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黨中央正式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此后,政治話語在國家和人民日常生活中開始逐漸退場。在撥亂反正的過程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成為當務之急。1979年9月29日,葉劍英在國慶30周年的講話中,正式提出要“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1981年6月27日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又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歸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的十個要點之一。所以,宣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就成為了當時報刊的一項中心工作,而雷鋒助人為樂、艱苦樸素的形象特點很好地契合了這一需要。1980年起,“兩報”上的雷鋒形象開始緊密地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聯系在一起。1980年4月21日《解放軍報》發(fā)表的《“興資滅無”是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務》是雷鋒與精神文明建設相聯系的開山之作,《人民日報》5月8日發(fā)表的華國鋒講話也強調要通過提倡學雷鋒來對青年干部戰(zhàn)士加強政治思想教育,以“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大規(guī)模的宣傳從1981年開始,從1月1日《解放軍報》的《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建設精神文明》到12月31日《人民日報》報道廣州警備區(qū)某團積極學雷鋒做好事的事跡為止,貫穿全年。這一時期的報道多是關于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過程中各地涌現出的學雷鋒做好事的先進事跡,與之前同類報道相比,以往口號式的話語逐漸退場,政治性的意味大大減弱,就事論事的態(tài)度愈發(fā)鮮明,這也是80年代“兩報”關于雷鋒報道的一大突出特點。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因素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迅速提高,這就給傳統(tǒng)的雷鋒形象提出了一個新的挑戰(zhàn),即重新解釋雷鋒精神與經濟收入之間的關系。長期以來講工資、要獎金等被視為個人主義甚至是資本主義的觀念一直遭到批判,而雷鋒則是批判這種思想的重要理論武器。1963年7月11日,《人民日報》發(fā)表著名勞模趙夢桃學雷鋒的體會,認為一個工人勞動的好壞,絕不能“完全受工資多少支配”,而應該像雷鋒那樣,“拿出做主人的態(tài)度來勞動”。此后的報道和評論一直延續(xù)了這樣的態(tài)度,即使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也沒有改變。

社會的發(fā)展使得二者間的矛盾日益凸顯,“兩報”必須有所回應。1981年3月5日,《人民日報》轉載《中國青年報》社論《再論雷鋒》指出,“提倡學雷鋒絕不是要否定合理的個人利益,更不是要大家去做苦行僧”,而是“要倡導先公后私和公而忘私的精神”。這表明那時的“兩報”已經在這一問題上有所松動,不再一味地排斥對經濟利益的追求,而是號召人們在合理追求個人利益的同時,首先考慮為社會奉獻。這也是此后幾年里“兩報”在這一問題上秉承的態(tài)度:1983年3月4日,《人民日報》社論《新時期與雷鋒精神》寫道“我們今天面臨的具體任務與雷鋒所處的年代不同了。我們學習、發(fā)揚雷鋒精神,不能機械地套用過去雷鋒的某些做法”;《解放軍報》也在1985年7月29日的一篇采訪記中借全國學雷鋒標兵朱伯儒之口表示“我們講實惠,應該首先把國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然后才是個人的實惠”。

但是,這種做法只是回避了問題,社會終究需要“兩報”對雷鋒精神與經濟利益之間的關系作出明確的解釋,否則雷鋒形象很難適應新的時代需求,那些年不斷出現的所謂“雷鋒過時論”便是明證。1988年2月28日,旅大警備區(qū)學雷鋒標兵徐少林獲得了2000元獎金,激起了全社會對拿獎金與學雷鋒之間關系的討論,這成了新時代“兩報”雷鋒形象建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3月2日,《解放軍報》在頭版以《學雷鋒拿獎金同樣光榮》為題報道了此事,并配發(fā)編者按云:

當標兵和拿獎金并不是對立的。重視物質利益是政治工作的一個根本原則。我們強調思想教育,絲毫不忽視排斥物質利益,而是引導干部戰(zhàn)士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同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的關系。不能把干部戰(zhàn)士追求正當的個人利益和致富意識看作是“個人主義”“一切向錢看”。

這是筆者所見“兩報”首次表示“學雷鋒”和“拿獎金”并不矛盾的態(tài)度,第二天,該報又報道曾經的學雷鋒先進單位某部八連在地方開展有償勞務的消息,并借該連指導員之口表示“在商品經濟日益發(fā)展的今天,搞勞務和學雷鋒并不矛盾,關鍵是要處理好有償勞務與無私奉獻的關系”。這種認識在當時很難被社會所普遍接受,很快,《解放軍報》又在5月12日發(fā)表了一封讀者來信,對此提出了相反的意見,認為這樣一來,“學雷鋒的意義、性質就變了,無形中降低或改變了‘學雷鋒標兵’這個榮譽稱號的標準”。此后該報又發(fā)表多篇讀者來信討論這一問題,總體上,支持與反對的意見大體相當,無論如何,改變的種子已悄然埋下。

四、90年代以來與時俱進的雷鋒形象

1990—2019年間,“兩報”上的雷鋒報道從數量上呈現一種逐漸穩(wěn)定的趨勢。除1990年的突然增高以外,“兩報”關于雷鋒的報道數量的變化基本處于一個正常的范圍,幾次高峰期分別對應“題詞”發(fā)表30、40、50周年和雷鋒犧牲50周年紀念,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從具體形象來看,進入90年代后,面對著新的時代環(huán)境,雷鋒形象急需進行一個再解讀、再建構的過程,以使其重新具有時代感。故在90年代初,“兩報”上的雷鋒形象經歷了兩個重要轉變。首先是對市場經濟與雷鋒精神關系的再解讀。如前所述,雖然“兩報”并沒有對“學雷鋒”與“拿獎金”之間的爭議下定論,但社會發(fā)展的大勢卻不可逆轉。1992年10月12日,江澤民主席在十四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中國社會在經濟體制改革領域的又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與之相伴隨,在90年代初,學雷鋒標兵拿獎金的報道開始增多。1991年6月25日,《人民日報》刊登了馬鞍山市向包括“學雷鋒、送溫暖”活動先進個人的“十佳人物”頒發(fā)“一定數額的獎金”的報道;《解放軍報》也在1993年3月10日報道了戰(zhàn)士湯志軍被評為“見義勇為好公民”并獲1萬元獎金的事情。此后,同類報道漸趨常態(tài)化,這標志著雷鋒形象完成了一個重要的轉變,“學雷鋒”終于搭上了市場經濟的快車。

其次是對雷鋒傳統(tǒng)形象的再解讀。1990年1月9日,團中央發(fā)出通知,號召全國青年學習雷鋒“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人民的政治立場”“刻苦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文化科技知識的釘子精神”“助人為樂、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尚品德”“生活上低標準,工作上高要求,為祖國艱苦奮斗的思想境界”和“熱愛本職崗位,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的螺絲釘精神”,這五條標準便是黨中央在新時期對雷鋒精神的闡釋和概括。雖然它們與傳統(tǒng)的雷鋒精神并無不同,但在具體的解讀上,這一時期的“兩報”卻體現出了與之前不同的特征,具體來說就是“三變兩不變”:

“兩不變”是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對黨和國家的忠誠以及艱苦樸素的作風,尤其前者始終是“兩報”在塑造雷鋒形象時保持不變的首要特征。1993年3月5日《人民日報》社論指出雷鋒精神首先在于“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政治熱忱”;2018年3月5日《解放軍報》社論也把“愛黨愛國的堅定信念”放在雷鋒精神的第一位?!叭儭笔紫仁菍炭鄬W習的解讀。在此前的雷鋒形象中,“刻苦學習”總是與“毛主席著作”“馬列主義”等密切聯系在一起,90年代以來“刻苦學習”開始普遍地與“學科學”“學文化”聯系。其次是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解讀,即幫助群眾脫貧致富也是學雷鋒的重要表現。1985年12月11日,《人民日報》報道了八名大學生自愿組成“濟困扶貧”小組,幫助江西吉安貧困農民脫貧致富,被江西省團委評為學雷鋒積極分子的消息,這是“兩報”首次出現此類報道,也是1990年前的唯一一例;90年代以來,“兩報”上此類報道開始大量出現,《解放軍報》更在社論中明確指出:“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同雷鋒生活的年代已有很大不同,學習雷鋒,無論是在方式、內容和要求上都要有所發(fā)展。比如軍民共建精神文明,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在支援國家經濟建設中貢獻技術、智慧和才能等,都應努力去做?!弊詈髣t是對“干一行、愛一行”的解讀。這一概念最初是在1963年3月5日《人民日報》發(fā)表的《學習雷鋒》一文中提出的,本意是號召青年們要學習雷鋒“反反復復地讀毛主席的書,老老實實地聽毛主席的話,時時刻刻按毛主席的指示辦事,一心一意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而90年代的宣傳,則號召大家“把學雷鋒和個人的崗位工作結合起來,在本職工作中體現雷鋒精神,出色地完成任務,用自己的行動為人民服務”,60年代強調個人絕對服從組織安排的意涵在90年代幾乎看不到了。

這種轉變同樣帶有深刻的時代烙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經濟建設成為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要發(fā)展經濟,首先就要改變舊的經濟體制,要改變國家包攬一切的制度,充分發(fā)揮個人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要尊重科學、重視教育,增強全民族的創(chuàng)新能力;還要鼓勵人民敢于致富,勇于致富。這種改革不是要改變中國的社會制度,黨的領導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絕不能有絲毫動搖;同時,發(fā)展經濟,鼓勵致富,并不等于在社會上倡導奢靡之風,艱苦樸素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不能丟。所以,90年代“兩報”上的雷鋒形象,正是在新形勢下對雷鋒精神做出的符合時代需要的新的解讀。

馬克斯·韋伯認為,西方國家從宗教社會向世俗社會的現代性轉型中會經歷一個驅除巫術、魔法和神秘性,驅除“克力斯瑪”的神秘光環(huán),由魅力型統(tǒng)治向法理型統(tǒng)治轉變的所謂“世界的祛魅”(the disenchantment of the world)的過程?!皟蓤蟆鄙侠卒h形象在80—90年代的轉型,首先便經歷了這樣一個“祛魅”的階段。傳統(tǒng)的雷鋒形象誕生于60年代初,其原生形象的核心符號——忠于黨、忠于毛主席、愛憎分明、立場堅定等,無不帶有革命時代的鮮明印記,而其他的一些符號如艱苦樸素、助人為樂、刻苦學習等也都服從于這些核心概念。在這樣的敘事模式下,雷鋒被塑造成了一個完美無缺的革命化的榜樣,這也是那個時代追求“高大全”的通常做法。當改革開放的大門開啟,市場經濟的大潮襲來,“革命”已經逐漸成為遙遠的回憶之時,雷鋒這一形象便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雷鋒似乎已不再適應這個時代,且在事實上被不斷邊緣化,80年代初逐漸興起的“雷鋒過時論”也證明了這一點。伴隨市場經濟的深入發(fā)展,貪污腐敗、個人至上、拜金主義等新的社會問題出現,人們又開始普遍懷念革命年代的純真與美好,從而重新意識到雷鋒形象中的某些符號——艱苦樸素、助人為樂、愛崗敬業(yè)等的時代價值。更重要的是,中國的社會性質和指導思想并未發(fā)生變化,雷鋒形象的核心符號——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恰與其高度契合。于是,雷鋒便又經歷了一個“復魅”(enchantment)的過程——在保留了核心符號并對其他符號做了時代化的新解讀之后,雷鋒重新成為新時代的榜樣。

總之,90年代以來,雷鋒形象經歷了一個“去革命化”的過程——他依然愛黨愛國,從無改變;他依然艱苦樸素,但已不排斥適當的改善生活條件;他依然滿懷斗志,但已不再是針對階級敵人,而是要在經濟建設中貢獻力量;他依然刻苦學習,但已不再僅限于學習政治理論,而更要學好科學文化知識;他依然樂于助人,但已不僅限于幫大嫂買車票,而要承擔起帶領群眾一起致富的責任;他依然愛崗敬業(yè),但已不只是革命的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而更要在任何一個崗位上都做出不平凡的貢獻;他已經可以靠勞動致富,拿大筆獎金,從一個“高大全”的革命者變成了商品經濟時代的好公民。這一轉變不僅使雷鋒形象在新時代重新展現出其道德魅力,更使他獲得了幾乎永遠的生命力。正因如此,進入21世紀,“兩報”上的雷鋒形象開始呈現出一種與時俱進的態(tài)勢,從“三個代表”到科學發(fā)展觀,再到“八榮八恥”“中國夢”“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歷次黨中央最新決策的宣傳中,都能找到學雷鋒精神、學雷鋒活動的身影。

2018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觀撫順雷鋒紀念館,《人民日報》在評論中指出,新時代雷鋒精神是“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是奉獻精神”“是不受年代、環(huán)境、背景等條件制約的”。這是黨的新一代領導核心在雷鋒形象傳承和精神詮釋上的又一里程碑,雷鋒形象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也獲得了新的生命力。正如《人民日報》評論所言,雖然“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社會經歷了深刻的經濟轉型和社會變革,但雷鋒精神煥發(fā)著永恒的魅力,激勵人們無私奉獻,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p>

五、雷鋒的伴生形象

在討論雷鋒形象演變的問題時有一個不能忽略的問題,就是雷鋒的伴生形象,也就是不同時期出現的“××雷鋒”們,這些形象從60年代起便不斷出現,并主要集中在60年代以及80年代以后。

60年代雷鋒最典型的伴生形象是王杰,他與雷鋒有著相似的出身和經歷,同樣留下了大量“明革命之志”的日記,并在日記中以“做一個雷鋒式的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做一個永不生銹的螺絲釘”來自勉。因此,“兩報”在報道王杰時,一直將他與雷鋒相類比:《人民日報》在1965年10月31日為王杰日記摘抄配發(fā)的編者按中稱其為“雷鋒式的革命戰(zhàn)士”;《解放軍報》在11月4日的通訊中則直接用了“熱情頌揚我們偉大時代的又一個雷鋒”的標題,王杰成為了早期雷鋒伴生形象中最重要的一個。

80年代雷鋒的主要伴生形象是被中央軍委授予“學習雷鋒的光榮標兵”稱號的朱伯儒。1983年1月25日,《解放軍報》報道了朱伯儒幫助一位失足青年的事跡;26日又發(fā)表長篇通訊《炭火融融》,報道了他十余年堅持學雷鋒做好事的經歷;27日,《人民日報》也在頭版報道了空軍領導機關舉行朱伯儒模范事跡報告會的消息,并在4版發(fā)表通訊《高尚的情懷》,自此,朱伯儒進入了“兩報”視野,成為整個80年代與雷鋒并提最多的模范人物。90年代這一角色屬于“京城雷鋒”孫茂芳,他的事跡在80年代便已零星見于“兩報”。1993年3月5日,《解放軍報》在頭版發(fā)表長篇通訊,報道了他30年如一日堅持學雷鋒做好事的先進事跡并配發(fā)評論《高唱新時代奉獻歌》;6日,《人民日報》也報道了孫茂芳等全軍學雷鋒典型在京參加座談會的消息;4月11日,又在頭版頭條發(fā)表長篇通訊并配發(fā)評論。“京城雷鋒”孫茂芳就此成為90年代“兩報”上雷鋒最主要的伴生形象,并在進入2000年之后依然保持了這一地位,直到2008年之后,“兩報”對他的報道才逐漸減少。

2010年9月19日,“兩報”同時在頭版頭條發(fā)表介紹“新時期雷鋒傳人”郭明義的長篇通訊并配發(fā)評論;10月11日,胡錦濤總書記就學習宣傳郭明義事跡作出指示,稱他是“助人為樂的道德模范,新時期學習實踐雷鋒精神的優(yōu)秀代表”;12日,“兩報”又都在頭版頭條報道了這一消息,從而掀起了“兩報”對郭明義的宣傳高潮。2013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兩會”遼寧團審議過程中指出,雷鋒、郭明義、羅陽所表現出的精神,“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他們都是我們‘民族的脊梁’”;2014年3月5日,習總書記又給“郭明義愛心團隊”回信,這些事件都在第一時間被“兩報”以頭版頭條報道,并將對郭明義的宣傳推向高峰?!皟蓤蟆睂髁x的報道多與雷鋒直接聯系,作為2010年以來雷鋒最重要的伴生形象,郭明義成了雷鋒精神在當下最好的代表。

這些伴生形象對傳承雷鋒形象起著重要作用:雷鋒的生命定格在了1962年,無論當初對他的宣傳力度多大,形象塑造多完美,雷鋒形象都不可避免地會隨時間而逐漸淡化。我們所處的時代與當年雷鋒的時代已經漸行漸遠,當下的受眾很難對雷鋒產生親近感和體認感。要想讓他們體會并接受這些已經逝去的榜樣,最好的辦法就是在當代尋找一個現實的載體,而郭明義等人便充當了這樣的角色:根據不同時代的需要,他們身上那些與雷鋒相同或相似的品質被挖掘和放大,從而成了雷鋒精神在不同時代的現實載體,而雷鋒這一曾經的榜樣也通過這種形式變得真實可感,從而更能激發(fā)人們向他們學習的動力。

那么,這些伴生形象為什么沒能取代雷鋒的地位呢?這首先是由于雷鋒形象的先發(fā)優(yōu)勢(First-mover Advantages)。這是管理學的概念,認為先進入一個市場的公司可以利用其先行者的地位在利潤和市場份額上獲得更多的競爭力。借用這一理論來分析雷鋒與其伴生形象之間的關系,不難發(fā)現,幾乎所有的伴生形象都被冠以“××雷鋒”或“雷鋒式的××”之名,他們只能作為某一時段雷鋒精神的現實載體,而沒能成為具有新的精神內核的道德榜樣。大眾傳媒不斷地將他們的事跡與雷鋒類比,從另一方面更加強了雷鋒這一原生榜樣形象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所以,他們只能是第二個、第三個雷鋒,而不會是第一個王杰、第一個朱伯儒。更重要的是,毛澤東的題詞使得雷鋒這一形象具有了非同一般的政治意義,“傳播的儀式觀強調參與、分享、聯合以及擁有共同的信仰,并不是信息在時空意義的擴張,而是在時間意義上對社會的維系,不是分享信息的行為,而是共享信仰的表征?!泵磕甑?月5日成為了固定的紀念雷鋒的時間點,這已經成為了一種儀式,紀念雷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紀念毛澤東,紀念建國之初那段火紅的歲月以及那些紅色的理想和信仰,這也是所有的伴生形象所不具備的意涵。

六、結語

行文至此,我們可以對雷鋒形象經久不衰的原因作出如下結論:

第一,雷鋒形象誕生于建國之初的60年代,他“舊社會苦孩子、新社會好戰(zhàn)士”的形象完美地契合了當時宣傳工作的需要,加上他本人在工作中的優(yōu)異表現,這是雷鋒形象最初被發(fā)掘、被塑造的原因。

第二,雷鋒犧牲后,他的日記中表現出的刻苦學習毛主席著作、愛憎分明等特點符合當時政治工作的需要,使得他脫穎而出,成為“兩報”關注的重點,而毛澤東的親筆題詞更使他獲得了巨大的政治合法性,成為建國之初塑造的眾多榜樣中最特殊的一個。這也直接使他在“文革”結束后,成為了新一代領導人清算“四人幫”的重要武器,從而在70年代末再度成為“兩報”宣傳的焦點。

第三,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雷鋒過時論”一度甚囂塵上,而當人們意識到商品經濟存在的諸多社會問題時,又開始重新認識雷鋒精神中那些彌足珍貴的要素。黨中央也審時度勢,對雷鋒精神進行了一系列符合時代需要的新的解讀。在經歷了一個祛魅化和復魅化的過程之后,雷鋒形象開始從一個革命好戰(zhàn)士變成市場經濟下的好公民,從而獲得了幾乎無限的生命力。

第四,雷鋒形象演變過程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不同時期雷鋒的伴生形象。這些產生于不同時代的榜樣都因其與雷鋒有種種相同精神而被大眾傳媒發(fā)掘宣傳,他們成為了雷鋒形象在不同時代的現實載體,使這一早已逝去的形象變得真實可感。同時,雷鋒形象的先發(fā)優(yōu)勢以及他所具有的獨特的合法性要素使得他具有所有的伴生形象都無法取代的優(yōu)勢,而不同時期對伴生形象的宣傳從另一方面又強化了雷鋒形象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注釋:

① [美]羅伯特·J·斯滕伯格、溫迪·M·威廉姆斯:《教育心理學》,張厚粲譯,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3年版,第217頁。

② L Althusser,Trans.Ben Brewster.IdeologyandIdeologicalStateApparatuses.NewYork:Monthly Review Press.1971.p.130.

③ [美]保羅·康納頓:《社會如何記憶》,納日碧力戈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頁。

④ 吳海剛:《雷鋒的媒體宣傳與時代變革》,《二十一世紀》,2001年第64期,第137-142頁。

⑤ 袁光鋒:《作為政治神話的“榜樣”與社會主義新人的塑造:“雷鋒”符號的生產、運作機制與公眾記憶》,《思與言》(中國臺北),2010年第4期,第23-84頁。

⑥ 陶東風、呂鶴穎:《雷鋒:社會主義倫理符號的塑造及其變遷》,《學術月刊》,2010年第12期,第103-116頁。

⑦ 陳陽:《青年典型人物的建構與嬗變——〈人民日報〉塑造的雷鋒形象(1963—2003)》,《國際新聞界》,2008年第3期,第18頁。

⑧ Reed,Garland G.Moral/PoliticalEducationin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LearningThroughRoleModels.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vol.24,no.2,1995.pp.99-111.

⑨ Yinghong Cheng.Creatingthe“NewMan”:FromEnlightenmentIdealstoSocialistRealities.Hawaii,American: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09.pp.93-97.

⑩ 軍奮:《苦孩子成長為優(yōu)秀人民戰(zhàn)士》,《人民日報》,1961年5月5日,第4版。

猜你喜歡
解放軍報學雷鋒毛主席
讀毛主席詞《漁家傲》“不周山”的注
學雷鋒
武漢火神山醫(yī)院開展救治工作
壯錦獻給毛主席
毛主席來到我廣西
《解放軍報》評論:堅決擁護黨中央的正確決定
從融合文化看解放軍報官方微信訂閱號
豌豆笑傳之學雷鋒(二)
豌豆笑傳之學雷鋒(一)
讀毛主席《沁園春》感懷
阿城市| 米泉市| 元阳县| 汝阳县| 永和县| 井冈山市| 郯城县| 齐齐哈尔市| 阜阳市| 涪陵区| 太湖县| 个旧市| 甘孜| 横峰县| 铜鼓县| 恩施市| 云南省| 芮城县| 北票市| 高雄县| 尼勒克县| 开原市| 咸阳市| 保靖县| 修武县| 都安| 井研县| 开原市| 社会| 寿光市| 日喀则市| 兴安盟| 丰县| 马龙县| 大名县| 莒南县| 个旧市| 吴旗县| 黄龙县| 平阴县| 辛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