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琴,朱 莉,余順祖
(1.青海省中醫(yī)院a 心腎科 b 檢驗科,青海 西寧 810000;2. 青海省西寧市城北區(qū)中醫(yī)院,青海 西寧 810000)
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腎衰竭患者可因發(fā)生生物不相容性反應、透析液污染等而出現(xiàn)機體的微炎癥反應[1]。此類患者的機體若長期處于微炎癥反應狀態(tài),易出現(xiàn)動脈粥樣硬化,嚴重者可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 炎癥- 動脈粥樣硬化綜合征[2]。中醫(yī)認為,慢性腎衰竭屬于本虛標實之證(以脾腎氣虛為本,以濕熱瘀毒為標)。在治療此病時,應扶正治其本,祛邪治其標。參苓白術(shù)散具有補脾益氣、健脾除濕的功效[3-4]。有研究指出,用此方治療慢性腎衰竭可起到扶正治本、祛邪治標的作用。本文對在青海省中醫(yī)院心腎科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的60 例慢性腎衰竭患者進行研究,旨在探討為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腎衰竭患者使用參苓白術(shù)散進行輔助治療對其機體微炎癥反應狀態(tài)及貧血狀況的影響。
選擇在青海省中醫(yī)院心腎科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腎衰竭患者60 例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是:1)病情符合《腎臟病學》(第3 版)中關(guān)于慢性腎衰竭的診斷標準;2)具有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指征;3)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時間在3 個月以上。其排除標準是:1)近3 個月內(nèi)有出血史或輸血史;2)合并有嚴重的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心力衰竭或活動性系統(tǒng)性疾??;3)存在頸動脈內(nèi)膜增厚或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4)血壓控制不達標;5)近期內(nèi)使用過抗氧化藥物;6)未按要求用藥及接受檢查或臨床資料不全。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30 例)和參苓白術(shù)散組(30 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的比較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方法是:采用威高日機裝DBB-27C 型血液透析機和碳酸氫鹽透析液對患者進行血液透析,血流量為250 ~300 mL/min,透析液流量為500 mL/min。每次治療4 h,每周治療3 次[5]。在兩組患者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期間,對其均進行常規(guī)的輔助治療。方法是:1)使用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和鐵劑對患者進行糾正貧血治療。2)讓患者保持低鹽優(yōu)質(zhì)蛋白飲食,并嚴格控制其血壓。在此基礎(chǔ)上,為參苓白術(shù)散組患者采用參苓白術(shù)散進行輔助治療。參苓白術(shù)散的藥物組成和用法是:人參15 g、蓮子肉9 g、薏苡仁9 g、砂仁6 g、桔梗6 g、白扁豆12 g、白茯苓15 g、白術(shù)15 g、山藥15 g、甘草9 g。水煎服,每日1 劑,分兩次服下。用藥10 d 為一個療程,共治療3 個療程(兩個療程之間應間隔10 d)。
觀察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清高敏C 反應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 白 介 素-6(interleukin-6,IL-6)、血紅蛋白(hemoglobin,HGb)的水平、紅細胞計數(shù)(red blood cell count,RBC)和紅細胞壓積(hematocrit,HCT)。
選用SPSS 17.0 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hs-CRP、IL-6、HGb 的水平、RBC 和HCT 相比,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hs-CRP、IL-6、HGb 的水平、RBC 和HCT 的比較(± s)
表2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hs-CRP、IL-6、HGb 的水平、RBC 和HCT 的比較(± s)
組別 hs-CRP(mg/L) IL-6(pg/mL) RBC(×1012/L) HGb(g/L) HCT對照組(n=30) 6.74±2.30 37.68±12.04 2.43±0.57 98.41±11.69 0.33±0.13參苓白術(shù)散組 (n=30) 6.25±2.68 37.22±11.18 2.42±0.54 97.38±12.25 0.34±0.11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治療后,參苓白術(shù)散組患者血清hs-CRP、IL-6 的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其HGb 的水平、RBC 和HCT 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3。
表3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hs-CRP、IL-6、HGb 的水平、RBC 和HCT 的比較(± s)
表3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hs-CRP、IL-6、HGb 的水平、RBC 和HCT 的比較(± s)
組別 hs-CRP(mg/L) IL-6(pg/mL) RBC(×1012/L) HGb(g/L) HCT對照組(n=30) 5.26±1.56 36.55±11.73 2.66±0.51 99.28±12.55 0.33±0.13參苓白術(shù)散組 (n=30) 3.53±1.43 30.27±12.30 2.89±0.67 112.52±13.44 0.36±0.17 P 值 <0.01 <0.05 <0.05 <0.05 <0.05
慢性腎衰竭是指各種原因造成慢性進行性腎實質(zhì)損害,致使腎臟明顯萎縮,不能維持基本功能,進而出現(xiàn)代謝產(chǎn)物潴留,水、電解質(zhì)、酸堿平衡失調(diào),全身各系統(tǒng)受累等臨床表現(xiàn)的一種臨床綜合征。近年來,此病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臨床上治療慢性腎衰竭的常用方法。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腎衰竭患者其機體易處于微炎癥反應狀態(tài)(表現(xiàn)為體內(nèi)炎癥標志蛋白與炎性細胞因子的水平增高)。此類患者的機體若長期處于微炎癥反應狀態(tài),易出現(xiàn)動脈粥樣硬化,嚴重者可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 炎癥- 動脈粥樣硬化綜合征[6]。中醫(yī)認為,慢性腎衰竭屬于本虛標實之證(以脾腎氣虛為本,以濕熱瘀毒為標)。在治療此病時,應扶正治其本,祛邪治其標。參苓白術(shù)散具有補脾益氣、健脾除濕的功效。有研究指出,用此方治療慢性腎衰竭可起到扶正治本、祛邪治標的作用。本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參苓白術(shù)散組患者血清hs-CRP、IL-6 的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其HGb 的水平、RBC 和HCT 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為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腎衰竭患者使用參苓白術(shù)散進行輔助治療可有效地減輕其機體的微炎癥反應,改善其貧血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