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仕東
(電子科技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綿陽醫(yī)院·綿陽市中心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四川 綿陽 621000)
深Ⅱ度手燒傷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燒傷[1]。此病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瘢痕攣縮畸形[2]。超短波療法是一種通過熱作用擴張患者肢體血管的物理療法。有研究指出,用超短波療法對手燒傷患者進行治療可有效地改善其局部組織代謝及血液循環(huán),減輕其瘢痕攣縮畸形的癥狀[3]。本文對電子科技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綿陽醫(yī)院接診的86 例深Ⅱ度手燒傷患者進行研究,旨在探討用超短波療法聯(lián)合功能訓練法對深Ⅱ度手燒傷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
選取電子科技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綿陽醫(yī)院2016 年10 月至2019 年9 月接診的86 例深Ⅱ度手燒傷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試驗組(43 例)與對照組(43 例)。試驗組患者中有女17 例、男26 例;其年齡為54 ~74 歲,平均年齡(65.84±6.35)歲;其中致傷原因為遭受熱壓傷的患者有5例、為被熱液燙傷的患者有15 例、為被火焰燒傷的患者有23 例;其中燒傷部位為左手的患者有17 例,為右手的患者有26 例;其平均燒傷面積為(0.87±0.15)% 總體表面積(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對照組患者中有女18 例、男25 例;其年齡為53 ~76 歲,平均年齡(65.97±6.23)歲;其中致傷原因為遭受熱壓傷的患者有6 例、為被熱液燙傷的患者有16 例、為被火焰燒傷的患者有21 例;其中燒傷部位為左手的患者有16 例,為右手的患者有27 例;其平均燒傷面積為(0.86±0.13)%TBSA。兩組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本研究經電子科技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綿陽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2)生命體征平穩(wěn),且意識清晰。3)發(fā)生燒傷后立即被送入醫(yī)院接受治療。4)單手燒傷。5)病情符合《臨床診療指南·燒傷外科學分冊》[4]中關于深Ⅱ度手燒傷的診斷標準。
1)存在手術禁忌證。2)患手存在神經、肌肉、骨骼或肌腱損傷。3)存在心、肝、腎功能不全。
1)無法配合完成隨訪。2)入院后48 h 內死亡。3)主動撤回知情同意書。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治療。在此基礎上,為對照組患者采用功能訓練法進行治療。方法是:1)健康宣教。通過發(fā)放宣傳手冊、面對面交流等方式向患者宣傳有關手燒傷及康復訓練的知識。向患者介紹以往治療成功的病例,以減輕其焦慮感,幫助其建立對治療的信心。2)早期康復訓練。使用軟橡皮圈、紗布、柔軟棉球等物品輔助患者完成握、抓、拆、分指、對掌等訓練。單次訓練的時間為5 min,1 次/d。3)按摩。對患者的植皮區(qū)域進行輕緩的按摩,協(xié)助其進行關節(jié)舒緩活動。逐漸由患者自覺僵硬不痛位置按摩到其疼痛部位,單次按摩的時間為15 min,1次/d。4)日?;顒佑柧?。于瘢痕成熟期開始指導患者進行做手工、拿錘子、持物行走及握筆等訓練,訓練的強度由低到高,速度由慢到快,范圍從小到大。單次訓練的時間為15 min,1 次/d。在此基礎上,為試驗組患者采用超短波療法聯(lián)合功能訓練法進行治療。方法是:于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早期使用DL-C Ⅱ型超短波治療儀對其進行治療,治療頻率為27.12 MHz。指導患者去除手部佩飾(金屬品),協(xié)助其將患手置于兩電極之間。在電極與患者的患手間墊入厚度約為2 cm 的干燥紗布,然后用松緊帶對電極進行固定。單次治療的時間控制在20 min 左右,1 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2 周。
1) 采 用 溫 哥 華 瘢 痕 評 估 量 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 對兩組患者的手部瘢痕進行評價。該量表包含柔軟度、厚度、血管分布及色澤4 個評價維度,總分為15 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手部瘢痕越嚴重。2)采用Carroll 上肢功能評定標準對兩組患者的手部關節(jié)功能進行評價。該評定標準包含手部旋后、旋前、捏、側捏、握、抓握6 個評價維度。這6 個評價維度中共包含33 個條目,單個條目的分值0 ~3 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手部關節(jié)功能越好。
采用SPSS 20.0 軟件處理研究數據,患者的VSS 評分、手部關節(jié)功能評分等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性別構成比等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VSS 評分相比,P>0.05。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VSS 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VSS 評分的比較(分,± s)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VSS 評分的比較(分,± 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t 值 P 值試驗組(n=43)8.35±0.56 3.13±0.41 49.319 0.000對照組(n=43)8.52±0.54 6.15±0.46 21.908 0.000 t 值 1.433 32.138 P 值 0.156 0.000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手部關節(jié)功能評分相比,P>0.05。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手部關節(jié)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手部關節(jié)功能評分的比較(分,± 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手部關節(jié)功能評分的比較(分,± 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t 值 P 值試驗組(n=43)53.11±5.67 86.62±7.91 22.578 0.000對照組(n=43)53.62±5.42 70.35±6.53 12.927 0.000 t 值 0.426 10.401 P 值 0.671 0.000
深Ⅱ度手燒傷的發(fā)生多與患者接觸強輻射熱、高溫固體、火焰等有關[5]。此病患者可出現皮膚水皰、皮膚皺縮及變形等癥狀。目前臨床上主要是采用殘留真皮組織、皮膚功能器官等對此病患者的創(chuàng)面進行修復[6]。瘢痕攣縮畸形是此病患者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出現瘢痕攣縮畸形會影響患者手部的美觀性,嚴重時甚至可導致其出現手功能障礙[7]。為了防止深Ⅱ度手燒傷患者發(fā)生瘢痕攣縮畸形,臨床上通常會采用功能訓練法對其進行治療(包括指導其進行早期訓練、日?;顒佑柧毤皩ζ溥M行按摩等)[8]。有研究指出,對深Ⅱ度手燒傷患者進行早期訓練指導和按摩可減輕其患處腫脹的癥狀,擴大其手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指導其進行日?;顒佑柧毧筛纳破潢P節(jié)的屈曲狀態(tài),并可持久牽伸其手背部攣縮組織,促進其手功能的恢復[9]。超短波療法是一種常用于手損傷康復治療中的超高頻交流電療法。有研究表明,對深Ⅱ度手燒傷患者進行超短波治療可促進其創(chuàng)面滲出液的吸收,減輕其創(chuàng)面處的炎癥反應及化膿情況,促進其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的生長及壞死組織的脫落,防止其發(fā)生瘢痕攣縮畸形。相關的研究指出,該療法還可通過高頻電能的非熱效應與溫熱效應擴張手燒傷患者的局部血管,改善患者燒傷部位的血液循環(huán),從而促進其手功能的恢復[10]。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VSS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其手部關節(jié)功能的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用超短波療法聯(lián)合功能訓練法對深Ⅱ度手燒傷患者進行治療可有效地減輕其瘢痕攣縮癥狀,改善其手部關節(jié)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