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韜
九月的一個星期天,我跟媽媽回鄉(xiāng)下姥姥家,此時恰逢秋收時節(jié)。吃過午飯,我跟著外公來到地里。
一眼望去,到處是黃澄澄的稻子。不遠處,一臺收割機正在稻田里歡快地奔跑著,它張開兩只“大剪刀”,把稻稈剪斷,吃進“嘴”里,稻草隨即整齊地從機器后面吐出來。不一會兒,它就把田里的一大片稻子收割完了。收割機在田頭停了下來,一個人拿起一捆蛇皮袋走到收割機旁,把一只袋子套在機器的出糧口上,按下開關,稻谷立刻噴涌而出,不一會兒袋子就裝滿了。這時,另一個人趕緊過去幫忙換上空袋子……
爺爺告訴我,以前收糧食可不是這個樣子的。他年輕的時候,每每秋收時,農(nóng)民先用鐮刀把稻稈割下來捆成一束束稻把,然后用肩挑、牛車拉,將稻把運到打谷場上脫粒,最后還要進行揚場,大家非常辛苦?,F(xiàn)在,收割機打田里一走,稻谷是稻谷,稻草是稻草,清清爽爽,農(nóng)民不知省了多少力氣。還是新時代好,先進的科學技術(shù)給農(nóng)民帶來了多少便利!
見我聽得津津有味,爺爺指著田地里的稻草說,過去這些稻草沒有用處,好多人家都是用火一燒了之?,F(xiàn)在, 既可以在收割時把稻草切成碎末直接還田,也可以不切碎,捆扎后運走做草繩,再出售給企業(yè)用來包裝產(chǎn)品。
正說著,那臺收割機向我們的田地開來,爺爺趕忙迎了上去。我緊隨在爺爺身后,想再次一睹收割機工作時的風采。
【評? 語】? 文章對收割機工作時的描寫生動傳神,如“在稻田里歡快地奔跑著”“它張開兩只‘大剪刀’”“吃進‘嘴里’”“稻草隨即整齊地從機器后面吐出來”,畫面感強,讓人如臨其境。作者插入了爺爺對過去收割情況的回憶,在鮮明的對比中謳歌了美好的新時代。
(講評教師 夏 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