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溫達傳》看6世紀后半葉的高句麗社會

2021-11-26 08:44
地域文化研究 2021年5期
關鍵詞:高句麗文史平原

董 健

溫達,高句麗平原王時期著名將領,有關他的記事僅存于《三國史記·溫達傳》中。溫達其人也極富傳奇色彩。《溫達傳》雖僅有短短七百余字,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歷史背景,對研究當時高句麗的社會現狀及社會風貌有一定作用。

溫達生活在公元6世紀后半葉,而6世紀后半葉恰是高句麗社會承前啟后的關鍵節(jié)點。此前的高句麗致力于“廣開疆土”,并完成了王城的遷移;而此后則外有與中原隋唐兩大王朝間的大規(guī)模戰(zhàn)爭,內有蓋蘇文集權統治與軍事政變。本文正是要通過對溫達真實身份的深入探索及溫達人生軌跡記載的分析,進而了解6世紀后半葉的高句麗社會。

一、溫達身份

據《三國史記·溫達傳》記載:溫達“容貌龍鐘可笑,中心則曄然。家甚貧,常乞食以養(yǎng)母,破衫弊履,往來于市井間,時人目之為愚溫達?!雹佟度龂酚洝肪?5《溫達傳》,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523頁。窮困潦倒的溫達與“公主”之間身份差距巨大,他能娶到“公主”,成為王婿,這并不現實,不具合理性。這不禁讓我們想對溫達的身份一探究竟。而對于其身份,筆者擬從其婚姻及官位兩個方面入手進行探討。

娶公主:在海東三國之中,有史可考的與王室通婚的案例并不少見,但大多為高句麗王娶妃立后的記載,對于高句麗王室“公主”出嫁,僅有兩例可考。一是中川王時期的明臨笏睹娶“公主”,二即是平原王時期的溫達娶“公主”。下面我們考察同樣娶了“公主”的明臨笏睹,以期進一步明確與王室通婚,成為王的女婿的必要資格與身份制約。

“以椽那明臨笏睹尚‘公主’,為駙馬都尉。”①《三國史記》卷17《高句麗本紀·中川王》,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211頁。椽那部,高句麗五部貴族之一部。椽那部明臨答夫與明臨于漱分別登上國相之位。且自明臨答夫弒主而擁戴新大王之后,王妃亦多出自椽那部。可見在中川王時期公主下嫁椽那部貴族亦在情理之中。而成為王婿之后明臨笏睹又被授予官職“駙馬都尉”,對于“駙馬都尉”一職,則有“初,駙馬都尉,漢武置也,掌御馬。歷兩漢,多宗室及外戚與諸公子孫任之?!雹凇冻鯇W記》卷10《駙馬七》,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247頁。很顯然,即便從字面上看這也是被漢化的官名。高句麗這一官職應來自中原。再者,平原王“及女年二八,欲下嫁于上部高氏”③《三國史記》卷45《溫達傳》,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523頁。原本也是想將“平岡公主”嫁與高姓貴族。因此,無論從中原任駙馬都尉之人皆為宗室、外戚、及諸公子孫等上層統治階級,還是從高句麗尚“公主”之人明臨笏睹的身份地位,都可得知娶高句麗“公主”需要貴族這一身份背景。

授官:與明臨笏睹不同的是,溫達在成為國王之婿后并未立刻獲得封賞,而是通過其不懈努力,在戰(zhàn)場上獲得赫赫軍功之時,方才被授予“大兄”一職。而此前高句麗王也有授官給有軍功之人的情況,如東川王時期毌丘儉征討高句麗,麗軍潰散,王奔南沃沮,在密友、紐由的計劃下,最終擊退魏軍。其后,“王復國論功,以密友、紐由為第一,賜屋句鴨淥、杜訥河原以為食邑。追贈紐由為九使者,又以其子多優(yōu)為大使者?!雹堋度龂酚洝肪?7《高句麗本紀·東川王》,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209-210頁。再如,烽上王時期的高奴子,時慕容廆來侵,“新城宰北部小兄高奴子領五百騎迎王,逢賊奮擊之,廆軍敗退。王喜,加高奴子爵為大兄”⑤《三國史記》卷17《高句麗本紀·烽上王》,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213頁。。而后王又“以高奴子為新城太守”⑥《三國史記》卷17《高句麗本紀·烽上王》,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214頁。。高奴子被授予大兄之時,其為小兄,已然身處兄系官位體系之內。故我們有必要分析“大兄”一職,對于高句麗大兄,最早見于《魏書·高句麗傳》,并且,在各史籍所載當中,大兄的排序位置不盡相同。受6世紀的時段限制,選取《魏書》⑦《魏書》卷100《高句麗傳》,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2215頁?!吨軙发唷吨軙肪?9《異域上·高句麗傳》,北京:中華書局,1971年,第885頁?!侗笔贰发帷侗笔贰肪?4《高句麗傳》,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3115頁?!端鍟发狻端鍟肪?1《東夷·高句麗傳》,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第1814頁。作為參照。在此四部典籍中,前三部大兄分別位列第三,在《隋書》中則位列第二。對于排列位置能否說明大兄的官職等級,學界上說法不一,但從《高麗記》中所載“其國建官有九等。其一曰吐捽,比一品,舊名大對盧,總知國事……次曰太大兄,比二品……次皂衣頭大兄,比從三品……”?楊春吉等:《高句麗史籍匯要》,《翰苑·蕃夷部·高句麗》引《高麗記》,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3頁。也可知,在整個公元6世紀的高句麗,大兄官位排位較高。

在歷任大兄之職的人員中,除了上文提到的高奴子,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寶藏王時期泉氏家族的泉男生、泉男產兄弟。蓋蘇文“子男生,字元德。九歲以父任為先人,遷中里小兄。猶唐謁者也。又為中里大兄,知國政,凡辭令皆男生主之。進中里位頭大兄。久之,為莫離支,兼三軍大將軍,加大莫離支……”?《三國史記》卷49《蓋蘇文傳》,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550頁。又據《泉男產墓志》:“教小兄位,年十八,教大兄位……廿三遷位頭大兄……”可見,泉氏兄弟的升遷路徑即是大兄官職。通過對史籍與墓志碑刻的考察,除去溫達之外任大兄一職的共計十一人次,而這些人的共同特點是都出身貴族,大兄是他們獲得晉升的一個途徑。由此可知,大兄是高句麗王族及貴族才能擔任的官職。

通過從娶“公主”及所獲官位兩個角度的分析,我們不禁心存疑問,溫達能否也為貴族中的一員呢?如此“破衫弊履”、貧苦、狼狽的溫達果真會是貴族嗎?反觀美川王乙弗在成為高句麗王之前的經歷,其為躲避追殺的流浪、逃亡生活,曾作為傭作,經歷“樵采”之苦,“販鹽”被騙①《三國史記》卷17《高句麗本紀·美川王》,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215頁。的悲慘境遇。王族尚且如此,況溫達乎?再者,從溫達之母的明事理及其言談舉止中,也可知其絕非奴隸家庭。溫達確具有曾為貴族身份的可能性。

另外,還有一處疑點需要我們加以分析。溫達在如此貧窮的現實下,為何寧愿“取榆皮于山林”②《三國史記》卷45《溫達傳》,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523頁。而不去耕種以自給呢?結合“(高句麗)其國中大家不佃作,坐食者萬余口,下戶遠擔米糧魚鹽供給之?!雹邸度龂尽肪?0《魏書·東夷·高句麗傳》,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843頁。及“(高句麗)大家不田作,下戶給賦稅如奴。”④楊春吉等:《高句麗史籍匯要》引《魏略·高句麗國》,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1頁。兩條史料,可知在高句麗,只有地位如奴隸的下戶才從事耕作勞動。而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也指出,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也存在著“奴隸和自由民之間的對立”,“而自由民的勞動卻在道德上受鄙視”⑤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22、156頁。此一現象應是奴隸制社會的一種普遍現象。由此看來,高句麗社會也是如此。溫達之所以不耕作,應是其以耕作為恥的觀念所致。在高句麗社會,不僅貴族們以勞動為恥,還有一類人也以勞動為恥,據“高句麗后期社會由貴族、五部自由民、普通自由民和‘游人’組成”⑥劉炬、董?。骸陡呔潲悺坝稳恕毖芯俊?,《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7年第12期。的觀點,得知這一類人即是五部自由民。那么溫達究竟是沒落貴族還是五部自由民呢?結合溫達極其貧窮、困窘的生活狀態(tài),可知溫達為五部自由民的可能性較大。而“(高句麗)其國有五部,皆貴人之族也?!雹摺锻ǖ洹肪?86《邊防二·高句麗》,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第5015頁。五部自由民不同于“普通自由民”和“游人”,只要有可能五部自由民是可以向貴族轉變的。那么溫達是否有這種身份轉變的可能呢?這就需要結合高句麗當時的社會現狀進行綜合分析。

有一條史料值得我們關注,即平原王二年(560)的“王幸卒本,祀始祖廟”⑧《三國史記》卷19《高句麗本紀·平原王》,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239頁。之舉。此次參拜始祖廟距上一次故國原王二年(332)的卒本之行足足有190年的時間間隔。那么平原王此舉又有何用意呢?其實,公元六世紀的高句麗社會較為動蕩。《日本書紀》載:“是年(545),高句麗大亂,被誅者眾。七年(546),是歲凡斗死者二千余。(中夫人子為王,年八歲。貊王有三夫人,正夫人無子,中夫人生世子,其舅粗群氏,小夫人生子,其舅細群氏。及貊王疾篤,細群與粗群各欲立其夫人子,故細群氏死者二千余人也。)”⑨《日本書紀》卷19《欽明天皇》,日本經濟雜志社,1897年,第327-328頁。這是一場高句麗大貴族為奪權而發(fā)生的一場血腥之戰(zhàn)。足見高句麗內部斗爭之尖銳,政局之混亂。而“天保三年(552),文宣至營州,使博陵崔柳使于高麗,求魏末流人。敕柳曰:‘若不從者,以便宜從事。’及至,不見許。柳張目叱之,拳擊成墜于床下,成左右雀息不敢動,乃謝服,柳以五千戶反命”①《北史》卷94《高句麗傳》,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3115頁。,則又說明了政局動蕩所導致的高句麗國勢的衰落。

此外,還有這樣一條記載:陽原王十三年(557)“冬十月,丸都城干朱理叛,伏誅?!雹凇度龂酚洝肪?9《高句麗本紀·陽原王》,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239頁。丸都城曾為高句麗王都,即便在高句麗遷都平壤后,其仍具有重要地位。這從高句麗權臣蓋蘇文死后的泉氏兄弟鬩墻之時“男生為二弟所逐,走據國內城死守”③《舊唐書》卷199上《東夷·高句麗傳》,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5327頁。來看,國內城一直地位重要,不然泉男生亦不會在關鍵時刻走據于此。丸都城之叛,可見高句麗內部矛盾必定十分尖銳。在高句麗如此動蕩不安的大局勢下,反觀平原王本身的繼位之路,在這條路上亦充斥著貴族間的爭奪,而他之所以至卒本祀始祖廟也應是出于平衡各方勢力的考慮。而從平原王自身的情況來看,維持社會穩(wěn)定,扶植屬于自己的新勢力才是當務之急。

平原王繼位之初,高句麗面臨錯綜復雜且危機四伏的形勢,故平原王主要致力于穩(wěn)固政權。而在他當政的后期,卻一改以往為求穩(wěn)定而積極與中原修好的策略。據史載:“及平陳之后,湯大懼,治兵積谷,為守拒之策。十七年,上賜湯璽書曰:‘朕受朕受天命,愛育率土,委王海隅,宣揚朝化,欲使圓首方足,各遂其心。王每遣使人,歲常朝貢,雖稱籓附,誠節(jié)未盡。王既人臣,須同朕德,而乃驅逼靺鞨,固禁契丹。諸籓頓顙,為我臣妾,忿善人之慕義,何毒害之情深乎?太府工人,其數不少,王必須之,自可聞奏。昔年潛行財貨,利動小人,私將弩手,逃竄下國。豈非修理兵器,意欲不臧,恐有外聞,故為盜竊?時命使者,撫慰王籓,本欲問彼人情,教彼政術。王乃坐之空館,嚴加防守,使其閉目塞耳,永無聞見。有何陰惡,弗欲人知,禁制官司,畏其訪察?又數遣馬騎,殺害邊人,屢馳奸謀,動作邪說,心在不賓……”④《隋書》卷81《東夷·高句麗傳》,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第1815~1816頁。。通過璽書內容,可知高句麗的一系列不臣之舉,當然,這也說明了其時高句麗已具備了“驅逼靺鞨,固禁契丹”,甚至屢屢寇略隋朝邊地的實力??梢娖皆醴鲋残屡d勢力的成效,強化王權,結束內部紛爭,使高句麗整體實力得到大幅提升。

故筆者認為,即便無法明確娶“公主”之舉是否與自身成為貴族之間存在必然的聯系,但就其所處的社會大環(huán)境而言,溫達確實具備由五部自由民上升至貴族身份的外部條件。在溫達經濟實力得以提升并立軍功于沙場后成為當時的新興貴族,獲得國王認可及提拔得以平步青云。

二、《溫達傳》記事分析

通過對溫達身份的考察,大致推斷出其為崛起于五部自由民的新興貴族勢力。然溫達身份得以轉變并非完全出于其自身的努力,而是源于“平岡公主”的出現?!稖剡_傳》對此有著詳述,《溫達傳》記事大致可分為四個部分:一是對溫達窮困潦倒的生活狀況及老實孝順的性格特征加以描述,并對其中的戲劇性情節(jié),即公主為何會下嫁給溫達的緣由加以闡釋。史載“平岡公主”兒時愛啼哭,而每當她哭泣時,平原王便對她說:“汝常啼聒我耳,長必不得為士大夫妻,當歸之愚溫達。”公主嫁溫達正緣于平原王的這一句戲言,這也為之后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做以鋪墊。

二是“公主”與平原王之間的矛盾沖突。在公主到了適婚年齡時,平原王并未將其嫁與溫達而欲將其嫁與上部高氏。“公主”拒不從命。理由是:“匹夫猶不欲食言,況至尊乎!”王大怒,“于是,公主以寶釧數十枚系肘后,出宮獨行。”①《三國史記》卷45《溫達傳》,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523頁。平原王與“公主”矛盾的焦點在于“公主”究竟嫁與何人,對平原王而言,他決意嫁“公主”于上部高氏應是出于兩方面的考慮。其一是高句麗社會身份秩序嚴格,身份地位尊貴方可與王室通婚,作為父親為女兒找一位門當戶對的夫婿是合乎情理的;其二是平原王出于自身的考慮,為鞏固政權穩(wěn)定局勢,只能選擇與貴族聯手,而聯姻則無疑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公主”反駁平原王的理由是“君無戲言”。平原王之女對信、烈的執(zhí)著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中原儒家理念在高句麗社會早已深入人心。

其實,在《三國史記》中不乏類似的記載,如新羅孝女知恩感人至深的孝行;新羅薛氏女聽從父命與嘉實立下婚約,當其父食言欲將她另嫁時,薛氏女以“棄信食言,豈人情乎”相抵抗??梢哉f,這些人都是當時的時代楷模,具有一定的社會教化意義,展現了平民社會與貴族階級的美德。而這在金富軾的《進三國史記表》中也有所提及,史載:“是以君后之善惡,臣子之忠邪,邦業(yè)之安危,人民之理亂,皆不得發(fā)露,以垂勸誡”②《三國史記·進三國史記表》,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1頁。而就金富軾所處的高麗仁宗時期,也急需如此的社會教化與倡導。在高麗仁宗即位之初,其岳父李資謙便把持朝政大權,且不斷挑戰(zhàn)王權。在密謀誅殺李資謙失敗后,反遭到他毀滅性的報復,其燒毀王宮,并劫持仁宗。雖然此事變后被平定,但政權真正回歸王權后,仁宗卻從此疏于對國政的治理,幾年后又發(fā)生了妙清叛亂,高麗王朝就這樣在一次次的沖擊之下,逐漸衰退。而朝廷重臣金富軾憂國憂民,意圖以此警醒高麗君臣,且史家向來以史為鑒,這也是朝臣兼史官的金富軾的儒家思想與歷史觀的很好體現。故而《三國史記》在人物事件的選擇上,體現出以儒家道德規(guī)范為準則,意圖恢復社會秩序,重視道德重建的特點。

三是溫達最終得到平原王的認可,并獲賜官位,故事情節(jié)得以峰回路轉。而這一切都得益于“平岡公主”的幫助,“公主”是溫達人生中的伯樂,是改變溫達人生軌跡的關鍵。嫁與溫達后,“公主”便以賢妻之角色幫助丈夫成就一番事業(yè)?!肮鳌辟u掉從宮中帶出的珍寶,買來“田宅、奴婢、牛馬、器物,資用完具”③《三國史記》卷45《溫達傳》,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523頁。提升了溫達的經濟實力,對于溫達人生的轉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公主”具有一定的政治遠見。她了解高句麗人“性兇急,有氣力,習戰(zhàn)斗,好寇鈔”④《后漢書》卷85《東夷·高句驪傳》,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第2813頁。的民族性格。故令溫達養(yǎng)馬并立功于沙場。如此好戰(zhàn)之國,對馬匹這一天然的戰(zhàn)備資源自然需求量巨大。而在高句麗“殺牛馬者,沒身為奴婢”⑤《舊唐書》卷199上《東夷·高麗句傳》,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5320頁。,可見高句麗對馬匹的重視已上升到了法律的高度,馬已然成為一種國家資源。在溫達具備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后,“公主”令其養(yǎng)馬,并“擇國馬病瘦而見放者,而后換之?!痹跍剡_與“公主”的精心飼養(yǎng)下,馬日益肥壯。高句麗王常在春三月狩獵,并將獵物用于祭天及山川之神。到了那天,“王出獵,群臣及五部兵士皆從。于是溫達以所養(yǎng)之馬隨行,其馳聘常在前,所獲亦多,他無若者。王召來問姓名,驚且異之。”⑥《三國史記》卷45《溫達傳》,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523-524頁。得益于良馬相助,平原王對其刮目相看。最終,在與周武帝的戰(zhàn)爭中,溫達立得大功,終獲得高句麗王的認可,并被“賜爵為大兄”①《三國史記》卷45《溫達傳》,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524頁。。

然而,對于與周武帝之間的戰(zhàn)爭,筆者通過對該時間段史料記載的查閱,并未發(fā)現有兩國間發(fā)生過戰(zhàn)爭的任何記錄,此說僅在《三國史記·溫達傳》中有所提及。其時,北周王朝的廢立操縱于宇文護之手,武帝宇文邕只能韜光養(yǎng)晦,蟄伏了長達12年之久。即便在武帝施計除掉宇文護之后,他更是對內忙于實施各項改革,恢復國力。對外征戰(zhàn)北齊,最終一統北方。至于《資治通鑒》所載的“高寶寧帥夷、夏數萬騎救范陽”②《資治通鑒》卷173《陳紀七》宣帝太建十年條,北京:中華書局,1956年,第5493頁。,高句麗軍隊能否是組成高保寧夷夏聯軍的一部分,在武帝討伐東北地區(qū)北齊殘部之時曾出兵阻擋周軍北上呢?筆者認為不然,其時高句麗并未走出谷底,實力上不允許,從高句麗處理對外事務的一貫做法來看,其又怎會損兵折將為他人作嫁衣呢?由此我們進一步推斷,溫達所立功的戰(zhàn)場并不存在。從中我們也可看出《溫達傳》中所展現的傳說色彩。而這也體現出《三國史記》記事的一大特點,即想要夸大某人的功績,就讓他在與中原的交戰(zhàn)中取勝。如大武神王時期的乙豆智鯉魚退漢兵記事就是很好的例子。

四是溫達之死。故事于溫達戰(zhàn)死沙場之處戛然而止。溫達為奪回故土而主動請戰(zhàn),體現了其忠君愛國的情懷。在與新羅的阿旦城之戰(zhàn)中,為流矢射傷而亡,“欲葬,柩不肯動,‘公主’來撫棺曰:‘死生決矣,于乎歸矣!’遂舉而窆。”③《三國史記》卷45《溫達傳》,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524頁。體現了溫達與“公主”之間的深厚情誼。但從另一個側面其實也反映了新興貴族勢力在國內的地位不夠穩(wěn),急需立軍功以鞏固和維持。傳記中對溫達戰(zhàn)死時的“欲葬,柩不肯動”④《三國史記》卷45《溫達傳》,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524頁。的記載,可能也暗示了溫達之死或許另有可能,比如內斗。

三、6世紀后半葉的高句麗社會

通過上文分析可知,高句麗6世紀后半葉的社會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高句麗王權削弱,五部貴族勢力復辟且貴族勢力間斗爭激烈。實際上,早在長壽王遷都之時,各方勢力的重新洗牌便帶來貴族間的矛盾不斷升級,在當時因長壽王的領導魅力與個人威望而未浮出水面。而在此后,貴族之間的分裂、對立與斗爭則貫穿了整個6世紀。溫達生活在高句麗平原王時期,而平原王正是在貴族勢力間的爭斗中登上了王位。平原王之所以在最初選擇將女兒嫁與上部貴族,即是有意聯合貴族勢力,借以鞏固王權。而這從平原王祭始祖廟,籠絡國內城貴族勢力借以平衡各派勢力以防其危及王權,與此同時,重用新進貴族勢力、扶植王權親信的舉措中亦可窺知一二。并且,據后期史料載:“其官大者號大對盧,比一品,總知國事,三年一代,若稱職者,不拘年限。交替之日,或不相祗服,皆勒兵相攻,勝者為之。其王但閉諸宮自守,不能制御”⑤《舊唐書》卷199上《東夷·高句麗傳》,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5319頁。??芍?,王權的衰落并非止于6世紀后半葉,而是持續(xù)了一段時間。

二是身份秩序的流動性較大,社會的開放性較強,但即便如此,身份的上升仍需有“貴人之族”的五部這一層身份限制。五部自由民溫達,在獲得了一定的經濟實力與軍功之時,成功晉級為新興貴族而被高句麗王重用。但溫達晉升的例子很好地說明了身份階層固化的狀況已被打破,由五部民到貴族的身份轉換變得容易,當然,這也得益于當時的社會需要。在6世紀后半葉的高句麗社會,在王權被極度削弱的現實下,平原王只能培養(yǎng)扶植自己的親信勢力來穩(wěn)固王權。

三是新興勢力地位并不穩(wěn)固。新勢力的興起必然帶來利益的再分配,這直接威脅到固有勢力的自身利益。新舊勢力有著天然的矛盾,之間的斗爭自然無法避免。而溫達的主動請戰(zhàn)之舉亦是想在新王即位之時繼續(xù)獲得認可與支持,并試圖通過再立軍功以鞏固地位,樹立個人威望,提升自身實力。至于溫達之死,則亦有死于國內勢力爭斗的可能性。

四是重視對人才的培養(yǎng)。認識到人才對王國發(fā)展產生的重要作用,有意將更多有才能的優(yōu)秀人士擴大到統治階層來,人才的晉升變得容易。因此社會上才會產生立軍功以期身份提升的社會風氣。高句麗“人喜學,至窮里廝家,亦相矜勉,衢側悉構嚴屋,號扃堂,子弟未婚者曹處,誦經習射?!雹佟缎绿茣肪?20《東夷·高句麗傳》,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6186頁。而高句麗的普通自由民和游人整日耕作于田間恐怕不會有閑暇時間去讀書習射,這些能夠有資格讀書習射者應該就是被稱為“貴人之族”的五部貴族和自由民。而正是他們成為高句麗軍隊的骨干力量。其實,溫達之所以很快便立功而獲得晉升亦應是受益于長期讀書習射的結果。而從高句麗后期史料不難發(fā)現,高句麗的這一人才政策一直貫穿高句麗后期社會。

五是高句麗社會的思想觀念深受中原儒家思想的影響。從王國層面來說,溫達養(yǎng)馬、征戰(zhàn)沙場是對國家之忠誠;從溫達與平原王女兒兩人之間的情感脈絡來說,則溫達的行為無不體現了他對平原王女兒之情義。對“公主”而言,只因兒時平原王之戲言便執(zhí)意嫁與溫達,并盡其所能,助其功成名就,這體現了其對信與烈的堅守,亦體現了雖貴為“公主”,亦深知“助夫成德”的女德精神。

總之,《溫達傳》折射出了6世紀后半葉高句麗的政治亂象與社會現實。

猜你喜歡
高句麗文史平原
《文史春秋》征訂啟事
那一片平原
《文史春秋》征訂啟事
《文史春秋》征訂啟事
館藏高句麗鐵器的顯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譜分析
The Land of Nod
平原的草
中國北方民族世界文化遺產
浪起山走
文史春秋
舒兰市| 宾阳县| 银川市| 顺义区| 嘉峪关市| 璧山县| 绥芬河市| 礼泉县| 大兴区| 云霄县| 南充市| 民和| 峨山| 上虞市| 夏津县| 陆川县| 增城市| 六安市| 五常市| 平谷区| 云龙县| 汕头市| 荆州市| 兰溪市| 尼勒克县| 太保市| 安陆市| 平顺县| 宜良县| 新绛县| 湘乡市| 城步| 清流县| 六枝特区| 广德县| 巨野县| 济源市| 西林县| 微山县| 平泉县| 芒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