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功勛
飯局一詞源于宋代。“局”字,本為下棋術(shù)語,富含博弈,引用到飯桌,自然飯就沒有那么容易吃了。不過,北宋文學家蘇軾(1037—1101,號東坡居士)的飯局,雖含“博弈”,卻妙趣橫生。
據(jù)南宋文學家朱弁的《曲洧舊聞》記載,有一天,蘇軾對中書舍人、《資治通鑒》副主編劉攽(字貢父)說,他和弟弟蘇轍參加“制科”(殿試)前,“日享三白,食之甚美”,從此不再相信世間還有比這更美味的八珍。劉攽忙問哪“三白”。蘇軾答曰:“一撮鹽,一碟生蘿卜,一碗飯?!?/p>
誰料過了一段時間,劉攽卻請?zhí)K軾赴宴,主食是“皛()飯”。蘇軾沒聽說過,便對身邊人說,老劉讀的書多,“皛飯”肯定有出處。等他興致滿滿地趕到劉家時,卻發(fā)現(xiàn)一個客人沒有,餐桌上僅擺著一撮鹽、一碟蘿卜和一碗白米飯,蘇軾“乃始悟貢父以三白相戲”……
吃完準備回家,蘇軾笑著對劉攽說,老兄明天有時間嗎?到我家做客,定奉上您從沒吃過的“毳()飯”。劉攽也怕有詐,但確實沒見過“毳飯”,所以仍想一睹為快,于是第二天便早早趕到蘇府?!罢?wù)撨^食時,貢父饑甚索食”,蘇軾笑著說,等一會、等一會就好。直到老劉實在餓得肚子咕咕叫,蘇軾才說,“鹽也毛(古人通常將“冇”寫作“毛”,沒有的意思),蘿卜也毛,飯也毛,非毳而何?”劉攽捧腹大笑,更對機智過人的蘇軾心悅誠服:“猜到您老兄必報上次‘皛飯之仇,但撓破頭也想不到‘毳飯原來如此?!?/p>
其實,蘇軾跟絕大多數(shù)官員處處以“高格調(diào)”自居完全不同,古代知識型官員追求“談笑皆鴻儒,往來無白丁”交際圈,蘇軾卻反其道而行之,所謂“放浪山水間,與漁樵雜處”。被貶黃州,因有罪在身住不了官署,便在郊外搭茅棚,與老百姓同吃同住,“身耕妻蠶”,喝的是自己采的茶、吃的是自己種的菜,“雖勞苦卻亦有味”,并利用當?shù)厣偃藛柦虻呢i肉烹飪了一道“東坡肉”。
紹圣四年(1097),年過花甲的蘇軾被謫居海南昌化軍(治所在海南儋州),朝中當權(quán)的章惇恨不得置他死在儋州而后快:不準食官糧、住官舍、簽公事。后來,蘇軾一家連吃喝都成了大問題?!氨贝坏矫兹缰?,醉飽蕭條半月無”,在缺糧無肉的日子里,蘇軾父子常采摘蒼耳嫩葉,煮成菜羹喝下去:“其法不用酰醬,而有自然之味……汲幽泉以揉濯,泫融液而流津。適湯蒙如松風,投糝豆而諧勻……”“過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糝羹,色香味皆奇絕?!边@些菜肴就是聞名于世的“東坡羹”。三年儋州生活,蘇軾活得依然燦爛。
蘇軾縱橫詩、詞、書、畫諸領(lǐng)域,加上他發(fā)明的各種美食,千百年來備受人們推崇和喜愛。但是,他那充滿趣味的“飯局”,難咽的“皛飯”“毳飯”及“蒼耳葉羹”等,又彰顯了蘇軾的勤儉和堅忍,更令世人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