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傳虎
摘要:近年來,吉安市委、市政府不斷推動經濟等各方面建設快速發(fā)展,農村經濟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態(tài)勢。但是受農村的特定文化、復雜的地理位置以及農村居民長久以來的特殊生活居住習慣的制約,農村火災一直處于高發(fā)狀態(tài),這不僅給居民帶來了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fā)展。本文對吉安地區(qū)今年來的農村火災進行了統計調查,從農村火災的特點入手,分析了相關火災的成因,從而得出了撲救農村火災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消防;火災特點;滅火對策
1.農村火災特點
從我支隊火災統計數據來看,農村火災占火災比例依然較大,而人為引起的火災是農村火災的主要成因,具體有以下特點:
1.1耐火等級低,蔓延速度快。隨著新農村建設,農村的住房條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部分農村居民由于經濟條件有限,房屋依然為磚瓦或磚木結構,且大多數農民會將曬干的柴禾稻草等堆積在廚房或門沿處,一旦著火,可燃物多火災荷載大,煙霧濃,火勢會迅速蔓延到整個房子,很容易造成屋頂燒穿或房屋倒塌。
1.2規(guī)劃不合理,防火間隔小。目前吉安地區(qū)大多數農村民房都是連片建造,沒有合理的消防規(guī)劃,民房之間沒有防火間距,消防車通道和防火墻,一旦發(fā)生火災有消防基礎設施的缺失,火災得不到控制,極易造成大面積的燃燒,造成的損失極其巨大。同時由于農村道路狹窄消防車不易通行,消火栓的消防設施的缺失,給火災撲救造成了極大的阻礙。
1.3防火意識差,應急能力弱。多數居民在住房內大量堆放稻草等可燃物,生活做飯隨意用火,隨意拉接電線,老化的電線不及時更換,遇到火災時不能第一時間報警,往往延誤了火災撲救的最佳時機,同時由于受農村經濟條件的限制,農村地區(qū)并不在城市建設規(guī)劃之中,使得在農村地區(qū)基本沒有市政消火栓、消防車通道和火災報警裝置等消防基礎設施,給救援造成極大的不便。
2.火災撲救的幾點思考
農村火災以民房火災為主,此類火災點多面廣,撲救時要堅持在“救人第一,科學施救”的指導思想下,積極搶救群眾生命財產。同時還要大力發(fā)動群眾自救,做到救人與滅火同時進行。
2.1進一步織密滅火救援網,加強宣傳,立足發(fā)動群眾自防自救。近年,吉安市大力推動鄉(xiāng)鎮(zhèn)專職隊建設,滅火救援效率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因為鄉(xiāng)鎮(zhèn)專職隊車輛噸位較小,且農村地區(qū)沒有建設消火栓等基礎設施,一般城市消防隊離農村較遠,加上多數火場交通不暢,有時會出現功虧一簣的情況,只能做些火場清理工作,這不利于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保護。同時,村民對本村的道路、水源和建筑特點比較熟悉,了解本村的通車道路的路況、水源情況、可供機動泵取水滅火的水源位置以及村民住宅內部物資的習慣存放形式及地點,能夠掌握滅火決策的第一手資料。如果消防隊能夠對這些村民加以一定的滅火培訓,成立由村干部負責,村民參與的消防站,對于撲救農村火災在處置時機和滅火效率有極大的幫助。同時消防隊伍要經常深入農村宣傳和撲救消防知識,指導村民開展防火檢查,消除火災隱患,幫助村民掌握滅火、逃生知識和技能。在村民消防站配備必要的滅火器材,教導村民在發(fā)生火災時能夠自救,力爭在火災初期將其撲滅。
2.2要及時準確接、處置農村火警,警情詢問要詳細。由于消防隊大多遠離農村,而且消防隊員對農村的交通道路不熟悉,這就要求消防隊伍在接到農村火警時,一定要迅速出動,接警員要問清燃燒物質、起火范圍、是否有人員被困等火災情況,指揮員在途中要保持與報警人的聯系,了解道路交通情況,必要時可以讓報警人安排人員在主要的交通路口迎接消防車,這樣就可以避免消防隊走錯路,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到火場。
2.3要堅持“救人第一,科學施救”的指導思想,做好火場偵查,掌握現場情況。消防隊到達火場時要第一時間詢問知情人了解現場燃燒的物質,房屋結構,是否有人員被困以及是否有爆炸物的危險物品,同時通過火場的外部偵查,判斷火災發(fā)展階段和火災發(fā)展趨勢,為制定滅火方案提供依據。在火災撲救時要積極組織疏散群眾,搶救群眾財產。要正確處理救人與滅火的關系,始終將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要協助民警、村干部做好警戒和村民安撫工作,防止受災群眾沖入火場搶救財物,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2.4充分發(fā)揮現有消防裝備的優(yōu)勢,合理選擇消防車輛和滅火器材。農村地區(qū)道路一般較為狹窄,大型消防車輛難以進入,所以在調派第一出動力量時要選擇合適的消防車輛如:小型水罐車、泵浦消防車等。同時,農村沒有可供消防車取水的消火栓,且水源條件復雜取水困難,所以應該在消防車上隨車攜帶手臺機動泵等便于農村水源取水的器材,便于在水源充足的情況下保證火場供水,如果火場附近水源匱乏,要及時組織消防車接力供水或者運水,還可發(fā)動群眾進行運水。消防隊伍目前配備滅火車輛和器材比較齊全,能夠滿足農村滅火的需要,所以消防隊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器材裝備,合理調度,做到快速有效的撲滅火災。
3.滅火注意事項
3.1農村建筑大多耐火極限低的土木、磚石結構,過火時間長,結構不穩(wěn)定。消防人員進入火場進行火情偵察時,要將個人防護裝備佩戴齊全,要時刻關注墻體、梁、柱的建筑構件的燃燒情況,防止建筑倒塌出現傷亡情況。
3.2在到達火災現場后要及時開展火情偵察,重點要了解有無人員被困,被困人員的數量和位置,火場內有無爆炸物品和有毒物品,及爆炸或有毒物品存放位置和數量的信息,以便指揮員能夠做出正確的部署,選擇正確的疏散通道。
3.3戰(zhàn)斗員在接近起火建筑及進入火場內部滅火時,要先用水槍對墻體、障礙物及建筑頂部進行試射,并仔細觀察周邊情況,確保電源線路已經斷電,建筑無倒塌危險后才可以進入建筑內部進行滅火作業(yè),指揮員還應設立安全哨,一旦發(fā)現有倒塌危險要及時提醒建筑內部的戰(zhàn)斗人員及時撤離。
3.4做好警戒工作,維護現場秩序,防止群眾闖入火場。農村居民鄰里之間相識,甚至是親戚關系,在居民家發(fā)生火災時時常會發(fā)生農民群眾擅自闖入火場搶救財物而造成傷亡的事情。同時,維護好現場的秩序,也有利于保護火災現場,方便火災調查人員調查取證。農村火災往往牽涉到經濟補償問題,做好調查取證工作,有利于鄉(xiāng)鎮(zhèn)府工作的開展。
3.5戰(zhàn)斗結束時,要認真清理火場,防止復燃。農村火災特別時稻草等火災,一般處于陰燃狀態(tài),如果不清理徹底很容易發(fā)生復燃。特別是夜間,由于農村缺乏照明設備,火場照明不足很容易發(fā)生遺漏,因此在夜間撲救農村火災時,要準備充足的移動照明設備,及時做好火場清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