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恒 韓全友 張翰芳 孫義勇 王冬冬
中圖分類號:U467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的舒適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而汽車的舒適性受NVH性能影響較大,因此各大整車廠商都已將汽車NVH性能作為一個重要的設計指標。動力總成懸置是動力總成振動向車身和駕駛室傳遞的首要路徑,對整車隔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從動力總成懸置著手研究優(yōu)化方案,以期改善問題。
1背景介紹
某車型在實車試駕過程中被發(fā)現,該車型蠕行工況存在較大幅度的整車抖動共振,駕駛室振感明顯,不可接受。該車型搭載的動力總成為1.0T三缸增壓發(fā)動機和CVT無級變速器,該發(fā)動機無平衡軸。
進一步排查發(fā)現,在車輛定置狀態(tài)下,換P擋輕踩加速踏板,發(fā)動機轉速維持在1050r/min左右時,整車出現較大幅度的共振,與蠕行工況發(fā)動機轉速1000~2000r/min吻合。因此,初步判斷是由于動力總成振動引起的整車共振。
為分析該共振的根本原因,設置工況為P擋定置工況,在懸置主動端、懸置被動端、座椅導軌以及方向盤上布置振動加速度傳感器,使用LMS SCADASⅢ數采前端設備,采集各傳感器上的振動加速度數據。然后應用LMS Test.Lab振動噪聲分析系統(tǒng),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判斷問題的根本原因,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
2問題車測試及數據分析
2.1問題車客觀數據測試結果及數據分析
通過測試數據分析,座椅導軌Z向在1000~1200r/min有一個較大幅度的振動(圖1),與試駕問題一致。進一步分析得知,振動的主要階次為1階(圖2),同時分析得知,該轉速區(qū)間右懸置主動端同樣存在一個較大幅度的1階振動(圖3)。
2.2問題車共振頻率分析
根據客觀測試結果,確定問題車共振的根源在于動力總成,主要集中在發(fā)動機端,且振動階次為1階。該工況下只有發(fā)動機在運轉,其振動激勵主要為點火激勵。
發(fā)動機點火主要階次的激勵頻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n——發(fā)動機轉速
i——發(fā)動機缸數
τ——發(fā)動機沖程
該問題主要共振轉速集中在1050r/min,發(fā)動機為三缸四;中程發(fā)動機。三缸發(fā)動機的主要點火激勵階次為1.5階,計算可得,該問題下發(fā)動機點火1.5階激勵頻率為26.25 Hz。而問題發(fā)生的階次為1階,頻率為17.50 Hz。
2.3問題車共振的根本原因分析
在定置工況下,僅發(fā)動機點火激勵產生共振,判斷是由于動力總成懸置系統(tǒng)的剛體模態(tài)與動力總成點火激勵頻率耦合所致。應用Adams建立動力總成懸置系統(tǒng)多體動力學仿真模型,代入問題懸置的剛度參數進行分析,結果如下表1。
對問題車動力總成懸置系統(tǒng)的剛體模態(tài)進行測試(表2),與仿真分析結果基本一致。由此可以確定問題的根本原因為,動力總成懸置系統(tǒng)的剛體模態(tài)Ro_I方向頻率與動力總成1050r/min附近的點火激勵l階頻率耦合,導致整車共振。
3問題的優(yōu)化改善
3.1問題的優(yōu)化方案思考
通過以上對問題車實測和分析,明確問題的根本原因為動力總成懸置系統(tǒng)的剛體模態(tài)Roll方向頻率與動力總成1050r/min附近的點火激勵1階頻率耦合導致。
對于頻率耦合問題,通常采用避頻的策略進行改善。但是,對于該車存在的問題,若采用避頻的策略,會存在以下2個問題難以解決。
(1)往下避頻,即使動力總成懸置系統(tǒng)的剛體模態(tài)Roll方向頻率降低到16.00Hz以下,可以避免蠕行工況的頻率耦合。但是,Roll方向頻率在16.00 Hz以下時,會與發(fā)動機轉速為940r/min以下的點火激勵耦合。而該發(fā)動機的怠速轉速處于該區(qū)間,會導致怠速振動嚴重劣化,不可行。
(2)往上避頻,即使動力總成懸置系統(tǒng)的剛體模態(tài)Roll方向頻率提高到19.00Hz以上,可以避免蠕行工況的頻率耦合。但是,Roll方向頻率在19.00Hz以上時,會與發(fā)動機轉速為1200r/min以上的點火激勵耦合。而該發(fā)動機的冷車熱機轉速處于該區(qū)間,會導致冷車熱機過程的振動嚴重劣化,不可行。
因此,對該車存在問題,考慮采用抑制共振的策略進行改善。
3.2問題的優(yōu)化的理論依據
根據動力總成懸置系統(tǒng)的隔振原理,不同阻尼系數下的頻率比與振動傳遞率的關系式公式為:
式中TA——振動傳遞率
λ——頻率比
C——阻尼比
由此可得到以下結論。
3.3問題的實物驗證
對于普通橡膠懸置而言,其阻尼直接由橡膠材料決定。常規(guī)的橡膠材料阻尼基本在2~4,很難通過調整橡膠材料在實現較大的阻尼。而該系統(tǒng)中,為獲得較好的車輛平順性,右懸置設計為液壓懸置,故考慮優(yōu)化液壓懸置的液壓特性,使其既具有較好的整車平順性,又能改善該蠕行共振問題。
車輛平順性主要體現在整車過顛簸路工況,動力總成上的振幅PP(峰峰值)在1.00 mm以上,頻率在11.00 Hz左右。故要求液壓懸置在此振幅與頻率下應具有大阻尼的特性,該特性在初始設計中已實現。
而蠕行共振問題的動力總成振幅與顛簸路工況的振幅并不一致,其頻率為17.50 Hz。對問題車采集的右懸置主動端振動加速度進行二次積分,得到右懸置主動端的振動位移曲線如圖4所示,可知該問題工況的共振振幅PP約為0.12 mm。
對右懸置的阻尼角進行改制調試,分別制作PP為0.10 mm振幅下,17.50Hz時不同阻尼角的樣件,裝車進行主觀評價和客觀測試??陀^測試結果如圖5所示,主觀評價結果見下表3。
由客觀測試結果和主觀評價結果可知,在阻尼角大于6°時,共振有明顯改善;在阻尼角大于8°時,共振問題已可接受。
4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問題點的實測和解析,初步判斷出問題的根本原因,然后運用Adams多體動力學仿真手段對問題的根本原因進行確定,并根據動力總成懸置系統(tǒng)的隔振原理優(yōu)化液壓懸置特性進行實車驗證。結果表面,優(yōu)化方案解決了該車型蠕行工況整車共振問題,相比優(yōu)化前取得了明顯的改善效果。也進一步表明,當出現共振問題無法避頻時,采取提高共振系統(tǒng)阻尼的措施同樣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簡介:
馬艷恒,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懸置系統(tǒng)集成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