蕊紅
吳明珠
今年91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明珠逐漸失去了自己的記憶。她已認不出人了,但那些有關種瓜的記憶還在,在她的大腦中頑強地與阿爾茨海默病抗爭。她曾經(jīng)說過:“瓜是我的生命,我的人生就是想多結幾個瓜,把瓜的甘甜獻給人民?!?h3>到艱苦的地方去
1930年,吳明珠出生于湖北武漢??催^講述蘇聯(lián)植物育種家米丘林的電影《米丘林》后,她便迷上了園藝。1953年,23歲的她從西南農(nóng)學院園藝系果蔬專業(yè)畢業(yè)后被分配到西南大區(qū)農(nóng)林區(qū)任技術員,第二年被調到中央農(nóng)村工作部任干事。1955年,一腔熱血的吳明珠主動請纓去新疆工作。
初到新疆,吳明珠被安排在烏魯木齊地委工作。一段時間后,吳明珠向領導申請去基層鍛煉。經(jīng)不住她的軟磨硬泡,領導將她派往鄯善縣農(nóng)技站。住在老鄉(xiāng)家低矮的土房里,出門便是她熱愛的瓜地,雖然條件艱苦,但那成片的瓜地為她觀察瓜的生長提供了很多便利。對此,她十分滿足。
吳明珠適應能力很強,沒用多長時間就學會了騎馬、維吾爾語,還和當?shù)乩相l(xiāng)交上了朋友。吳明珠從小生長在城市,沒種過瓜,就向有經(jīng)驗的老鄉(xiāng)請教。為了早日培育出高產(chǎn)、優(yōu)質、抗病、耐貯運的新品種,她住在瓜棚里,整天泡在瓜地里觀察瓜的生長情況。
那時,吐魯番盆地生長的哈密瓜品種雜、產(chǎn)量低,如果不進行提純復壯、改良選育,會面臨品種退化的風險。吳明珠帶領農(nóng)技站的同事普查哈密瓜種群,建立檔案。為了收集品種,她四處打聽,只要聽說有好的品種,無論多遠都要跑去看一看。她帶著水和馕,頂著風沙和烈日,常年奔走在荒涼的戈壁沙漠中。有一次,吳明珠聽人說底坎鄉(xiāng)有種哈密瓜特別甜,就和一位農(nóng)技站的同事徒步去找。他們從縣城出發(fā),穿過火焰山,再經(jīng)過大戈壁,整整走了兩天才到達底坎鄉(xiāng),幾經(jīng)周折向老鄉(xiāng)要到了瓜的種子。后來,這個瓜種經(jīng)過她的改良和培育,成了現(xiàn)在常見的紅心脆哈密瓜。
三年時間,吳明珠與農(nóng)技站的同事在瓜熟季節(jié)跑遍了周邊三個縣三百余個生產(chǎn)隊,收集原始材料一百余份,選育提純出四十四個優(yōu)良品種。她所做的這項工作,不僅為新疆甜瓜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還建立了第一份資源檔案。后來,吳明珠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從其中的優(yōu)良品種中選育提純了紅心脆、香梨黃、小青皮等近三十個新品種。許多瓜農(nóng)通過種植她培育出的新品種,走上了致富路。
1999年,吳明珠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仡櫾吔宦纷邅淼膴^斗歷程,她飽含深情地說:“我的成績離不開我的愛人楊其祐的默默付出,沒有他的支持,就沒有我今天的成就?!?/p>
吳明珠和楊其祐是大學同學,他們在大學里相知相愛。大學畢業(yè)后,吳明珠參加工作,楊其祐則考上了北京農(nóng)業(yè)大學的研究生。1955年,吳明珠決定到艱苦的地方去鍛煉。與她有著相同理想信念、懂她愛她的楊其祐全力支持。他對她說:“你先去,等我畢業(yè)了就去找你?!睈廴说闹С质菂敲髦榍靶械膭恿?。1956年,楊其祐畢業(yè)后放棄留校的機會,毅然追隨吳明珠的腳步去往千里之外的新疆大學任教。
1958年春節(jié),楊其祐和吳明珠在老鄉(xiāng)和同事們的祝福聲中,舉行了簡單的婚禮。新婚第三天,他們便依依惜別,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崗位。婚后,分居兩地的他們將全部精力都傾注到了各自的事業(yè)上,聚少離多的日子讓他們對這份感情分外珍惜。然而,隨著吳明珠研究工作的全面展開,他們有時候一兩個月都難得見一次面。為了照顧妻子的生活,楊其祐離開大學校園,調到鄯善縣一個農(nóng)技站工作。
在事業(yè)上,博學多才的楊其祐成為吳明珠的得力助手。他精通英語和俄語,學術視野開闊,在閱讀國外學術刊物時,只要發(fā)現(xiàn)對妻子的研究有幫助的文章,都翻譯出來給她參考。當吳明珠遇到難題時,他總是第一個站出來為她出謀劃策,尋求解決方案。在吳明珠忙不過來的時候,他會幫她去瓜地授粉。
楊其祐的默默支持和付出,讓吳明珠的育種科研結出了累累碩果。1981年,楊其祐因嚴重的胃病被調到江蘇省農(nóng)科院邊工作邊休養(yǎng)。遺憾的是,他的病情一路急轉直下,直到無藥可醫(yī)。吳明珠請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長假,趕到丈夫身邊,陪伴他度過最后的日子。在吳明珠的心里,一直覺得欠丈夫一份情。楊其祐臨終前,吳明珠問他:“老楊,你為了我放棄了自己的事業(yè),不后悔嗎?”楊其祐平靜地笑笑:“這是我們共同的事業(yè),能跟你一起追求理想,我不后悔?!?/p>
1986年,楊其祐去世后,吳明珠強忍著內(nèi)心的悲痛投入到工作中。她覺得只有投入到工作中,才是對愛人最好的懷念。
1995年,吳明珠帶領團隊選育的甜瓜、西瓜實現(xiàn)了一年三季種植。她在新疆成立了商品瓜基地和良繁基地,生產(chǎn)出優(yōu)質的瓜銷往全國各地。金鳳凰和仙果等新品種更是遠銷東南亞、美國和日本,成為出口創(chuàng)匯的精品瓜品種。
甜瓜育種對自然氣候依賴性很大,一個新品種選育一般需要八到十年,為了加快育種速度,縮短周期,吳明珠早在1973年就開始育種的“南繁”。每年的秋冬季,她都會遠赴海南進行科研攻關。南繁基地雖然名義上是科研育種基地,但條件十分艱苦。這個基地原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他們住著簡陋的干打壘房,建實驗室,上設備。吳明珠沒有絲毫退縮,在她眼里,條件的艱苦不算什么,重要的是這里的氣候條件特別適合進行種子繁衍、種質研究、雜交制種等方面的科學實驗。
北瓜南移不是一個小課題,它需要建立并形成甜瓜露地和保護地栽培技術體系。為此,吳明珠每年必須像候鳥一樣,秋冬在海南,春夏回新疆,年復一年地進行育種研究。最終,她利用生態(tài)差異實現(xiàn)了哈密瓜的南繁北育,并創(chuàng)造了一年四季快速育種的方法,填補了我國北瓜南移的空白。
2009年,吳明珠擔任國家西甜瓜產(chǎn)業(yè)技術體系這一國家重大平臺建設的首席科學家,后因健康原因,只擔任特色甜瓜育種的科學家。2017年,87歲的吳明珠退休了,但她魂牽夢繞的依然是瓜。2018年4月,《吳明珠傳》出版。在西南大學舉行的首發(fā)儀式上,吳明珠勉勵年輕學子:“在新疆,有許多像我一樣的科技工作者,在田間地頭默默付出。希望廣大學子,能發(fā)揚這種精神,堅持理想,腳踏實地干下去,一定會創(chuàng)造奇跡?!?/p>
如今,患阿爾茨海默病的吳明珠已經(jīng)認不出人了,但是有關種瓜的記憶還在,因為這是她刻在骨子里的記憶。擇一業(yè),終一生,成一事,吳明珠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科研工作者的情懷。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 王冬艷 4374083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