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長明
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珍藏的毛澤東遺物中,有一套較完整的毛澤東一家的生活賬。
作為毛澤東家庭日常生活情況的真實記錄,生活賬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研究價值,有助于人們更真切地了解毛澤東的家政家計、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和人際交往,揭開一代偉人家庭生活的神秘面紗。
毛澤東一家的生活賬,是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在北京接收毛澤東遺物時的一個意外收獲。1990 年10 月,經(jīng)中共中央辦公廳批準,中南海數(shù)千件毛澤東遺物被移交給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當交接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了一周,接近尾聲時,毛澤東生前的理發(fā)師周福明忽然想起,可能還有些生活賬之類的東西,存放在中央警衛(wèi)局大樓的地下室。隨后,他便征得中央警衛(wèi)局的同意,帶著有關人員前往查找。
進入地下室內一間擺放毛澤東餐具的房子,只見一個大柜子角上堆放著一摞塵封已久的紙質物品。翻開一看,都是毛澤東一家的生活賬,上面還有原中央警衛(wèi)局局長汪東興的簽字。顯而易見,這是一份險些被遺忘的珍貴歷史文物,如不及時“搶救”出來,任其塵封受潮,將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韶山去的同志喜出望外,來不及細看便表示愿意全部接收下來,經(jīng)磋商,中央警衛(wèi)局和中央辦公廳滿足了他們的要求。
1994 年,國家文物局一級文物鑒定專家組專程到韶山,對毛澤東遺物進行鑒定,見到生活賬,專家們大加贊賞,認為這是唯一存世的有關毛澤東家庭日常生活情況的真實記錄,并一致同意將其確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毛澤東一家的生活賬簿,記載時間最早的為1952 年,止于1977 年1 月。生活賬包括如下幾項內容:
一是糧食食品賬,共4 本。其中,處理食品款登記賬1 本,為黑色硬皮日記賬簿,載1962年1 月—1977 年1 月處理何種食品給何人,得款多少等;購買糧食賬2 本,分別為黑、紅色硬皮活頁賬簿,前者載1975 年5 月2 日—1976 年6 月11 日購買大米、面粉、黃豆等的數(shù)量,后者載1970 年5 月4 日—1976 年12 月購買大米、面粉等的數(shù)量及毛澤東和江青、李訥等外出就餐所付糧票賬;購買食品賬1 本,為綠色硬皮本,載1968 年1 月24 日—1969 年12 月19 日在中央警衛(wèi)局供應科購買食品的數(shù)量及金額。
二是日常雜費開支表,共4 本。1 本為黑色隱花硬皮“現(xiàn)金日記簿”,載1955 年8 月1 日—1956 年3 月21 日毛澤東一家購買洗衣粉、針線等日用品開支情況;兩本為北京成文厚賬簿文具店出品的軟皮現(xiàn)金日記簿,載1963 年11 月16日—1968 年1 月22 日毛澤東及其家人、身邊工作人員購買洗滌用品和鍋碗瓢盆、醫(yī)藥費等的各項支出;1 本為綠色硬皮本,載1968 年2 月8 日—1970 年1 月20 日為毛澤東購買茶葉、葡萄糖等日常生活用品的情況。
三是毛澤東及江青衣襪鞋帽分類登記賬,僅1 本,登記時間分別為1952 年、1953 年和1960 年。分類登記毛澤東、江青的衣服、衣料、被褥、皮鞋、襪子等的數(shù)量及放置箱柜順序、新舊情況。
四是物品分類賬1 本,為北京成文厚賬簿文具店出品。記載1963 年12 月—1964 年5 月毛澤東的一些食品如銀耳、海米及日用品如手紙、火柴、煙等進貨數(shù)量、出貨數(shù)量、作何用途、由誰領出等詳細情況。
五是生活費收支報表,共42 本,用橫格薄紙自制而成,為1962 年—1975 年(缺1974 年)的季度報表或年度報表。
六是毛澤東的有關單據(jù)和票證。單據(jù)中有日用品領條74 張,交糧票款等收據(jù)93 張,處理禮品和其它物品清單12 張。票證中有購貨券166 張,購貨證2 個,肉票2 張,糧票156 張,布票37 張,棉花票18 張。
生活賬反映,毛澤東一家的收入主要有兩項,一項是工資,一項是稿費。工資由中央警衛(wèi)局財務處發(fā)放,毛澤東每月工資為404.8 元,江青在1968 年3 月以前每月工資243 元,1968 年3 月以后為342.7 元,沒有額外的補助。稿費由中央特別會計室管理,當生活費不足時便從稿費中列支。
日常雜費開支表以其具體、詳細,在生活賬中最引人注目。據(jù)毛澤東生活秘書回憶,除外出沒帶賬本,以及外出期間請在京同志買東西只登總賬外,其余一切用度均逐日逐項登記在冊,這與日常雜費開支表的內容是相吻合的。從表中可看出,不管是購買大宗物品,還是購買針線紙筆、肥皂頭油,也不管是請客看戲,還是修理收音機、換洗窗簾桌布,事無巨細,開支多少都有明確記載。如1963 年11 月23 日,毛澤東購買乒乓球12 個,每個0.2 元,共2.4 元;1969 年10 月20 日至12月7 日,毛澤東在武漢時付洗衣費,12 次共2.1 元;1964 年1 月7 日,毛澤東和江青交納本月黨費共20 元;1976 年4 月27 日,毛澤東買雙響炮50 個,共10 元。
毛澤東作為農民的兒子和人民的領袖,終生保持著節(jié)儉樸素的生活習慣,而且他非常戀舊,自己用過的東西總舍不得丟掉。他的衣服鞋帽,許多都是補了又補,一件睡衣打了73 個補丁,一條毛巾被也打了53 個補丁,一雙舊拖鞋爛得連鞋匠都不愿再修。日常雜費開支表中有關修理物品的記載隨處可見。如1963 年11 月24 日,修小鍋換底1 個,用去1.1 元;1964 年5 月,毛澤東的皮涼鞋換底,用去手工費2 元。毛澤東有一只瑞士產(chǎn)歐米茄手表,此表是1945 年8 月重慶國共會談時郭沫若送給他的,此后毛澤東便一直將其戴到臨終。其間手表壞了多次,毛澤東身邊工作人員勸他換塊新的,他沒有同意,每次壞了便派人去鐘表店修理。更有意思的是,新中國成立后有一個瑞士代表團來華訪問,看到毛澤東戴著他們國家生產(chǎn)的手表,非常驚奇,提出將表拿回去作紀念,再送毛澤東一塊質量更好的新表,毛澤東躊躇再三,還是覺得舊的好,只好請客人們諒解他的心情。
在毛澤東看來,浪費是最大的犯罪,因此,凡是能節(jié)省的就盡量節(jié)省,最大限度地減少開支。在飲食上,如只吃魚頭,便將魚肉過秤賣出;只喝雞湯的話,便將雞肉作價賣出。日常雜費開支表中,不乏處理物品得款多少的記載。如1965 年1 月,處理破鍋舊瓶得款3.88 元,處理魚肉得款9.9元,處理雞胗干皮得款6 元,等等。江青喜歡攝影,此項花費較多,毛澤東便在穿戴方面給她一些限制。江青手頭拮據(jù)了,有時也只好通過染、整、改來變換衣服的式樣和顏色,如將長袖改成短袖,將中山裝改成西服,將白的染成灰的。1964 年12 月4 日,江青染襪子用去0.9 元,1963 年12 月3 日修改衣服用去22 元,1965 年2 月9 日染頭巾用去1.6 元。
1962 年以前,毛澤東一家沒有定制的收支報表。這年春天,毛澤東把汪東興找去,說發(fā)現(xiàn)自己身邊有“老鼠”,提出整頓思想作風,逮住“老鼠”。于是,由汪東興牽頭,毛澤東所在黨支部(當時稱中央第一辦公室)開展整風自查活動。毛澤東對某些身邊工作人員趁隨他外出活動時,無償索要地方財物,買東西走后門不給錢、少給錢等作了批評,還清退了個別有貪污和瀆職行為的工作人員。同時,毛澤東建議,對自己一家的收支填寫報表,毛澤東、江青每人一份,每個季度向警衛(wèi)局財務處上報。
毛澤東生活費報表中的開支,并不完全是他本人的,其中包括他周濟親朋故舊、招待民主人士等的費用,還有身邊工作人員的部分醫(yī)藥費和出差補助費等。只有將日常雜費開支表和生活費收支報表對照起來看,才能了解毛澤東本身的開銷。毛澤東存有的稿費,可以不定期地到中央特會室領回一些,他本身以外的開銷大都依賴這部分“機動”款項。
毛澤東周濟親朋故舊的費用難以統(tǒng)計,招待民主人士等的費用也散見在日常雜費收支表和其它單據(jù)中。如1965 年,原國民黨政要李宗仁沖破重重阻撓回到故土,毛澤東在7 月27 日熱情接待李宗仁,對他改善兩岸關系的真誠態(tài)度和愛國愛鄉(xiāng)之情給予了高度贊賞,會見后毛澤東請李宗仁吃飯,招待費共50 元。毛澤東對身邊工作人員既嚴格要求,又盡可能地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實際問題。工作人員工資低,還有不少家庭負擔重,工作既辛苦又沒有規(guī)律,毛澤東是體諒他們、感激他們的。生活賬反映,毛澤東身邊許多工作人員,如高成堂、舒世俊、孫玉蘭、周福明、王恩譜、王宇清、吳連登、葉子龍等均在毛澤東的收入中報銷過醫(yī)藥費和出差補助費。根據(jù)1965 年2 月24 日到6 月30 日的統(tǒng)計,毛澤東付工作人員醫(yī)藥費72.8 元,出差補助費280.35 元。
毛澤東恪守黨的紀律和生活制度,辦事公私分明,廉潔自律。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他和全國人民一樣使用各種定額的票證,如布票、糧票、肉票等等,在最嚴重的困難時期甚至幾個月不吃肉,與人民同甘共苦。毛澤東經(jīng)常在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處理國家事務,也時常外出巡視調查,但無論到哪里,該自己付的錢都自己付,不侵占公家一分錢。平時在外進工作餐,按規(guī)定交納糧票款。如1964 年7 月23 日到9 月22 日,毛澤東便給人民大會堂餐廳科交納糧票5.5 斤。1965 年2 月15 日,汪東興遵囑在人民大會堂請毛澤東的一個前警衛(wèi)員吃飯,也支付了3斤糧票。毛澤東就餐時如臨時加菜或者加一點調料,都自己付款。1965 年9 月的一天,毛澤東在釣魚臺國賓館吃飯,便加付調料費3.85 元。翻檢這些塵封已久的舊事,不能不使人對毛澤東的偉大人格肅然起敬。
出于對毛澤東的崇敬,國內外人士給毛澤東贈送了大量的禮品,除少數(shù)幾件,如西哈努克親王送的公文包、齊白石送的硯臺外,其余一切都照章交公。1964 年,有人給毛澤東送去燕窩32.5 斤、咖啡豆47 斤,毛澤東從來不用燕窩之類的高級營養(yǎng)品,他說過:“有些所謂高級的東西,我可并不認為它們有什么特別之處,只不過物以稀為貴罷了。”又說:“本人生來不高貴,故高貴之物不敢問津。”他用過的最好的補品恐怕就是葡萄糖,這還是出于保健醫(yī)生的建議,說是喝紅茶加點葡萄糖有益健康。毛澤東對送來的這些燕窩和咖啡豆推辭不掉,便派生活秘書顧作良將其送交人民大會堂餐廳科。餐廳科負責人李發(fā)昌開具收條,并加蓋公章,毛澤東才放了心。
這就是毛澤東,一個終生提倡并力行艱苦奮斗、廉潔自律的偉人。也只有這樣的偉人,人們才能從心底理解他、認同他和懷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