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洪才
破“五唯”是最近一個很“火”的命題,它傳遞了什么信號?為什么要破“五唯”?該怎么破“五唯”?破“五唯”之后要立什么?
首先要了解破“五唯”的意謂。一般認為,“五唯”就是指“唯論文”“唯項目”“唯獎項”“唯職稱”“唯帽子”。因為這五者在人才評價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已經(jīng)成為高校用人的基本導向,也成為衡量高校辦學實力的依據(jù),從而也吸引了教師們幾乎全部的注意力。許多高校在人才招聘過程中都實行試聘制,在協(xié)議中明確規(guī)定聘期內(nèi)的工作任務目標,包括論文、項目、獎項、職稱和帽子等指標,如果完成聘期任務目標,則可以順利轉為“長聘”,否則就按照“非升即走”來處理。試聘制大大提高了人才的競爭性,也提升了教師隊伍的學術生產(chǎn)率。對于許多新聘人員而言,主要面對的是“唯論文”“唯項目”壓力,這是兩項最硬的指標。而在人才流動過程中,“獎項”“職稱”“帽子”作用就非常凸顯,這三項是衡量一個人是不是“重點人才”的標準。一般而言,如果不合乎“重點人才”標準,一個人想要流動就非常困難??梢钥闯?,“五唯”確實是人才評價的核心指標。
“唯論文”,幾乎成為所有教師職稱評定的必備條件。對于研究型大學而言,采用論文來評定教師的學術水平,確實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論文是學術界公認的反映學術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標,一個人如果長期沒有論文發(fā)表,就很難證明其學術水平。對于其他類型高校而言,要衡量學術水平,論文也是一項非常有效的指標。而現(xiàn)在無論哪個層面的教師職稱評價都采用論文一項,就顯得不合情理。這就是“唯論文”傾向,其直接導向就是教師把大量時間和精力投入論文寫作與發(fā)表上,從而荒廢了教學主業(yè)。這對教育教學質量造成了嚴重傷害,成為威脅教育質量的根源所在。人們?yōu)榱税l(fā)表論文,往往會不擇手段,從而造成了學術風氣的敗壞。
“唯項目”幾乎成為所有大學教師頭頂?shù)囊蛔笊?。教師職稱評審普遍與項目級別和個數(shù)及經(jīng)費數(shù)掛鉤。這種評價方式逼得絕大多數(shù)教師不得不為項目奔走忙碌。如果說論文發(fā)表更多地依賴個體努力和學術潛力的話,那么項目的獲得影響因素則非常復雜,不僅看前期學術積累,也看選題是否應時,而且更大程度上依賴于社會關系網(wǎng)絡。一般而言,項目在教師評價中所占比重越大,教師的壓力就越大,教師就越焦慮,就越難以安心教學與學術,出現(xiàn)學術不端概率也越高。對于許多教師而言,項目已經(jīng)成為職稱晉升中無法跨越的大山,甚至到了“非項目不行”的地步,這就是“唯項目”狀態(tài)。
“唯獎項”“唯職稱”“唯帽子”情形大抵與“唯論文”“唯項目”情況類似。其中,獎項是具有高顯示度的指標,受到大學人事部門、科研部門高度重視,從而成為教師任期考核和職稱評審的重要指標。職稱是教師社會認同和自我認同的基礎,是教師最為重視和最為關切的,它也是“唯論文”“唯項目”“唯獎項”的內(nèi)在根據(jù)。“唯帽子”與“唯職稱”一樣,都是激勵教師的手段,而且與論文、項目、獎項關聯(lián)度非常高,是大學人事部門與科研部門高度重視的,也是教師評價自身學術地位和社會地位的重要依據(jù)。因此,教師們?nèi)σ愿叭幦∫苍谇槔碇?。由此可見,“五唯”是實實在在的現(xiàn)實問題。
其一,“五唯”造成了人們非常嚴重的追名逐利思想,嚴重違背了學術本心。眾所周知,學術是一個求真務實的事業(yè),容不得半點虛假。但在大學評估與排名機制的作用下,每個高校都渴望提升自己名次。要想提升自己的排名,那只有在指標上表現(xiàn)得更優(yōu)秀,如此就必然要提高對教師們的要求。但學術資源畢竟是有限的,要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自然就需要“十八般武器”并用,這必然會導致惡性競爭。因為人們在競爭中“往往只問結果,不問過程”,這也是惡性競爭的寫照。大學評估與排名就是“學術錦標賽”展示實力的平臺。這也是人們高度重視評估與排名的原因所在。那么,為了提升名次,人們想盡各種機關和竅門,各種非正當競爭手段也就紛紛出籠了。
其二,“五唯”造成教師無心于教學研究,開始專事科研業(yè)績提升。教學研究不同于一般性的科研活動,它是一項特殊的科研活動,這種科研的實踐性非常強,需要親身實踐進行試驗才能完成。教學研究總體上屬于行動研究范疇,不屬于那種實驗室研究,也不同于那種坐在書齋里進行的思辨研究,而是需要與學生的大量交流互動,需要研究學生的發(fā)展需要與心理狀態(tài),需要設計有效的教學情境。這一切都要求教師具有教學熱情,沒有熱情的話就無法進行如此巨大的時間投入。可以說,要提升教學效果,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離開了大量的與學生的互動就不可能。
其三,“五唯”造成人們舍本逐末,無心于真正的學術探究。追求學術需要一顆赤誠的心,不能存有半分僥幸心理,更不能弄虛作假,一旦失去真誠,就開始偏離學術軌道??梢哉f,真誠是學術成就的定海神針,沒有真誠就沒有真正的學術。人們常說教學是一個良心活,而學術就是一個良心的事業(yè)。毫無疑問,良心的根底就是真誠。但不少人為了提高自身的排名,為了獲得“帽子”和申請獎項,近乎無所不用其極。可以想象,學術競爭越激烈,則競爭手段越殘酷。不少高校為了提高指標,基本上犧牲了本業(yè)。人們精心鉆研“排名”制勝之術而偏離了學術大道。惡性競爭給人們的身心帶來了巨大的摧殘,人們不僅身心疲憊,而且不知道如此“拼命”的價值究竟幾何。
在“五唯”作用下,越來越多的人終日忙于發(fā)表論文而不問自己的論文究竟有何價值,更多地忙于獲得各種項目而不關心究竟能否完成這些項目或通過這些項目能夠達到什么樣的學術成果,每遇到獎項就忙于申報而不問究竟所作的學術貢獻和社會貢獻究竟有多大,忙于獲得職稱而越來越不在乎自己是否稱職,驚羨于各種帽子的光環(huán)而往往會忘記究竟該盡多大的社會責任和學術責任。這些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
可以說,“五唯”導致了人們務名而不務實,敗壞了學術風氣,破壞了學術土壤,偏離育人為本的主線,成為學術潰敗的直接誘因。
雖然“五唯”造成的破壞性影響是人們普遍認同的,但解決起來并不容易。原因就在于“五唯”代表了學術評價的五個關鍵點,這五個關鍵點確實能夠衡量一個人的學術水平,從而很難有更好的評價尺度去替代它們。
“五唯”的第一“唯”就是“唯論文”。除了論文,哪一種成果還能夠更好地反映一個人的學術水平?似乎都不行。因為論文的學術辨識度最高,論文可以直截了當?shù)仃U明一個人的學術觀點,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學術積累、學術判斷力和可能產(chǎn)生的影響。而且論文必須采用學術規(guī)范的語言進行表述,經(jīng)過了同行評價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可以上網(wǎng)進行檢索,可以公開地讓人們進行評論,這些都是其他學術成果表達方式難以替代的。不僅如此,論文還可以進行統(tǒng)計分析,目前流行的各種引證報告就是一個最好的說明。在這種情況下,否定論文的價值,顯然是無法讓人接受的。換言之,學術論文比起專著、研究報告或別的成果形式更容易被人接受。
論文發(fā)表一般需要經(jīng)歷同行評議過程,學術同行能夠從更為專業(yè)的角度對論文觀點與論證過程提出批判性意見。為了論文的順利發(fā)表,作者必須遵守學術規(guī)范,展示其全面的論據(jù),在闡釋方式上更加嚴謹,避免出現(xiàn)漏洞和瑕疵??梢哉f,論文發(fā)表過程能夠促使一個人的學術觀點更加完善與嚴謹。經(jīng)過學術同行的批判檢驗,其學術價值就會得到較大程度的承認。論文發(fā)表之后還有反饋環(huán)節(jié),同一領域的學者或批判或支持都能夠反映論文的學術影響力。這也是論文被引率被采用的原因。期刊也因為論文的影響力而逐漸出現(xiàn)了分化。有的期刊影響力越來越大,名望越來越高,而有的期刊則逐漸衰落。從而人們在評價論文時一般都將其與期刊聯(lián)系在一起。很顯然,人們傾向于相信有名望的期刊,對于缺乏名望的期刊所發(fā)表的論文往往不予重視,這就存在一種“唯期刊”傾向。
第二“唯”是“唯項目”。雖然大學教師對于項目申報和項目要求怨言頗多,但能否獲得項目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人的科研實力,因為爭取項目本身就是對一個人的科研基礎、科研能力、選題方向、研究設計和成果價值的預判。因而能否獲得項目支持確實是考核一個人科研競爭力的重要指標。盡管課題項目對大學教師的教學工作形成了很大的沖擊,但由于無法精確地計算每個課題應該投入的工作量,從而無法測定大學教師應該承擔多少科研項目。既然這一切都不確定,那么“唯項目”的“唯”字就難以去除。
第三“唯”是“唯獎項”。讓教師們不重視獎項肯定是不行的,因為獎項代表一種榮譽,它對教師具有重要的激勵價值。因為獎項在教師評價過程中占有非常重的分量,從而對大學教師具有巨大的誘惑力。從目前獎項的影響力看,似乎獎勵力度太大了,已經(jīng)成為干擾教師正常學術生活的因素了,這也是“唯獎項”風氣的主要成因。
第四“唯”是“唯職稱”。因為職稱晉升所列出的條目是有限的,而工作場域所涉及的事項是紛繁復雜的,不可能都作為考核的內(nèi)容。而且職稱考核的列舉條目是概括的,不是具體的,無法與工作內(nèi)容一一對應,究竟哪些與此相關,很大程度上與教師如何理解有關。那么,被認為關聯(lián)度強的就被重視,關聯(lián)度弱的就被忽視。問題的關鍵是在教師職稱晉升中如何才能全面考核教師的業(yè)績,而不單純是依靠一些科研指標,其中最大的難題是如何把教學業(yè)績作為職稱評定的主要依據(jù)而非一個擺設。
最后是“唯帽子”?,F(xiàn)在各種“帽子”滿天飛。每一頂“帽子”都代表著一種榮譽或光環(huán)?!懊弊印贝砹艘环N更高層次的社會承認,充分體現(xiàn)了個體的社會價值,從而已經(jīng)成為重要的人才激勵工具,也成為反映學校辦學實力的重要符號。既然它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激勵措施,就無法斷然放棄。問題仍然是如何把握激勵的度,而不至于形成一種“唯帽子”趨勢。
破“五唯”的真正痛點在于人們無法從根本上來破除“五唯”。原因就在于“五唯”現(xiàn)象具有明顯的兩面性。因為“五唯”一方面說明人們真的非常重視論文、重視項目、重視獎項,重視職稱和重視“帽子”,因為這些都是代表學術水平的符號,都與個人的切身利益有關,而且都與學校及學科評估與排名有關,不僅每一項都重要,而且它們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已經(jīng)構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榮譽系統(tǒng)。簡言之,如果沒有論文發(fā)表,就很難獲得項目和獎項,那么也就無法晉升職稱,自然與各種“帽子”無緣,甚至還有下崗危險。如此利害關切,人們重視它們就在情理之中了,如果不重視的話,則說明這些激勵政策無效了。
另一方面,人們往往重視它的象征意義超過了它自身的意義,甚至忽視了它的實質意義。換言之,人們已經(jīng)不在乎它們是否具有學術貢獻和社會價值,而在乎獲得結果本身。在正常情況下,如果沒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術貢獻,人們就會羞于發(fā)表論文;如果缺乏創(chuàng)造性設計,人們就應該恥于申請項目;如果論文或著作缺乏創(chuàng)新性和學術貢獻,就應該恥于申請獎項;如果感覺學術造詣不夠,就應該恥于申請職稱;如果沒有突出社會貢獻,就應該恥于申請“帽子”。然而,實際情況是,無論有沒有創(chuàng)新見解,都希望發(fā)表論文;無論思想是否成熟,都希望獲得項目;無論有無貢獻,都希望獲得獎項;無論是否合格,都希望獲得職稱;無論有無突出貢獻,都希望獲得“帽子”。
為什么這些代表學術成就與實力的符號越來越世俗化、功利化呢?這就不得不提到學術評審機制的建設問題。學術評審機制受行政因素影響非常大,無法按照嚴格的學術標準運轉,這樣就為利益輸送提供了空間。作為學術評審機制的當事人,評委專家無法抵擋人情關系的影響和利益的誘惑,從而經(jīng)常違心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可以看出,真正痛點的根源在于人們在學術評審過程中無法排除行政干預因素。而學術評審又依賴于行政體制。這樣就形成了一種自相矛盾的情形:一方面要突出學術貢獻和社會貢獻,另一方面又淡化了學術貢獻和社會貢獻。這樣就導致一種評價表面化現(xiàn)象:在評審論文時更重視論文發(fā)表期刊的級別,而不重視論文本身的質量;在項目評審時更注重是否與政策導向一致而不重視是否真正具有學術價值;在評審獎項時更重視申請人的社會關系而不重視其是否作出了學術貢獻與社會貢獻;在職稱評定時更注重數(shù)量的達標而不注重是否具有獨特的學術創(chuàng)見;在評審“帽子”時更注重人脈關系而不注重學術影響力。
首先,從“五唯”的成長機理可以看出,“五唯”是在片面重視科研業(yè)績的土壤中成長起來的。換言之,如果大學評價和排名不片面重視科研的話,“五唯”就不可能愈演愈烈。大學評估與排名是大學對教師評價政策的指揮棒,如果指揮棒不改變,“五唯”問題就得不到緩解。
其次,吸引教師投身教學就必須從減輕教師科研壓力出發(fā)。目前,高校教師普遍感受到科研考核壓力太大的問題,已經(jīng)威脅到職業(yè)安全。在如此情況下,要讓教師不重視科研而投身教學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只有減輕教師的科研考核壓力,不對教師提出過高過重的科研要求,才能使教師生活回歸常態(tài),從而重視教學。在科研考核壓力不減反增的情況下,不可能使教師達到教學投入與科研投入平衡的狀態(tài)。
再次,要從根本上解決科研考核壓力過重的問題,就必須解決過分注重量化考核和考核指標過分統(tǒng)一化的問題。高校人事管理部門一般從方便管理原則出發(fā),對同科類教師采用統(tǒng)一化的考核政策,這雖然有追求公平的考慮,但更多是為了操作方便,而其直接后果就是管理的非個性化,缺乏人文關懷,造成了管理的機械化。之所以如此,就在于管理過分集中,管理者既非管理專家,也不了解具體學科情況,更不了解每個教師的具體情況,只能采用“一刀切”政策。此外,學校為了滿足排名或追趕式發(fā)展的需要,傾向于用高指標來管理教師。
最后,要從根本上破除“五唯”,就必須建立真正的科學評價體系,減少行政干預,取消按照行政等級設置的學術評價體系,如項目、獎項和“帽子”,把論文評價和職稱評價交給真正的學術團體,實現(xiàn)學術評價自主。不然的話,學術評價仍然是一種假評價,是依照行政級別來確定學術質量和水平,那么教師們認真鉆研學術的動力就會消解,就必然會出現(xiàn)急功近利和學術浮躁問題。實行學術自主評價,才能避免對量化管理的依賴,真正注重學術質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