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野釣應(yīng)該怎樣用餌?我在順義潮白河釣魚,老是招小魚,怎么才能釣到大魚?我想專釣鯽魚,該怎樣配餌?
回答:這個提問透露出兩個信息,一是鬧小魚,二是目標魚為鯽魚。鬧小魚的問題不是更換某款餌料就可以解決的,要改變餌料的種類,比如面餌和葷餌都容易招小雜魚,應(yīng)棄之不用。結(jié)合釣鯽魚的目的,我給出兩個建議。第一,使用固態(tài)餌料。固態(tài)餌料的范圍很廣,我首推青玉米——把青玉米粒剪開,剪到合適大小,所謂“合適大小”是根據(jù)目標鯽魚的大小來定的,若是1兩左右的小鯽魚,宜用四分之一玉米粒,將鉤子穿在玉米粒的上部,不易脫落,另一種效果不錯的固態(tài)餌是麥粒,可以是鮮麥粒。不過,由于季節(jié)原因,鮮麥粒并非隨時都有,市場上有一種發(fā)酵的五谷雜糧窩料,里面的麥粒也可用。用麥粒釣獲的鯽魚體形都不會太小,釣“奶鯽”效果非常不好。另外,八分熟的米粒也可以用作魚餌。
我的第二個建議是用粘酒米的辦法垂釣,粘酒米的輔助原料有很多,如“空鉤伴侶”“搖三搖”等。蜂蜜、糖稀也能粘酒米,只是入水后溶解過快,不如前兩種專業(yè)粘料好用。
提問:釣青魚該怎樣調(diào)標?
回答:釣大型魚時,調(diào)標環(huán)節(jié)無需強調(diào)靈敏,釣青魚則更要突出鈍。具體來說,釣青魚一定要確定鉛墜到底,比如可以調(diào)二三目,釣七八目甚至十多目,這樣鉛墜肯定到底,釣組更抗水流和風浪,穩(wěn)定性更好。釣青魚要避免頻繁拋投,最大限度地減少釣組活動對青魚的驚擾。尤其用螺螄作餌時,基本都在抓死口,即使黑標之后也要等上三五秒鐘再提竿刺魚,靈敏的釣組反倒是雞肋。
提問:晚上夜釣魚口輕,不好抓口,有什么應(yīng)對方法?
回答:浮標的信號較弱,空竿過多,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我們首先要做的是確定造成這些信號產(chǎn)生的是否是真正的魚口。夜晚,小蝦等小型水生物比較活躍,它們啄食釣餌時,浮標會產(chǎn)生極輕微的信號。判斷的方法很簡單——看信號持續(xù)的時間,如果是魚口,幾個或者幾組小動作就會把魚餌消耗掉,浮標就會安靜下來,若浮標的小動作斷斷續(xù)續(xù)持續(xù)數(shù)分鐘,則肯定是小蝦之類的水生物在鬧鉤。
有道是“釣魚見蝦,趁早搬家”,我卻不建議搬家,因為同一片水域,你即使搬家也照樣會遇到小蝦,起碼釣一會兒小蝦就會被誘來。我建議還是一如既往地釣,放棄那些小蝦信號,等待稍大一些的動作出現(xiàn)。
另一個辦法是重新檢查釣組的調(diào)釣環(huán)節(jié),釣組遲鈍也會導(dǎo)致信號變?nèi)酰烧{(diào)得趨于靈敏,最好能讓魚餌的重量幾乎全部作用在浮標上。
更換小一號的子線也是一種辦法,畢竟子線越細,信號越好。
上述這些都做完了,如果還是沒有效果,我建議縮短子線。子線縮短意味著釣組的隱蔽性下降,釣猾口魚要慎用此法。不過,子線縮短也有優(yōu)點。浮標信號的產(chǎn)生其實就是力的一個傳遞過程,魚吃餌是一個外力,這個力通過子線、鉛墜、主線一路傳遞,最后在浮標上表達出它的行程,子線縮短,意味著力的傳遞距離短了,它的傳遞就會更清晰,所以縮短子線有助于釣輕口魚。
提問:如何給魚竿選浮標?比如我用6.3米魚竿,0.8號主線,0.4號子線,釣4~5米深水,應(yīng)該配多大的浮標?
回答:選浮標起碼要遵循兩個原則:第一,吃鉛的重量須足以把釣組帶出去,且拋投線路要直;第二,從釣組落水到浮標到位的過程,時間要盡可能短,尤其垂釣深水時,這一點尤為重要。四五米的水深已經(jīng)不淺了,水越深,釣組的行程就越長,釣餌被雜魚半路打劫的可能性就越大。要想使釣組盡快到位,鉛墜就不能太小,浮標也就不能太小。
然而,令我感到矛盾的是,從提問者的釣組配置上看,這位釣友主攻的應(yīng)該是小鯽魚,而大鉛墜大浮標是不適合釣小鯽魚的,哪怕和小鉛墜小浮標調(diào)釣相同也吃虧。綜合考慮,我建議選擇吃鉛3~3.5克的浮標。
提問:野釣不開口的原因是什么?有沒有解決方法?我經(jīng)常野釣河溝深洼,但經(jīng)常遇到魚不開口的情況,百思不得其解,那些所謂的釣魚大師是不是從來不“空軍”?
回答:野釣的好壞受諸多因素影響,魚不開口實屬正常,尤其是河流中的魚情,所受影響因素更多、更不易被察覺,比如上游有電魚、毒魚、污染物排放等情況發(fā)生,都會導(dǎo)致魚不開口,而下游的釣友卻無法察覺。如果能夠排除這些人為因素,問題解決起來能更簡單直接一些。
在自然狀態(tài)下,導(dǎo)致魚不開口的因素有很多,缺氧是其中之一。不過,流水中氧含量通常很高。當然,假如河流的水質(zhì)較肥,水流較慢,那么在高溫天氣中,缺氧的情況也不是不能發(fā)生。若是因缺氧而導(dǎo)致魚不開口,我建議這位提問者在白天陽光充足的時間段垂釣淺水水域。
水漲水落是河流的常態(tài),我不建議在這種情況下垂釣。等水情穩(wěn)定了,魚情也會穩(wěn)定下來。
水質(zhì)變化也會導(dǎo)致魚不開口,而有些變化是很難察覺的,比如上游沖下來比重較大的泥漿,因其比重大,會在水底流動,目測水面并無異常,但是會導(dǎo)致魚兒??凇?/p>
水溫的變化也不易察覺,但同樣會影響魚口。
總之,在流水環(huán)境下,影響魚情的因素比在靜水環(huán)境多得多。
若魚口實在低迷,改變對象魚也不失為一種辦法。有些魚種對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比較敏感,比如我們經(jīng)常垂釣的鯉魚,受此影響就比較大,但鲇魚的反應(yīng)就相對遲鈍一些,當別的魚??跁r,它卻依然有食欲。
提問:如何選擇磯釣竿?1.5、2.0、3.0代表什么,有什么區(qū)別?
回答:我們常見的手竿的硬度由英文字母“H”來表示,字母前面的數(shù)字越大,意味著竿子的硬度越大。不過,磯釣竿卻不用英文字母“H”代表硬度,它用的是號數(shù),即1.5、2.0、3.0……數(shù)字越大,竿子越硬。
如何選擇磯釣竿?這要根據(jù)你的用竿情況、設(shè)定的目標魚,甚至你的使用習慣來確定。假如你在海邊玩磯釣的話,竿子就不能太短太軟。如果在船上使用,短一些的竿子操作起來更方便。如果用于釣水庫,比如操作滑標釣法,5.4米以下的磯釣竿就足夠用了。如果當作海竿來使用,2.7米到4.5米之間的就足可勝任。關(guān)于竿子的硬度,釣大魚時,硬一些的竿子控魚能力更好;有些人用小磯釣竿在春秋兩季釣鯽魚,竿子軟一些信號會更好一些。當然,選竿還要結(jié)合自己的用竿習慣,有的人注重手感,竿子就要軟一些,反之則可硬一些。
提問:秋冬釣魚,選擇釣位和用餌有什么要求嗎?
回答:由于提問中沒有“冰釣”的字樣,因此我猜測提問者是南方釣友。不過,中國地域遼闊,即便單就南方而言,各地的氣候、溫度差異也是很大的,比如江浙地區(qū)和兩廣地區(qū)相比較,也會差上好幾度。所以,這個問題不好具體回答,只能從低溫釣魚的角度簡單作答。
秋冬季節(jié),隨著氣溫的降低,魚會產(chǎn)生向遠處規(guī)避的行為。這個季節(jié)釣魚,選釣位并不是最關(guān)鍵的,關(guān)鍵是要釣遠。以江蘇為例,秋冬季節(jié)臺釣效果明顯不如長竿短線的傳統(tǒng)釣。因為哪怕是平底型的坑塘,魚也會在接近中間的位置集中。
由于秋冬季節(jié)的魚兒會向遠處轉(zhuǎn)移,所以大水庫已不再適合釣魚,小型水庫或坑塘應(yīng)該是野釣的首選。
這段時間魚兒不僅趨向遠處,也趨于深水,所以要將釣遠和釣深相結(jié)合,凡是滿足“遠”和“深”這兩個條件的向陽位置均可作釣位。
餌料宜用葷餌,紅蟲、蚯蚓、小蝦皆可。如果用面餌,則要突出動物蛋白的成分,從味型上分辨的話,就是用濃腥型的餌料。
提問:釣魚怎樣挑選手竿?
回答:這是一個不好回答的問題,因為每個人的釣法、釣魚習慣、體力,以及對象魚的品種和大小都不相同,所以對手竿的要求也不同。
比如釣水庫,說不準會有什么魚上鉤,所以軟硬適中的綜合竿比較好。同樣是在水庫野釣,有的人目標明確,專攻大魚,那么選擇竿子時就要突出長度、硬度和腰力。如果守巨物的話,毫無疑問要選擇大物竿。
假如玩黑坑,雖然普通的水庫綜合竿也有用武之地,但是涉及到搶魚、飛抄之類的技術(shù)環(huán)節(jié),因此要求竿子的重量要輕、硬度要高。
因此,單從問題的字面上看,答案應(yīng)該是無解。
那么,我們究竟如何在琳瑯滿目的釣竿市場上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魚竿呢?首先,我們要明確自己的釣法,比如喜歡釣鯽魚,就要選輕量竿,只有這樣才能在高頻率的拋投過程中不會明顯感覺疲勞,另外就要看自己的腰包,大牌子的竿子更值得信賴,但是通常價格不菲。
值得一提的是,選竿切忌片面追求重量輕。重量輕、強度高,自然是好的,但過度追求是不可取的。比如大物竿,核心要素是強度高,不可一味追求輕量,重量輕很可能是通過減少用料實現(xiàn)的,材料少,自然就輕,但犧牲的是強度。
另外,選竿時一定不要過度相信廠家廣告中所謂的平地起幾斤重物、保釣多少斤之類的宣傳語,平地起重物并不能完全反映竿子的強度,實際釣魚時,竿子的受力角度并不像平地起重物那樣。至于保釣多少斤,更缺乏依據(jù)。試問,拿什么保證?武松能打虎,能代表每個成年男人都能打虎嗎?重量相同的若干條魚,它們爆發(fā)出的力量是不一樣的。
選竿還要看重心,重心偏后,即不頭沉的竿子用起來更舒服;還要看竿子的弧度,好的竿子受力后,越接近竿梢的位置彎曲度越大,且弧度流暢,看上去是一條均勻的漸開線。為了實現(xiàn)上述兩點,有些廠家會把竿子的錐度做得很大,也就是手把很粗,這種竿子不是好竿子。
提問:秋末冬初釣鯽魚,為什么別人的魚獲又大又多,自己的又小又少?
回答:秋末冬初是一年當中垂釣大鯽魚的第二個黃金季節(jié),不同于春天的是,秋末冬初可供垂釣的時間更短。
秋末冬初垂釣大鯽魚,和釣魚旺季有所不同。在旺季,不論長竿短竿都有收獲。秋末初冬卻不同,短竿不可取,如果你用手竿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用竿一天比一天長,直到手竿徹底失效,只能改用拋竿。
如果你找不到魚獲差異的原因,我首先建議你對照別人的釣具,看看釣具方面有何差異,竿子短肯定不行;其次是對照餌料,看別人用什么餌,是葷餌還是面餌,如果釣得好的人都用面餌,則不必在意餌料的品牌、成分和味型,主要看餌料狀態(tài)和餌團的大小;第三,對照線組的配置,我遇到過一個老人,無論什么季節(jié)釣什么魚,均用清一色的“4+3”線組,深秋也如此,被他釣起的鯽魚都是七八兩打底兒的個頭,一條魚的重量相當于別人的好幾條。此外,子線的長短同樣不可忽視,找不到原因的話就先照葫蘆畫瓢模仿別人,然后慢慢琢磨里面的門道。當然,調(diào)釣也很重要,不過,既然你能釣到小鯽魚,說明調(diào)釣環(huán)節(jié)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