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舟子
“一朝去京國,十載客梁園。”李白被賜金放還之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以梁園為中心生活和創(chuàng)作。李白說的梁園究竟是在開封還是商丘,至今仍存在一定爭議。其實,根據(jù)考察李白離開長安后的行程和創(chuàng)作,可知李白這一段的主要活動范圍,主要在商丘、開封、魯西南一帶。因此,我們不必糾結(jié)于李白主要的活動究竟是在開封還是商丘,應(yīng)該更廣泛地關(guān)注廣義的梁園文化—即商丘、開封、魯西南一帶的文化給李白詩歌創(chuàng)作帶來的影響。也許,唯其如此,我們才能更清楚地看到梁園文化在李白詩歌創(chuàng)作中產(chǎn)生的深刻影響。
一、歷史文化的啟迪
三年長安時期,是李白一生最集中的一次政治活動,也是李白一生最接近實現(xiàn)政治理想的一次,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梢韵胂?,這次失敗給心高氣傲的李白心靈上帶來的巨大創(chuàng)傷。離開長安以后,李白顯然需要一次心靈的治愈,才能夠再次煥發(fā)生命的激情,重新投入到詩歌創(chuàng)作中去。
李白的名作《梁園吟》,一般都認為作于李白初到梁園時期。據(jù)詹锳《李白詩文系年》考證,李白的三首《行路難》作于長安時期,僅比《梁園吟》早了幾個月時間。把《梁園吟》和三首《行路難》做個簡單的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這幾首創(chuàng)作時間非常接近的作品,觀察和感受歷史的角度發(fā)生了明顯變化。
長安時期,李白在政治上是積極進取的,由于個人的實際才能和復(fù)雜的社會環(huán)境等原因,李白的政治抱負很難得到實現(xiàn)。李白雖然遭受了重重挫折,但他仍然堅信自己終有一天能夠在政治上獲得成功。因此,李白長安時期對歷史文化的關(guān)照常常融入了個人強烈的主觀情緒,“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雉賭梨栗”,對無才無德的長安少年充滿不屑之情,“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則充滿了對不得志的韓信、賈誼的深切同情。隱藏在字面意義背后的,當(dāng)然是李白懷才不遇的強烈憤慨和更為強烈的對個人政治前途的自信??梢哉f,長安時期,李白關(guān)注歷史,貼近歷史人物,主要還是從“窮達”的角度來看待的,羨慕歷史人物的赫赫功績,同情賢才未遇時的不幸遭遇。但是,政治活動的失敗,不僅帶給李白精神上的痛苦,在一定程度上還會讓他重新評價自己的政治才能和人生追求,用更為多元的眼光看待歷史人物的命運。
盛唐時期,由于梁園文化的巨大影響,梁園成為詩人旅游的熱門地點。梁園之所以在詩人心中有崇高地位,顯然不只是因為梁孝王在政治上的地位,其中更為重要的原因應(yīng)當(dāng)是梁孝王時期圍繞在梁孝王周圍的枚乘、司馬相如等人創(chuàng)造出的燦爛文化。魯迅說:“梁孝王名武……招延四方豪杰……司馬相如亦嘗游梁,皆詞賦高手,天下文學(xué)之盛,當(dāng)時蓋未有如梁者也?!痹谶@里,司馬相如等人并無赫赫之功,單靠文學(xué)同樣獲得了不朽的聲名,能夠使李白這樣政治上的失意者受到一定程度的啟示和安慰。同時,這塊歷史文化底蘊豐厚的土地上,也曾上演過轟轟烈烈的歷史壯舉,但是,歷史壯舉謝幕之后,那些壯舉的締造者復(fù)雜的命運同樣能引起詩人的沉思。李白在《梁園吟》中發(fā)出了這樣深沉的感慨:“昔人豪貴信陵君,今人耕種信陵墳?;某翘撜毡躺皆?,古木盡入蒼梧云。梁王宮闕今安在,枚馬先歸不相待?!焙烷L安時期從窮達角度關(guān)照歷史,對歷史人物未遇之時命運深刻同情不同,這首詩關(guān)照歷史人物的角度變成了身前身后,信陵君生前的榮耀和農(nóng)人耕種信陵君墳?zāi)沟漠嬅嫘纬甚r明對照,梁王宮闕的盛大、華麗和如今的廢墟同樣形成鮮明對照。這樣的對照,就讓李白不能不叩問,生命中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
觀照歷史角度的變化,賦予了李白更為開闊的視野。在梁宋一帶,李白壯游山河,憑吊古跡,不時和歷史文化發(fā)生劇烈的碰撞,這些碰撞,一步步闊達了李白詩歌的境界。
二、道家文化與自然山水的重新審視
道家文化一直在李白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自然山水也一直是李白詩歌的重要內(nèi)容。但是,李白在梁宋一帶的活動,讓他重新審視了道家思想,完成了對自然山水的再次發(fā)現(xiàn)。
李白青年時代就已經(jīng)接觸道家思想,但是,道家思想并沒有成為李白思想中的主導(dǎo)。李白最為崇拜的古人是魯仲連、張良、謝安這樣的功成身退的人物,他首先要建立一番功業(yè),然后才愿意隱居山林。這時,李白精神世界里更多的是入世的一面,一定程度上,對道家文化的接受,是為了提高身價,更容易進入仕途。把李白早期隱居山林的行為說成終南捷徑,也許更符合李白內(nèi)心深處的真實意圖。正因為如此,江夏時期,他一接收到朝廷的征召,便忍不住放聲高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北惶菩谫n金放還,很大程度上已經(jīng)堵死了李白的入仕之路,仕進無門,建功立業(yè)變得遙不可及,功成身退更成了無法實現(xiàn)的夢想。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人格結(jié)構(gòu)使得李白又重新拾起了道家思想。與此前不同的是,李白這一次不單純是對道家思想的接近,而是接受道箓,皈依道教。關(guān)于李白接受道箓的過程,安旗、薛天緯著《李白年譜》有較為詳細的考證。年譜中說:“(夏)往開封,就從祖陳留采訪大使彥允,商請北海高天師授道箓,決心遁入方外。”“冬間,北往安陵(即平原郡—原著注),乞蓋寰為造真箓;由高天師如貴道士授道箓于濟南郡紫極宮?!睆睦畎捉邮艿拦偟倪^程來看,當(dāng)年夏天已經(jīng)決心遁入方外,并和族中長輩進行過認真的商討,確定了由高天師授箓,到冬天才正式接受道箓,可見絕非一時沖動。而造箓和授箓由相隔甚遠的兩個道士分別進行,也顯示了李白的鄭重其事。為什么李白選擇客居梁園期間接受道箓呢?后來,李白在詩歌中回答了這個問題,那就是,“投汨笑古人,臨濠得天和”,在道家思想兩大代表人物老子和莊子的故里,李白對于道家思想有了更多的領(lǐng)悟,做出了新的人生選擇。
道家思想的接近,觀察世界角度的重新調(diào)整,讓李白開始重新審視周圍的自然山水。仔細體味李白的山水詩,我們發(fā)現(xiàn),李白筆下的山水,類似于禪宗對山水的比喻,即由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再到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的過程。李白成長于蜀中,對瑰奇的山水多有感觸,但是,最早的山水詩,主要是借助對山水的描寫來抒發(fā)感情,山水是感情的載體,詩歌常常重在感情而非山水。后來,李白的山水詩想象飛揚,開始大力模山范水,但是,李白此時的山水詩背后常常隱隱約約有對社會、人生的象征。這一點,讀一讀《蜀道難》便不難感受到??途恿簣@,對道家思想的接近,使李白開始重新審視自然山水,這時候,自然山水開始在李白的詩歌中獲得獨立的審美價值,山水不再是感情的附庸或象征的載體,本身就常常是一幅幅雄奇的畫卷,能夠給人以巨大的審美享受??途恿簣@期間,詩人并非畫地為牢,而是以梁園為中心,北至燕趙,東到齊魯,南下江浙,飽覽了祖國的大好山河,也創(chuàng)作了無數(shù)描寫祖國大好山河的瑰麗詩篇?!秹粲翁炖岩髁魟e》《望廬山瀑布》就是李白在完成這種轉(zhuǎn)變后的代表之作。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詩人調(diào)動多種藝術(shù)手段,展現(xiàn)一幅幅山水畫卷,這些山水畫卷不需要依附任何象征,本身的瑰麗神奇就已經(jīng)將讀者帶入到神奇的藝術(shù)世界之中,篇末“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強烈感情的噴涌而出,正是站在道家思想立場上對山水自然美的高度肯定以及對詩人傲岸人格的張揚,是道家思想和自然山水在李白筆下的完美結(jié)合。
梁園時期,對道家思想的親近和對山水的重新發(fā)現(xiàn),是梁園文化對李白一筆豐厚的饋贈。值得一提的是,李白在梁園還遇到了一生最為重要的詩友杜甫、高適,遇到了真正能夠理解他、欣賞他的妻子宗氏夫人。朋友和家人理解他、尊重他、欣賞他,共同撫慰了他的心靈,讓他最終從政治帶來的創(chuàng)傷中得到治愈,逐漸對自己的詩人身份給予更多認同,并開啟一個新的創(chuàng)作高潮。
三、小結(jié)
回顧李白在梁園一帶所受到的歷史、文化、友情、親情的影響,我們不能不說,正是這些因素,完成了李白對詩人身份的真正認同,讓他重新發(fā)掘了山水自然獨特的審美價值。從此,李白的詩歌創(chuàng)作進入了一個視野更為開闊、人格更為獨立、內(nèi)涵更為深厚的階段。我們不能不感嘆,人生路上的挫折,也許就是為了孕育一個更完美、更璀璨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