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娟, 屈愛春
(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檢驗科,山西 太原 030001)
藍氏賈第鞭毛蟲是一種全球范圍分布的腸道寄生原蟲,主要寄生于人和某些哺乳動物的小腸,可引起以腹瀉和消化不良為主要癥狀的藍氏賈第鞭毛蟲病[1-4]。人或動物可因攝入被包囊污染的水或食物而感染。本研究報道1例藍氏賈第鞭毛蟲包囊感染病例,并結合相關文獻進行分析,以提高臨床對藍氏賈第鞭毛蟲病的認識。
患者,男,30歲,因左葉甲狀腺腫瘤行術前常規(guī)檢查。檢查結果示: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血脂、凝血、甲狀腺功能、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水平均無異常;糞便常規(guī)檢查示:糊狀稀便伴惡臭,鏡檢可見藍氏賈第鞭毛蟲包囊,未見滋養(yǎng)體階段蟲體。為排除樣本污染可能,聯(lián)系臨床連續(xù)2 d以無菌容器留取樣本送檢,皆檢出藍氏賈第鞭毛蟲包囊。
取少量糞便樣本,用0.9%氯化鈉溶液涂片鏡檢。每低倍鏡視野可見1~3枚橢圓形包囊[圖1(a)]。高倍鏡視野下可見包囊輪廓清晰,一端鈍圓,另一端稍尖;包囊中央或稍偏處可見1個兩側有2個核的明顯軸柱 [圖1(b)];油鏡視野下可見有4個核的包囊內軸柱[圖1(c)]。碘液染色可見包囊囊壁較厚,與細胞質之間有明顯的不均勻空隙,包囊內有2或4個核,多偏于一端[圖2(a)]。瑞氏染色[圖2(b)]和鐵蘇木素染色[圖2(c)]均可見囊內軸柱和細胞核等結構。根據上述形態(tài)學特征,確認為藍氏賈第鞭毛蟲包囊。
圖1 0.9%氯化鈉溶液涂片鏡檢結果
圖2 碘液染色、瑞氏染色和鐵蘇木素染色鏡檢結果
藍氏賈第鞭毛蟲病在世界范圍內均有發(fā)生,在某些衛(wèi)生設施落后、水處理條件有限的地區(qū)發(fā)病率為20%~40%[5]。人類感染藍氏賈第鞭毛蟲的途徑有水源、食源和糞-口3種[6],其中水源傳播是主要途徑。人攝入被包囊污染的生食或未熟透的食物(包括生蔬菜、沙拉、新鮮水果),會感染藍氏賈第鞭毛蟲;食物烹調完成后被污染,也可發(fā)生藍氏賈第鞭毛蟲病的食源性傳播。本例患者長期從事建筑行業(yè)工作,平時飲食不規(guī)律,好在外就餐,經常攝入燒烤類食物,較易接觸污水和不潔食物。
藍氏賈第鞭毛蟲病臨床表現(xiàn)嚴重程度不一,約50%的患者可在無臨床癥狀的情況下清除感染,約15%的無癥狀感染者可排出包囊,35%~45%的患者會出現(xiàn)臨床癥狀[7]。急性感染者通常在7~14 d的潛伏期后出現(xiàn)腹瀉、腹脹、惡臭味脂肪瀉等消化道癥狀;慢性感染者可繼發(fā)急性感染,也可直接表現(xiàn)為稀便、體質量下降、乏力等慢性感染的臨床癥狀。本例患者長期以來無腹痛、惡心等消化系統(tǒng)相關癥狀,糞便呈稀糊狀,伴惡臭,鏡檢可見藍氏賈第鞭毛蟲包囊,未見滋養(yǎng)體,故考慮為慢性感染。
藍氏賈第鞭毛蟲感染的實驗診斷方法主要有病原學檢查(糞便檢查、小腸液檢查、小腸活體組織檢查)、免疫學檢查(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間接熒光抗體試驗、對流免疫電泳試驗)和分子生物學檢查,最常用的是鑒定成本低、操作簡便、易于實施的糞便檢查。重復送檢糞便樣本后檢出藍氏賈第鞭毛蟲滋養(yǎng)體或包囊是確診藍氏賈第鞭毛蟲感染的依據[8]。典型的藍氏賈第鞭毛蟲包囊呈橢圓形,大小為8~14 μm,囊壁較厚,且與蟲體有明顯間隙,囊內可見2或4個核以及中體和鞭毛的早期結構。4核包囊是成熟包囊,為該蟲感染期[8]。本例患者糞便樣本0.9%氯化鈉溶液涂片查見典型2核或4核包囊,并通過碘液染色和鐵蘇木素染色確認,藍氏賈第鞭毛蟲病診斷明確。
一般來說,對于有癥狀的藍氏賈第鞭毛蟲病患者,治療方法包括抗菌藥物治療和支持治療;對于某些自限性感染患者,或癥狀輕微和/或存在抗菌藥物治療禁忌的患者可以不給予治療。本例患者因無明顯的臨床癥狀,臨床未給予特殊處理,患者接受甲狀腺腫瘤根治術后出院。
寄生蟲病在人類傳染病中占有重要位置,是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藍氏賈第鞭毛蟲病已被列為全球危害人類健康的10種主要寄生蟲病之一[8-9],熟悉藍氏賈第鞭毛蟲的形態(tài)、實驗室診斷方法、防治等相關知識非常重要。目前,雖然大多臨床實驗室已經實現(xiàn)了自動化,但是人工鏡檢仍是“金標準”,不可取代。本病例糞便檢查時儀器并未識別出藍氏賈第鞭毛蟲包囊,由于糞便特殊的性狀和氣味,在人工復檢時才得以發(fā)現(xiàn),進一步證明了人工鏡檢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同時,本例患者的確診也提示,日常工作中,在樣本數(shù)量非常多的情況下,也要嚴格遵守復檢規(guī)則,以避免漏檢。
檢驗人員不僅承擔著協(xié)助診斷、衡量治療效果的職責,也肩負著發(fā)現(xiàn)潛在疾病、判斷病情的重任,這就是檢驗診斷的價值所在。在進行檢驗工作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和臨床溝通的重要性。實驗室與臨床及時、有效的溝通,有利于更好地依據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疾病和判斷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