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肚療法,是利用具有特殊香氣的中草藥,研成細(xì)末裝袋,放入兜肚內(nèi),佩戴在腹部一定部位的一種治療方法。清代吳師機(jī)《理瀹駢文》即有記載。他認(rèn)為本療法藥力作用于腹部,不僅可治胃腸疾病,還可通過經(jīng)絡(luò)、穴位逐漸滲透入里,從而發(fā)揮調(diào)陰陽、和氣血、通經(jīng)脈等整體藥理效應(yīng),達(dá)到治療多種疾病的目的。
現(xiàn)今,本療法主要用于小兒腹痛、腹瀉、厭食、腹脹、嘔吐等病癥的防治,也可用于治療成人消化道、婦科、男科等多種病癥。在此介紹一些可做兜肚的藥材,以供大家遇到適合病癥時選用。
準(zhǔn)備藥物。根據(jù)病癥選擇芳香走竄的中藥,將所需藥物研成粗末。所用藥物的劑量,可以根據(jù)不同年齡和不同病種,請醫(yī)生開具處方。
制成藥袋。將準(zhǔn)備好的 藥 物,裝 入8×8 或10×10 厘米(以供不同年齡者選擇)的小布袋內(nèi),縫好放入并固定在兜肚內(nèi)。
縛于腹部。將裝有藥袋的兜肚,縛于腹部。
1.感冒者,選用藿香、白芷、菊花、薄荷、山柰等,制成兜肚或香囊。此藥方亦可用于預(yù)防感冒。
2.慢性支氣管炎咳嗽者,選用紫丹參、皂角刺、五味子等制作。每天還可外加熱敷。
3.厭食者,選用砂仁、蔻仁、藿香、蒼術(shù)等制作。
4.腹痛、腹瀉者,選用蒼術(shù)、吳茱萸、丁香、肉桂、艾葉等制作。還可外加熱敷。
5.疝氣者,選用荔枝核、青皮、小茴香、橘核等制作。
6.陽痿者,選用巴戟天、仙靈脾、金櫻子、葫蘆巴、陽起石、柴胡等制作。
7.早泄者,選用金櫻子、芡實(shí)、蓮子肉、益智仁、生牡蠣、白蒺藜等制作。
8.遺精者,選用金纓子、芡實(shí)、煅牡蠣、硫黃、龜板、女貞子、旱蓮草等制作。
9.痛經(jīng)者,選用細(xì)辛、肉桂、吳茱萸、艾葉等制作。每晚下腹部可以加用熱敷。
10.寒性胃痛者,選用干姜、甘松、細(xì)辛、肉桂、吳茱萸、白芷、大茴香、艾葉等制作??梢约佑脽岱?。
11.高血壓患者,選用天麻、鉤藤、生石決明、夏枯草、桑寄生、蘆薈等制作。
辨證選藥。根據(jù)不同的病情選擇不同藥物。藥物常選辛溫芳香之品。
用藥時間。每日使用6小時以上,或整日佩戴。10~15 天換藥1 次。治療成人慢性病,不可操之過急,一般每月?lián)Q藥1 次??蛇B續(xù)使用數(shù)月或至病愈。
注意清潔。兜肚宜每日換洗,洗滌時需將藥袋取出,以免藥袋浸水而影響藥效。夏季氣溫偏高,出汗較多,應(yīng)注意勤換藥物,以防藥物受潮而刺激皮膚。
松緊適宜。兜肚必須緊貼腹部皮膚,襯衣穿于兜肚之外,以使藥力直達(dá)病所。兜肚縛于腹部不宜過緊或過松,以防引起不適或滑脫。
溫度適宜。加用熱敷者,一般敷15~30 分鐘,溫度不宜過高,以防燙傷。
【下期預(yù)告】外治療法——刮痧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