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靜
平津戰(zhàn)役紀念館收到一位老人的來信,厚厚一疊足有七頁,書寫著工整、蒼勁的毛筆字。信中講述了一個天津戰(zhàn)役中鮮為人知的故事:
1948年底,解放軍包圍天津,天津戰(zhàn)役即將打響。在黨的領導下,地處后方的河北省蘆家堡村百姓已經做好準備,呈現(xiàn)出一派男女老幼齊上陣,積極踴躍支前忙的熱鬧景象。
一天下午,有三位解放軍同志乘一輛軍用卡車來到村公所,當時值班的村兒童團團長楊錫福接待了他們。其中一位解放軍首長對他說:“我們是從天津前線來的?,F(xiàn)在前沿陣地已經接近天津城防了,急需借用一些輕便應手的小鎬頭挖交通壕、開通道,需要你們大力支持?!甭犕辏瑮铄a福馬上找來幾名團員分成三組,第一組上房用廣播筒喊話,通知鄉(xiāng)親們。另兩組就到各家各戶去挨個收集。一會兒工夫,就有村民拿著自家的小鎬頭送到村公所,加上兩組收集來的共計37把小鎬頭,交給了解放軍。這位首長說:“你們太辛苦了!非常感謝!”他們寫下一張借條后馬上將小鎬頭送往前線了。
7天后,前方傳來了天津解放的好消息。村民們敲鑼打鼓、奔走相告,一派歡天喜地,村干部忙著準備送往前方的慰勞品。就在這天上午,還是那位首長帶著幾名戰(zhàn)士開車送還小鎬頭來了。由于不慎丟失了三把小鎬頭,他們只送還了34把,并堅決要求按價賠償。村民們怎么也不肯收下這錢,覺得解放軍解放了天津,為人民立下這么大的功勞,弄丟三把鎬頭算什么呀。可是那位首長拉著老鄉(xiāng)的手說:“鄉(xiāng)親們,這錢您一定得收下,我們有紀律,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丟失東西要賠償呀!”鄉(xiāng)親們收下了錢,齊聲稱贊人民軍隊好,大家在歡聲笑語中送別了幾位解放軍。
為我們講述這個故事的老人就是故事中年僅15歲的兒童團團長楊錫福,他將自己收藏了50多年的小鎬頭捐贈給平津戰(zhàn)役紀念館。老人說:“我把這個故事講出來不為自己揚名,就是要讓今天的人們都知道這才是我們的人民軍隊?!奔又嗨€為我們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三大紀律好,八項注意強。
小鎬平常事,軍民魚水情。
津門作貢獻,支前求解放。
革命好傳統(tǒng),永遠放光芒。
●(作者單位:平津戰(zhàn)役紀念館)(責任編輯: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