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嘉
中國民間工藝擁有深厚的歷史底蘊,中國木雕傳承千年而不朽,分布地域廣闊。在當今的藝術環(huán)境中,各種木雕藝術流派蓬勃發(fā)展。除了中國四大木雕外,蘇州高雅精致的紅木木雕、南京淳樸典雅的古色古香木雕、具有民族特色的云南千川木雕、貴州面具雕等都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和獨特的審美情趣。其他地方的文化傳統(tǒng)植根于特定文化空間的自然生態(tài)和相容的社會環(huán)境,這是該地區(qū)的特色。木雕不僅反映了當地人民的思想、行為、生活方式、價值觀,也是研究歷史、人文、時代的寶貴載體,是民間藝術中的寶貴財富。此外,各木雕流派的藝術風格各不相同,但均具實用性,且具有相對較高的審美價值,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同時,木雕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以雕塑的形式展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一代又一代技藝精湛的工匠和民間藝術家大膽前行、開拓創(chuàng)新,隨著時間的推移,讓木雕不斷地擁抱卓越文化的精髓,表達出深厚的文化意義。在新的歷史時代背景下,我們需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鼓勵傳承非遺,積極創(chuàng)新非遺,在瞬息萬變的時代要珍視慢手工藝的無與倫比的精致。
潮州木雕是潮汕地區(qū)流行的傳統(tǒng)民間藝術,是中國寶貴的藝術遺產,2006 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中國第二大民間雕塑體系。與浙江東方木雕的區(qū)別在于潮州木雕往往是經過精心雕琢,再用純金箔粘上,故又稱金漆木雕,這一特點使潮州木雕成為中國獨有的流派。潮州木雕是潮州工藝品中最耀眼的技藝,為深層次把握我國傳統(tǒng)文化奠定了堅實的歷史根基。
木雕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秦漢木雕工藝的創(chuàng)新帶動了繪畫藝術、雕刻藝術的縱深發(fā)展。到唐代時,不少流派都創(chuàng)作出了獨具特色的木雕佛像作品。明清時期的木工技藝不斷發(fā)展,貼近社會生活的作品在當時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喜愛。改革開放后,我國高度提倡發(fā)展民間信仰,鼓勵木雕煥新進步。2008 年6 月初,木雕正式被納入第二批國家非遺名錄。
木雕大多數使用堅硬而穩(wěn)定的木材作為生產材料。橡木、銀杏、樟腦、黃楊、紫檀等樹種,適合制作各類木雕。有的地方在木雕上涂畫和涂清漆,起到保護和美化的作用。木雕包括粗寫、擦除、拋光、上色和自然素描拋光。雕刻刀一般分為兩類:一類用于“楔形管”,一類用于鑿子。木雕設計巧妙,用途廣泛,從精美的古建筑雕刻到實用的雕塑家具,隨著生活質量的穩(wěn)步提升,國民審美能力的增強,具有收藏價值的木雕越來越受歡迎。
潮州木雕擁有千年歷史,最早源自唐宋時期。據介紹,唐朝時期的《靈標一錄》中出現了潮州木雕,推測潮州木雕坯的形狀是在唐代制作的。經考證,潮州開元寺的斗宮和檐口雕刻是潮州最古老的木雕。潮州木雕在明清初盛,在清末達到頂峰。此時期,木雕既常見于潮州各區(qū)的特色建筑上,也用于家具裝飾,雕刻工藝成熟,與鍍金工藝相結合,有力地呈現了潮州木雕與眾不同的精巧性。
潮州是毗鄰南海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氣候溫暖,四季分明,特色文化豐富。潮州木雕在這座文化底蘊十分豐富的古城中日益興盛,其發(fā)展與潮州地區(qū)獨特的社會因素和人們的價值觀密不可分。
歷經宋、明、清,潮州逐漸興盛,很多名人修建廟宇、房屋以紀念先人,在建筑領域深入滲透人文理念,強有力地深化潮州木雕的人文基礎。潮州是我國著名華僑的故鄉(xiāng)。潮州的木雕隨著這些建筑的建造而不斷發(fā)展和完善,雕刻技術也變得更加細膩和高深。此外,隨著人們信奉神佛的風尚,祭祀神靈成為一種普遍的習俗,促進了潮州木雕的快速發(fā)展。
潮州地區(qū)人文氛圍濃郁,為當地木雕藝術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豐富素材與靈感。潮州木雕反映了工人的生產、工作和日常生活,題材來自潮劇故事和光榮歷史人物。最能體現潮州人文意義的木雕是花鳥魚蟲、海鮮魚蝦的圖案。例如,蝙蝠、鹿和桃子被稱為“福祿壽”,龍鳳象征“龍鳳繁榮”,喜鵲和梅樹象征“歡樂的角落”,“佛手”是有福的象征,“石榴”象征多子多福。
潮州木雕題材豐富,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濃縮體現,包括潮汕人的傳統(tǒng)、文化信仰、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諧音寓意吉祥,揭示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豐富而深刻的精神世界。潮州木雕是對真善美的最好詮釋,通過簡單、流行的主題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揭示了早期人類最原始自然的美好品質。它展示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情和真實情感的世界。
在潮州木雕體系中,連續(xù)構圖最為常見,工匠們要以此來講述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將不同時間段的故事情節(jié)安排在同一圖像中,要巧妙地安排畫面布局,結合觀眾的想象力,展現故事的跌宕起伏。圖像中人物與背景的關系處理時并不限制自然景觀,而是采取了在圖像中更清晰地講述故事,巧妙地結合空白空間,使圖像更具空間感。潮州木雕為了讓不相關的情節(jié)顯得更加連貫和完整,在敘事中采用“路”的手法,將“S”形或“之”形作為一個連貫的整體。
潮州木雕在雕刻完成后,必須經過大的工序油漆和鍍金,故而潮州木雕又被稱作是金漆木雕。油漆中的清漆是按一定的比例配以適當黏度的金色地板清漆,用細毛刷將油漆均勻地倒在木雕的表面和內外角上。涂漆后的木片具有防腐、防潮、抗氧化、耐酸等特點,使燙金紙和木片在后續(xù)的貼金工藝中效果更好。涂上油漆后,用刷子蘸上千足金錘制成一片金箔,將其均勻地貼在木質表面上,給人一種耀眼的視覺印象。這種獨特的室內設計手法也體現了當地人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潮州木雕精湛的作品表現得益于其巧奪天工的雕刻技法,大體可分為沉雕、浮雕、通雕和圓雕四種,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則是通雕。這一雕刻技法綜合了圓雕、浮雕和凹雕的優(yōu)點,使其成為潮州木雕的最高表現。開放的雕塑是鏤空的、穿孔的,內部是相互雕刻的。它講究立體空間設計和從2D 到3D 的過程,將整塊木頭一層一層地變成薄薄的半透明藝術品。使用這種雕塑技術的圖像并不復雜和混亂,而是動態(tài)、安靜、密集和有組織的。如清代通雕《王茂生入酒》,整幅圖像采用通雕雕刻技法,將許多人物、道路、橋梁、樹木依次排列在畫面中。
潮州木雕是一項凝聚了中華民族智慧的獨特手工藝,富含濃郁的地域風情,利于后世了解歷史文化,對潮州產生更強的人文依戀。然而,受社會發(fā)展影響,富有文化底蘊的傳統(tǒng)工藝逐漸式微,潮州木雕已經失去了很多受眾。我們必須探索多種方法,將這種傳統(tǒng)工藝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