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湖平
詩詞是大美藝術,當然以贊美為主,正面宣傳為主,以鼓舞人心,提振士氣。因此,歌頌真善美,贊美新生活,評價新事物,是詩詞的主基調,也是其基本功能。詩人表達“興觀群怨”的方式,自然少不了以美妙的詞句加以贊美。而贊美詩篇,又常用比興之法。古詩詞中詩人們從不惜用最美的語言來抒發(fā)心靈,寄托理想。屈原《離騷》借用香草美人,用花草蘭蕙、芰荷、芙蓉等來表現(xiàn)忠貞、高潔和對真理的追求,展示了自我的人格理想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愛國之情。取象生動鮮美,沒有大話空話,開創(chuàng)了贊美詩的先河。贊美英雄的古詩不勝枚舉。如唐戴叔倫《塞上曲二首其二》“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宋張耒《和端午》“國亡身殞今何在,只留離騷在世間”。贊美敬業(yè)盡職的詩句,如清龔自珍《己亥雜詩》“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等等。這些佳句贊譽得體,讀來激情澎湃,賞心悅目,千古流傳。古人贊美或人、或物、或歷史、或自然,大多用意象說話,眼中有物,筆下有象,句中有味,鮮有大話套話。宋代許顗《彥周詩話》云:“假象過大,則與類相遠。造辭過壯,則與事相違。辨言過理,則與義相失。靡麗過美,則與情相悖?!苯袢俗髟姟⒃u詩、論詩,無人不贊,無事不贊,無處不贊,贊語層出不窮,以至過分地溢美浮夸乃至虛捧。比如“篇篇錦繡含神韻,字字珠璣透性靈”“字字珠璣文燦爛,篇篇錦繡意飛揚”。語非不佳,然不離老套,無新鮮感,且大有言過其實之意。此種虛假拔高之詩風,如同貼在詩內核上的贅肉浮油,給詩徒增斤兩,致詩肥胖。此風不可漲,應下決心剔除贅物,還詩以本來面目。
贊語是必要的。人愛聽好話,這在情理之中。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但贊語應恰當,給人“畫像”不應千人一面,應有個性,有特色。贊語失真、失準、失鮮,過分夸大其詞,則使人生膩或者生惡。贊語的三種現(xiàn)象似應避免,或稱三忌。
忌大話空話,抒發(fā)真情實感。“話”應大而得當,大而不空。道是以小見大,以一觀豹,才更顯真實,更具真相?!按笤挕币娭谖臓?,可見其立場,見之于詩詞,卻顯蹩腳,不倫不類。贊語可以用多種表現(xiàn)方式,不一定非得端著架子,居高臨下一本正經(jīng)大話套話連篇,不厭其煩。似乎只有高大上的語言才能體現(xiàn)高度,表現(xiàn)深度。其實不然。幽默、詼諧、正話反說、聲東擊西、旁敲側擊、指桑罵槐、大題小作、一語雙關,甚至裝瘋賣傻、故作癡呆等,都是增強詩詞表現(xiàn)力的手段。但一定要把握好度,掌握分寸感。詩中的真知灼見,顯示的是詩人的胸襟骨氣。
我們看看兩首贊揚焦裕祿的詩。一首是張桂興先生的《焦桐》:“挺立風沙口,扎根鹽堿灘?;ǚ狈潜惹?,樹大已參天。連手成林海,齊肩護甸園。豐功昭史冊,留與后人看?!绷硪皇资切菨h先生的《追思焦裕祿》:“新春蘭考借東風,反腐倡廉火勢紅。打鐵還需自身硬,磨刀不誤砍柴工。沙丘鹽堿猶能治,老虎蒼蠅豈可容?除卻天山左公柳,神州我只拜焦桐?!鼻耙皇滓詷溆魅耍瑢ⅰ敖雇钡奶卣?、形象、作用刻畫的逼真準確,真實可信,無一句空話。透過焦桐,一個高大、真實的黨的好干部焦裕祿的形象聳立在世人面前。而后者卻是以“焦桐”寓人比事,在全面展示了焦裕祿的形象:以身作則,廉潔自律,帶領群眾治沙治窮,栽種的泡桐樹已成參天大樹,并以當年左宗棠入疆種植的千里楊柳“左公柳”比焦桐樹,都有造福百姓,蔭及子孫之功。兩首詩的贊譽可讀、可品、可信。我們再看一首發(fā)表在某刊物上滿篇空話的詩《端午》:“少年意氣放歌謳,壯志遄飛遏亂流。舉棹豈能容與渡,飛舟不作等閑游。三千客路騷人怨,九萬鵬程大業(yè)收。翰墨鏗鏘書錦繡,何需尊酒嘆悠悠?!睉撜f這首律詩寫得豪邁大氣,少年壯志,意氣當歌,技術上也無大礙,但“歌”什么呢?細看都是些大而空不著邊際的話,完全背離了七律詩體的主旨。
忌無據(jù)無知之話,但得恰如其分。詩詞是形象藝術,可以夸張,可以借題發(fā)揮,但大體上應句有所據(jù),意有所承,理有所憑。有的作品詞藻花哨,引經(jīng)據(jù)典,炫耀學問,盡傾腹笥,但所述所描所論內容與主題毫無關聯(lián),失實失據(jù)。有的作品有悖常理,違背知識,只憑想象臆造。詩是嚴謹?shù)恼Z言藝術,用字、用詞、用典,詩中的人物、時間、地點、場景等要忠于事實,辨明真?zhèn)?,力求準確,不能秦瓊戰(zhàn)李逵。
2020年高考前,北京某著名大學給廣大考生加油的海報引起了爭議。海報上的兩句話是這樣寫的:“須知少時凌云志,曾許人間第一流?!庇谑?,有不少人便嘲笑這個海報是詛咒考生。海報中的句子,據(jù)查是出自清人吳慶坻的《題三十小像》之一:“食肉何曾盡虎頭,卅年書劍海天秋。文章幸未逢黃祖,襆被今猶窘馬周。自是汝才難用世,豈真吾相不當侯。須知少日拏云志,曾許人間第一流?!边@是一首典型的描述懷才不遇的悲觀頹廢情感的詩,宣泄作者落榜之后的憤懣。加油海報是想化用此詩并賦予時代新意,本意原是不錯的,但問題出在將原作改了兩個字:“日”改成“時”,“拏”改成“凌”。這個隨意的改動,似是而非,結果卻暴露出了對詩詞常識的不了解,即無知。原詩是首七律,七律是有嚴格的格律要求的,這后二句的平仄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經(jīng)他們一改,問題來了,“拏云”改“凌云”沒有問題,“少日”改“少時”就出問題了,硬生生把合乎格律的句子改出律了。這種不懂裝懂,自以為是的做法,將人丟大了。對于古人詩句,要么不改,如果一定要改,也應該在符合基本要求的框架內進行修改。詩詞博大精深,內容包羅萬象,一旦下筆創(chuàng)作時,要準確把握作品中的人和事、景與物、虛與實、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等相互聯(lián)系,既要大膽想象,又要思維縝密;既要超越現(xiàn)實、超越時空,又不脫離和違背基本的事實依據(jù),用詩詞文字記錄自己真實的生活經(jīng)驗和歷史軌跡。
忌過頭違心之話,提倡實話實說。詩是語言藝術,應精煉含蓄,以形象寫情思?!澳阒篱L城有多長,它一頭挑起大漠邊關的冷月,它一頭連著華夏兒女的心房?!保ㄩ惷C《長城長》)多美!有形象,有韻味,既渾厚,又空靈,一種滄桑的歷史感和濃厚的民族意識蘊蓄其間。寥寥數(shù)語,既顯示廣闊的物理時空,又托出悠遠的心理時空,給人一種異乎尋常的審美驚喜。贊美本無過,過在不當。不強拉硬拽,不過分夸大拔高,贊而有道,贊而有法,才是真贊、美贊,不道不法,便使美之減色,反而無益。當今的詩詞作品中過頭話、違心話比比皆是。如遼寧艦一出海,定能百戰(zhàn)百勝,天下無敵;考生一上考場,必能金榜題名,高中頭名……這些想當然的話,豪邁可嘉,心氣頗足,但好大喜功,言過其實,結果未必都如此。知情者說我們的航母與世界一流水平還相差甚遠;每年有相當數(shù)量的考生考試成績并不理想,未被錄取,不要往其傷口撒鹽。詩是心聲,不可違心而作,亦不能違心而出。好詩以真情取勝。正如《莊子·漁父》所云:“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故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強親者雖笑不合。真在內者,神動于外,是所以歸真也?!?/p>
高爾基說真正的詩永遠是“心靈之歌”。與其說違心話、過頭話,不如說真話實話,既痛快淋漓,又頗顯文人風骨正氣。如聶紺弩“文革”時勞改中所寫的詩,是其人生經(jīng)歷個性化的體驗,是復雜情感真實的宣泄?!朵z草》:“何處有苗無有草,每回鋤草總傷苗?!睆匿z草中隱約寫出一種世情:懲罰壞人反傷了好人。暗示某些政治運動的負面影響,字里行間浸透著負屈含冤者的血淚。庚子年初春,面對突發(fā)的新冠肺炎疫情,廣大詩人聞“疫”而動,時刻關注時事,關心民瘼,創(chuàng)作了數(shù)以百萬計的反映抗疫斗爭的詩詞作品。如“但使人人盡康健,春光負我又如何。”(王星漢《宅居》)“十里長街晝夜空,華燈彩貼負東風?!保ㄚw義山《庚子防疫志感》)“望穿長夜驚寒雨,截斷危埃亮寶刀?!保_輝《武漢抗疫感懷》)這些詩句皆發(fā)自肺腑,其憂民之心,傷時之意,必勝之念,都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印證了“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與元九書》)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