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詞韻寫詩古今有自

2021-11-12 08:18:08段維
心潮詩詞評論 2021年6期

段維

自從我在一篇小文中十分武斷地說了一句“是否還在糾結于用韻,是區(qū)分一個成熟詩人和初學者的分水嶺”之后,我就不再想談論這個問題了。但最近為了配合黨史教育,我策劃了“詩詞黨史”微課,打算以毛澤東詩詞為例講述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史。為此,我細讀并檢測了毛澤東詩詞的用韻。我發(fā)現了一個平時從未仔細關注的現象,那就是:得到毛澤東許可并公開發(fā)表的11首七律中,就有5首用的是詞韻,還有一首用韻恰好符合鄰韻通押的要求,嚴格用詩韻(平水韻)寫的七律只有5首。這便激發(fā)了我再次回應對“詞韻寫詩”的質疑和旗幟鮮明地倡導用“詞韻寫詩”的興趣。

一、從平水韻與《詞林正韻》的關系來考察二者的淵源性

隋朝以前是用口語押韻作詩的,隋朝的陸法言等人編制了《切韻》,分為193個韻部,從此詩人們作詩有了押韻的標準,從口語押韻改為依照韻書押韻。編寫統一韻書的必要性可能跟科舉考試有關,考官判卷得有個“標準答案”來參照。其實,民間用口語(方音)押韻完全不妨礙寫出好詩,但口語包括方音帶有地域差異,要在全國范圍內來統一判卷顯然有很大的難度。這就使編制韻書有可能上升到選才任能的國家治理的高度了。當然,隨著語音的變化發(fā)展,“標答”也不能一成不變。于是在唐玄宗開元二十年,孫愐編制了《唐韻》,它是《切韻》的增修本,共分195個韻部;北宋陳彭年編纂的《廣韻》則在《切韻》的基礎上又細分為206個韻部。

而至今依舊流行的平水韻則是在前朝韻書的基礎上歸并所謂的“鄰韻”而成的。南宋平水人劉淵,在著《壬子新刊禮部韻略》時將可通用的詩韻合并成107韻;同期山西平水官員金人王文郁著有《平水新刊韻略》,將詩韻合并為106韻。平水韻出現以后,詩人們一直沿用至今。清朝的官方韻書《佩文詩韻》基本上是對平水韻的確認。

后來清人戈載根據前人的用韻情況,在平水韻的基礎上編寫了《詞林正韻》,韻書分平、上、去三聲為14部,入聲為5部,一共是19個韻部。它的分部,實際上是依據前人作詞用韻的情況歸納而來,這就是他所說的“取古人之名詞參酌而審定”。戈氏的歸并、審定多為后人所接受,論詞韻之士多據以為準。既然戈氏所編的詞韻事實上就是對詩韻(平水韻)的歸并,因此,我們甚至可以就把它視作平水韻的一個新的分類形態(tài),本質上它還是屬于“平水韻”性質。

其實,唐人填詞已經在使用后來人所說的“詞韻”了。例如晚唐韋莊(約836年—約910年)的《浣溪沙》:

清曉妝成寒食天,柳球斜裊間花鈿,卷簾直出畫堂前。 指點牡丹初綻朵,日高猶自憑朱欄,含嚬不語恨春殘。

根據平水韻:“天、鈿、前”屬于先韻,“欄、殘”屬于寒韻。但是他們在詞韻里都合并入了第七部“元(半)寒刪先”。這并不是唐人有先見之明,而是唐人填詞比寫詩用韻更加自由和自主(或許跟“詩莊詞媚”的定性和詩入題科舉取士也有關),重在表情達意。作為“詩余”的填詞,可以使用詩韻(唐韻)的鄰韻(唐人寫詩也會用鄰韻甚至是“詞韻”的現象將在后面論及)。

所謂鄰韻的說法,多是指按詩韻(平水韻)韻部的先后次序,以排列相近又讀音近似的韻作鄰韻。平聲韻的鄰韻關系如下:

(1)東冬(2)江陽(3)支微齊(4)魚虞(5)佳灰(6)真文元(半)(7)寒刪先元(半)(8)蕭肴豪(9)庚青蒸(10)覃鹽咸

注:歌、麻、尤、侵四個韻沒有鄰韻。

從上述列表可以看出,基本上就是詞韻里同一韻部的字相互作鄰韻。寫詩用鄰韻本來沒有問題。但后來的好事者卻規(guī)定了格律詩中用鄰韻的固定位置,即用鄰韻只能是首句入韻的韻字和尾句的韻字,還美其名曰“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這實在是自縛手腳。

詞韻將詩韻106部合并為19部,使用起來相對寬松、自由多了。我覺得習詩初期可以用平水韻,因為前代經典多數使用的也是平水韻。掌握了平水韻有利于我們誦讀和理解經典。但習詩到了一定水平以后,在用韻方面就可以適當從寬,把心思和關注的重點放在語句的錘煉、意象的選取和意境的營造等更重要的方面上來。當平水韻的韻部字很“寬”時,我們當然可以直接選用平水韻;而當平水韻的韻部比較“窄”時,我們?yōu)槭裁床荒苓x用寬一些的詞韻呢?我們有時為了一個韻字而不得不放棄很好的詩句,這是何等的得不償失!因此,我很早就主張當習詩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完全可以用詞韻寫詩。

當今詩壇,“求正容變”是一個大原則,而在格律方面我們則可以遵循“正音從嚴,用韻從寬”的小原則。當然,當我們允許使用詞韻作詩后,就不再存在所謂的“鄰韻”問題了。

二、從中古音韻到現代音韻變化的現實出發(fā)來考察用詞韻寫詩的合理性

我之所以主張用詞韻寫詩,除了能夠拓展用韻范圍、有利于遣詞造句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平水韻中部分字的讀音離現代人的讀音相距太遠了。比如有人就唾罵“該死的十三元”!因為“言、園、喧、繁”等相近讀音實在與“門、村、屯、溫”等相近讀音不搭界。故清代的《詞林正韻》將十三元分為兩部分,分別歸入“寒刪先”韻部和“真文”韻部。還有“九佳”韻中的“懷、階、排、柴”等相近讀音與“涯、娃、鮭、芆”等相近讀音也很難相押,故《詞林正韻》將九佳一分為二,各歸入“麻”韻部和“灰”韻部之中。再就是“十灰”韻中的“來、臺、腮、才”等相近讀音與“杯、頹、梅、偎”等相近讀音押韻也十分勉強,故《詞林正韻》也將其分作兩類,而后分流到“支、微、齊”韻部和“佳”韻部。清人尚且懂得通變,我們還有什么理由死守平水韻呢?

當然,也有人偏要逆潮流而動。例如清代詞人顧太清的《喝火令》:

久別情尤熱,交深語更繁。故人留我飲芳罇。已到鴉棲時候,窗影漸黃昏。

拂面東風冷,漫天春雪翻。醉歸不怕閉城門。一路瓊瑤,一路沒車痕。一路遠山近樹,妝點玉乾坤。

這首《喝火令》的韻腳乍看很奇怪,有的押詞韻第六部,有的押第七部,讀起來也不是很順口(押韻)。但用詩韻來檢測,顧太清押的其實是平水韻的“元”韻。

當然,用詩韻填詞并非顧太清獨創(chuàng),五代詞人牛希濟的《臨江仙·江繞黃陵春廟閑》就完全用的是詩韻:

江繞黃陵春廟閑,嬌鶯獨語關關。滿庭重疊綠苔斑。陰云無事,四散自歸山。 簫鼓聲稀香燼冷,月娥斂盡彎環(huán)。風流皆道勝人間。須知狂客,拼死為紅顏。

全詞用的是平水韻的“刪”韻,一個鄰韻字都未摻雜。可見前人在填詞用韻方面是比較隨心任性的,沒有今人(主要是初學者)這么糾結和死板。

三、從前人的創(chuàng)作實踐來考察用詞韻寫詩的歷史沿用性

唐朝人作詩基本符合宋朝時期的平水韻,這倒不是穿越,而是因為平水韻是由切韻、唐韻一脈傳承而來。平水韻并沒有改變唐韻的音韻系統,主要是依據前人的韻書,合并了一些韻部,加減了一些字而已。

同理,唐宋人作詩,符合清朝人的《詞林正韻》也是如此,詞韻是改編自平水韻的,平水韻綜合了廣韻和唐韻,他們也都是源出一門。反過來講,后人的歸納總結本來就是仰承前人實踐活動的。

另外,詩人們寫詩也并非都是為了應試,更多的還是性情的自我抒寫,這時就沒有必要完全遵守“官韻”了。我們來看實例:

回鄉(xiāng)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賀詩整體用的是“灰”韻(判斷全詩用什么韻,關鍵看第二句的韻腳字。因為按照所謂“鄰韻通押”的說法,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的韻腳字是可以押鄰韻的),但第二句“衰”則為“支”韻,明顯不屬于鄰韻通押。我覺得可以將這種現象稱為“鄰韻擴張”,也就相當于用的是“詞韻”(盡管當時還沒有出現詞韻這么一個名稱)。

客舊館

杜甫

陳跡隨人事,初秋別此亭。

重來梨葉赤,依舊竹林青。

風幔何時卷,寒砧昨夜聲。

無由出江漢,愁緒月冥冥。

全詩用的是“青”韻,但第六句的“聲”則屬于“庚”韻。如此看來,用的也是所謂的詞韻。

無題

李商隱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

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任好風。

這首七律整體上用的是“東”韻,但首聯的“重”“縫”都屬于“冬”韻。除開首句入韻的“重”字(即所謂的“孤雁出群格”),單憑第二句的“縫”字就可以判定其使用的是詞韻。

傅堯俞濟源草堂

蘇軾

微官共有田園興,老罷方尋隱退廬。

栽種成陰十年事,倉黃求買百金無。

先生卜筑臨清濟,喬木如今似畫圖。

鄰里亦知偏愛竹,春來相與護龍雛。

這首詩用的是“虞”韻,但“廬”卻屬于“魚”韻,顯然蘇軾用的也是所謂的詞韻。

無題

魯迅

故鄉(xiāng)黯黯鎖玄云,遙夜迢迢隔上春。

歲暮何堪再惆悵,且持卮酒食河豚。

這首七言絕句整體上用的是“真”韻,而第一句的“云”屬于“文”韻,第四句的“豚”屬于“元”韻。按照所謂鄰韻通押的說法,是不允許首句和尾句各自押不同鄰韻的。所以,這首詩用的是詞韻不應該有爭議。

其實,王力先生早就在《詩詞格律》一書中對這種用韻方式給予了認可。其中寫道:“今天我們如果也寫律詩,就不必拘泥于古人的詩韻。不但首句用鄰韻,就是其他的韻腳用鄰韻,只要朗誦起來諧和,都是可以的?!毕壬闹鲝埐皇菓{空而來,更不是心血來潮,應該是分析了大量古今用韻現象并結合現代語音發(fā)展趨勢之后得出的結論。

另外,從前述二、三部分的分析還可以看出,前人已經打通了詩和詞的用韻關節(jié),即寫詩可以用詞韻,填詞也可以用詩韻,可簡稱為“詩詞互韻”。這對我們無疑具有思維方式和方法論意義上的啟示。

四、從毛澤東七律用韻情況看用詞韻寫詩的示范性

毛澤東同志不僅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也是偉大的詩人。他的用韻情況應該具有很強的示范性,甚至是“權威性”。毛澤東允許并公開發(fā)表的七律有11首,其中有5首用的都是詞韻,有一首用的是鄰韻(個人認為這首詩用鄰韻可能屬于巧合)。這樣看來,毛澤東同志用詞韻寫詩的占比在半數以上。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實證分析:

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這首著名的七律用的是“寒”韻,但“閑”和“顏”卻屬于“刪”韻。當然,格律詩有鄰韻通押或借韻之說。但毛詩的第二句也借韻了,顯然不適用鄰韻通押的規(guī)定。其實,毛詩用的就是“詞韻”。

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全詩用的是“陽”韻,但第二句的“江”字無疑屬于“江”韻??梢姡@首詩用的還是詞韻。

和柳亞子先生

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

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jié)讀華章。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這首詩用的也是“陽”韻,而結句“江”字無疑屬于“江”韻,這個符合所謂的“孤雁入群格”。我的看法是,毛澤東寫此詩時未必考慮到什么“孤雁入群格”,他就是采用鄰韻通押,只不過借韻的位置剛好落在了結句上面。故也可以看作是用詞韻寫詩的特例。

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云飛,帝子乘風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

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

全詩押的是“微”韻,但第六句用的是“支”韻。毫無疑問,全詩就變成了用詞韻的例子。

冬云

雪壓冬云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

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

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

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

整首詩用的是“微”韻(某知名詩詞檢測軟件認定全詩使用的是“支”韻,值得商榷),而第四句的“吹”字、第六句的“羆”字和第八句的“奇”字均屬于“支”韻。即便剔除可以認定為鄰韻的“奇”字,這首詩使用詞韻當毋庸置疑。

吊羅榮桓同志

記得當年草上飛,紅軍隊里每相違。

長征不是難堪日,戰(zhàn)錦方為大問題。

斥鷃每聞欺大鳥,昆雞長笑老鷹非。

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

這首詩總體上押的是“微”韻,但第四句“題”字屬于“齊”韻,結句的“誰”字屬于“支”韻。剔除結句的韻腳“誰”字之后,也很容易判斷這首詩是用詞韻來寫的。

五、結 語

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只在于說明并倡導“可以用詞韻寫詩”,而絲毫沒有主張“只能用詞韻寫詩”的意思。堅守平水韻的人完全可以自行其是,但不要以此不斷地質疑甚至是排斥別人寫詩時使用詞韻。

就我了解的當下情況看,《中華詩詞》《詩刊》等從未排斥過用詞韻寫詩;一些詩詞名家和著名學者中就有不少人主張寫詩可以用詞韻,比如詩人楊金亭、滕偉明、陳仁德,學者兼詩人周嘯天、鐘振振都是持此主張的。在一般人的認知里,南方詩人是比較“保守”的,但像著名詩學專家兼詩人陳永正、詩人何永沂也都主張用詞韻作詩。倒是一些微刊編輯和一些初學者反而容不得用詞韻寫詩。我就經常遇到這樣的尷尬:一些詩友或編輯好意向我索詩,然后就是不斷地跟我溝通,希望我能守平水韻,最后妥協的結果是在我的詩題后面標上“詞韻”;還有的根本就不做任何溝通,直接按照自己的想法隨意修改句子,以期符合平水韻,也不管句意是否通順和意境是否契合。這就有些本末倒置了。須知,形式從來都是為內容服務的,而不是相反。其實,就使用“舊韻”而言,如果我們的眼界和心胸更開闊一些,詩詞曲都是可以“互韻”的。也就是說,《平水韻》《詞林正韻》《中原音韻》《十三轍》《詩韻新編》(到底屬于舊韻還是新韻存在爭議)等都可以用來寫詩填詞作曲,只要遵循“一一對應”原則(即一首詩詞對應一本韻書),不相互串韻就可以了。

饶平县| 元阳县| 金秀| 伊金霍洛旗| 湖口县| 苍南县| 昌吉市| 上犹县| 札达县| 梨树县| 明光市| 梁平县| 绵阳市| 错那县| 宕昌县| 大化| 开远市| 勐海县| 张掖市| 杭锦旗| 绥芬河市| 南漳县| 郑州市| 遂昌县| 宝山区| 定边县| 湘潭市| 龙海市| 普洱| 孝感市| 唐山市| 中江县| 临城县| 河池市| 景谷| 建宁县| 靖远县| 新绛县| 福鼎市| 无为县| 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