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治釗
“我向前走去,但一看到花,腳步就慢下來了?!睂τ谝獯罄娙说懙倪@首詩,幾乎人人都有類似的體驗?;蛟卩l(xiāng)間小道上,或在山林原野中,或在庭院花園里,看見那些花兒,千姿百態(tài),絢麗多彩,香氣撲鼻,把大自然點綴得如此美麗。這個時候,就像被磁鐵吸引住,禁不住放慢腳步,用雙眼凝視著。剎那間,心曠神怡,其樂陶陶,隨后便是戀戀不舍,依依不忍惜別。
愛美是人之天性,花就是美之化身,因此人人都喜歡花?;ㄔ谫p中,賞在美中,賞花即是賞美?;涝谟谏?、姿、味、韻,“色”有赤、橙、黃、綠、青、藍(lán)、紫,色彩斑斕,心蕩神怡,怦然心動;“姿”有柔、秀、媚,綽約玉貌,仙姿撩人,引人入勝;“味”有香味和藥味,勾魂攝魄,不可言宣;“韻”則蘊藏在色、姿、味等元素的品賞之中,林下風(fēng)韻,逸韻高致,以其無窮韻味把賞花者引向真善美的境界。
花之色,在于恰到好處。粉與白交錯相宜,多與少相得益彰,給人以心曠神怡的獨特感受?!叭栈伟倩ㄉL(fēng)動千林翠”,雨過天晴,陽光照耀,和風(fēng)吹拂?;淝啻?,花色婆娑,萬紫千紅,百花妖艷欲滴。白色的花,純潔、淳樸、神圣,給人以沉靜;紫色的花,高貴、神秘、深沉,給人以安慰;黃色的花,輕松愉快,充滿希望和活力,給人以力量;紅色的花,活潑、激情、喜慶,給人以熱情。還有那些伴著花朵的青枝綠葉,給人以賞心悅目和驅(qū)愁解悶的感覺。
花之姿,在于美純之間。美得姹紫嫣紅、綽約多姿、璀璨奪目,純得出塵不染、純正無邪、蕙心蘭質(zhì)。桃花之姿,朵朵露凝,玲瓏嬌艷,顧盼生姿;杏花之姿,胭脂萬點,花繁姿嬌,占盡春風(fēng);牡丹之姿,“唯有牡丹真國色”,艷冠群芳;白蘭之姿,雅致高潔,俏麗枝頭;菊花之姿,枝繁花多,燦若群星;桂花之姿,密密細(xì)碎,一叢叢地藏在綠葉間;梅花之姿,奇姿異態(tài),花兒紛呈,美不勝收;玉蘭之姿,艷盛空碧,瑩潔清麗,恍疑冰雪。
花之味,在于氣順意暢。鼻聞花香,芬芳、清香、幽香、濃郁、馥郁、清新、沁香、馨香、暖香、冷香,有濃有淡,沁人心脾,神清氣爽?;ǘ淠苋胨帲ㄋ幆熜И毺?。于玫瑰,活血化瘀,調(diào)節(jié)情緒,美容養(yǎng)顏,令人愉悅爽朗;于牡丹,降壓止痛,抗菌消炎,滋肝益胃,令人動情生歡;于荷花,瀉火清心,澀精生津,潤心定志,令人溫順纏綿;于菊花,散風(fēng)清熱,平肝明目,養(yǎng)性安神,令人思維清新;于茉莉,理氣滋腔,溫中和胃,消腫解毒,總是能喚起美妙回憶。
花之韻,在于花語意境?;ㄊ鞘拐?,是媒介,是載體?!八纬幨窦埨钔?,折枝貌得花韻老?!睔v代歷朝,詩人詠花,畫家畫花,學(xué)者談花,歌者唱花,舞者伴花,影者攝花,書者寫花。在這些文人騷客雅士的眼里,不同的花代表不同的含義,有的是吉祥之物的象征,代表深厚友誼、純潔愛情、崇高信仰;有的是可貴精神的標(biāo)志,代表堅忍不拔、傲然不屈、神圣貞潔;有的是美好愿望的符號,代表幸福和平、自由獨立、健康歡樂。
“千朵秾芳倚檻斜,一枝枝綴亂云霞。憑君莫厭臨風(fēng)看,占斷春光是此花?!边@首古人的《桃花》詩寫得好,好就好在用了“占斷”二字,形象生動地突出了在千萬種花朵競相開放的春天里,桃花是點綴春光不可缺少的一種最重要的花朵?!罢紨啻汗馐谴嘶ā敝械摹罢肌奔窗哉肌ⅰ皵唷奔磾嘟^,把它們連起來就翻譯成“霸占斷絕春天時光的不是其它的花而是桃花”。
桃花被賦予了眾多的含義和寄托,它象征著長壽比如“壽桃”,象征愛情比如“走桃花運”,有詩“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桃木還能夠避邪,古時稱桃木為五木之精的仙品。相傳“神荼”與“郁壘”二神,皆能吞食百魔千鬼,故在農(nóng)歷正月初一,在桃木板上刻畫二神掛在門框上,用于驅(qū)趕鬼神惡魔,稱之為“桃符”,后來演變成了對聯(lián)或春聯(lián)。桃花對教師而言,象征“桃李滿天下”。桃子營養(yǎng)豐富,可盡情地吃,而對人體有益,比如“桃養(yǎng)人,杏傷人,李子樹下睡死人”。
為了贊美桃花,歷朝歷代留下的名篇佳句不計其數(shù),千百年來流傳至今,尤為后世人們所喜愛。唐朝皇帝李隆基曾在御花苑內(nèi)采摘桃花,親手把花插在受到寵愛的楊貴妃頭上,喜形于色地贊美道:“此花尤能助嬌態(tài)也”,一語道出了桃花的獨特點綴魅力。宋朝文學(xué)家蘇東坡的《桃花》詩曰:“爭開不待葉,密綴欲無條。傍沼人窺監(jiān),驚魚水濺橋。”此詩用擬人的手法烘托出桃花似美人把魚兒都嚇跑了。東晉文學(xué)家陶淵明創(chuàng)作的《桃花源記》,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畫面的描繪,表現(xiàn)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可見桃花源還是文人墨客夢寐以求的理想境界。
我的一生與桃花結(jié)緣。我在桃花溝出生,在桃花溝長大。后來我娶的妻子小名叫“桃花”,并與之朝夕和諧相處。農(nóng)村老家那個村雖然叫桃花溝村,但自我出生以后至參軍離開以前,從來沒有見過那里有桃花。但我聽老一輩的人講,桃花溝土質(zhì)氣候都適合桃樹生長,以前是有桃花的,漫山遍野都是,不然怎么叫桃花溝呢?后來就是因為割資本主義尾巴,那些人就把這些桃樹全部燒毀了。那么多的桃花樹被無緣無故地鏟除了,實在是覺得浪費可惜,可是在那個年代能有什么辦法呢?只能是一聲嘆息。
前幾年,有人在村里承包了土地栽上了桃花,如今已經(jīng)到了盛產(chǎn)期。我想這時的桃花應(yīng)該是最明媚耀眼和嫣紅爛漫的時候吧?于是,陽春三月那日,我攜妻帶女回到了桃花溝村。春天的陽光輕輕地拍打在身上,暖暖的,感覺舒服極了。我看見路旁、河畔、田野、山坡等地,一株株桃樹,成片成區(qū),千姿百態(tài),迎風(fēng)招展,玉樹臨風(fēng),凝霞滿園,紅雨塞途,相映成趣,構(gòu)成了桃花坡、桃花峰、桃花洞、桃花溝等壯麗的景觀。那樹上一朵朵嫣紅嬌艷的桃花,白里透紅,像一張張少女粉嫩嬌羞的臉,閃亮了我的眼睛。把桃花比作云霞般美艷實在不為過。它占盡了春光為人間增色,光彩奪目芳華照人。那些樹兒花兒,猶如鑲嵌在綠滿天涯的畫廊里,把春天點染得格外明媚、分外妖嬈,令人陶醉而不忍返回歸家。
如今的桃花溝村,依靠桃花這個產(chǎn)業(yè),村民們早就富裕了起來。每當(dāng)桃花盛開的春天,一年一度的“桃花節(jié)”上美花、美景、美色、美食、美酒,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來觀光游覽。村民們趁此機會辦起了農(nóng)家樂,建起了“桃產(chǎn)業(yè)”的一系列加工基地。桃花成了村民名符其實的幸?;ā,F(xiàn)在桃花溝的景致,比陶淵明筆下還要美麗,要是陶公活到現(xiàn)在的話,不知該作何感想呢?
我又想起了小時候的一次榮耀。那是許多年以前,一次,一個縣報的女記者下鄉(xiāng)來采訪,她找到了我和我的那些放羊的小伙伴。她問我們:你們?yōu)槭裁床蝗プx書上學(xué)?卻要在這大山里放羊?我和我的伙伴們爭著說:賺錢啊。賺錢為什么?我們說:娶媳婦生娃唄。那你們的娃娃將來希望他們干什么?再放羊。當(dāng)時我們覺得這個女記者問的問題實在太乏味,這問題在我們鄉(xiāng)下孩子的心里,早已不是什么問題了。
熱愛荷花之緣由,緣于荷花之高潔。戰(zhàn)國時,著名詩人屈原目睹國事每況愈下,憤然創(chuàng)作流傳千古的史詩《離騷》,其中就有一句“制芰荷為衣兮,集芙蓉為裳”,意即用純一不雜的荷花作為服飾,以昭示自身志向冰魂素魄,決不隨濁逐浮沉。北宋文學(xué)家周敦頤著的《愛蓮說》贊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此句成為了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詩句,千百年來一直經(jīng)久不衰,常為人們所喜愛與傳唱。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边@首李商隱的詩,道出了荷花的特征和花葉之間的親密程度。菡萏亦叫荷花。綠油油的荷葉有卷有舒,紅里透白的荷花有開有合,這是正常的自然現(xiàn)象。然而在所有的這些花當(dāng)中,唯獨荷花總是離不開綠葉,正如魚兒離不開水。荷花與荷葉始終交相輝映,一旦荷葉翠減,荷花也隨之衰敗。另外還有一種花叫蓮花,實際上也是荷花,只不過蓮花在水面上浮起,而荷花被枝桿支撐著立于水面。最值得觀賞和喜愛的是并蒂蓮,即一朵花當(dāng)中有兩個并排的大花蕊。
唐朝文學(xué)家王勃著的《采蓮曲》“牽花恰并蒂,折藕愛連絲”,用“并蒂蓮”和“藕絲”喻意男女之間的纏綿愛情。據(jù)民間傳說,一對情侶曾經(jīng)海誓山盟,但無可奈何的是父母強力阻止,使他們終究難以成就婚姻相守,于是相擁互抱投水殉情。一年后水里盛開的花全是并蒂蓮,紅裳綠蓋,一水皆香。這個并蒂蓮花被當(dāng)?shù)厝苏J(rèn)作是癡情男女的化身,從此它成為忠貞愛情的象征。而“藕”與“偶”二字諧音,成雙成對,藕斷絲連。盡管因為各種原因暫時分開,但男女愛情是綿綿不斷的,還有著千絲萬縷的感情維系。
荷花作為傳統(tǒng)名花,花葉清秀,花香四溢,泌人肺腑,除了供人們觀賞以外,還是中藥食譜中的“名門望族”。據(jù)古代醫(yī)學(xué)書籍記載,荷花可入心肝二經(jīng)。《本草再新》稱其“清心涼血,解熱毒,治驚癇,消濕去風(fēng),治瘡疥”?!度杖A子本草》謂之“鎮(zhèn)心,益色駐顏”。其法用糯米熬煮成粥,再加入新鮮荷花瓣及冰糖,稍煮一會。若堅持不斷、服食日久,則面色紅潤、容光煥發(fā)。據(jù)此,明末清初文學(xué)家李漁在《芙蕖》中稱贊荷花“有五谷之實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長而各去其短”,我看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
我現(xiàn)在居住的這個小區(qū),旁邊就有一個人工湖,滿湖都種有荷花。我坐在書房窗前,居高臨下,觀賞得到全貌。每當(dāng)驕陽當(dāng)空的夏天,待到荷花長出水面,則走出家門到湖邊涼亭里小憩,既能納涼又能賞花?!八拿婧苫ㄈ媪?,一城山色半城湖?!焙叴勾沟臈盍l搖曳,湖里那一片片滾動著水珠的綠葉,像一把把撐開的小傘,無數(shù)鮮艷的荷花夾雜其間,遠(yuǎn)近皆是,萬朵荷花一色白。清風(fēng)徐來,湖廣水面,碧波蕩漾,波光粼粼,飄送著縷縷清香,沁人心田倍感清爽?!敖犹焐徣~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看著這些蓮葉與荷花,荷花在翠葉間紅白爭艷,仿佛置身于寧靜的空谷,什么也別想靜靜地享受,荷花總是給我們以神往的臆想之地。
荷花是真善美的化身,是吉祥幸福的預(yù)兆,也是純潔情誼的信物。愛荷花,就愛它的圣潔、信仰、忠貞、逸韻;愛它品德高尚、理想崇高、追求自由、皎皎無暇;愛它不懼陽光,在污濁環(huán)境中仍能潔身自好,不受世俗羈絆自由自在地生活。
梅,以曲、斜、疏、稀、老、瘦、合等特點為勝。有人總結(jié)的“三美四貴”即: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斜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韻。貴稀不貴繁,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合不貴開。從中可以看出,梅花之美與貴,與眾不同,有點奇特。它打亂了直、正、密、繁、嫩、肥、開等人們賞花的傳統(tǒng)欣賞思維。
我國栽植梅花的歷史迄今為止至少有三千多年,從歷史證據(jù)來看,有河南安陽出土商代銅鼎上梅核圖案為實證,并有文字記載的第一部詩集《詩經(jīng)》中“終南何有,有條有梅”詩句為佐證。時間越長,樹齡越老,價格越珍貴,便出現(xiàn)了“晉梅”“隋梅”“唐梅”“宋梅”“元梅”等難得一見之梅。盡管有的樹齡高達(dá)上百甚至千年以上,樹皮漆黑而諸多糙紋,卻依然風(fēng)韻灑落,生氣盎然,花開香溢,枝虬曲蒼勁嶙峋,有一種飽經(jīng)滄桑、威武不屈的陽剛之美。
縱觀歷史,對梅花最情有獨鐘的,非北宋詩人林逋莫屬。他才華橫溢,情趣極高,但性格孤傲,獨自隱居杭州西湖孤山。他終身不曾娶妻生子,以植梅養(yǎng)鶴為伴。閑暇時,常在西湖水面上駕船泛舟,逍遙放鶴,自得其樂;鐘愛“梅妻”,如癡如醉,并寫下不少贊美梅花的詩篇?!渡綀@小梅》這首詩最出名,其中的經(jīng)典名句是“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時人稱他有“梅妻鶴子”,可見林逋愛梅愛到了極致。
從古至今,梅花一直被視為吉祥之物。每臨隆冬嚴(yán)寒緊裹大地,百花紛紛凋謝零落,枯燥色調(diào)籠罩人間,這時,唯獨梅花在冰雪中孕蕾,凌風(fēng)不畏寒冷,傲然怒放于山野之中,給人間捎來“一樹獨行天下春”的喜訊,于是梅花成了春之吉祥物,成為了傳春報喜、喜慶吉慶的象征。自始至終,梅花具有“元亨利貞”四德,即初生為元,是開始之本;開花為亨,意味著通達(dá)順利;結(jié)子為利,象征祥和有益;成熟為貞,代表堅定貞潔。
“雪虐風(fēng)號愈凜然,花中氣節(jié)最高堅?!泵坊ㄓ兄B強的意志與崇高的品格,象征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英雄主義氣節(jié)。1645年,清兵圍攻揚州城,民族英雄史可法率領(lǐng)將士們英勇堅守,奮力殺敵,無奈寡不敵眾,眼看快要破城。史可法見廣儲門外有一座梅花嶺,對部屬留下遺言:“我死后,當(dāng)葬于梅花嶺上?!辈痪贸潜粩称?,史公被俘到敵營,敵人軟硬兼施,恩威并重,逼迫他投降,可他誓死不降,后來慘遭敵人殺害而壯美殉國。史公死后,有人偷偷地尋找他的遺骨,可是無法找到,只有將其衣冠葬于梅花嶺,至今那里仍然保存史公的衣冠冢。那些漫山遍野的梅花,凌風(fēng)傲雪而綻放,寓意史公之高風(fēng)亮節(jié)。
冬季踏雪,或初春踏青,賞梅貴在“探”,即到處探望之意,此乃賞心悅目之樂事。只要用心發(fā)現(xiàn),梅花隨處可見,或在城市的公園、廣場、街道上,或在鄉(xiāng)村的田坎、山坡、溝壑中。當(dāng)然成片成景的梅花最好看,各類梅花數(shù)百棵,品種繁多,亦不乏蒼勁老梅。盛開時香雪似海,觀其枝,賞其花,品其韻,猶如懷揣一本詠梅詩集,邊歌詠邊欣賞,更是一種雅致的樂趣。
品賞梅花,一般著眼于色、香、形、韻、時?;ㄉ凶霞t、粉紅、淡黃、淡墨、純白等,有的色深紅重瓣,凋謝時色亦不淡;有的花白略帶輕紅,有單重瓣之分,輕柔素雅。花香幽靜清淡,或濃郁襲人?;ㄖη羼趁魑?、色彩和諧,或曲若游龍,披靡而下,多變而有規(guī)律,呈現(xiàn)出一種很強的力度和線條的韻律感。賞梅須及時,過早含苞未放,遲了落英繽紛,一般以驚蟄前后十天內(nèi)為春梅品賞的最佳時機。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边@首元朝詩人王冕題為“墨梅”的詩,字面上在贊譽梅花,實際上是贊賞立身之德。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無論做人還是做事,為什么就不能學(xué)一下梅花那樣的品格呢?它鄙薄流俗,獨善其身,不求功勛,不向世俗獻(xiàn)媚。這樣的高尚情操,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社會所需要的內(nèi)容。欣賞梅花,熱愛梅花,就是要欣賞與熱愛它的堅貞、清幽、淡靜之品格。
幾千年前的一個春末夏初,唐代詩人劉禹錫徘徊在庭院間,踱步在池苑旁,既品芍藥,又賞芙蓉。盡管芍藥綻蕾盛開妖嬈,芙蓉含苞待放凈潔,然而可惜的是兩者美中皆有不足。芍藥似乎少了一些雅致的標(biāo)格,芙蓉未免失去了可愛的風(fēng)情。倘若芍藥妖而有格,芙蓉凈而多情,兩者融合兼?zhèn)?,那就完美矣!正在這時,詩人劉禹錫在庭院一角偶然發(fā)現(xiàn)了牡丹,兼具雅致的標(biāo)格與可愛的風(fēng)情之美,禁不住忘乎所以縱情贊賞,于是詩興大發(fā),隨即吟詩一首:“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p>
我有幸在牡丹之城洛陽當(dāng)兵,得以近距離地接觸了牡丹。早在當(dāng)兵前我就非常喜歡牡丹,聽說征兵的部隊就在洛陽,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參軍。新兵連組織參觀牡丹花,是我最興奮的事。來到牡丹園、王城公園、植物園,花開似海,交相輝映。就花瓣而言,有單的,重的,也有千瓣的;以花朵形態(tài)論,有葵花型、荷花型、玫瑰型、皇冠型、繡球型、平頭型;以花色來看,有紅黃白藍(lán)黑綠粉紫等。尤其讓我眼睛閃亮的是姚黃和魏紫。前者花大如碗,形似皇冠,色如鵝黃,被尊為花王;后者花色端莊,層疊高聳如柱,晶彩,凝結(jié),像峭石,似玉雕,被譽為花后。我和戰(zhàn)友們爭相在牡丹花王與花后前合影留念,留下了現(xiàn)在想來那幾十年前難忘的一瞬間。
每年五月份前后,洛陽牡丹節(jié),人山人海,游人如織,摩肩接踵,國內(nèi)外各地的游客紛至沓來。人們不僅喜愛牡丹美麗高潔雍容華貴,更喜愛她不畏強權(quán),舍身維護(hù)規(guī)律的高貴品質(zhì)。我被部隊派遣到王城公園執(zhí)勤,當(dāng)時與我一同前往的一個戰(zhàn)友叫羅軍。在交談中我得知他是上海人,家里很是富有,父親不讓他來當(dāng)兵,讓他接管家族公司。但他不想當(dāng)老板,就是想當(dāng)兵。他說當(dāng)兵能夠鍛煉人,不當(dāng)兵要后悔一輩子的。他的事跡后來我在軍報上看到過,題目就叫“不當(dāng)老板當(dāng)士兵”。開始的時候我對他的印象并不好,因為我感覺他有些嬌氣,但當(dāng)我深入了解以后,才不由得對他刮目相看。
我在想,戰(zhàn)友羅軍的這種“桀驁不馴”的品格,是不是和牡丹有異曲同工之妙呢?據(jù)傳說,唐朝女皇武則天喝醉酒,下旨令百花齊放,次日御苑內(nèi)花團(tuán)錦簇,唯獨牡丹不開。女皇一氣之下,將牡丹從長安貶到洛陽,哪知牡丹在洛陽盛開,竟開得比長安更加茂盛。女皇聞之大為惱怒,又下令放火將其燒毀。然而牡丹卻燒不盡,愈來愈開得碩大絢麗,綻蕾花放,花型多姿,流光溢彩,清香宜人,雍容華貴。這種不趨炎附勢、不畏強權(quán)、藐視強暴的性格,堪稱“花中豪杰”。有詩人贊美道:“十大名品冠群芳,姿質(zhì)高潔天下?lián)P。女皇矯詔違律令,拼死不教亂綱常?!?/p>
毛澤東同志生前也是非常喜愛牡丹品格的。1935年,他率領(lǐng)紅軍經(jīng)過戰(zhàn)火紛飛的兩萬五千里長征后,到達(dá)陜北革命根據(jù)地延安。在嚴(yán)酷的戰(zhàn)爭間隙,一天,他和周恩來、朱德等去延安萬花山賞牡丹,興致盎然,穿行于牡丹花叢,時而點評討論,時而湊近聞花香。毛澤東同志禁不住高興地對身邊人說:“這里是一幅天然牡丹圖,一定要好好保護(hù),不要使牡丹受到侵害,待趕走了日本鬼子,等到全國解放了,可以在這里修建一座人民公園?!?950年冬的一天,毛澤東在中南?;▓@散步,走到牡丹跟前停下腳步,對身邊工作人員講起“武則天與牡丹”的故事,并意味深長地說:“年輕人要具有牡丹的品格,不畏強暴,才能擔(dān)當(dāng)起重任。”
牡丹,不開花則已,一開則驚人?;ㄗ藘?yōu)美,且顏色比較艷麗,給人一種花開富貴的感覺。品賞牡丹,熱愛牡丹,就愛它高貴、高潔、典雅的品質(zhì);愛它柔心勁骨、勇往直前的品格;愛它永遠(yuǎn)遵循自己的花期規(guī)律,不畏強暴,不茍且、不媚俗、不妥協(xié)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