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恩波
1
——那一天福貴來了,帶著那頭老去的牛,哼著歌謠,在田埂上,吸溜吸溜喘著粗氣,暮色快要降臨,大地歸于寂靜。他的歌聲時斷時續(xù),“像風(fēng)一樣飄揚”。熱土,黑夜,生命里的燈光,讓我們親歷《活著》的悲歡喜樂。
——這一次你看《傻瓜吉姆佩爾》,一個老實人窩窩囊囊,受盡了世間的欺騙和凌辱。他想報復(fù),小說中說是受到了魔鬼的誘惑,于是他偷偷地往面團里撒尿,要讓耍笑他的人嘗嘗他的厲害,沒想到死去的妻子托夢給他,申斥了他,“你這傻瓜!因為我弄虛作假,那所有的東西就都是假的了嗎?”妻子離世前告訴過他,他們的六個孩子沒有一個是他的骨肉。
——萬卡圣誕節(jié)前夜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計們到教堂做禮拜的機會給爺爺寫信,“我沒爹沒娘,只剩您一個親人……”那會兒,我也就十六七歲,在故鄉(xiāng)小鎮(zhèn)的代銷店里偶然看見契訶夫的書,不啻生平奇遇。用自己積攢的壓歲錢購得,回到家里,晚上點起蠟燭讀起來。于是萬卡的憂傷、眷戀和懷念,滲透著鄉(xiāng)村靜夜的蛙鳴,還有遠處傳來的狗叫聲。那窗外的星空幽藍,神秘,詭譎莫測,好像有許多信使,這讓我更加惦念隔著如此遙遠時空中的那個俄羅斯小男孩的命運和傷心事兒。
“他抱著美好的希望而定下心來,過了一個鐘頭,就睡熟了……在夢中他看見一個爐灶。祖父坐在爐臺上,耷拉著一雙光腳,給廚娘們念信……泥鰍在爐灶旁邊走來走去,搖著尾巴。”
泥鰍是一條狗,一條不老實的老狗,跟萬卡一樣,受盡了世態(tài)炎涼的擺布。
……
當(dāng)然按照天經(jīng)地義的規(guī)則和公理,也許誰碰到了傷心事,跟著來的就可能是一件好事,至少還有夢的補償。人生的凄楚、蒼涼、辛辣中透過的美妙,大概正在于絕望和希望之間尚有緩沖地帶,讓當(dāng)事者依靠本能或者幻覺去筑巢搭橋。
寫故事寫小說寫詩其實就相當(dāng)于筑巢搭橋。為了人們看見棲息的鳥,或是發(fā)現(xiàn)河水浪花翻卷背景中迷人的對岸。
2
去過呼蘭,看過那條混濁的河,在蕭紅故居拜謁過她和爺爺?shù)纳碛?,那是生命凝固的雕塑。蕭紅親密地依偎著爺爺?shù)募珙^,爺爺戴著草帽,很慈祥地看著孫女。他們身前身后是高樹矮籬,其間有蜜蜂、蝴蝶、蜻蜓盤旋飛舞,像是環(huán)繞回應(yīng)烘托著童年的夢。
翻開《呼蘭河傳》,眼睛跟著就亮了,“萬事浮云過太虛”,唯有兒時的記憶深深入目。那是蕭紅的跳動的心的節(jié)拍,跟著歲月的光影疊印交錯,仿佛碰響了歌謠深處的黑白鍵——她寫果園,寫樹,寫花,也寫小白菜,筆調(diào)里載滿了對鄉(xiāng)土人生的深情勾描……當(dāng)然她最樂意寫的,還是有關(guān)祖父的事兒,哪怕就是微不足道的細節(jié),卻也活靈活現(xiàn),生動傳神,從里往外投射出性格的色調(diào)和人生的光感,看上去那么令人著迷。譬如他寫爺爺?shù)奶詺?,跟孩子們玩到一處,像個老小孩。眼睛笑盈盈、嘴上不住抽著旱煙管的他,碰到娃兒,就會哄人家,“你看天空飛個家雀兒”,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給取下來了,有的時候放在長衫的下面,有的時候放在袖口里頭,他說:“家雀兒叼走你的帽啦?!?/p>
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
微塵里的人生須臾即失,一念親情,宛若朝花夕拾,蕭紅在生命即將終結(jié)時回味著跟祖父相守相望的時光,感念著微塵里相濡以沫的瞬息。那一刻也是文學(xué)賜予的精魂蘇生的際遇。呼蘭河在我們的閱讀視線里,仿佛洗禮著這一老一少的三生石上的夢。
人活著時,注定會與山與水與大自然以及生命中的諸多風(fēng)物摩肩接踵,相與往還。這樣就種下了親緣和愛。每個人都如是。
即如地壇。
讀過《我與地壇》的人都清楚它跟史鐵生結(jié)下的不解之緣已經(jīng)成為文學(xué)的佳話。有一年去地壇,從書里走到書外。彼時,地壇還保留著骨子里的安靜。在那兒一愣神之際,還會恍然中與鐵生筆下的氣象擦肩而過,抑或如影隨形。再去就不成了,改造裝修,世俗味道漸厚,再也找不到《我與地壇》里面負載的生命詩性。
這么說,閱讀是永遠的風(fēng)景,是永遠的夢境。
史鐵生還是活在他的文字里,就像此刻,當(dāng)你又一次捧起《命若琴弦》,你仿佛正跟老瞎子和小瞎子的腳步四處漫游。故事里裝著的都是人的情感和心思,嗔怒悲喜,宛若風(fēng)來雨送、云開云集。敲梆子的人來了,又去了。
史鐵生在此悟生死,悟命運,而筆下時常流淌翻卷著那起伏跌宕而又斑斕成精的人性之河。老瞎子和小瞎子,蹚過污泥濁浪,淘洗過歲月的雨露風(fēng)霜。往前走啊走,心里面住著彈斷一千根弦眼睛就復(fù)明了的夢。
3
為生命而感召,為日子而奔忙,累了的時候枕著夢想的肩頭歇一晌。而文學(xué)就是夢想的風(fēng)帆和翅膀。但丁在《神曲》里有句話讓人一直記著:“我們唯一的悲哀是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沒有希望?!?/p>
莊子也說,哀莫大于心死。心死就是沒有了希望。
希望太大,人受不了,就像上古時代,毒日頭超過了生靈承受的極限,因此才有羿射九日的傳說。可是要是一個希望都沒有,如空中沒有一顆太陽,人也會由于失去溫度和熱量而難以存活。光明是為希望而生的。
安徒生是個怪人,為了童話,一輩子沒有結(jié)婚,他自詡“我的愛情在童話里”。其實,他是個無比多情的人,據(jù)說他死后入殮的時候,主喪者從他胸前掛的小袋里意外找出一封信,信紙已經(jīng)發(fā)黃,字跡還很清晰,那是曾經(jīng)拋棄過他的初戀女友在與別人結(jié)婚前寫給他的最后一封信。安徒生把它在身上放了多半輩子,一直到死。
安徒生盡管沒有親身品嘗到愛情的美麗和甜蜜,丘比特的箭射偏了,射進了童話的光芒和色彩里,可是在他的筆端,那愛意柔情一樣不少。
《老頭子做事總不會錯》是市面上少見的安徒生的作品,卻讓人一讀傾心。故事通常是有意思或者有意味的事。好的故事跟著智慧的發(fā)現(xiàn),那是可愛的人生戲碼和值得品味咂摸的藝術(shù)佳釀。
鄉(xiāng)下農(nóng)舍里住著一對老夫妻,莊稼人和他的妻子。他們打算將他們的一匹馬賣掉,或者用來交換一些東西。當(dāng)天趕上市集日,老太太慫恿老頭子到集市上去看看,臨行前說:“你做的事總不會錯的?!?/p>
走在半路上,日頭太毒,老人家躲進了樹蔭乘涼,看見有人趕一頭牛過來,就商量著跟他交換,以自己的馬換人家的牛,成了。又往前走,發(fā)現(xiàn)放羊的,那羊非常健壯,毛也好,他又提出請求,放羊人答應(yīng)了,一筆買賣成交。繼續(xù)趕路,在某處橫柵欄旁邊,注意到有人腋下夾著一只大鵝,他沒有把持住自己的好奇心,跟人家換得鵝。接著在馬鈴薯田地里瞥見短尾巴的雞,再次交換。天氣很熱,他也累了,就打算到酒店里買點吃的,喝一碗燒酒。迎面碰到店里走出來的伙計,背著一滿袋子?xùn)|西?!澳愦永镅b的什么?”“爛蘋果哦。”老頭子又有了念頭,盤算著自己家里的蘋果樹長勢不好,去年只結(jié)了一個蘋果,被貯藏起來,“待在碗柜里一直待到裂開為止”。他想給老伴一個驚喜,就用雞換得一袋子爛蘋果。
碰巧那個酒店有兩個腰包鼓得滿滿的有錢人,聽了老頭子交易的故事。他們咧嘴笑開去,說他回到家里,保管他的老婆結(jié)結(jié)實實地打他一頓。老頭子說:“不,我會得到一個吻。”
他們爭執(zhí)起來,結(jié)果以一斗爛蘋果和一斗金幣為賭注。兩個有錢人想看個究竟。
不久,他們坐上店老板的車來到老頭子家。
老頭子逐一跟老太太交代了以馬換牛一直到換得爛蘋果的事。每次老太太都表示贊許,說牛奶好喝,羊奶、羊奶酪、羊毛襪子好啊,鵝也不錯,馬丁節(jié)以前就可以長肥,雞當(dāng)然可以,雞會生蛋,蛋可以孵小雞,將來滿院子都是,至于那爛蘋果,她也正需要呢,因為她剛剛?cè)e人家打算要點香菜,等老頭回來做煎蛋餅加點香菜,可是那家的婆娘無比吝嗇,聲稱自家園子里連一個爛蘋果都不結(jié),這下好了,她可以過去借給那婆娘十個爛蘋果,甚至是一整袋子……老太太說完,就在老頭子嘴上接了個響亮的吻。
那兩個有錢人會是什么感覺?他們幾乎齊聲說:“老是走下坡路,而且老是快樂。這件事本身就值錢?!彼麄兂兄Z了那個賭約,給種田老頭一百一十二磅金子。因為他沒有挨打,而是得到了吻。
這是不老的童話嗎?還是人情味的詩?抑或內(nèi)涵埋藏在其中的道德鑒戒錄?
許多年之后才看到這故事,發(fā)現(xiàn)了安徒生精神世界的另一側(cè)面。
臺灣作家張曉風(fēng)說——
如果有人5歲了,還沒有傾聽過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溫馨;
如果有人15歲了,還沒有閱讀過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銀燦;
如果有人25歲了,還沒有細味過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輝碧;
如果有人35歲了,還沒有了解過安徒生,那么他的壯年少了一種豐饒;
如果有人45歲了,還沒有思索過安
徒生,那么他的壯年少了一點沉郁;
如果有人55歲了,還沒有復(fù)習(xí)過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遠。
好在沒有錯過安徒生和他寫的兩位老人的故事。
從某個角度說,閱讀不就是探秘嗎?靠近故事的玄機,探尋人物的心事,叩問存在的奧妙和生命的肌理。
4
人與書的相遇,很偶然,從更寬廣的視角上說,又是必然?!稘L滾紅塵》,三毛的劇本,放在案頭都快落滿塵埃,我才翻看。同名的電影若干年前就在電影院里觀摩過,那會兒看林青霞秦漢張曼玉他們用那么精彩的演技撐起了嚴浩導(dǎo)演視界里的生命詩篇。林的眼神蘊蓄著春潮,秦的做派里蕩起秋的漣漪,他們戲里戲外都在熱戀。張曼玉的調(diào)皮野性好玩,活脫脫一副瘋丫頭的造型,她把月鳳的敢愛敢恨、敢生敢死活靈活現(xiàn)傳遞出來。“我們女人不把心掏出來,就不能活啊——”“他把他的心給了他的夢,我把我的心給了他”,月鳳的臺詞里面流淌著自己對革命青年小勇椎心泣血的愛。
那是三毛的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電影劇作,她誠摯地幾乎不留余地地說:“人的第一部作品,往往不經(jīng)意地流露出自身靈魂的告白。”
據(jù)說劇本中男主人公能才的原形是胡蘭成,女主人公韶華的原型是張愛玲。三毛是在用抉心自食的筆意和方式刻畫著一個大時代里兩個文學(xué)天才的邂逅、相與、熱戀、背叛和最后的落寞告別,在流年和命運交錯混雜的夢影里不可挽回地錯過錯失對方。
很有意味的是,《滾滾紅塵》戲里戲外都是戲,換而言之,男女主角的情感走勢幾乎預(yù)告了演出者和編劇本人的生命情態(tài)和命途去往。不久以后,林和秦歡顏退卻分道揚鑣,三毛在跟晚年王洛賓的情感無疾而終之下,選擇了自縊而亡。他們的離合聚散就像胡蘭成和張愛玲的前塵往事的當(dāng)代翻版,而三毛更是親歷了“有情風(fēng)萬里卷潮來”的大起大落,望盡天涯路,直至“推枕枉然不見”,而夢斷離恨天。
如果余興未盡,不妨展卷胡蘭成的《今生今世》,看他的低回、寥落和嘆息。是啊,兵荒馬亂歲月,歷史潮漲潮落之際,人的愛怨悲歡,就如小菜一碟,根本不成比例。
5
如此說來,真正的閱讀是在尋蹤、求證、索解、叩問、勾勒,清理浮生歲月里沉淀下的生命脈絡(luò)與留痕。每一次生命的閱讀,都是在貼靠離自己內(nèi)心最近的角落,摩挲著文字里面的親近密碼,揭底情感深處悄悄生長的精神存在的信號。
在綠原翻譯的米沃什《拆散的筆記簿》里,邂逅了《一個故事》。這本書是20世紀(jì)90年代初在北京王府井新華書店買到的??春笕绔@至寶。斷斷續(xù)續(xù),這詩集讀了快三十年了,從米沃什老去直到辭世。他的《一個故事》歷久彌新,每次重溫,都像一次新的呼吸和洗禮。
他在詩里講了一個叫米德爾的家伙,倒霉遇到一只灰熊?!坝謨从置?,經(jīng)常從小屋檐下撕搶鹿肉吃”,不理人,也不怕火。我們知道人與猛獸的對峙對抗,會是深不可測的命運撞擊,就像亞哈船長和白鯨莫比迪克,或是《老人與海》里的桑提亞哥與大鯊魚的故事顯示的。這類故事是寓言,都有寓意在其中深藏。米沃什的作品有二十句左右,這么短的篇幅我們乍讀恐怕會擔(dān)心它過于單薄。然而,隨著詩句的不斷轉(zhuǎn)化與遞進,它帶給我們是全身心的震動。
一天夜里,那熊又來捶門,還用爪子打破了窗。屋里的人們蜷縮成一團,獵槍準(zhǔn)備好了,就等著射殺它。不過它沒有進來。到了晚上,米德爾這回等來了熊,近距離射中它,射在左肩胛骨下面。于是它又跳又跑,詩人說“跑得像一場風(fēng)暴”。
故事到這兒進入另一層面,開始用小說家一樣的筆法破解其中的懸念。米德爾沿著血跡追到了那只熊,終于明白其古怪行為的真實原因,——這牲畜的口腔給膿腫和齲齒爛掉了一半。原來長年累月的牙疼,才讓它看起來瘋狂,喪失了理智。
很顯然,米沃什的故事背后里面還有故事,說的是人類的迷失,那些愚蠢發(fā)瘋、愚不可及的舉動,難道不也是由于“一種不可言喻的痛楚,經(jīng)常逼得我們胡作非為”?我們?nèi)祟惏l(fā)起瘋來,跟熊的古怪行動在發(fā)生學(xué)意義上并無實質(zhì)差別。理性的失控很可能就是因為肉體生理上的一點點變故磨難,日積月累,才造成了整個生命機體的全部崩盤。
米沃什的《一個故事》揭示了不理智的人類急于給什么事物斷然下結(jié)論的危機和困境。詩人自謙的那點寓意其實一點也不小,倒像是野火燒出來的一條抵達文明內(nèi)部癥結(jié)的秘密通道。
6
有時候會沉迷閱讀中碰到和撞見的一些小花絮、小插曲和小點綴,某些時刻它們甚至反客為主,從輔助部分變成生命的主體,成了背景深處凸顯的另一種生機活力。
看比目魚《刻小說的人》,驚艷那些段落里埋藏的別致細小的風(fēng)景,索解生活,融匯藝術(shù),通達人性。
譬如有一段寫到作家之間的反目也帶喜劇色彩,舉了杜魯門·卡波特和戈爾·維達爾的細節(jié)。卡波特在接受某雜志采訪時爆料,說維達爾有一次去白宮做客,因為醉酒后胡說八道,被人從白宮扔到門外。維達爾一怒之下將卡波特告上法庭。在法庭上,維達爾還不忘發(fā)揮幽默,諷刺卡波特身材矮小。當(dāng)被問及與卡波特上一次在一場舞會上見面時的情景,維達爾和法官的對答頗為滑稽:
問:當(dāng)時有什么事情發(fā)生嗎?
答:我坐在了卡波特的身上。
問:什么意思?
答:那天我沒戴眼鏡,結(jié)果我就坐在他身上了,我以為他是張小矮凳,結(jié)果沒想到是卡波特。
問:你坐在卡波特身上的時候,他坐在哪里?
答:他坐在一張更小的矮凳上。
此等搞笑情節(jié),只有善于寫小說并深具詼諧感的人才想得出。文人相輕,反唇相譏,讓話語帶上調(diào)侃的灰色幽默色彩,令人絕倒。我們這里的典故是另外的樣子,據(jù)說廢名和熊十力話不投機,為了某個理兒辯論急眼了,一開始還高聲嚷嚷,后來鴉雀無聲,原來兩個高人真格動起了手腳。性情中人的火氣,肝膽相照的寫真!
比目魚關(guān)于塞林格的只言片語,也來得畫龍點睛,相映成趣。其實,好的書評家是干美食家的活兒,能在片刻咂摸里找到原材料的活色生香。比目魚談到塞林格去世那兩天,他腦子里總是轉(zhuǎn)悠著一句話:“冬天來了,中央公園湖里的那些鴨子都到哪里去了?”
我也讀過《麥田里的守望者》,前后兩次,卻怎么都未曾注意到這句話。十六歲的主人公霍爾頓·考爾菲德坐在紐約的一輛出租汽車上,問司機這個問題。司機回答他:“他媽的我怎么知道?他媽的我怎么知道像這樣的啥事?”我看此書,就覺得它影響了從王朔到王小波這些人,我自己只是記住了下面的話:“一個不成熟的男人總是為了某種高尚的事業(yè)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的男人總是為了某種高尚的事業(yè)卑賤地活著?!蓖钪镜脑?,不大相信是塞林格寫的。當(dāng)然塞林格的夢里的希望還有“我將來要當(dāng)麥田里的守望者,和那么一大群孩子在麥田里玩”。前提是附近沒有一個大人。這和《小王子》作者對于成人社會的悲觀看法如出一轍。當(dāng)大人們忘了自己原來也是一個孩子時,或者說他們的心里再也沒有住著一個孩子時,那么世界的希望就迷失了。
“冬天來了,中央公園湖里的那些鴨子都到哪里去了?”這樣的問法屬于孩子,屬于詩人的提問。
有些人在作品里憧憬著自己未成年。有些人埋葬了大人的理念想重歸童年。
有一天湖水干涸了,那些鴨子可能也不在了。
文學(xué)呢?
只要還有小孩發(fā)問“那些鴨子哪里去了”,文學(xué)就會歸來。
7
閱讀當(dāng)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至少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割舍的一種愿景、恩惠和夢境。這個世界要是沒有了閱讀,那我們的心大概也將無處棲息和安歇。
孫甘露很多年前寫過一篇妙文——《在天花板上跳舞》,其中寫道:“圣誕前夕,一位朋友從倫敦給我郵來了新書《拜倫》,我的書桌上正放著剛讀完的《薩特自傳》。其時我已累得不行。值得一讀或者一讀再讀的書越來越多,我只能像糖果店里的兒童,在褲袋里空攥著拳頭,以一個無產(chǎn)者的神態(tài)在柜臺前逡巡,領(lǐng)受店員的不屑目光。我的微博收入僅供我勉強度日,買書已成為奢侈。我在夢中和我的書籍一一握別,場面凄涼,目光迷惘?!?/p>
這是不讀書無以活的人生狀態(tài)。書是人生房屋的四梁八柱。即便我們沒有那樣的奢望,只是將書視為盆景和小擺設(shè),那么有書鑲嵌和點綴的日子也是碌碌浮生中的一束光,照亮了歲月和命運的起落塵埃。孫甘露說,讀一首圣瓊·佩斯的詩當(dāng)然不能與以百分之二百的利潤賣掉一斤海鮮相提并論。但在他看來,失掉書和閱讀,人也同樣活不出生活的質(zhì)感和味道,會“掉入一個精神真空”。
楊絳老人家曾經(jīng)把閱讀比作“串門兒”。
這多妙啊,看誰家新鮮好奇覺得有意思有興趣,就索性隨時溜進去,成了忘歸客。
我們忘歸于《紅樓夢》的歌館樓臺、月夜簫笛,忘歸于《水滸》的江湖草莽、雪落蒼山,忘歸于《西游記》的爛漫遐思、恣肆談笑,忘歸于《三國演義》的人性悲歡、世界冷暖……就那么掉進了書內(nèi),讓一個人的幻想自由自在,永不停息。就這樣任隨自己的情感小船沉浮起落,來來去去,飄飄悠悠。思路是戲法,幻覺是魔盒,理智像枯井里的葉片,邏輯宛似剃刀邊的紋路。讀《世界小史》,心裝得下江河湖泊,聽?wèi){歲月濤聲的幾度輾轉(zhuǎn)翻覆;看《維特根斯坦筆記》,領(lǐng)會到智慧本來是灰色的,生活和宗教卻充滿了色彩與光澤;翻閱徐曉的《半生為人》,體察到一個弱者的勝利,高爾泰的再版序言也實在寫得太好了,精神的性情里面永遠是掏心掏肺的傾訴,以及對蹂躪人性的無情歷史的痛斥和之訣別……這些書就堆在案頭,堆在心里。讓你看不見的時候,有了光亮的吸引。讓你看得見的時候,擁抱住一縷瞬間就消失的光陰和光影。
8
人為生命而讀。閱讀里面,其實隱藏著所有生命的密碼真相。閱讀如潮,伴隨著日月起落,歲月流轉(zhuǎn),乾坤挪移,風(fēng)雨雷電,抑或生生不息中的人世滄桑。
在紐約某街心公園靠背椅的后面刻著這樣的字句:“你來過,活過,愛過,恨過,然后走了?!?/p>
據(jù)說小津安二郎的墓碑上只刻著一個繁體的漢字——無。
弗羅斯特的墓志銘曰:“我和世界有過一次情人般的爭吵?!?/p>
人來到世界,為了生,也為了死,留下了一點兒故事、影像還有詩。都是不甘的記錄,不平的嘆息,不耐煩的書寫。寫著寫著,記著記著,人也就跟著心平氣和了。
就像《活著》里面的福貴,所有的親人都走失了,就剩下他自己和那頭牛相依為伴,不離不棄。在結(jié)尾部分,余華用溫情動人的筆觸寫了老人對牛說:“今天有慶二喜耕了一畝,家珍、鳳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還小都耕了半畝。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說了,說出來你會覺得我是要羞你。話還得說回來,你年紀(jì)大了,能耕這么些田也是盡力了?!?/p>
話還得說回來,文學(xué)就是文學(xué),那是一個人心里的事兒,有意思的事兒,有意味的事兒,抓心撓肝的事兒。
然后當(dāng)一個人沉浸在閱讀里,就像跋涉、淬煉、敲擊、呼吸、磨礪,終于會讓你自己的生命又一次蘇醒、新生、吐納、復(fù)活,源源不斷地綻露出所有的可能的原真、美妙與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