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弗吉尼亞·伍爾夫《羅杰·弗萊傳》"/>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傳主形象的多維建構
——論弗吉尼亞·伍爾夫《羅杰·弗萊傳》

2021-11-11 22:56:06宋騏遠
傳記文學 2021年3期

宋騏遠

新疆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

弗吉尼亞·伍爾夫是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家,在20世紀現(xiàn)代主義和女性主義的潮流中占有一席之地。她的意識流小說《墻上的斑點》(

The

Mark on the Wall

)、《達洛維夫人》(

Mrs.Dalloway

)、《到燈塔去》(

To the Lighthouse

)和女性主義批評著作《一間自己的房間》(

A Room of One’s Own

)都引起了國內學者極大的研究興趣。她以傳記為名的作品有《奧蘭多》(

Orlando:A Biography

)、《阿弗小傳》(

Flush:A Biography

)以及《羅杰·弗萊傳》三部?!秺W蘭多》的傳主是虛構的,《阿弗小傳》的傳主是一條狗,只有《羅杰·弗萊傳》是為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人物作傳,是嚴肅的人物傳記。目前國內還未翻譯這本書,沒有太多學者關注,依然有較大的研究空間。本文擬從《羅杰·弗萊傳》的文本自身出發(fā),結合伍爾夫的一些傳記觀點,從傳記主人公的中心位置、他者對主人公的影響和“存在的瞬間”三點進行分析,試圖總結出伍爾夫是怎樣重塑羅杰·弗萊的主體形象的。

傳主的前推

《羅杰·弗萊傳》是伍爾夫唯一的嚴肅傳記作品,她致力于紀念自己一位忠實的朋友以及20世紀最著名的藝術評論家之一——羅杰·弗萊。羅杰·弗萊的一生是豐富多彩的,他具有多重的社會身份,留下了不可復制的生命軌跡。羅杰·弗萊是“布魯姆斯伯里集團”(Bloomsbury Group,一個由作家、藝術家、哲學家和知識分子組成的英國文化團體, 因其成員曾經聚居的倫敦布魯姆斯伯里區(qū)而得名)的一員,與伍爾夫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羅杰·弗萊的父母想要把他培養(yǎng)成一名科學家,而他在劍橋讀書期間對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盡管遭到父母的反對,羅杰·弗萊依然開始了畫家、評論家的職業(yè)生涯。1910年,他向英國公眾介紹了從塞尚到畢加索等后印象派畫家的作品。兩年后,他在倫敦開設了著名的歐米茄工作室(Omega Workshop),對英國和美國的設計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由于羅杰·弗萊確實塑造了整整一代人的審美品位,E.M.福斯特(E.M.Forster)把他1934年的去世看作是文明的損失。

伍爾夫認為,寫人物傳記除了敘述扣人心弦的故事之外,更為重要的是突出傳記主人公的“在場”。她曾經在《往事札記》中表達了對傳記主體的看法:“雖然傳記作家們都繪聲繪色地描寫了故事情節(jié),但是未能顧及故事的主人公。回憶錄里作家總是這樣寫道:‘故事就這樣發(fā)生了?!麄儏s忘了告訴讀者故事里的人物是什么樣子。如果讀者對人物一無所知,那么再精彩的故事也沒有任何吸引力?!睆闹形覀兛梢悦鞔_地感知伍爾夫的態(tài)度,傳記作品不能僅僅以說好故事為中心任務,一定要通過故事把主人公推到讀者眼前?!读_杰·弗萊傳》不斷地營造羅杰·弗萊的“在場”,他的自傳、書信等文字材料和照片、畫作等圖像資料融合在伍爾夫細膩的描寫中,加深了讀者對羅杰·弗萊的印象。

《羅杰·弗萊傳》的開篇就引用了羅杰·弗萊在自傳中寫下的文字:“我生命的前六年住在海格特地區(qū)一座十八世紀的小房子里。對我來說,這個房子的花園仍然是我在書中讀到的所有花園的想象背景。”童年的生活場景在羅杰·弗萊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只要在書中看到與花園有關的描寫,自然就會聯(lián)想起小時候玩樂的花園。這個種有蘋果樹的花園對于羅杰·弗萊來說是私密和特別的,承載了他許多珍貴的兒時回憶。羅杰·弗萊在自傳中寫到了記憶里的花園,營造了一個想象空間,激發(fā)了讀者繼續(xù)深入閱讀的興趣,也形成了對他的初步認識。

伍爾夫在《羅杰·弗萊傳》中大量引用了羅杰·弗萊的書信,讀者可以通過這些書信更好地了解主人公。如羅杰·弗萊1888年在劍橋寫給他的父親愛德華·弗萊(Edward Fry)的一封信,嘗試說服父親讓自己選擇藝術專業(yè)。信的字里行間流露出他對藝術的熱情,還有他想爭取父親認同的真誠。羅杰·弗萊在寫給伍爾夫的信中吐露了他的心聲:即使沒有人贊揚他的作品,他也秉持著一種信念,那就是戰(zhàn)后的藝術必須像中世紀的科學一樣深奧和隱蔽——“我們不能有公共藝術,只能有私人藝術,像寫作和繪畫,甚至繪畫幾乎太公開了。”他仍然繼續(xù)繪畫,即使他不得不租一個房間來存放他的畫布。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中,羅杰·弗萊依然投身于他熱愛的藝術行業(yè),不忘初心,這種執(zhí)著的精神令人感動。這些信件集中地反映了羅杰·弗萊對藝術的不懈追求,讀者很容易被他對藝術的堅持而觸動,他的形象也在信件的真情實感中得到了強化。

書中還穿插了多幅羅杰·弗萊或與他相關的照片或畫作,能夠直觀地表現(xiàn)其本人。透過1872年的童年照片,1889年的青年照片,1926年的自畫像,1928年、1930年、1932年的老年照片,讀者可以清晰地感知他一生的變化。童年照片上的羅杰·弗萊拿著一本書坐在凳子上,乖巧可愛;青年照片上的羅杰·弗萊身穿正裝,五官英?。蛔援嬒衽c本人十分相似,手持畫筆,像是正在作畫;幾張老年照片中的羅杰·弗萊,或是在觀察靜物,或是在認真繪畫,或是面色沉靜,呈現(xiàn)出思考的狀態(tài)。不同的年齡段,身處不同的場景,照片中的羅杰·弗萊真實地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還有1902年他和妻子海倫(Helen)、孩子朱利安(Julian)的合影,一家人緊緊依偎在一起,其樂融融。他的父母愛德華·弗萊先生和弗萊女士的照片,看起來較為嚴肅。他們都是羅杰·弗萊身邊重要的人物,與他的生活息息相關。除此之外,羅杰·弗萊的一些畫作體現(xiàn)了他的繪畫水平和審美趣味,也極具價值。伍爾夫把這些珍貴的圖像資料巧妙地放置在傳記之中,對文字敘述起到了補充說明的作用,也帶給讀者更為直接的感知。

伍爾夫在寫作《羅杰·弗萊傳》時,采用了羅杰·弗萊的書信、照片等一手材料,力圖還原羅杰·弗萊本身的形象,反映了她對傳記主人公地位的高度重視。讀者也確實能夠從中認識到傳主究竟是怎樣的人,伍爾夫對傳主的前推基本上取得了成功。

他者的顯影

伍爾夫關于傳記還有一個特別的觀點:“別人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我以前在我喜歡的人物傳記中從沒看到作家們探討過。我所說的這些影響包括這些人帶給我們的沖擊,他們公開的思想言論等。這些人的言語和思想影響了我們,吸引我們成為這樣或那樣的人,形成這樣或那樣的觀點,或者使我們排斥某種觀點,促使我們形成與之完全相反的行為方式。正是這些隱形的存在塑造了‘回憶錄的主體’的生活方式及其每天的生活面貌,是這些隱形的存在使主人公成為現(xiàn)在的模樣。如果我們不具體分析這些無形的存在,那么我們就不了解回憶錄的主人公,那么所謂的對生活的記錄也就變得毫無意義。”在傳記主人公成長時,別人所起到的塑造作用是至關重要的。他們出現(xiàn)在主人公的人生中,無論相處的時間長短,都會產生或深或淺的影響,應當關注。

伍爾夫在《羅杰·弗萊傳》中除了塑造傳記主人公羅杰·弗萊的形象以外,還主要描寫了幾位他身邊的人物:羅杰·弗萊的父母愛德華·弗萊先生和弗萊女士、他的妻子海倫·孔貝(Helen Coombe)、他的好友G.L.狄金森(G.L.Dickinson)和凡妮莎·貝爾(Vanessa Bell)等。伍爾夫在書中提到海倫·孔貝15 次、弗萊女士19 次、愛德華·弗萊先生23 次,另外40 次寫到G.L.狄金森,7 次寫到凡妮莎·貝爾。這些人物高頻率地出現(xiàn),反映了伍爾夫對羅杰·弗萊生命中“他者”的關注。他們在羅杰·弗萊的一生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對他的影響或隱或顯,都是不可或缺的。

羅杰·弗萊的父母希望他可以學習自然科學,從事科學研究,可是他并沒有遵從父母的意愿,選擇了藝術作為自己奮斗一生的事業(yè)。羅杰·弗萊的父母對他的結婚對象也是持不贊成的態(tài)度,而他還是堅持了自己的主見。由此可見,對于父母對羅杰·弗萊施加的影響,他并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經過了自身的思考,做出了屬于自己的決定。羅杰·弗萊對父母的想法絕不亦步亦趨,體現(xiàn)了他思想上的獨立與自由。盡管如此,他還是經常和父母通信,交流生活的近況。父母在羅杰·弗萊心中依然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

1896年,羅杰·弗萊和海倫·孔貝走進了婚姻的殿堂。書中是這樣描寫婚前羅杰·弗萊對他妻子的印象的:海倫·孔貝比他大一兩歲,是一個藝術系的學生,在新英國藝術俱樂部也有作品在展覽。她獨自生活,已經脫離了家庭和傳統(tǒng)。羅杰·弗萊一直認為,作為一個畫家,海倫·孔貝有著比他更為本能和獨創(chuàng)的天賦。她給他留下了奇特、復雜、難忘的印象。她身上具有某種神秘的不可征服性,這樣的特質深深地吸引著羅杰·弗萊。他覺得,海倫·孔貝是唯一一個可以與他共度一生的人,他們是志同道合的。書中對海倫·孔貝外貌的勾勒也有助于我們想象她的形象。海倫·孔貝也許不是很漂亮,但她的動作和講話方式優(yōu)雅而從容,嗓音優(yōu)美且富有表現(xiàn)力。她總是面帶微笑,安靜而幽默。羅杰·弗萊和海倫·孔貝都熱愛藝術,互相理解。他們的婚姻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在羅杰·弗萊的藝術事業(yè)上,海倫·孔貝給予了關心和支持,成為他不斷前行的助力。后來海倫·孔貝患上了精神疾病,他也陷入悲傷之中。海倫·孔貝作為羅杰·弗萊的人生伴侶,成為他的生命中繞不開的話題,必須予以重視。

羅杰·弗萊在劍橋求學時遇見了G.L.狄金森,兩人在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伍爾夫在寫《羅杰·弗萊傳》時,多次提到G.L.狄金森,他的重要地位得以凸顯。羅杰·弗萊經常給他寫信,內容涉及到日常生活的許多方面,如家庭關系、人際往來、旅行見聞等。從某種程度上說,G.L.狄金森很好地扮演了傾聽者的角色,羅杰·弗萊會把生活中的種種細節(jié)與他分享,并期待著他的反饋。G.L.狄金森對羅杰·弗萊的影響滲透在兩人的日常交流之中,不可忽略。

凡妮莎·貝爾是伍爾夫的姐姐,同時也是羅杰·弗萊的密友。她作為一位年輕一代的畫家,對新的藝術運動和繪畫持有熱情的態(tài)度,并支持羅杰·弗萊在藝術領域開拓新的局面。在面對懷疑和困難時,凡妮莎·貝爾的鼓勵令羅杰·弗萊重新樹立了信心和決心,勇往直前。羅杰·弗萊與凡妮莎·貝爾的友誼在他人生的畫布上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凡妮莎·貝爾也變成談論羅杰·弗萊時的一個關鍵符號。

傳記主人公的生活不可能不與他人產生交集,這些有所關聯(lián)的人物不應該被遮蔽。伍爾夫把羅杰·弗萊身邊形形色色的人納入到《羅杰·弗萊傳》的描寫對象中,讓“他者”顯影,體現(xiàn)了她獨到的寫作視角。正是由于“他者”的存在,主人公生活的意義才得到了擴展和延伸。

存在的瞬間

“無數(shù)抹明亮的色彩、無數(shù)種獨特的聲音、幾個鮮活的人物,加上一些滑稽可笑、歡樂有趣的瞬間,有時甚至還帶著暴力——再剪去一些多余的零枝碎葉,便共同組成了一組組特別的生活場景。這些生動的場景被周圍巨大的空間包裹著——這便是我對童年時代的大致記憶。我也是憑借這一個個瞬間勾勒出童年的模樣。”在伍爾夫看來,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些“存在的瞬間”。這些有意義的“瞬間”或者“片段”,拼湊出完整的生活經歷。它們在自我的生成過程中占據(jù)著不可替代的位置,是極其珍貴的回憶。

伍爾夫在撰寫《羅杰·弗萊傳》時,也是通過發(fā)現(xiàn)羅杰·弗萊一生中“存在的瞬間”來勾勒他的生活軌跡的。其中主要描寫的片段有:羅杰·弗萊的出生和童年生活;劍橋的美好時光;選擇藝術作為職業(yè);意大利、法國、美國之旅;與海倫·孔貝結婚;舉辦第一屆和第二屆“后印象派”畫展;成立歐米茄工作室;戰(zhàn)爭年代;意外與死亡,等等。

羅杰·弗萊出生并在英國成長,后來先后去過意大利、法國、美國等地,關于不同國家的旅行經驗是他一生不可忽略的片段。羅杰·弗萊從英國到了意大利之后,獲得了許多全新的感受。從多霧潮濕到清晰的色彩、輪廓;從博物館的石膏模型和朋友家里的照片到真正的雕塑和建筑。從英國到意大利,羅杰·弗萊身邊的環(huán)境發(fā)生了改變,他的心情也隨之變化。他在意大利給朋友寫的信中流露出強烈的喜悅之情。而法國和意大利在羅杰·弗萊心中留下了不同的印象。法國對他的意義比其他國家都重大。對羅杰·弗萊而言,意大利是一個陽光燦爛、輪廓清晰的可愛之地;是一個整天辛勤工作的地方,可以見到古典大師的作品;是晚上一個人在某個小酒館里品嘗美食并與其他旅行者討論藝術的地方。法國則是一個有著鮮活文明和藝術的地方,羅杰·弗萊在那里度過了他最快樂的日子,也激發(fā)了他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和評論的靈感。羅杰·弗萊對美國的所見所聞非常有限,他的美國印象充滿了強烈的反差,好的印象和壞的印象相互交織,呈現(xiàn)出矛盾的狀態(tài)。在意大利、法國、美國的短暫生活經歷,豐富了羅杰·弗萊的人生體驗,他對藝術的學習和認知更進一步,難以忘懷。

1910年11月 與1912年10月,羅杰·弗萊在位于倫敦的格拉夫頓美術館(Grafton Galleries)舉辦了兩次以“后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t)為主題的畫展,試圖將歐陸的現(xiàn)代藝術傳播到英國。結果卻事與愿違,大眾、媒體與評論家都對這兩次展覽抱有消極的態(tài)度,他們否定羅杰·弗萊付出的努力,認定法國所謂的“現(xiàn)代藝術”是完全不可取的。羅杰·弗萊則通過寫文章和開講座的形式,真誠地為“后印象派”進行辯護。

1913年,羅杰·弗萊成立了歐米茄工作室。它是一個以藝術創(chuàng)作和設計為主的工作坊,成員由他的幾個好朋友構成。歐米茄工作室可以視為羅杰·弗萊的一個藝術基地,他為其投入了大量心血。羅杰·弗萊在1920年出版的《視覺與設計》(

Vision and Design

)和1927年出版的《塞尚及其畫風的發(fā)展》(

Cezanne:A Study of His Development

),是他的代表性作品,同樣是他的生活中頗有價值的“瞬間”。

伍爾夫并不打算事無巨細地為羅杰·弗萊作傳,她選取了羅杰·弗萊一生中關鍵的事件進行串聯(lián),讓讀者了解到飽含意義的典型情況。與其面面俱到、不分主次地細致敘述,倒不如抓住羅杰·弗萊生活中“存在的瞬間”,用重要的時刻突出主人公的存在。當讀者試圖用這些片段去拼湊出羅杰·弗萊完整的人生時,他的主體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結語

西方傳記寫作及理論發(fā)展,大致經歷了五個階段:古希臘羅馬時期、中世紀、文藝復興以來至18世紀末、鮑斯威爾和維多利亞時期、20世紀以來的現(xiàn)代傳記。20世紀以來,受心理學發(fā)展的影響,西方的各類文化藝術部門及各種藝術樣式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就傳記寫作而言,它也呈現(xiàn)出一個明顯的趨勢,即努力沖破19世紀傳記(“維多利亞時期的傳記”)的束縛,而尋求新的表達方法和表達方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傳記在其向深度和廣度的發(fā)展過程中經歷了一場革命。

從歷時的角度考察,伍爾夫身處20世紀現(xiàn)代傳記的快速發(fā)展時期,她對維多利亞時期的傳記持批判態(tài)度,認為“維多利亞時期的傳記作家,深受道德的支配。高尚、正直、廉潔、嚴肅,這些就是他們宣揚的東西。他們筆下的人物,總是頭戴大禮帽,身著燕尾服,儀表舉止笨拙滑稽,并且無不被描繪得盡善盡美”。在她看來,“傳記作者所寫的是事實真相,所過濾的是細節(jié),他使我們看到一個整體的輪廓,他所激發(fā)的想象力較任何詩人與小說家更為高明。很少詩人、小說家能這么緊湊地給予我們現(xiàn)實”。

伍爾夫在進行傳記寫作時,拋棄了維多利亞時期傳記的僵化公式,堅持真實性的原則,注重謀篇布局,在組織運用材料方面獨具匠心?!读_杰·弗萊傳》是伍爾夫在大量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完成的,既是她優(yōu)秀的傳記作品,又是對羅杰·弗萊的紀念之作,包含了伍爾夫對已逝故人的深切懷念。在這本書中,她從三個方面重構了羅杰·弗萊的主體形象,分別是:強調傳主的“在場”,顯現(xiàn)他人對傳主的影響以及再現(xiàn)那些傳主生命中“存在的瞬間”。這三個角度也契合了她的傳記觀點,實現(xiàn)了理論與實踐的巧妙結合。無論是在伍爾夫的作品研究方面,還是在傳記的研究方面,本文都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注釋:

[1][5][9][英]弗吉尼亞·伍爾夫著:《存在的瞬間》,劉春芳、倪愛霞譯,花城出版社2016年版,第73 頁、101 頁、99 頁。

[2][3][4][6][7][8][10][11]Woolf, Virginia.

Roger Fry:A Biography

.New York and London: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76.p.11 pp.59-60 p.238 pp.94-95 p.103 p.162 p.66 pp.80-81.

[12]吳慶宏:《論〈羅杰·弗萊傳〉中的非虛構敘事》,《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6年第11 期,第87 頁。

[13][14][15][16]朱文華著:《傳記通論》,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73 頁、91 頁、89 頁、103 頁。

山东省| 荥经县| 刚察县| 渝中区| 祥云县| 乌什县| 民权县| 洮南市| 疏勒县| 淮北市| 惠来县| 玛纳斯县| 蓝山县| 湘西| 政和县| 洛宁县| 白河县| 盐源县| 游戏| 广饶县| 龙南县| 潜山县| 农安县| 怀安县| 玉龙| 汉中市| 阿图什市| 吉木乃县| 乐亭县| 甘谷县| 兴业县| 鄂伦春自治旗| 峡江县| 马关县| 昌黎县| 济南市| 金塔县| 丰镇市| 龙岩市| 新泰市| 天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