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蔚
余光中老先生曾說:“你是個獨立的人,無人能抹殺你的獨立性,除非你向世俗妥協(xié)?!甭松?,每個人終將面臨獨自遠行的那天,而當那一天來臨,你是否擁有足夠的力量來摒棄慌張和無措,是否擁有足夠的信心前行?如果你此刻正茫然失措,那么不妨試著走進余光中先生的散文世界,體味何為“在生命里從容漫步的詩人,在時光中暢快漂泊的旅客”,相信你會感受到那溫暖的文字間藏著的優(yōu)雅情懷,以及那名為自由的靈魂散發(fā)的灼熱溫度。你也會慢慢明白:人生這趟旅途,我們要交到朋友,追逐夢想,找到信仰,尋到歸宿。山長水闊,總會相逢。
“驚蟄一過,春寒加劇。先是料料峭峭,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濕濕,即使在夢里,也似乎把傘撐著。而就憑一把傘,躲過一陣瀟瀟的冷雨,也躲不過整個雨季。”《聽聽這冷雨》這篇散文時日久遠,但今日讀之,仍然覺得是所讀過的音樂性最強的作品之一。詩人為文,十分注意詞語的音韻美,善用疊字疊句,“詩化”散文,別具一格,文字更顯凝斂生動且富有韻律感。
文章抒寫的是深深的思鄉(xiāng)之情,這種鄉(xiāng)情主要是通過對雨聲的描寫流淌出的,借冷雨抒情,將自己身處異鄉(xiāng)、不能回故鄉(xiāng)團聚的情緒娓娓傾訴。另一方面,這種鄉(xiāng)情也表現(xiàn)在他在文中化用的詩詞里面?!爸劣谟昵迷邝[鱗千瓣的瓦上,由遠而近,輕輕重重輕輕,夾著一股股的細流沿瓦槽與屋檐潺潺瀉下,各種敲擊音與滑音密織成網(wǎng)?!边@句基于李清照的《聲聲慢》,余光中化古求新,用細膩的筆觸將文字間蘊含的纏綿悱惻的情意全然烘托出來。“雨”在他的筆下仿佛有了生命的質(zhì)感。中國古典詩詞的意趣,對中華文化的贊美與眷戀等等,都在被賦予生命的冷雨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雅致古音,幽幽鄉(xiāng)情,訴不盡一句嘆息。
余光中出生于南京,這座金陵古城有紫金山的絕美風光,有夫子廟的幽幽雅韻,有莫愁湖、雨花臺、北極閣、月牙湖、棲霞山的難忘回憶,金陵城早已在他的生命中刻下深深的烙印。不承想,一朝命運變故,竟造成多年風雨漂泊,漫長的后半生,他輾轉(zhuǎn)于四川、臺灣等地,成家、立業(yè)。直到驚覺年華不再,才發(fā)現(xiàn)自己已離故鄉(xiāng)越來越遠,這一生,掉頭一去是風吹黑發(fā),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此岸望彼岸,終是千里相隔,鄉(xiāng)思難解。那個意氣風發(fā)的金陵弟子終還是成了在歲月里嘆息的江湖旅人。
人生這趟旅途常常命運難料,甚至有些遺憾一生都可能無法彌補。但事事都要向前看,遺憾既已無法避免,那為何不在嗟嘆之余尋一份釋然,畢竟人生之路總要繼續(xù)走下去,數(shù)不盡的奇崛風光、妙人趣事還等待著我們?nèi)バ蕾p,去遇見。
余光中先生曾在《南半球的冬天》里記載了他漂泊歲月里訪過的大大小小的城市,記載了行過的或?qū)捇蛘南锟诮值?,記載了看過的既壯麗又威嚴的古城宮殿。異國他鄉(xiāng)的街頭,自然是陌生的,也是新奇的。
文章中有對自然的敬畏和反思:“以財富自滿的人,在低頭數(shù)錢之余,不妨舉頭遙望高潔的玉山,瞻仰那一座座、一簇簇的雄偉與神奇,清涼與肅靜。那上面的世界,從熱帶雨林到寒帶森林,從芒草到地衣,從孟宗竹到紅檜到鐵杉、云杉、冷杉,一直到風雪無阻的圓柏,在文明步步逼迫、自然節(jié)節(jié)敗退的今日,已經(jīng)是神所恩賜的最后寶庫了……”“今日的游客上玉山,謙遜而能反省的,當會心懷感激,領(lǐng)悟宇宙之大是人人所同有,非一己所能私,品類之盛是人與萬物所共榮,非人類所獨享。人既自認為萬物之靈,又好登高望遠,就應(yīng)該真正地高瞻遠矚,負起宇宙的責任,善待萬物,善惜神恩,不能像敗家子那樣揮霍祖產(chǎn),留一片荒蕪與災害給后人?!惫湃顺绨葑匀?,敬畏自然神靈,一有災禍,必定祈天降福,盼百歲無憂。但現(xiàn)代文明的發(fā)展,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物欲觀念的侵蝕——毫無節(jié)制的“人定勝天”。自然的命運與人類社會的命運緊密勾連,“兩相廝殺”致使人類與自然面臨嚴峻的生存威脅。幸而近年來,人類保護自然的意識逐漸增強,才及時止損。國人所崇尚的“中庸之道”,放到人與自然這一層面,應(yīng)該是敬畏自然以及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智慧結(jié)合。生命孕育于自然,也歸依自然。自然萬物,有微小如蜉蝣鳴蜩,有靜候如春花草木,生息之間皆遵從自然法令。對自然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余先生漫游至開普敦時曾感嘆:“輕紗薄羅似的白云,原來在山頭窺探的,此刻旺盛起來,紛紛從山后冉冉上升。大股的云潮從桌山和魔鬼峰的連肩凹處沸沸揚揚地洶涌而來。幾分鐘后,來勢更猛,有如決堤一般。大舉來犯的云陣,翻翻滾滾,一下子就淹沒了整座桌山的平頂。”渺小的個人站在如此宏偉的自然奇觀前,只感覺心中波濤激蕩,留下難以言喻的震撼。
除去對自然的敬畏和驚嘆,旅行中先生也記錄下了自己對于宗教和民族信仰的獨到思考:“我既非名正言順的任何教徒,也非理直氣壯的無神論者,對于他人敬神的場所卻總有幾分敬意;若是建筑壯麗,香火肅穆,而信徒又匍匐專注,儀式又隆重認真,就更添一番感動,往往更是感愧,愧此身仍在教化之外,并且羨慕他人的信仰有皈依,靈魂有寄托?!薄皦衾锊恢硎强停Χ置?,一晌貪趕。你是旅客,短暫的也是永久的,血肉之身的也是形而上的?,F(xiàn)在你終于不忙了,似乎可以想一想靈魂的問題,而且似乎會有答案,在薔薇窗與白燭之間,交瓣錯弧的圓穹之下?!庇^賞之余,作者對個體生存的自我探究令人深思。一場旅途,不只是要放松疲倦的身軀,更要讓一路的芳草清香、讓一路的繁花似錦、讓一路的裊裊微風漸漸撫平生存奔波下給靈魂留下的疙瘩與褶皺。
哲學家培根說:“旅行補足少年的教育,增長老年的經(jīng)驗?!鄙钊氘愢l(xiāng),走走停停,不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而是用心去經(jīng)歷,用心去感悟,用心去欣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值得人敬畏,對世間萬物多一份憐憫和愛護,心靈就會得到凈化和慰藉。當精神世界足夠豐盈時,物質(zhì)世界的誘惑便會顯得脆弱。這一路,山高水遠,步履匆匆,遇三兩知心人,于是不再孤單?;蛟S你踏上這條長長的旅途是為了追尋夢想,那么也不妨放寬心走一走,心懷希望,滿目星光,可能某一天柳暗花明處,你會找到答案。
余光中與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見面,地點都是在南京。他曾笑談:“一位是母親,她生我時在南京,我們第一次見面時,我只會哭鬧;一位是妻子,我們第一次相逢也在南京?!?/p>
在1937年那個兵荒馬亂的時刻,年僅9歲的余光中躲在母親單薄的身影后面,開始了漫長的逃亡生涯。他曾回憶:“火光中,凹凸分明,陰影深深,莊嚴中透出獰怒的佛像。火光抖動,每次牽動眉間和鼻溝的黑影,于是他的下頜向母親臂間陷得更深。1958年,母親長期過度勞累而得病,同年7月4日故于臺北,時年53歲?!?/p>
詩人為紀念母親,寫下感人至深的告白:“我最忘情的哭聲有兩次,一次,在我生命的開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終。第一次,我不會記得,是聽你說的。第二次,你不會曉得,我說也沒用,但兩次哭聲的中間啊,有無窮無盡的笑聲,一遍一遍又一遍?;厥幜苏辏愣紩缘?,我都記得?!边@世上母子的緣分,都是自哭聲中始,從哭聲中滅。這兩次忘情的哭聲,便注定了母子二人今生今世血濃于水的牽絆。
“這世界從你走后,變得已不能指認,唯一不變的只有,對你永久的感恩?!庇H人不可能陪伴我們一生一世,終有一天會離開我們。既然終有一天會面臨這樣的生離死別,那么就珍惜幸福的時光,多陪伴、多相守,縱使歲月在她臉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痕跡,密密的細紋爬上她原本光滑的面龐,可她的笑容依舊是美麗且溫柔的,干干凈凈的模樣,能讓你卸下屬于成年人的所有戒備心,只想伏在她的膝上做回少時最依賴她的那個小孩。
余光中曾把他和妻子以及孩子們組成的家庭叫作“日不落家”,因為孩子們成家后四散在世界各地。他更親切地稱呼妻子為“袋鼠的媽媽”,稱呼女兒們將來的丈夫為“四個假想敵”。只要關(guān)于家人,他的文字就顯得格外柔軟和幽默:“從前是四個女兒常在身邊,顧之復之,出入腹之。我肌膚白皙,四女多得遺傳,所以她們小時我戲呼之為‘一窩小白鼠’。在丹佛時,長途旅行,一窩小白鼠全在我家車上,坐滿后排。那情景,又像是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只籃里。我手握駕駛盤,不免倍加小心,但是全家同游,美景共享,卻也心滿意足。在香港的十年,晚餐桌上熱湯蒸騰,燈氛溫馨,四只小白鼠加一只大白鼠加我這大老鼠圍成一桌,一時六口張,美肴爭入,妙語爭出,嘰嘰喳喳喧成一片,鼠倫之樂莫過于此?!?/p>
余光中深愛妻子和孩子們,他對妻子寫下的那句著名情話:“不要問我心里有沒有你,我余光中都是你?!睆V為流傳,與“四個假想敵”之間的“斗爭”看似是一位平凡又頑皮的父親耍的小心機,實則是對女兒們的不舍和愛護。
余老先生就這樣在文章中用樸實卻深情的文字描繪出了一生的故事。其實于所有人而言,漫漫人生幾十載,大約就是這般。有別離,有重逢,悲歡之間,便勾勒出人生畫卷。
最后,致人生路上獨自遠行的你:
再長的旅途也會把行人帶回家來,靴底粘著遠方的塵土,世界上的一切的橋,一切的路,無論是多少左轉(zhuǎn)右彎,最后總是回到自己的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