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向榮
(陜西省圖書館,陜西 西安 710061)
2017年,世界衛(wèi)生日的主題是“一起來聊聊抑郁癥”,原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將主題定位“共同面對抑郁,共促心理健康”。截至2019年,全球超過3億人受到抑郁癥的困擾,中國患者近 9 500 萬人。其中,中學生群體抑郁癥患者有2000多萬人占23.8%,并且以每年近500萬的速度在增長,成為發(fā)病人數(shù)增長最快的疾病之一。
在社會高速發(fā)展的今天,青少年在社會、學校、家庭、成長的多重重壓下,容易在認知、自信心、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受到影響,表現(xiàn)為情緒低落,憂郁,孤僻,多疑,缺乏專注力,學習成績下降,不愿意與他人溝通,自覺沒有人生價值,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從而產(chǎn)生心理問題,影響到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更多的研究顯示,近年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及主觀幸福感在逐年降低。為此,如何正確分析與研究青少年的心理狀況從而加強對他們的心理干預和引導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青少年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三觀往往還沒有成熟,有很強的可塑性,應該在社會的共同支持和關注下獲得科學、高效的心理干預,消除自身心理障礙,樹立正確的三觀和人生目標,改變現(xiàn)狀,更好地融入社會。
我國漢代文學家劉向認為,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高爾特認為,圖書館是一座心智藥房,它存儲著治愈各類情緒失常病人的“藥物”。王波也認為,閱讀是強心健腦的驗方良藥??梢?,公共圖書館以其特有的資源優(yōu)勢,在緩解精神壓力、幫助中學生進行正面情緒管理、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人們的幸福感等方面有特殊的作用。青少年通過對文獻內容的學習與領悟,可有效緩解對抑郁的負面情緒。
公共圖書館是公益性單位,也被稱為社會大學,向公眾提供平等免費的教育機會和終身教育機會是公共圖書館的核心職能之一。公共圖書館作為承擔社會教育職能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應當關注當下青少年抑郁的現(xiàn)狀,進行積極主動的心理干預,這不僅是公共圖書館的職責,更有助于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彰顯人文關懷。
與高校圖書館和其他系統(tǒng)圖書館相比,公共圖書館面向的是全體社會大眾。因此,公共圖書館擁有更為廣泛的群眾基礎,是很好的宣傳和開展青少年抑郁心理干預的平臺。醫(yī)院雖然病例居多,但醫(yī)生更注重臨床治療,面對醫(yī)院的恐懼感和面對醫(yī)生而產(chǎn)生的緊張情緒,并不利于患者心理干預的開展。而社會上的心理咨詢機構良莠不齊,大多數(shù)人找不到緩解內心苦悶的方法和途徑,同時,受傳統(tǒng)觀念的限制,一部分人也不愿意進入心理咨詢機構接受治療。相比之下,公共圖書館普遍具有舒適安靜的閱讀環(huán)境,到處彌漫著書香氣息,只要身處圖書館,靜下心來,它的鎮(zhèn)靜及安撫作用就能顯現(xiàn)出來?;加幸钟舭Y的青少年不愿意與他人傾訴與接觸,而公共圖書館足夠大的空間可以為他們提供獨處的空間和環(huán)境。同時,公共圖書館面向所有人提供無門檻的平等服務,這種包容的環(huán)境、輕松愉悅的體驗可以很好地緩解青少年抑郁患者的心理壓力。
公共圖書館擁有豐富的館藏資源,除了紙質文獻,還有錄音帶、CD、影音光盤等影像資源,以及多樣化的電子資源如電子書刊和數(shù)據(jù)庫等,這為開展閱讀療法提供了全面的資源保障。公共圖書館是免費的,青少年沒有經(jīng)濟收入也可以享受同樣的服務,不需要承受經(jīng)濟壓力。公共圖書館海量的館藏文獻資源,是家庭、醫(yī)院及心理咨詢工作室望塵莫及的。青少年只要到公共圖書館,通過“書刊”這種特殊的藥物,或進行自我心理疏導,或加入某種閱讀小組,在閱讀交流中感悟自身的心理變化和心智成長,這與專業(yè)的心理咨詢機構相比,患者一是不易產(chǎn)生抵觸心理,二是融入感更強、干預效果更好。
閱讀療法是通過向患者推薦一些有益的書籍,使患者通過獨立閱讀或者在專業(yè)指導下閱讀,以緩解或消除心理疾病,促進身體健康,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閱讀療法對緩解抑郁患者的抑郁癥狀、改善認知能力、應對生活環(huán)境、減輕心理困擾和提高生活質量都有很好的效果。
首先,在圖書館開辟一個閱覽室或者一塊空曠安靜的室外平臺,布置鮮花、綠植、茶飲、舒緩的背景音樂,打造一個雅致舒適的閱覽環(huán)境。對于心煩、焦慮、孤獨、自卑等需要心理治療的青少年來說,置身美麗優(yōu)雅、整潔清新的環(huán)境中,會使他們的精神、心理得以放松,解除緊張焦慮,提高參與興趣,較快融入環(huán)境中來。
圖書館員可在活動現(xiàn)場的書架擺放最權威的經(jīng)典之作,并附有詳細的出版信息及推薦理由。例如,宗教類的《道德經(jīng)》《佛經(jīng)》《圣經(jīng)》《荒漠甘泉》《積極思考的力量》等,小說類的《平凡的世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還有一些心理學家或者抑郁癥患者寫的書,如《看見紅色感覺藍色:憤怒與抑郁之聯(lián)系》《抑郁癥完全指南》《我的抑郁癥》《不要恐懼抑郁癥》《躁狂抑郁多才俊》,等等。
宗教類書籍可以啟迪人們在遇到困苦、遭受重創(chuàng)、處于絕望中時,要學會堅強,學會感恩,學會等待和盼望,以此獲得精神力量,給心靈荒漠注入甘泉,給繃緊的神經(jīng)放松減壓。而心理學家及抑郁癥患者寫的書籍,探討影響人們精神和心理健康的各種因素,迫切渴望得知別的抑郁癥患者怎樣面對抑郁癥,是引發(fā)讀者產(chǎn)生強烈共鳴和高度認同的作品。例如,《生命的重建》雖然全書無一處提及“抑郁癥”三個字,但句句寫到了靈魂深處,找到了病灶的起點,給患者以智慧、希望、信心和力量,能引起患者的強烈共鳴,這樣的書療愈作用非常大。
一切準備就緒后,通過一曲輕松的音樂、一個詼諧的笑話、一段開懷的視頻,緩和相互之間的陌生感,拉近彼此的距離。這時和善可親的圖書館員出場,對青少年朋友的到來表示歡迎,并做自我介紹。隨后介紹書架上書籍的相關內容,并挑選讀物,帶領大家一同閱讀或分段、分角色朗讀。圖書館員會根據(jù)青少年內心的委屈、憤怒、恐懼、憂思等情緒淤積,有的放矢地推薦有強大情緒宣泄功能的文學作品,讓在場的青少年把積聚郁結在心中的不良情緒發(fā)泄出來,釋放所有導致抑郁的負面情緒,盡快恢復心理平衡和平靜。亦可通過組織閱讀心理學家撰寫的關于合理情緒療法、認知行為療法的專著,用理性思維和辯證法建立積極的認知系統(tǒng)。通過分享書中的內容,引導參與者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和體驗進行坦誠交流,解開心結。在開展團體閱讀服務時,圖書館員要多觀察多留意青少年閱讀后的情緒、心理變化,確保他們不偏離預設的治療方向。
輕松愉快的分享交流之后,圖書館員對青少年的理解尊重,加上和藹的態(tài)度和積極的指導,很容易贏得他們的信任,為接下來傾訴干預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青少年在抑郁癥初期,常常會感到迷茫、無助,對自己莫名的情緒不知該怎么辦,還想了解什么是抑郁癥、為什么會患抑郁癥以及得了抑郁癥后該怎么辦,這是他們的疑惑、擔憂與恐懼。例如,升學壓力導致與父母關系惡化,成績下降在同學中產(chǎn)生自卑心理,同學朋友間發(fā)生口角關系僵化等都會給他們造成困擾,從而產(chǎn)生不良的認知結構和非理性信念,導致對自我的看法嚴重歪曲,自我評價過低,對生活事件通常采取消極的應對方式。
青春期這個特殊階段,是一個人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期,是一個人生理和心理發(fā)生巨大變化、面臨多重危機的時期。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需要適當?shù)男?,與懂他們、理解他們的人交流,給他們一個大的輸出口來傾訴煩惱。這時候圖書館員可以找個安靜不被打擾的角落,安靜、認真地聽他們傾訴心中的苦悶。青春期青少年有時候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圖書館員可以告訴他們這些生理變化后,再通過自身經(jīng)歷去辨別他們的情緒,幫助他們把情緒和事件聯(lián)系起來,從而引導他們慢慢走出自卑的陰影,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放下對人對己的偏見。
實踐干預療法主要是通過改變青少年已有的行為習慣來改善他們與周圍群體的人際關系,達到打通情緒障礙,提高社會應對能力的目的。人際交往的淡薄對于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來說會很不適應,容易給他們帶來很多心理陰影和人際交往的挫敗感。因此,實踐干預治療能提高患者的溝通交際能力,認識并合理處理社會交往中存在的困難,達到治療抑郁患者的目的。
公共圖書館每天為不同年齡、性別、職業(yè)的讀者服務,這本身也是一種人際交往的實踐方式。圖書館可以利用公共平臺的優(yōu)勢,組織青少年參加志愿者行動,為讀者檢索文獻、為讀者找書、為讀者解答疑問,為視障讀者、殘疾讀者、老年讀者服務,也可以幫助圖書館員歸還圖書、整理文獻。在這一過程中,圖書館員要鼓勵他們與讀者進行交流,在服務與交流中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增強自尊。這樣的實踐干預療法對那些由于人際關系問題導致畏懼社交的青少年起到很大的心理緩解作用。
目前,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對抑郁癥進行心理干預已經(jīng)非常普及,有的心理醫(yī)生在開具藥方的同時還會為患者開具“書方”。意大利還成立了許多“詩藥”有限公司,以治療抑郁癥。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參與抑郁癥心理干預治療還處于探索階段,研究也不夠深入。醫(yī)院對抑郁癥患者不夠重視,主要是許多急難重癥患者幾乎占用了醫(yī)生的全部精力,而專業(yè)的心理治療師很少,所以,抑郁癥患者的心理干預治療往往缺乏專門的機構和專業(yè)人員進行有效指導,這就為公共圖書館開展青少年抑郁癥心理干預提供了可能。但在目前條件下,公共圖書館要很好開展這一工作,還需要解決以下問題。
公共圖書館要開展抑郁癥心理干預活動,這對圖書館員的專業(yè)素質要求極高。首先,要組建專業(yè)團隊,將圖書館員、教育學家、文學家、心理學家等相關專家學者組織起來,合力培訓一批跨界融合的專業(yè)化團隊。圖書館員自身更要加強相關知識的學習,了解一般抑郁癥患者的普遍問題以及青少年抑郁癥患者的特殊性,掌握與之溝通的基本技巧和引導方法。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等專業(yè)基本知識,以閱讀為主線,把各個學科的相關部分集合在一起,運用共鳴、凈化、平衡、暗示、領悟等原理推動讀者的心理發(fā)展,達到治療心理疾病或維護心理健康的目的。從事抑郁癥心理干預的館員,至少要有教育學、心理學學士以上學位,再接受圖書館學、文學的訓練,同時具備在圖書館使用閱讀干預治療的實踐經(jīng)驗,才有資質參與抑郁癥青少年的心理干預治療。例如,2017年,南京圖書館在“圖書館親子閱讀的深度推廣研究及策略”課題研究中,開展“走進孩子的‘視’界——‘繪’讀書”親子閱讀活動,其活動的組織者就是由具有文學、教育學、兒童心理學、圖書館學等經(jīng)驗的館員、心理咨詢師構成。
首先,公共圖書館在實施抑郁癥青少年心理干預治療時,不能寄希望于僅僅依據(jù)一次活動就出現(xiàn)好的效果,而應加強后續(xù)跟蹤服務與研究。活動次數(shù)太少,實踐效果就不顯著。應該選擇青少年中較為突出的問題作為關注焦點,持續(xù)跟蹤服務,假以時日,可有效減輕青少年患者的抑郁程度。也可以在實踐中做個案跟蹤,通過深入訪談、模擬描述等方式做長效研究。
其次,公共圖書館開展抑郁癥心理干預治療,單靠一兩家圖書館會有些孤掌難鳴,可聯(lián)合區(qū)域圖書館、學校圖書館、醫(yī)院圖書館等共同探索,一邊實踐,一邊總結。在摸索出較為成熟的應用模式后,還應形成特色化、差異化干預方案,為更多的抑郁癥讀者提供更成熟的服務。
效果評估是圖書館抑郁癥心理干預工作的重點,也是其應用模式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下一個循環(huán)調整閱讀內容的依據(jù)??梢越梃b閱讀療法療效評估中的心理測量表、問卷調查和跟蹤記錄等評估表格。也可以設立活動觀察員,在活動現(xiàn)場觀察、跟蹤活動對象的表現(xiàn)。南京圖書館組織的“走進孩子的‘視界’——‘繪’讀書”活動“詩畫同行”活動,就是采用現(xiàn)場設置觀察員的方法來進行效果評估的。觀察員通過觀察兒童現(xiàn)場的表現(xiàn)及繪畫作品,一方面,及時將兒童的心理發(fā)展狀態(tài)反饋給家長;另一方面,將他們的繪畫作品作為兒童的自我評估記錄,用于現(xiàn)場的效果評估以及下一個循環(huán)調整閱讀內容的依據(jù)。
抑郁癥心理干預治療要取得理想的效果,關鍵是要有對癥的文獻,就像對癥下藥一樣。圖書館應根據(jù)抑郁癥群體的特性建設相應的特殊館藏,這些“藥”書既要能觸及患者靈魂,打開問題的癥結,又要能使患者感動,精神愉悅,體會到生活的美好;既要能使人汲取力量,振奮精神,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又要能讓人放下執(zhí)念,教人寬容。所以,圖書館員在采購文獻時應從這些方面去精挑細選,給抑郁癥青少年提供豐富多樣的“藥”書。
除了紙質圖書,還應該拓展電子書服務的范圍和深度,及時整合電子書目,增強電子書檢索功能,同時,允許用戶下載電子書并長期保存,還應該提供有聲讀物、數(shù)字資源、積極健康的影視作品,等等。另外,公共圖書館還有必要對有青少年抑郁癥讀者的家長進行抑郁癥知識普及,爭取家長的理解與陪伴,懂得營造輕松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為青少年抑郁癥患者快速恢復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當今社會,很多人對心理疾病患者存有偏見,甚至認為看心理醫(yī)生是見不得人的事情。有人認為,心理問題就等同于精神?。贿€有人認為,有心理問題就是想不開,為其貼上“承受能力差”“小心眼”等標簽。正是因為這些歧視的存在,使得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普遍不被重視。另外,由于青少年自我心理調節(jié)能力尚不健全,遇到挫折時,往往用壓抑的方式來處理消極情緒,其結果是正常的情緒反應無法及時得到宣泄,長此以往,極易產(chǎn)生心理障礙。
加強公共圖書館對抑郁癥青少年心理干預活動的推廣,借助廣播、電視、刊物、手冊、指南等傳統(tǒng)媒介或社交軟件等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媒介進行宣傳推廣,相關的研究推廣人員也可以利用自媒體形式開展廣泛宣傳,讓更多的抑郁癥青少年大大方方走進公共圖書館,參與心理干預活動。例如,2000年王波在新浪網(wǎng)開通博客“書間道”,2006年泰山醫(yī)學院宮梅玲開通“書療小屋”,他們通過宣傳,讓社會大眾了解抑郁癥,增強共同應對抑郁癥的社會共識,并建立區(qū)域化的抑郁癥心理干預宣傳中心,進行持續(xù)、權威性的宣傳推廣,從而改變人們對抑郁癥的無知,以及對抑郁癥患者的漠不關心的現(xiàn)狀。
全民閱讀時代,公共圖書館要重視促進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閱讀活動的開展和宣傳推廣,加強對活動效果的評估,充分發(fā)揮公共圖書館引領全民閱讀的優(yōu)勢,要把為弱勢群體服務研究工作科學化、標準化、普及化,成為所有社會成員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