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鄉(xiāng)情憶事(組章)

2021-11-11 13:45陳西峰
北極光 2021年11期
關(guān)鍵詞:鞭炮榆樹老家

□陳西峰

故鄉(xiāng)的老榆樹

我老家有許多樹,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老榆樹。

榆樹不挑地方,村邊地頭,房前屋后,甚至微堿地的壕溝邊都長著榆樹。我喜歡打麥場邊的老榆樹,有三棵樹一字排開,連樹干的彎曲弧度差不多都相同。早春時節(jié),榆樹還沒有發(fā)芽,我們五六個小伙伴玩爬樹比賽,或騎或坐在樹干上,看遠處剛返青的麥苗,看地里耕作的農(nóng)人。天熱的時候,巨大的樹蔭可以遮擋酷暑,我們在樹下玩“頂針兒”游戲。

當然,我對老榆樹的感情還與吃有關(guān)。春天榆錢兒長出來了,白中帶黃,黃里泛綠,一串一串掛在樹上,像一串一串的銅錢。從樹上折下來幾枝,把榆錢兒放在嘴里,一嚼兒,感覺微微的甜。有時榆錢兒長在高處的樹梢上,人夠不著,需要用鉤子拽下來。母親把我們采回的榆錢捋下來,在盆里洗干凈,用笊籬撈出來,摻上棒子面,放上一點鹽,在大鍋里打烀餅。烀餅在大鍋里一面成了嘎巴,一面是軟軟的榆錢兒棒子面,就著細細的淋上香油的咸菜絲,或者蘸上在蒜罐子中砸的爛蒜泥,或者抹上豆瓣醬就大蔥,味道咸甜香脆,嘴里充滿了別樣的感覺,讓人吃了欲罷不能。

榆錢兒沒有了,葉子長出來,它的葉片很硬,葉面凹凸不平,鳥兒喜歡在樹上棲息。我們悄悄地溜過去,站在樹底下,拉開彈弓,用曬干的泥彈打鳥。偶爾打下來一只,會到水坑邊摳出泥來做成泥團兒,把拔掉毛掏凈內(nèi)臟的鳥兒包在里邊,放在柴火灶膛里烤,一頓飯做熟了,泥團也燒成了硬泥塊,鳥就烤熟了,把泥掰下來,鳥的肉香香嫩嫩的,蘸上醬油,細細地嚼,慢慢兒地咽,味道鮮美難以描述?,F(xiàn)在想來,真是十分罪過,但當年卻是孩子們難得一嘗的美味。

老榆樹不知道長了多少年,人們好像也不愛惜它。有時怕馬牛跑了,就把韁繩拴在樹身上。榆樹皮疙疙瘩瘩,溝溝壑壑,甚至像魚鱗一樣,一片一片房瓦式疊在一起,深灰色調(diào)中滿是滄桑,但榆樹皮卻為人們提供了美食原料。把老樹皮剝下來,用石磨磨成面,摻上細棒子面,就可以做饸饹搟面條了。榆樹皮磨出的面很有粘性,發(fā)出一種淡淡的苦味,用它搟面條,拌上小蔥雞蛋鹵,遠比窩頭餅子好吃得多。老榆樹有頑強的生命力,人們用刀砍它,把皮剝下來了,他仍然不死,第二年又堅韌地活下來。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在鬧饑荒的歲月里,榆樹不知救了老家多少人的命!

大約上世紀七十年代后期,有一種蟲子鋪天蓋地寄生在老榆樹上,有人叫它金蘭蟲,據(jù)說是美國進口木材帶來的,用各種農(nóng)藥都不管用,村里的榆樹漸漸地稀少了。

場邊的三棵老榆樹也死了,但還在為人們奉獻著。陳維恒大叔領(lǐng)著幾個木匠把老榆樹鋸下來,用它作房檁,打家具。榆木屬于硬雜木一類,用它做的家具,花紋像水曲柳一樣,但是比水曲柳更硬,雖比不上黃花梨、紫檀木之類的“紅木”名貴,但卻非常堅實耐用。不怕磕碰,不怕開裂,也不怕熱水燙,且價格低廉親民,是農(nóng)家人的所愛。

現(xiàn)在回到老家,很難見到老榆樹了,但我常常懷念起它。因為老榆樹傾其所有、無怨無悔地奉獻著,像極了我每次返城時都捧著紅棗、山芋、棒子面來送行的親人們,像極了在老家堅守土地、默默耕種的鄉(xiāng)親們!

老家的除夕夜

人們常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老家在大運河的東部,與河西幾個縣的年俗就有些許差別,除夕夜的過法甚至是吃餃子的時段都有很大不同。

四五十年前,我們那里大多數(shù)人家過年是要上供的。老家的房子大多是“一明兩暗”,中間為堂屋,兩側(cè)為臥室。堂屋北墻正中掛著紅紙黑字“天地君親師”的中堂,供桌旁邊供奉著祖先匣子,上面供著祖先的牌位,上溯五代,供桌上擺放著貢品。饅頭都點著紅點,放在碗里邊。饅頭旁邊還放著蛋糕、點心,以及蘋果、香蕉、梨等水果,還有紅燒的整條鯉魚和一只完整的扒雞。中間一炷粗粗的香點著了,冒著青色的煙柱,兩側(cè)又有兩只燃得細細的香,整個堂屋煙霧繚繞,氣氛莊嚴肅穆。上供的主角是家庭的男主人,他指揮著人們擺放貢品,這是家中地位的象征。堂屋的地上撒著麥秸,再鋪上麻袋,人們磕頭的時候不會弄臟衣服。

我們老家過年不僅是“生人”團聚,還要將已逝的先人“請”回家來,稱作“請神”。年三十的下午,男主人要到祖墳地去,燒紙不多,點著了,就算請著祖先回家過年了。除夕過后一大早,人們還要以本族為單位給祖先上墳,在墳地里放鞭炮,這是一年當中放得鞭炮最多的地方,等于把昨天領(lǐng)回家的魂靈又安放到墳里面去,讓祖先魂有所歸。

我們老家大年三十包的餃子當晚是不吃的,要趕新年最早的時刻才下鍋。即將到十二點時,父親抱來了柴火,把水燒開,開始煮餃子。聽到新年的鐘聲一響,哥哥按照父親的指示,立刻跑到院子里,點燃早已備好的掛在晾衣繩上一掛長長的紅色鞭炮,引信燃盡,噼里啪啦一陣爆響,迸碎的紅紙散了一院子。

餃子煮熟了,要先放到供桌上,五個碗,五雙筷子,每個碗中五個餃子,請逝去的先人們先吃,這個儀式就叫“上供”。此時,父親會點著燒紙,祈禱祖先保佑全家平安,他虔誠地磕下頭去,我們也都隨著跪地磕頭。講究的人家每個屋子里也要供上一碗,有車的還要放到車上一碗,都是祈求平安之意。給諸神供過之后,人們才準備吃餃子。按照輩分的大小,大家都坐在炕上,嫂子把煮熟的餃子放在桌子上,桌子上還放著臘八蒜和醬油醋。家里歲數(shù)最大、輩分最高的老人家先吃。八九十歲的老人,半夜里本不想吃東西,但此時也要堅持吃一點。第二天早晨,人們給他拜年,第一句話總是問:“過年吃餃子了嗎?吃了多少???”老人大聲地回答:“吃啦!吃啦!吃了一大碗呢!”這就預示著老人身體健康。老人動了筷子,家中其他人才開始吃。孩子也要吃,因為這是長歲的餃子,必須得吃,而且吃掉的個數(shù)還要是自己虛歲的數(shù)字,代表又長大了一歲。

我們老家過年是要亮燈守歲的,大多數(shù)人整宿不睡。吃過餃子,才是守夜的開始,人們不再干任何家務活,或者打撲克或者玩紙牌。大年三十大門是不關(guān)的,各個屋的燈一夜都亮著,連廁所里都要點著油燈。不玩牌的人則吃花生、嗑瓜子,家庭條件好的,還會買些水果糖塊。人們說著話,嗑著瓜子兒,不再干任何家務。我老家規(guī)矩中講大年三十不干活,過年扔在地上的糖紙和干果皮都不能掃掉,因為那都是家里的“財”,不能隨便掃出去的。沒有踩踏痕跡的干果皮,蓬松地躺在地上,厚厚一層,也顯得慵懶又悠閑,雙腳踩上去發(fā)出清脆的啪啪聲,便為這除夕夜增添了別樣的背景音樂。此外,年三十直到大年初一洗衣服、掃地等家務活也是不需要做的,這樣對于忙碌了一年的女人們也是個解脫,可以在輕松和期盼中等著新年的來臨。

我老家拜年可不只是說說“拜年的話”,必須實打?qū)嵉毓虻乜念^。天還沒有亮,四五點鐘,人們便換上新衣裳開始拜年了。先給自家父母拜年,再接受輩分小或歲數(shù)小的人給自己拜年。這時候老人們是會給壓歲錢的,當時給一毛兩毛錢都會讓孩子們歡天喜地,甚至是幾分的鋼镚都會珍藏在新衣服的兜里叮叮當當響著四處跑著炫耀。家里拜完年,全家的男人們會外出給村子里輩分大、歲數(shù)大的人拜年。每到一家,先在堂屋里給祖先磕頭,然后再給歲數(shù)大的人磕頭,整個村子幾乎人人磕頭。初一早飯后,本家的女人們才成群結(jié)隊去拜年,而未出嫁的閨女是不需要拜年的。

老家的除夕,年年歲歲如此,已成了固定的模式,但是人們還是盼望著,虔誠熱切地期待著??活^上坐著親親熱熱的一家人,團圓幸福便如紅彤彤的窗花與對聯(lián)貼在每一家的窗戶與大門上;大街小巷走著喜氣洋洋拜年的人,歡樂祝福便如一串串的鞭炮聲,這邊落下那邊升起。在小小村落中彌漫著的,是子子孫孫綿延不絕的平安、幸福、憧憬與希望。

趕年集

我小時候盼過年,除了有新衣服與好吃的以外,趕年集也是我非常盼望的一件事。記得大約在八九歲的時候,我隨父親去中旺趕過一次大集,從那以后,我就盼望過年。

臘月二十六趕“中旺”大集,是我們那里的習俗。中旺是天津與河北交界處的小鎮(zhèn),離我們村有十二華里,平時五天一個集,四面八方的人們匯聚于此,有買有賣,甚是熱鬧。臘月二十六是陰歷年前最后一個集日,人們要采購年貨置辦各種物品,于是這里就成為鄉(xiāng)下人全年最隆重的一個“集會”,尤其是要買過年的鞭炮,平日里幾乎沒有賣的。

記得那年臘月二十六,天兒特別好,暖暖的太陽照在身上,父親騎著大鐵驢自行車馱著我去趕集。我騎坐在后座上,母親給我找了一個棉墊子,父親用繩子綁好,坐上去非常舒服。母親又給我找出一雙新棉鞋穿上,趕集的熱切渴望令人激動,雖是寒冬我卻一點也不覺冷。

中旺大集以供銷社為中心,分布在幾條街上。平日里只要兩條街就夠了,但是今天還沒進村,就發(fā)現(xiàn)人已堵滿了街。父親囑咐我說:“今個兒人忒多了,跟緊了啊,千萬別亂跑哇!”

集上人們可著道涌,幾條街上全都是人,賣東西的在道路兩邊,東西在他們面前擺著,只有中間形成了人流。主干道上賣農(nóng)具或者蓋簾、淺子等生活用具,我對這些不感興趣,只是順著人流向前走。經(jīng)過賣水蘿卜的攤子,只見賣水蘿卜的人在那里口吐白沫,高聲嚷嚷著:“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大夫開藥方,掉在地上能摔八瓣兒,我的蘿卜脆甜香,來呀,來嘗一口我賽梨不辣的水蘿卜!保準你想吃一筐!真甜吶!來呀,快來買呀!”水蘿卜在筐子里,蓋著麥秸,只有一個在外邊,顏色翠綠,下面是白色的。賣蘿卜的吆喝完了,用小刀剌了一小塊兒:“嘗嘗,嘗嘗!來嘗嘗啊,不甜不要錢吶!”我不饞水蘿卜吃,家中菜窖中有,我只是羨慕賣水蘿卜的人竟然把蘿卜吆喝得如此精彩。

我們到了另一條街上,找到賣肉的,有羊肉,也有豬肉,整條街上人頭攢動,問的多買的少。到了賣豬肉的攤子前,整扇豬肉搭在板子上。賣肉的滿臉橫肉,挺兇的樣子。他用手拍了拍白白的豬皮,啪啪地響,他也扯著嗓子高聲嚷著:“現(xiàn)宰的!現(xiàn)宰的!快來買吧,過了今兒大集就得明年再吃肉了!”父親問了問價格,聽說是四毛錢一斤,躊躇了一下說:“嗯,那就給來五斤吧,多給點肥的行不?”賣肉的朗聲笑著:“好嘞!”,然后麻利地拽過豬肉,照著肋扇那里劃了一刀,肉成了一條,扔在秤盤子里,提起秤桿一稱說:“五斤一兩,算五斤吧!過年啦,大家都圖個高興!”父親讓他拿了一根麻繩,把肉拴起來,用手提著,高興地說:“今天好啊,買了這么多肥肉,回家可以煉油了!”我知道,人們是用豬的肥肉煉出油來炒菜用,不像現(xiàn)在大家都嫌棄肥肉。那時候人們買肉,如果給的肥肉多,是比較開心甚至是值得炫耀的一件得意事。

接著父親領(lǐng)我去買鞭炮。趕集的人把賣鞭炮的地方稱為“鞭市”,“鞭市”在村邊的軋麥場里,到了“鞭市”才知道什么是人山人海,這里才是年集的中心,也是年集與平時大集的不同之處。過年了,買鞭炮的人特別多,賣鞭炮的人更多。年前他們?nèi)绻u不出去,就要砸在手里一年,因此他們想盡千方百計要把鞭炮賣出去。軋麥場的四周擺滿了他們的攤位。鞭炮就在地上放著,一個攤兒連著一攤兒。紅色的小鞭盤成了一個大圓盤,“二踢腳”一捆一捆放著,“雷子”一個一個地放在紙盒子里。攤主互相比著放,以此來吸引買主。你放一掛小鞭兒,他放一掛大鞭兒。有人放了二踢腳,“嘣”的一聲飛上了天,隨后“啪!”的一聲巨響,鞭紙被打碎,彩色的碎片隨風飄落,人們一片叫好,買鞭的人便蜂擁而至。

父親買了幾掛小鞭,還有幾包二踢腳,讓攤主找了一個箱子,把買的肉放在底下,把鞭炮放在箱子里,父親搬著箱子正要走。突然,不遠處傳來“轟!嘣啪!噼噼啪啪……”的聲音,那是鞭炮集中炸響的聲音,有人嚷:“炸市啦”!人群隨即向四周跑散開去,人們一邊跑卻還一邊回頭。天上落下一些打碎的紙屑,地上冒著縷縷青煙,空氣里彌漫著硝煙的氣味。所謂“炸市”,就是鞭炮攤子著火了,鞭炮互相引燃,爆炸聲響成一片。小鞭噼噼啪啪,二踢腳在天上脆響,二雷子炸得土屑亂飛,人們四散而逃,只見一個漢子在那里抖著雙手,脖子上青筋暴露,滿臉漲紅,瞪大了眼睛盯著暴響聲連成一片的鞭炮。父親慨嘆了一聲:“唉,這個賣鞭的忒苦了,一年白鬧了,賠大發(fā)了!”至今我還記得父親的慨嘆和賣鞭人漲得黑紅的臉龐。

年集上賣吃食的人很多,路過時味道都那么饞人。我雖然眼饞,但我知道家里的家底兒,總是快步走過,絕不向父親張嘴。在一個炸糕的攤子前,父親停下來。油在鍋里翻滾著,主人把面搟開,放上紅豆餡兒,用手團一下,放到鍋里,一會兒面團就翻滾起來,白白的小餅就變成黃黃的“小胖墩”,令人垂涎欲滴。攤主用長筷子夾出來,炸糕往下滴著油,放在鐵篦子上晾著。父親問價格,攤主回答“一毛錢一個?!备赣H說:“來兩個”!這可大大出乎我的意外。父親付了錢,攤主取了兩個炸糕放到一小片草紙上說:“趁熱吃啊,趁熱吃好吃!”父親把炸糕遞給我,我趕緊用手捧著,炸糕熱熱的。父親說:“趕緊吃吧!”我右手捏住一個,有一點燙手。在家里我吃過母親的炸油餅,也嘗過母親買來做素餡用的油條,這是我第一次吃到炸糕,我用嘴咬了一小口,脆脆的外皮里邊卻是粘粘軟軟的,瞅了一下,金黃的外皮里邊卻又白白的,中間的豆沙棗泥是深紅的,再咬一口餡兒,太香太甜了,真是好吃,忍不住幾口就吃完了。我把另一個捧舉給父親,父親不吃。我堅持讓父親吃,父親接過去,咬了一小口后,便遞給我,說:“行了,你快吃吧!”我這才依依不舍地、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地吃去了。

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次趕集,以至于五十多年過去了,還常常想起,尤其是在每年進臘月的時候。

老家的中秋月

我小時候最盼望的節(jié)日,除了過年就是八月十五了。

中秋節(jié)前后,是華北地區(qū)最好的季節(jié)。暑濕之氣消盡,氣候溫涼適中。地里的莊稼開始收獲了,豐收的喜悅掛在人們的臉上。白天忙得腳不沾地,到了中秋夜,農(nóng)家也會過節(jié),但他們不會吟詩作畫,也很少把酒言歡,多是邊干活邊賞月,甚至趁著月光多干些活,勞動始終是農(nóng)民生活的主旋律。

吃過晚飯,全家人在院子里一邊干活一邊等月亮。墻角籬笆上爬滿絲瓜與扁豆,幾根帶棱的絲瓜從金色的花朵與肥大的葉子中間垂落下來,紫色的扁豆角與花骨朵一嘟嚕一嘟嚕地懸掛在高處。白天從地里掰下來的棒子軸,橫七豎八地散落在院子里。黃昏時才從地里刨回的花生,新鮮飽滿的殼上帶著些濕潤的土粒,靜靜地懶懶地躺在地上。這個季節(jié)很少下雨,人們放心地把收來的莊稼堆在院子里,等著明天的太陽。

月亮從東方升起來了,圓圓的,黃中帶著紅頭,空氣中充滿了清涼。人們開始坐在板凳上剝棒子袍,黃白的棒子軸被月光籠罩著,像鍍了一層金。一陣涼爽的微風過去,新剝出來的棒子的清香,混合著絲瓜扁豆微微的苦香,以及花生所帶的泥土芬芳,便若有若無地彌散在農(nóng)家的院子里。

上世紀70年代初,我已經(jīng)十歲了,我盼著八月十五,其實很大程度上是盼兩樣東西,鴨梨和月餅。我們那里出產(chǎn)天津鴨梨,頭大尾小,青中透黃,皮薄汁多,口感脆甜,吃了潤肺生津。雖說是本地特產(chǎn),但如果不是節(jié)日,會過日子的人家也舍不得買來吃。我們家父母哥哥嫂子侄子還有三個姐姐,每個人能分到兩三個梨。中秋夜吃梨,老家人非常有講究,肯定不能用刀切,要洗干凈用嘴啃,尤其不能兩個人分吃一個梨,那寓意是“分離”,很不吉利的,只能一個人吃一整個梨,這對于平常很少吃到水果的我來說,再好不過了,可以過足了癮。

我最渴望的還是八月十五能吃到月餅。至今我還記得那時的月餅是五仁的,紫紅色,掰開來里邊有甜甜的瓜子仁、核桃仁和花生仁,還有青紅絲,尤其是綠色的半透明的果脯,是我們平常見不著的美味。我是全家最小的,也是父母最疼愛的,哥哥姐姐們只能分到一個,但父母總會偷偷多給我一個。

家人們一邊干活,一邊聊些家長里短。扯開棒子袍的“刺拉”聲、撅下棒子袍的“咔嚓”聲,與投到棒子堆上的“咔噠”聲,伴著一家人輕輕的說笑聲,在寧靜的月光下,輕微但卻清晰。

我慢慢啃著月餅,盯著月亮升起。抬頭看看月亮,月光由最初的黃紅色,變得越來越黃,越來越白,也越來越亮。父親會指著月亮,告訴我月亮上有吳剛、有嫦娥、有月兔。月亮朦朦朧朧,我也看不清,只是低頭啃著梨,再吃幾口月餅,感覺那是一個安寧美好的夜晚。

月亮升到中天,院子里明晃晃一片光亮。蛐蛐的叫聲低下去了,棒子袍也剝完了。父親說:“天涼了,回屋睡覺吧”!那么自然,那么安詳,那么平和。

老家的中秋月,雖無詩情畫意,但照著我童年被父母疼愛的時光,照著與家人共同勞作的歲月,照著我們心中永不老去的故鄉(xiāng)......

猜你喜歡
鞭炮榆樹老家
最美是老家
鄉(xiāng)下老家
鄉(xiāng)下老家
老榆樹下的等待
榆樹盆景的制作與管理探討
小鞭炮
小鞭炮
紅鞭炮
老家
兒童文學 榆樹懂得低調(diào)
尉氏县| 天峨县| 翁牛特旗| 巩义市| 乌拉特中旗| 柳河县| 青龙| 三穗县| 莱州市| 漾濞| 海丰县| 大宁县| 郸城县| 乐业县| 巴楚县| 阿克苏市| 利津县| 永泰县| 开封市| 潜山县| 松原市| 科尔| 兴仁县| 陆川县| 洪江市| 当阳市| 松原市| 贵德县| 民县| 旬阳县| 平顶山市| 临安市| 贵南县| 安阳市| 西贡区| 连江县| 白朗县| 普兰店市| 延津县| 临沭县| 厦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