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盛麟 孫雪瓶 吳小芳
【摘要】目的:探析晚期肺癌患者采取疼痛護理的效果。方法:納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區(qū)間本科室收入的晚期肺癌患者研究,總計66例,按奇偶法分組,即參照組(n=33)和試驗組(n=33),參照組施以常規(guī)護理,試驗組采取疼痛護理,對比兩組效果。結果:試驗組VAS評分低于參照組,生活質量高于參照P<0.05;與參照組比,試驗組滿意度明顯升高P<0.05。結論:晚期肺癌患者采取疼痛護理效果理想,可減輕疼痛,優(yōu)化生活質量,患者滿意度高,可推廣。
【關鍵詞】晚期肺癌;疼痛護理;疼痛評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1.029
晚期肺癌常常存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相較于潛在疾病表現(xiàn),疼痛對患者所形成的不良影響更多,長時間、持久的疼痛應激效應,可致機體神經系統(tǒng)病變,引發(fā)焦慮、恐懼等情緒,如若未及時干預,重癥者發(fā)生睡眠障礙,影響身心健康的同時降低其生存質量。另外,強烈的疼痛感對交感神經產生較大刺激,誘發(fā)諸多不良表現(xiàn),阻礙器官功能運行[1]。所以采取有效、科學的護理干預于減輕患者疼痛、提高生存質量至關重要。本文對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接診患者實施研究,現(xiàn)作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區(qū)間本科室收入的晚期肺癌患者研究,總計66例。納入標準:經全面診斷滿足《中華醫(yī)學會》中對晚期肺癌的判別標準;患者對研究持知情態(tài)度,并簽訂同意書。排除標準:生存期<3個月;并發(fā)重癥心腦血管病;其他惡性腫瘤。按奇偶法分組,可將其劃分為參照組(n=33)和試驗組(n=33)兩組,參照組中男21例,女12例;年齡臨界區(qū)間54~82歲,均齡(73.02±7.12)歲;22例腺癌、11例鱗癌;試驗組中男20例,女13例;年齡臨界區(qū)間56~83歲,均齡(73.41±7.25)歲;23例腺癌、10例鱗癌。兩組相關性資料比較,P>0.05,樣本個體間資料具同質性。
1.2 方法
就診后,兩組均采取化療、止痛及營養(yǎng)支持等常規(guī)診療,在此情況下,參照組施以常規(guī)護理,如健康宣教、飲食指導及遵醫(yī)囑用藥,同時觀察病情實時變化,防治并發(fā)癥。
試驗組采取疼痛護理:(1)心理健康宣教:闡明疼痛為生理正常表現(xiàn),宣講與疼痛有關的知識,使其正確認知疾病,待患者疼痛感強烈時,護理人員應第一時間予以安慰、鼓勵,經移情法、音樂療法減輕疼痛。另外,加強家屬支持作用,囑其支持、理解患者,增強患者信心。(2)疼痛個性化管理:對患者疼痛程度展開全面評估,以評估結果確定鎮(zhèn)痛方案。疼痛較輕者,采取非藥物干預,比如保持病室內安靜、舒適,為患者提供書刊、雜志,同時借助視頻等工具轉移其注意力,中度疼痛者采取階梯式藥物鎮(zhèn)痛干預,疼痛顯著者,反饋于醫(yī)生調整鎮(zhèn)痛方案,間隔30min評估1次。(3)放松訓練:結合患者喜好為其播放優(yōu)美、輕松的音樂,調節(jié)分貝,同步開展放松練習,先從雙拳開始,隨后四肢,包括吸氣、呼氣兩個板塊,吸氣時將雙拳握緊,呼氣時全身放松,在訓練過程中感受緊張、放松。(4)穴位按摩:對患者實施按摩,結合相關原則,取肺俞穴、天突穴及列缺血和大椎穴等,從四肢開始,包含大腿和小腿,而后按摩足底,以扣拳法壓刮,經按摩糾正血液循環(huán),強化被動運動量,從而舒緩疼痛。
1.3 觀察指標
(1)VAS與生活質量評分。參考VAS視覺模擬量表對兩組疼痛程度實施測評,分值0~10分,分值越低越好,同時采取GQOLI-74生活質量問卷進行兩組生活質量的比較,滿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越好。
(2)滿意度。采取問卷調查方式對兩組滿意度展開比較,分為很滿意(85~10分)、滿意(70~84分)與不滿意(69分以下),運用百分制。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借助SPSS22.0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實施處理分析,生活質量用x±s表示,以t進行檢驗。滿意度用率表示,以x2檢驗,P<0.05具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VAS與GQOLI-74比較
結果顯示,試驗組VAS低于參照組,GQOLI-74高于參照組P<0.05,具統(tǒng)計學差異,見表1.
2.2 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滿意度96.97%(32/33)相較于參照組78.79%(26/33)明顯升高P<0.05,比較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5.121,P=0.024)。
3? 討論
研究表示,癌性疼痛可降低晚期肺癌患者存活質量,長期的疼痛引致其心理、生理遭受嚴重創(chuàng)傷?;煘楝F(xiàn)階段晚期肺癌患者常見診療方式,然而因化療所致的疼痛不適感,加劇患者心理壓力,影響診療依從性。所以,強化晚期肺癌疼痛管理對患者生存質量改善具重大意義[2]。本研究結果示,試驗組VAS評分低于參照組,生活質量高于參照P<0.05;與參照組比,試驗組滿意度明顯升高P<0.05,提示疼痛護理效果理想。既往護理缺乏對疼痛的關注,護患溝通較少,總體效果欠佳,疼痛護理視患者為核心,對患者疼痛展開評估,制定合理、系統(tǒng)的鎮(zhèn)痛方案,彌補既往護理模式的不足,發(fā)揮更為理想的鎮(zhèn)痛效果。向患者講解疼痛有關知識,促使其建立正確的認識,建立康復信心。采取多元化鎮(zhèn)痛模式,降低止痛藥使用劑量,達到最佳鎮(zhèn)痛效果[3]。另外,予以穴位按摩,使臟腑氣血暢通,進而減輕疼痛,弱化應激效應。
綜上,晚期肺癌患者采取疼痛護理效果理想,可減輕疼痛,優(yōu)化生活質量,患者滿意度高,可推廣。
參考文獻:
[1]遲增喬.循證護理對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質量及疼痛程度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13):2069-2071.
[2]許蕾蕾.護理干預對晚期肺癌患者疼痛護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9,35(18):163-164.
[3]尼沙古麗·托合提.舒適護理對晚期肺癌患者癌性疼痛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價值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03):256+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