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生紅,張 蔚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常州 213164)
彈力織物具有彈性好、無壓迫感且質(zhì)地柔軟等特點,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彈性纖維種類很多,可分為聚氨酯纖維(如氨綸)、聚醚酯彈性纖維(如PET/PEO)、聚酯類彈性纖維、聚烯烴彈性纖維和硬彈性纖維等[1]。彈性纖維條干均勻、彈性好、強度高,但吸濕性差、手感硬、易起毛、產(chǎn)生靜電、易老化,因此較少單獨使用,常與其他纖維組合成包芯紗、包覆紗、變形紗等。另外彈力長絲價格要比一般纖維高出數(shù)倍,多種纖維組合應用,既可取長補短,又可節(jié)省成本[2]。
包芯紗是以彈力長絲為芯絲,外包無彈性的短纖維制得。氨綸包芯紗的紡紗工藝不同于普通紗,目前國內(nèi)并無專門設備,主要依賴于在普通紡紗設備上進行結構改造。本文以細紗機改造實踐為基礎,探討了氨綸包芯紗生產(chǎn)裝置的標準化和系列化,可為氨綸包芯紗紡紗工藝提升提供借鑒。
細紗工序的主要任務是將輸入細紗機的粗紗進行牽伸、加捻和卷繞。細紗機紡紗流程:粗紗管→粗紗→導紗桿→喇叭口→牽伸裝置→前羅拉→導紗鉤→鋼絲圈→筒管,如圖1所示。
圖1 細紗機紡紗流程圖(改造前)
氨綸包芯紗是在具彈性的氨綸芯絲外面包上一束短纖維,經(jīng)過加捻卷繞后形成。成紗需具備一定的彈性,并確保芯絲無任何外露以免影響后期染色,成紗的重量偏差、條干均勻度、單紗斷裂強度均需符合標準要求,改造的總體思路如圖2所示。
圖2 改造總體思路
改造需要解決的問題:(1)外包短纖維:按照原細紗機的工藝流程,形成符合重量規(guī)格的短纖維束。(2)傳動機構:從細紗機的動力源,加裝傳動機構,將動力傳至氨綸絲筒。(3)芯絲送出裝置:將芯絲放置在托架上,以一定的方式送出。(4)芯絲預牽伸:為使成紗具有一定的彈性,對氨綸絲進行預牽伸。(5)芯絲導向和喂入:將芯絲準確導入至短纖維束的中心,并隨著短纖維的左右微量移動而移動。(6)加捻卷繞:將芯絲和外包纖維合并后進行加捻,使捻度符合要求,并卷繞在筒管上。
改造后裝置的紡紗路線如圖3中實線所示,在細紗機的上方加裝氨綸絲托架,氨綸絲從絲輥輸出后,經(jīng)導絲輪、集合器,與經(jīng)過牽伸裝置的短纖維束合并,進入前羅拉,從前羅拉輸出后經(jīng)導紗鉤、鋼領鋼絲圈進行加捻成氨綸包芯紗。
圖3 紡紗路線示意圖(改造后)
送出裝置放置在粗紗架的上方,位于整個細紗機的最高處。送出裝置的作用一是作為托架用以放置氨綸絲筒,二是將氨綸絲以恒定速度均勻輸出。氨綸絲筒為圓柱型,中間為空心,每一根氨綸包芯紗對應一個氨綸絲筒,由于細紗機是兩面紡紗,每面需放置200多個氨綸絲筒。
結構方面,采用兩根平行的絲輥,絲輥軸線與細紗機主軸方向平行,氨綸絲筒按序放置在兩絲輥上。為增加摩擦力,絲輥表面需制作一定的花紋或外套橡膠輥。由于絲輥長度較長,每根絲輥由多節(jié)短輥連接而成。為保證旋轉過程的同心度,絲輥采用多支點支承方式,選用調(diào)心滾子軸承支承。為防止氨綸筒沿軸向游動,在絲輥上加裝隔絲片將每個氨綸筒隔開,隔絲片可采用厚1 mm左右的鋼片。
機構運動方面,采用積極方式送出氨綸絲,即通過一定的傳動方式,使兩絲輥作同向回轉,在兩絲輥的摩擦驅動下送出氨綸絲。
預牽伸裝置的作用是使氨綸絲在與短纖維合并前,進行預牽伸,以確保成紗(氨綸包芯紗)有一定的彈性。根據(jù)紡織品的一般要求,預牽伸倍數(shù)通常在2.5~5,因此前羅拉和絲輥的表面線速度比值在2.5~5倍左右。采取的措施是在前羅拉的一端(靠近車頭的傳動端),通過傳動機構,將運動傳至絲輥軸端,保證其表面線速度比值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
導向裝置的作用是確保每根氨綸絲對準包覆短纖維的中心,經(jīng)過加捻后的成紗的芯絲不外露,以確保成紗的包覆效果。采取的措施是,在紡紗路線上位于前羅拉的上方安裝一個導絲輪,導絲輪安裝在一個可調(diào)節(jié)的托架上。導絲輪是確保所紡氨輪包芯紗包覆效果的關鍵性部件,其形狀為V形溝槽輪,導絲輪必須回轉靈活,與氨綸絲接觸部分表面光滑、不摩擦氨綸絲,導絲輪采用非金屬材料即可。
在細紗機的原有結構中,粗紗喂入前需先經(jīng)過一個橫動裝置,此橫動裝置能夠帶動粗紗作緩慢的橫向往復運動,能經(jīng)常改變喂入點的位置,使紗條通過牽伸膠輥表面時,紗條與膠輥間的摩擦不會集中在一點上,膠輥表面磨損均勻,防止膠輥表面起凹槽,以保持膠輥對須條的穩(wěn)定握持,提高成紗條干均勻度。
為配合外包短纖維的左右緩慢往復移動,氨綸絲在喂入前羅拉前也需作橫向移動,因此,只需將導絲輪的托架連接到細紗機原有的橫動裝置上即可。在開機紡紗前,對導絲輪要逐只校正,保證氨綸絲在包覆纖維的中心。
喂入裝置的作用是將短纖維與氨綸絲進行合并后喂入前羅拉。主要采用的器材是集合器,由于氨綸絲及牽伸后的纖維同時經(jīng)過集合器,故其對包覆質(zhì)量影響也較大,只需在紡普通紗的集棉器基礎上,在其開口的中間,設計一條梯形槽,使芯絲進入集棉器后能導向定位于外包纖維束的中間,以保證前羅拉吐出的氨綸絲軸向為外包纖維加捻三角區(qū)的角頂處,有利于包覆均勻。
在細紗機上紡制氨綸包芯紗無需專門的加捻機構,只要調(diào)整其中的鋼領和鋼絲圈的參數(shù)即可。在紡普通紗的基礎上,鋼領仍保留同特數(shù)棉紗的鋼領。對于鋼絲圈,如其選配不當,便會在紗條表面產(chǎn)生毛羽。試制中發(fā)現(xiàn),其重量比同特棉紗重兩檔左右,周期縮短三分之一,對改善毛羽效果、減少斷頭率效果顯著。若過分增加重量,將會增大紡紗張力,反而會使斷頭增加。
傳動機構位于前羅拉與氨綸絲輥之間,主要作用為:(1)實現(xiàn)前羅拉與氨綸絲輥之間的運動和動力傳遞;(2)傳動比(或牽伸倍數(shù))符合紡紗要求;(3)保證牽伸倍數(shù)可調(diào)。
傳動方案如圖4所示,動力來源于細紗機的前羅拉,為減速傳動。傳動機構的形式可采用齒輪傳動、鏈傳動、帶傳動??紤]到傳輸?shù)木嚯x較遠,目前采用的是套筒滾子鏈傳動。因單級鏈傳動的傳動比范圍為2~4,根據(jù)前羅拉與絲輥之間的牽伸倍數(shù)為2.5~5,故采用Z1/Z2、Z3/Z4兩級傳動。其中,Z2、Z3安裝在中間過渡軸上。此外,Z5/Z6是為了保證一對絲輥的同向、等速回轉,取Z5=Z6。
為保證氨綸包芯紗的牽伸倍數(shù)在一定范圍內(nèi)可調(diào),需要設置變換輪,從而能根據(jù)紗線的規(guī)格調(diào)整傳動鏈輪(或齒輪)的齒數(shù),其調(diào)節(jié)范圍應能滿足紡制各種規(guī)格紗條的工藝要求,并要符合重量偏差、牽伸倍數(shù)的規(guī)定。牽伸變換輪可以安排在傳動系統(tǒng)中的適當位置,可采用變換其中一個或者同時變換兩個鏈輪,必要時還可再變換其他一級的鏈輪,以求得更大的變換范圍。圖4中輪ZA、ZB為主變換輪,必要時可變換ZC。
圖4 傳動方案圖
根據(jù)傳動方案,需確定各鏈輪的齒數(shù)及牽伸變換輪ZA、ZB、ZC的變換只數(shù)。已知前羅拉直徑d1=25 mm,前羅拉中羅拉最小隔距為19 mm,取絲輥直徑d2=35 mm,氨綸絲預牽伸倍數(shù)E=2.5~5倍。
Z1安裝于前羅拉一端,綜合考慮前羅拉直徑以及前羅拉和中羅拉之間的隔距,故鏈輪1的齒頂圓直徑Da≤63 mm,考慮到鏈輪1不得與中羅拉相干涉,需留有2~3 mm的間隙,因此,Da≤60 mm,依據(jù)經(jīng)驗選鏈號為08A,查得鏈條節(jié)距p=12.7 mm,根據(jù)鏈輪齒頂圓計算公式
Da=p[0.54+cot(180°/Z1)]≤60
式1
經(jīng)計算得Z1≤13.38,由于鏈條的鏈節(jié)數(shù)通常是偶數(shù),為使鏈條和鏈輪磨損均勻,常取鏈輪齒數(shù)為奇數(shù),并盡可能與鏈節(jié)數(shù)互質(zhì),因此取Z1=13[3]。
以E表示牽伸倍數(shù),本傳動機構E=2.5~5,牽伸倍數(shù)的數(shù)列E1、E2、E3……Ej,Ej+1……En各檔之間應按等比數(shù)列遞增,共有n檔,檔數(shù)越多,牽伸變換差異率越小。
根據(jù)圖4的傳動關系可得牽伸倍數(shù)E的計算公式為
式2
式中:d前=d1=25mm,d絲=d2=35mm,Z1=13,Emin=2.5,EmaX=5代入,則
式3
以ZA、ZB為主變換輪,為獲得更大的變換范圍,適當時還可以變換ZC,ZC設為四檔,即ZC=15、16、17、18。以E、ZC的最大、最小值,求ZA和ZB的最大、小值。
表1 牽伸倍數(shù)(部分)
將ZC=16、17、18代入計算,能實現(xiàn)的牽伸倍數(shù)范圍為2.063~6.157,共能實現(xiàn)約180檔,其調(diào)節(jié)范圍能滿足紡制各種規(guī)格紗條的工藝要求,可實現(xiàn)的變換檔數(shù)多,牽伸變換差異率低。
通過對FA506細紗機的改造,試制生產(chǎn)了三種規(guī)格氨綸包芯紗,成紗指標均符合質(zhì)量要求,改造成本較低,在傳動機構中增設變換輪擴大了牽伸倍數(shù)的范圍和檔數(shù),適用于不同型號的細紗機,利于生產(chǎn)裝置標準化和系列化。
改造中的不足之處是傳動系統(tǒng)中的鏈傳動速度不均勻,瞬時傳動比不恒定,紡制紗的支數(shù)不能太高,限制了產(chǎn)品檔次的提升,后期可考慮用同步齒形帶傳動或者伺服電機來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