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光
摘要:初中階段是學生剛剛接觸地理時期,相應的學生對地理知識不夠熟悉,常常會發(fā)生學生不知從哪入手開始學習等情況。教師在這種情況下,應幫學生樹立成熟地地理體系,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建立地理學習思維,在之后的地理知識學習中才能讓學生有所依托。教師在引導學生建立地理思維時,從地圖開始學起將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因此,本文對初中地理課堂中地圖教學方法進行探索,期望能有效提高學生地理知識掌握。
關鍵詞:初中地理;地圖教學;地理課堂
引言
教師受到傳統(tǒng)思想影響,在教學的過程中常常以講述教學法去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但學生剛剛接觸到地理知識,純理論學習只會降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興趣,并且,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不夠牢靠,因此,本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引入地圖進行教學,讓學生現(xiàn)在學習地理是有一個依托,進而提高學生地理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中還應正確引導學生讀圖方法,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才能有效增強學生地理學習情況。
一、通過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熟悉地圖
教師在一開始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先從認識地圖來引導學生開展對地里的學習,因此,教師可以在學生正式學習地理知識之前,現(xiàn)代學生參與地理實踐活動,這樣將能有效促進學生對地圖的認識。教師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時,會讓學生全身心的參與到地理課堂教學中來,從而加強學生對地理知識點的掌握。
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地球儀》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制作地球儀,這樣能快速激發(fā)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興趣,同時,在制作地球儀的過程中,也能讓學生對世界地圖有所了解,進而為后期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打好基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準備好乒乓球、雙面膠、A4紙還有筆,當學生準備好之后,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地球儀制作。教師在意尅是可以帶領學生將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具體位置畫出來,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繪制的同時,也在加強學生對世界地圖的認識,從而加強學生對世界地圖的熟悉程度。教師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后,也能提升學生地理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增加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興趣。
二、通過地圖培養(yǎng)學生地圖探索習慣
教師在引導學生通過地圖學習地理知識時,應培養(yǎng)學生運用地圖學習的習慣,學生只有養(yǎng)成這一習慣后,才能保證學生加強對地圖的應用,進而保證學生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增加學生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對地圖的應用能力,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應用習慣,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地理知識提升。
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天氣與氣候》這一內容時,學生直接對地理知識進行學習,會導致學生對該知識掌握不牢固,當學生通過地圖對天氣氣候知識進行學習時,天氣與氣候分布情況會在學生心中有明確的李立偉之分部,這樣將能有效提高學生對《天氣與氣候》這一內容的掌握能力。此外,教師在引導學生對《天氣與氣候》進行學習時,因學生對大概的地圖分布已有所掌握,這也能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提升,在學習基礎知識的程度上做到舉一反三。教師在引導學生使用地圖時,應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探索習慣,當教師對基礎知識進行掌握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己思考,相應的知識,這樣也有助于學生對該知識進行掌握。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分成小組,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這樣將能有效提高學生對該知識的探索,并且,學生在探討的過程中還能增強學生的活躍度,進而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三、通過地圖引導學生判斷地圖符號
教師想要讓學生通過地圖去進行地理知識學習,那么首先要加強學生對地圖中符號的認識,這樣才能有效加強學生對地圖的運用,在學習的過程中才能提高學生地圖使用情況。教師可以讓學生采用游戲的方式去對地圖中的地形去進行認識,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生課堂積極性,還能加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
比如,教師在讓學生掌握地圖中的界限符號、自然地理要素符號、人文地理符號、礦產(chǎn)符號和天氣符號時,單一讓學生進行背誦,學生很有可能出現(xiàn)記混等情況,再加上記憶的過程中過于枯燥,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影響學習效果。教師可以讓學生組成小組去進行游戲,學生參與游戲的過程中,也會加深對地圖符號的認識,以此來提高學生掌握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隨機抽選符號來讓學生回答相應的符號名稱。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進行回答,出題循序可以根據(jù)小組數(shù)量以此進行出題,回答正確的小組加一分,回答的過程中,超過30秒沒有打出來,其他小組將可以進行搶答,最后積分最多的小組獲勝。教師這樣將能加強學生對地圖符號的記憶,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也能加強學生對地圖的運用,從而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
四、通過地圖引導學生建立學習思維
地圖中包含了豐富的地理知識,學生通過地圖掌握相應地理知識時,還應通過地圖對所學知識進行思考,從中找出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知識的探索,進而引導學生建立學習思維。教師在手可得過程中,應加強學生對地圖知識的掌握,促進學生對地圖指示的運用,在這個過程中還應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讓學生做到對所學知識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世界的人口》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能夠通過地圖去分析,為什么有的地方人多?有的地方人少?人少的地方環(huán)境是否惡劣?環(huán)境惡劣原因是因為什么?人們依靠哪些物資進行生存?等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對相關問題產(chǎn)生疑問,然后讓學生通過地圖去自己尋找答案,這個過程中教師將能有效促進學生地理學習思維建立,同時也能增加對學生問題思維的培養(yǎng),進而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效率。
五、結束語
教師讓學生通過地圖去學習地理知識,能夠讓學生在接觸地理知識的時候有一定的知識依托,并且,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能夠通過地理知識去自己尋找地理答案的能力,這樣教師將能有效提高學生探索能力,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將能有效促進學生地理學習思維發(fā)展。教師還應注重學生對地圖的熟悉程度,學生學習的知識都是根據(jù)地圖去進行探索的,所以教師一定要讓學生熟悉地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有效掌握地理相關知識,教師也能促進學生地理學習能力發(fā)展,進而提高學生地理知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朱艷榮.巧用地圖教學,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效率[J].讀寫算,2021(14):197-198.
[2]陳杰.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J].知識窗(教師版),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