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 kiwi
前段時間,廣東省深圳大鵬新區(qū)出現(xiàn)一條罕見的布氏鯨,每天在大鵬灣海域大口大口地吞魚。研究人員估計它每天大約要吞下180公斤的魚,這種行為被稱為“鯨吞”。這條布氏鯨也被網(wǎng)友們戲稱為“干飯鯨小布”——干飯人是吃貨的意思。那在自然界中,還有哪些有意思的“干飯人”呢?今天我們不妨從布氏鯨講起,來評選一下自然界的優(yōu)秀“干飯人”代表吧!
蛇類的嘴巴似乎就是為大口干飯而生,它們有著修長且不相連的的頭骨結(jié)構(gòu),通過韌帶來連接上下頜,再配合著肌肉的特殊咬合,讓嘴巴可以張大到吞下比自己大得多的動物。
2018年,美國佛羅里達州一條14公斤重的緬甸蟒一口吞下了16公斤重的白尾鹿,創(chuàng)下了蟒蛇記錄。只不過它們干飯的實力只有一時威風(fēng),這一頓飯干下去不消化幾個月都干不動下一頓。
要論生物界最精挑細選的“干飯人”,那非可愛的考拉莫屬??祭矚g吃桉樹葉,但是并不是什么桉樹葉它都愿意吃。
通過調(diào)查自由放養(yǎng)的考拉種群,研究者發(fā)現(xiàn)不同物種的考拉,喜歡吃不同品種的桉樹葉,而且個別考拉還會精挑細選,只吃自己最愛吃的那棵樹的葉子。據(jù)統(tǒng)計,桉樹品種超過600種,但只有30種是考拉愛吃的。
不過也正因為挑食吃得少,考拉每天要睡20個小時以上來維持自己的能量消耗。
我們知道,“干飯人”最重要的,當(dāng)然是要有足夠的“胃口”。而牛、羊這類反芻動物,為了消化自己每天吃下去的富含纖維素的草,非常離譜地進化出了四個“胃”——負責(zé)一般消化的皺胃、存儲微生物幫助消化的瘤胃、過濾食物碎屑的網(wǎng)胃以及擠出水分濃縮食物的重瓣胃。
不過,其實只有第一個皺胃是真正的胃,其他三個是食道的結(jié)構(gòu)特化形成的,嚴格意義上還是只有一個胃。在四個“胃”的相互配合下,堅韌的草也被消化得差不多了,也正是靠著超強的四個胃,使得反芻動物成為數(shù)量眾多的大家族。
眾所周知,一般來說食物要進入肚子里的胃被消化,但是有些海星的操作就是比較特別:它們喜歡先把自己的胃“吐出來”用。
比如遇到有著堅硬外殼的貝殼,海星會先用力掰開,然后再把自己的胃“吐”到貝殼里分泌消化液,等消化透了,再把胃和消化好的食物吃回去。雖然聽著怪惡心的,但也正因如此,除了海藻之外,海星還能吃到牡蠣、節(jié)肢動物、小魚等比它更大的生物,也算是一種特別的加餐方式了。
大家都知道,好牙口等于好胃口,“干飯人”最重要的是有副好牙齒??墒诚伀F沒有牙齒,每天卻要吃35000只螞蟻才能滿足,真是“干飯人”的典型了。
雖然沒有牙齒,但它們有可以自由伸長的舌頭、獨特的關(guān)節(jié)構(gòu)造和肌肉配合,使得它們的舌頭可以準(zhǔn)確扎進螞蟻巢穴。然后,舌頭上密布的上千個絲狀乳頭將螞蟻粘住,再配合每分鐘150次的快速彈動,食蟻獸一天可以暴風(fēng)吸入200多個螞蟻巢穴,從而滿足每天的能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