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程
假期聚會,聽幾位媽媽描述自己的孩子是如何淘氣不聽話的,后來話題轉移到了是否打孩子。令我沒想到的是,這幾位媽媽遇到這種情況時采取的辦法非常一致,均表示孩子淘氣不聽話,必須打!
這讓我有些難以接受,恰恰我家又有淘氣的孩子,于是我向她們請教為什么要打孩子呢?于女士回答說,不打是真的不長記性啊,下次還會犯同樣的錯誤。那么,孩子淘氣不聽話到底該打還是不該打?如何“打”?
為什么要打?
第一是孩子出現了一些嚴重的行為問題,如玩火、站在危險地方等,家長意識到這樣的行為可能會給孩子的身體或給他人帶來傷害,希望通過打孩子這樣一種激烈的方式,希望孩子記住。
第二可能是孩子有一些微小的錯誤,令家長不能忍受,如吃了東西不擦嘴、玩完的玩具沒收拾……這個時候孩子犯的錯不足以被打,但是家長依然會打孩子,這就與孩子的行為無關了。
不同年齡不同對待
另外,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危險性行為?!銇碚f,在反抗期出現時會比較多。
在第一反抗期,即孩子兩三歲時,他們的好奇心比較強,自我意識開始萌發(fā)——希望能做一些事情。家長往往感到很緊張,擔心孩子長大“變壞”,但孩子還不辯是非曲直,很難聽從家長的說教,家長往往克制不了自己,有時會打孩子。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在青春期(12~18歲)的時候,孩子正處于與權威對抗比較明顯的時期,他們的自主性很強。如果親子關系一直處在較為緊張狀況下,到了青春期這種矛盾就會變得更加嚴重。
懲罰也要分情況
是否打孩子還涉及另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家庭氛圍和父母關系。如果父母關系親密,家庭氣氛也很好,只是孩子太過于調皮而犯了很大的錯,適當懲罰打一下,并且是在關心孩子的情況下才這么做,這對孩子的心理發(fā)展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但是如果家庭氣氛本身就不好,父母關系、父母和孩子關系也很糟糕,他的情感始終處于比較封閉的狀態(tài)之中,若發(fā)生矛盾,孩子形成偏執(zhí)心理,體罰對他來說只能是雪上加霜。
許多家長或沖動或迫于無奈才動手打孩子,無論哪種情況,打完后肯定會擔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那么如何緩解親子關系呢?
首先,要對孩子進行安撫和解釋,為什么會生氣動手打他,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引導其進行改正。然后對孩子承認動手打他是不對的,使親子關系得到緩和和修復。
不管怎樣,盡景不要打孩子,營造良好健康的家庭氛圍,形成健康的教育模式,才會讓孩子從心里感覺到父母是為他好,只有在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孩子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