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帆
名聲是附著于姓名之后的一個龐大后綴。名聲致使姓名神氣活現(xiàn),廣為人知。表面上,姓名趾高氣昂地出入許多場合,其實,毋寧說是名聲背負著姓名周游世界。姓名是一個人存在的標志,名聲則是一個人存在狀況的標志;姓名同人的后天品性無關,名聲則是來自人的主動創(chuàng)造。名聲是公眾對于人物的概括性鑒定,鑒定所依據(jù)的素材顯然由人物本身提供。一個人名聲的來源是多方面的,可能源于成就、道德、人格、財富,也可源于相貌、服飾、嗜好、言談。盡管名聲和姓名一道成為七尺之軀的符號,但是姓名固定不易,名聲卻是一個活物,可能增大,可能縮小,也可能損壞乃至毀棄。
名聲存在于何處?這是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事實上,名聲是一種有質(zhì)而無形的符號。名聲沒有登記注冊,沒有檔案記錄。除了個別人物被列入名人辭典,多數(shù)人的名聲并沒有文本。名聲更像是一種原始傳播方式所造就的作品,名聲不過如同氣流一樣循環(huán)于公眾的口與耳之間。公眾經(jīng)由種種渠道反復得知一個人的姓名與事跡,爾后公眾又自發(fā)地在許多場合傳頌這個人的姓名與事跡——名聲即是在這個過程中暗暗涌入公眾的記憶。
很多時候,名聲可能成為一個人的負累。名聲能夠?qū)⒁粋€人造就成名人——他既是萬眾矚目的偶像,同時也是萬眾監(jiān)督的目標。這將憑空增添了許多束縛。由于時時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名人一舉手一投足都得謹慎地檢點。此外,在某些重要場合,名人必須拋頭露面,擔負更多的社會責任——這無疑是一種風險??偠灾暤募s束常常使人喪失了自由自在的心境,以至于民間有“人怕出名豬怕壯”之嘆。
盡管如此,名聲仍然對大多數(shù)人充滿了誘惑力。
如果善于運用,名聲還會給人帶來一些隱蔽的好處。名人的事故固然特別引人注目,但是公眾通常愿意對名人的事故給予善意的原宥。名人似乎擁有更多的表現(xiàn)個性的權(quán)利,他們的許多出格之舉很可能歸諸個性的名義而得到許可。名人的衣冠不整可以解釋為不修邊幅,名人的口齒不清可以解釋為內(nèi)秀,名人在嚴肅場合的放肆可以解釋為瀟灑,名人違反規(guī)章制度可以解釋為叛逆性格,名人黯淡無光的童年可以解釋為臥薪嘗膽的準備,名人的失意頹廢可以解釋為內(nèi)心真實感情的流露。很明顯,公眾的道德寬容來自對于名聲的好感——名聲后面仿佛已經(jīng)隱含了值得尊重的內(nèi)容。在某些緊張的時刻,這種寬容甚至可能出現(xiàn)于執(zhí)法者身上,執(zhí)法者知道得罪名人很容易惹惱眾多的名人崇拜者。這時可以說,名聲無形中成了這個人的保護圈。
盡管名聲最初總是同一個肉體之軀相互對應,然而名聲日益盛大之后,它可以脫離肉體之軀而獨立存在。一個人的姓名與事跡一旦啟動了傳播方式,那么肉體之軀的印證則不再重要。多數(shù)場合,即使肉體之軀缺席,名聲完全能夠自行存活。最為奇怪的是,許多人的肉體之軀已經(jīng)消亡,他的名聲卻仍在繼續(xù)增殖——“流芳百世”抑或“遺臭萬年”都是這種狀況的證明。這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放棄肉體之軀成全名聲的完整。一些人寧愿喪失性命而不肯辜負一世英名。從維護榮譽的觀點來看,這種做法無疑基于這樣的可能:名聲不會因為肉體之軀的毀滅而消逝,壯烈的捐軀反而能夠使一個人的名聲更加絢麗輝煌。(摘自《符號之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