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上海的超市阿姨,干了一件事。當(dāng)然算不上驚天動地,甚至有點雞毛蒜皮:滅蚊。
但她,滅了整整13年,滅掉的蚊子少說也有2萬只,有她在的店,哪怕是最容易招蟲的肉類、果蔬區(qū),夏天光腿進去站上半小時,都沒有一只蚊子來叮咬。阿姨叫浦賽紅,是上海一家超市的清管員,顧名思義,就是在賣場里專門負(fù)責(zé)防治有害生物,比如蚊蟲、蒼蠅。這個崗位存在感極低,不少人可能是第一次聽說。可不起眼的工作,浦賽紅沒有敷衍了事。
剛上崗,超市給她配的是最簡易的塑料蒼蠅拍。別人拿到這種“原始”工具,頂多按部就班在賣場里揮揮拍子。只要保證顧客面前不出現(xiàn)蚊蟲聚集,就萬事大吉。但浦賽紅不滿足于此,打打蚊子是簡單輕松,但治標(biāo)不治本,她想從源頭上防治。
先是研究蚊子。從清晨到深夜,浦賽紅無時不在觀察蚊子的行動軌跡、行為特點,并仔細記錄。日子久了,真總結(jié)出一套“作息規(guī)律”:“6:00,花園及綠化帶,精力十足,難打……”“9:00,積水處,產(chǎn)卵……”“15:00,陰涼處,睡午覺……”不同季節(jié),歸納出不同習(xí)性。就連蚊子最喜歡的溫度、濕度范圍,都掌握得精確。她還研究出一套“蚊子兵書”,一年不同季節(jié),一天不同時間段,蚊子的生活習(xí)性、活動范圍、滅殺招數(shù),掌握得明明白白。
了解完對手,浦賽紅開始“利其器”。從最初的蒼蠅拍開始,她嘗試了不下50種工具,物理的,化學(xué)的……市面上現(xiàn)成的滅蟲工具不夠,她就想點子自制:在盆里放入兌了洗潔精的水,再把蜂蜜涂抹于盆口。蚊子被甜味吸引而來,很快就被困于黏稠的泡沫水中。她還發(fā)現(xiàn),蚊子最喜歡鮮艷的黃色,便將黃色的粘蟲紙剪成水果形狀。蚊子尋色而來,自投羅網(wǎng),這招叫“色誘”。超市外的草叢,她裝上捕蠅籠,以食物做誘餌。超市內(nèi),門簾、風(fēng)幕機,又是兩道“關(guān)卡”。若是還有“漏網(wǎng)之魚”,再往前,等待它們的是浦賽紅設(shè)置的粘蟲紙、粘蚊彩帶、滅蚊燈。經(jīng)過這“六扇門”的把守,幾乎沒有蚊子逃得過去。
震撼于把小事做到極致的專業(yè)力量,更欽佩于這位阿姨的聰明。這種聰明,是指她懂得怎樣拉開人和人之間的差距。
超市滅蚊的浦賽紅,用科學(xué)的方法計算油耗成本從而達到當(dāng)?shù)爻鲎廛嚇I(yè)內(nèi)頂尖收入的的哥臧勤,他們起初都是最平凡的人。但照樣,憑著把小事做到極致,成了各自行業(yè)的高手。這個時代,普通人同樣可以吃到紅利。這個紅利,就是“茍且紅利”。所有人看起來都在做事,但其中有多少得過且過、敷衍茍且?只要你在別人覺得沒必要的地方,多負(fù)責(zé)一點;在別人草草了事的地方,多往前走一步。只要你努力往上爬那么一點,就能甩掉一大半的人。
普通人追求舒適,高手都在下笨功夫。
(摘自微信公眾號“王耳朵”,有刪減)
積微成著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xù)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想要做出不凡的事業(yè),需要腳踏實地的耐心。上海的超市阿姨浦賽紅十年磨一劍,愛鉆研,愛琢磨,不怕辛苦,不計較付出,如何把最“普通”的工作做到“極致”,她給出了答案。在人人都追求立竿見影的“速成”時,她卻把每一步都走得堅定扎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