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可
有同學建議:不說閑話,不干閑事,不做閑人。我則以為不然,“說閑話,干閑事,做閑人”才能使我們從喧囂中脫離,在雜亂中沉潛,于浮華中安然。
說閑話有何不可?多少靈感在閑談中誕生,沒有閑談怎么會有一語驚醒夢中人的頓悟,怎會有《論語》傳世?怎會有《聊齋志異》橫空出世?怎會有一篇篇精彩的神話流傳千古?《論語》這部語錄體的著作,大多記載的是孔圣人和賢弟子的漫談;《聊齋志異》相傳是蒲松齡設(shè)茶于道,讓過客以閑談為茶資創(chuàng)作而成;很多神話是市井百姓之間的趣談。若無閑話,中華文明之光芒怕要暗淡幾分吧!
干閑事有何不可?遙想金庸老先生筆下的俠客,哪一個不是多管閑事之人?再退一步,若連賞庭前花開花落,望天邊云卷云舒,與天地共生息也算為閑事,那么老子、莊子、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等古今中外的哲學家思想家怕不皆是閑人,總在做閑事,如此看來,閑事反倒是正經(jīng)事。
莊子的垂釣,陶潛的躬耕,李白的仗劍,這世上的花與劍,酒與歌是精神的升華,是心靈的徜徉。在高三緊張的學習之余,抽一點時間聆聽屈原的吟唱、名士的嘯歌,品品汪曾祺的散文,讀讀蘇東坡的詩詞,讓精神得到洗禮,情感得到升華,載笑載言,風乎舞雩,何必一直勞神苦思,“虧無為之大道”?
做閑人有何不可?我是一直提倡做一做閑人,高三雖然忙碌,但勞逸結(jié)合方得始終,“閑”并不是指打游戲,看電視,滿足一時之快,而事后徒余空虛。我是提倡同學們可以在放假的間隙去做一做志愿者感受生活,去看一看人間的風景,去散散步,哪怕只在家門口、校園外聽聽蟲鳴,嗅一嗅花香,欣賞桃李盛開的姿態(tài),傾聽雨后青蛙的鳴叫,在緊張繁忙的學習中,在無邊無際的題海里留一塊精神的花海。
這樣求知在路上,情懷也在路上,前程在遠方,詩意在身旁,這樣一想,時不時做個閑人,又何嘗不好,又未嘗不可。人間有味是清閑,學習之余談一談閑話,干一干閑事,做一做閑人。
【點評】
在“和時間來一場賽跑”的高三,作者竟然提倡要“說閑話,干閑事,做閑人”,且看她的理由:閑談中能誕生靈感,產(chǎn)生頓悟;很多閑事恰是正經(jīng)事;做閑人而讓精神得到洗禮,情感得到升華。在作者的“三閑”中我們仿佛可以看到一個興味盎然地穿行在書本中的從容身影。
“不苦不累,高三無味;不拼不搏,等于白活”的口號似乎宣布“苦”“累”就是高三的底色,“多考一分,干掉千人”更是硝煙彌漫??勺髡咧鲝堊鲋驹刚?,欣賞花開,傾聽蟲鳴,如此“三閑”不消極,恰是積極地修行,詩意地棲居在忙碌辛苦的高三生活中。
如此文章恰似一股清風。內(nèi)容清新,語言清新,文章的思路也清晰,先駁后立,不枝不蔓,娓娓道來,不能深刻,不能獨到,就做魯迅先生所說的“清澈的小溪”。只要有思考,輕輕淺淺,也好!
(指導(dǎo)教師 丁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