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英
摘 要 水稻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之一,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來源,其栽培技術更是我國農業(yè)現代化建設中的主要內容。在新形勢下,相關學者對水稻栽培技術進行了分析,探索了病蟲害有效防治的意義。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整合水稻栽培技術的應用要點,完善水稻病蟲害的防治方案,有效提高水稻種植質量。
關鍵詞 水稻;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3.024
隨著我國農業(yè)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水稻栽培技術得到了有效應用。合理使用水稻栽培技術,不僅能提高水稻產量,還能節(jié)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因此,需加強對水稻栽培技術應用要點的分析,積極開展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在提高其產量的同時,保證水稻種植的質量,從而進一步促進我國農業(yè)經濟的迅速發(fā)展。
1 要點
1.1 種子的選擇
我國地勢復雜,不同地區(qū)的氣候條件和土質條件有一定差異,所以栽培水稻時,一定要注意對種子的選擇。一般情況下,我國北方的氣候適合種植一季稻,南方的氣候條件比較溫和,適宜種植雙季稻,海南可以種植三季稻。由于外出務工人員增多、勞動力減少,南方很多地區(qū)都只進行一季稻種植。因此,農戶在選擇水稻品種時,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環(huán)境和土壤肥力條件,選擇高產、優(yōu)質、抗病的水稻品種[1]。
1.2 種子的正確處理
要想提高水稻種植的質量,應嚴格按照以下步驟對水稻種子進行處理。1)對水稻種子進行篩選,將干癟、殘缺等質量較差的水稻種子丟棄。2)在天氣和溫度適宜時,晾曬水稻種子,減少水稻種子的水分,提高水稻種子吸收水分的能力,實現對種子的有效殺菌[2]。3)溫水浸泡能夠促進水稻種子的發(fā)芽,因此可將晾曬過的水稻種子浸泡在溫度適宜的熱水中,并在種子上方放置一層保溫裝置,加強對水稻種子的保溫效果,加速細胞分裂,實現催芽,從而縮短水稻種子的處理時間。還可以使用水稻種子催芽機進行催芽,更好地為種植大戶和農戶育出高質量的水稻苗。
1.3 播種
水稻的臨界生長溫度為12 ℃,即當地平均氣溫高于12 ℃時才能播種。因此,在水稻播種前,種植農戶要根據當地的環(huán)境和天氣,合理安排播種時間。南方地區(qū)的播種時間應在清明節(jié)后谷雨之前。在清明前后播種的水稻如遇到倒春寒現象,則應覆蓋薄膜進行防寒。
1.4 插秧技術
隨著水稻栽培技術在具體種植中的有效實施,各地區(qū)加強了對插秧技術的有效應用。此技術主要包含手工插秧與機械化插秧2種模式。手工插秧是我國傳統(tǒng)的水稻種植方式,工作效率低,已不能滿足當前水稻種植業(yè)的發(fā)展要求。機械插秧具有設備體積小、成本低、效率高、山川和丘陵等各種地形均可使用等優(yōu)點,能將秧苗密度精準控制在15 cm左右,進而保證秧苗種植的均勻性。此外,機械插秧還能結合土地的質量和秧苗的情況,對插秧的深淺進行調整,實現對秧苗種植深度的有效控制,進一步提高水稻種植的效率。因此,需要大力發(fā)展機械化插秧技術,保證高效插秧機應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5 苗床管理
苗床管理一般包括種植前期的土地翻耕和施肥等多項工作。在播種前,農戶需要對土地進行翻整,使土壤變得細碎,在起到殺菌作用的同時,為種子的發(fā)育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此外,要每平方米苗床施加磷酸二銨125~150 g,少量噴水使肥料黏在苗床上,提高土地的肥沃性。由于水稻幼苗在生長時期比較脆弱,通常不可以噴灑農藥,如果需要進行除草工作,要選擇人工除草的方式[3]。
施肥也是保證幼苗生長的關鍵措施,種植人員需要嚴格控制此時期的灌水量。在施肥的過程中,種植人員要結合水稻秧苗的出葉情況,針對性地施肥。2葉期主要施加尿素,4葉期主要施鉀肥和尿素,4.5~5.0葉期需要為移栽工作做準備,適當施加尿素,為水稻秧苗的正常發(fā)育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
1.6 水分補充
科學的灌溉能夠為水稻提供充足水分的基礎上,加強對水稻病蟲害的預防,進一步提升水稻的質量[4]。因此,在實施水稻栽培技術時,要結合水稻植株的生長狀態(tài),完善種植方案,及時為水稻的發(fā)育提供水分。在水稻的移栽時期,水不宜過深或過淺。如果此時移栽的秧苗根系不夠扎實,水層過深會造成漂秧,水過淺會對水稻定根的存活率造成影響,可以等到7~10 d定根成活后,再慢慢提高水位。此外,在水稻的孕穗期,需要控制水深在10 cm左右,提高幼穗的結實率。在抽穗的成熟階段,要應用干濕交替的模式,在強化土地濕潤性的基礎上,實現對水稻籽粒的灌漿,讓籽粒更加飽滿。
2 病蟲害防治
2.1 稻飛虱
稻飛虱屬于遷移性蟲害,一旦降水比較充沛,氣溫回升較快,稻飛虱就會大量繁殖,對水稻的產量帶來影響。在使用化學法進行防治時,要在田間噴灑烯啶吡蚜酮粉劑。如果稻飛虱為害較為嚴重,需要適當噴30%吡蚜·噻蟲胺進行防治。此外,可以應用生物防治法對稻飛虱進行處理。在此過程中,要積極發(fā)揮自然天敵的作用,要對稻田附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行科學調整。同時,防治人員可以在田埂上適當鋪設能夠引誘稻飛虱天敵的雜草,增加稻飛虱天敵的數量,從而實現對稻飛虱繁殖的有效抑制。
2.2 稻縱卷葉螟
稻縱卷葉螟又叫稻苞蟲,主要以稻葉為食,屬于遷移性害蟲,一般會在雨季大量繁殖。如果水稻被其為害,長時間得不到有效防治,就會出現大面積白葉甚至死亡等情況,導致其產量降低。在防治稻縱卷葉螟時,各地應根據當地植保站提供的病蟲情報,或是農戶稻田里稻縱卷葉螟的發(fā)生情況,在1~2齡這個時間段對其進行防治,可以施用觸殺性藥劑,噴霧時一定要均勻和全面。
2.3 二化螟
二化螟又叫鉆心蟲,其為害特征為苗期枯鞘,后期枯心,穗期蟲傷株??稍诙具M行翻田,以減少二化螟的越冬數量。
2.4 稻瘟病
稻瘟病是一種為害性較大的病害,一般使水稻減產10%~30%,嚴重時會出現絕收現象。稻瘟病為害的水稻葉片上出現橢圓形病斑,一生威脅水稻,造成苗瘟、葉瘟、穗頸瘟及谷粒瘟等狀況。在防治稻瘟病時,科學選擇抗病性較強的品種。種植人員在育苗前還要進行消毒浸種,合理用藥。在其初期,噴灑20%三環(huán)唑(克瘟唑)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者是應用50%異稻瘟凈乳劑500~800倍液對其進行防治。
2.5 紋枯病
紋枯病是由病原菌感染引起的水稻病害,一般發(fā)生在水稻的孕穗期,高溫高濕時最易引發(fā)。被為害后,水稻易因倒伏枯萎而大大減產。在防治時,需要選擇抗病性較強的水稻品種,完善肥水管理的流程,加強對此工作的重視。在對稻田進行灌溉的過程中,不可以進行深水灌溉,一定要保證稻田干燥。藥劑選擇方面,每
667 m2可噴灑12.5%紋霉清水劑100~200 mL,在具體的噴灑過程中,還要注意一定要對準稻株的中部和下部進行斜噴,避免藥物對水稻的其他部位造成影響。
2.6 白葉枯病
白葉枯病為害的水稻葉片在初始階段會出現半透明的黃色小斑,隨著病情的不斷加重和發(fā)展,就會呈現綠色病斑或是帶有菌膿的黃綠色病斑,此時水稻的局部癥狀是比較明顯的,病蟲害入侵性也非常強。因此,相關的病蟲害防治人員一定要嚴格把關水稻種子的檢疫工作,加強質量檢疫的力度,大大降低白葉枯病防治的難度在選擇水稻種子時,需要規(guī)范植物的檢疫流程,將已經帶有白葉枯病的水稻種子篩選出來,加強對種子的嚴格管理,積極發(fā)揮檢疫工作在此過程中的價值。如果在水稻種植的管理等環(huán)節(jié),發(fā)現部分水稻有白葉枯病,一定要及時采取措施,在焚燒稻草后,開展田間消毒工作。此外,在灌溉和育肥過程中,還要觀察水稻的發(fā)育狀態(tài),消除白葉枯病,避免病情擴大,對水稻產量的影響[5]。
3 結語
水稻作為我國的主要糧食產物,其栽培技術是提高水稻質量和產量的關鍵。工作人員需要對其中的要點進行分析,科學選種,做好田間管理等工作,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力度,通過對水稻栽培技術的有效應用,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為水稻的生長發(fā)育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進而保障我國農業(yè)經濟發(fā)展的持續(xù)性。
參考文獻:
[1] 高屹,劉顯峰.優(yōu)質水稻栽培技術要點與病蟲害防治分析[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20(6):2.
[2] 姚開霞.探析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要點與常見病蟲害防治方法[J].新農民,2019(7):58-59.
[3] 謝武.優(yōu)質水稻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以河南省為例[J].吉林農業(yè),2019(21):68.
[4] 岑繼清.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要點與常見病蟲害防治分析[J].農業(yè)與技術,2019,39(8):95-96.
[5] 楊金鵬.優(yōu)質水稻栽培技術要點與病蟲害防治分析[J].文淵,2019(2):219.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