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文學歷史舞臺上,中國作家老舍經過多年的艱難創(chuàng)作,成就了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長篇小說——《四世同堂》,這部作品植根于歷史現實,深刻反映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胡同居民的奮斗和覺醒。小說共分為《惶惑》《偷生》《饑荒》三部,其中對于人物形象的刻畫體現出老舍深厚的文字功底和獨特的文學思想,被譽為“好評最多的小說之一”。本文結合《四世同堂》的創(chuàng)作背景,圍繞其中的人物形象和蘊含的文化內涵進行探究,供廣大文學愛好者借鑒參考。
“人要是沒那么點勁兒,跟整天低著頭撿食的雞有什么分別呢?”這是出自老舍《四世同堂》里的一句至理名言。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長篇小說《四世同堂》揭露了日本人冷酷、殘暴的罪行,弘揚了偉大的愛國精神。老舍將自己的全部心血融入《四世同堂》這部作品之中,使其成為代代傳閱的文學經典,是值得后人珍藏的民族回憶。
《四世同堂》中鮮活的人物形象呈現出不同的文化內涵,如祁瑞宣的沉穩(wěn)剛毅、韻梅的善良隱忍、冠曉荷的自私市儈、祁老人的老實倔強等,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鮮活,為作品賦予了旺盛的生命力。
一、《四世同堂》的創(chuàng)作背景
老舍曾評價《四世同堂》:“它是我從事寫作以來最長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書。”這部長達百萬字的小說表現了抗戰(zhàn)時期北平普通民眾的生活,全書共有三部,圍繞小羊圈胡同展開,以祁家、錢家、冠家為主要脈絡,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普通人的悲歡離合,既展現出復雜的矛盾糾葛,又真實反映出時代背景下普通人的困惑和不屈氣節(jié)。
《四世同堂》中這樣寫道:“總之生在這個年月,一個人須時時勇敢地去面對那危險的、而小心提防那‘最危險的事,你須把細心放在大膽里,去且戰(zhàn)且走。你須把受委屈當作生活,而從委屈中咂摸出一點甜味來,好使你還肯活下去?!崩仙嶂员虐l(fā)出如此深刻的感悟,是因為創(chuàng)作《四世同堂》的時候正是北平淪陷的第5個年頭。在全民抗日的不屈氣節(jié)下,高漲的愛國情緒促使更多的普通百姓萌發(fā)愛國之志和報國之心,這樣真摯而熱烈的情感激發(fā)了老舍的創(chuàng)作欲望。老舍在進行了充足的準備工作后,于1944年在重慶開始創(chuàng)作,歷經4年多的時間才完成了這部百萬字的經典文學作品。1949年,《四世同堂》在美國出版譯本,成為美國同一時期出版的最優(yōu)秀的小說之一。然而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直到1982年,《四世同堂》的全貌才被中國讀者所知。2016年,《饑荒》的英文原稿被找回。2017年,《四世同堂》完整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和東方出版中心出版。
二、《四世同堂》中正面人物形象的文化內涵
《四世同堂》中的正面人物有祁瑞全、祁瑞宣、韻梅、錢墨吟等,他們既有相同的閃光品質,也有個性化的人物色彩。
(一)充滿矛盾的祁瑞宣
祁瑞宣是《四世同堂》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祁家的長孫,熱愛國家和民族,崇尚科學和文化。他是一名中學英語教師,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優(yōu)秀知識分子形象,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個性熱情、積極,同時也承擔著家庭的重任。他信奉父慈子孝,面對生活毫無怨言。在時代背景下,祁瑞宣一方面作為長孫,想做到盡孝,另一方面作為熱血青年,渴望為國殺敵,做到盡忠,這體現了他思想上的矛盾。最終,祁瑞宣實現了從忍耐、順從到挺身反抗的巨大轉變。
這個看似溫文爾雅、謙和有禮的有為青年,在敵人入侵家門、國土面臨淪陷的特殊時期,便不再是那個穩(wěn)重、多慮的祁家長孫,他拋開了對大家庭盡孝的矛盾思想,舍小家為大家,從妥協(xié)和忍讓中掙脫出來,走上了一條殊死抵抗的道路。從祁瑞宣的人物形象中,讀者可以看到在抗日戰(zhàn)爭中一個青年的蛻變,這反映了祁瑞宣的覺醒。
(二)堅定愛國的祁瑞全
凡是好的作品,皆是從小處著筆,以小見大?!端氖劳谩分校仙崴茉斓娜宋锟此破胀?,實質上代表著不同的群體。祁瑞全是祁家的第三個孫子,他是一名有著愛國主義精神的學生。后來,祁瑞全逃離了北平,加入了地下黨,成為一名有著堅定信仰的愛國志士。相比之下,祁瑞全成長的環(huán)境更加優(yōu)越,他比哥哥祁瑞宣少了更多的顧慮,而多了一份勇氣和灑脫。雖然對母親懷有深深的依戀,但是他仍然在國家的號召之下,離開了淪陷的小羊圈,來到抗戰(zhàn)的主要戰(zhàn)區(qū)。在深入農村的過程中,祁瑞全學習到更多的東西,體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生活,他在更合適的地方貢獻自己一腔熱血,雖然過程十分艱難,但是他最終獲得了成功??梢哉f,時代改變了祁瑞全,讓他成為一個心中裝著國家、人民的戰(zhàn)士,也讓他真正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三)善良堅貞的祁老人
《四世同堂》中,祁老人已經將近80歲了,作為祁家這個大家族的“掌門人”,他是年齡最長者,也是四世同堂的代表者。祁老人是北京老派市民的代表,他有著老北京獨特的小市民習性,對于政治和戰(zhàn)爭有著一種本能的回避。因此,在日軍占領北平時,祁老人仍然抱有諸事大吉的期望。作為一個普通百姓,祁老人不關心滅頂之災,只顧慮自己的生日。他繼承了傳統(tǒng)的尊卑意識和思想禮節(jié),忠誠而嚴格地按照禮教習俗辦事。他信奉和氣生財的人生哲學,即便是對來抄家的便衣,都報以微笑和謙恭。因而,不惹事、懦弱、拘謹是祁老人的性格特征。
然而,作為一個老派市民,祁老人并非永遠懦弱可欺。當殘忍的侵略者打破了寧靜的生活后,祁老人萌發(fā)了仇恨和反抗,懲罰了當漢奸的孫子祁瑞豐,怒斥特務。在得知自己的重孫女被餓死時,他奮起反抗,體現了較強的時代感,從側面展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奮勇抗戰(zhàn)的民族氣節(jié)。
(四)善良隱忍的韻梅
祁瑞宣的妻子韻梅是一個非常傳統(tǒng)的城市女性。她具有善良、隱忍、大方等優(yōu)秀的品質。韻梅雖然沒有上過多少學,但是在嫁給知識分子祁瑞宣以后,她竭盡全力做一個賢妻良母,全心全意照顧家中的老小,無怨無悔承擔著照顧家庭的重任,具有東方女性的特點。愛憎分明的性格、奉獻犧牲的精神使得韻梅成為抗日戰(zhàn)爭時期無數東方女性形象的代表。
三、《四世同堂》中負面人物形象的文化內涵
《四世同堂》中的負面形象集中在祁瑞豐、藍東陽、冠曉荷等人物之中,他們雖然在中國長大,但有著新的思想,一味追求享樂主義,沾染了很多西方糟粕。讀者在他們的身上看不到淳樸、熱忱,他們在醉生夢死中丟失了自己的靈魂。這映射了低三下四、不知廉恥的漢奸形象,更呈現出這些漢奸腐朽的思想。
(一)貪圖享樂的祁瑞豐
祁瑞豐是老舍筆下典型的“洋青年”,他貪圖享受,甘當日本人的幫兇,甚至不管對方是誰,都會親切地致敬,呈現出崇洋媚外、趨炎附勢的姿態(tài)。他憑借卑躬屈膝和一味討好,依靠著日本侵略者坐上了教育局科長的位置。老舍在塑造這類人物時,滿懷痛恨之情,筆下充滿力道,譏諷了貪圖享樂的祁瑞豐之流,解釋了他們在國家危難之際所展現的丑陋面貌,有力地抨擊了漢奸賣國賊的骯臟思想,是對人性中“惡”的真實表達。毫無疑問,老舍對于這類人充滿了痛恨、不屑與厭惡,同時也在字里行間展現了一種悲涼之感。祁瑞豐之流作為出賣了自己靈魂和肉體的人,必將接受人民和
時代的懲罰。
(二)性格矛盾的大赤包
在胡同中,大赤包具有自私、勢力等性格特點,她是冠曉荷的夫人,她愛打牌、愛嚼舌根,就像胡同里的“西太后”,是一個典型的現實主義形象。大赤包早年出身于旗下,崇拜日本人,對于鄰里不屑一顧,因此她和自己的丈夫冠曉荷一樣,都是沒有原則的虛偽之人。但是大赤包的身上也有真實而多元的一面。她在生活和交際中十分豪爽,雖然貪戀金錢但是不吝嗇,既有突出的人格劣性,也有敢作敢為的品質。因此,大赤包的性格充滿了矛盾性,在整部作品之中,也更具藝術效果,是一個不可模仿、難以復制、充滿戲劇性的人物形象。老舍對于大赤包強勢霸道的性格進行了深入刻畫,也展現了冠家不同人、不同選擇所造成的不同結果。
(三)求榮反辱的冠曉荷
在眾多人物形象中,冠曉荷的形象尤為鮮明。他50多歲,沒有職業(yè),也沒有正確的價值觀。他作為冠家的“大家長”,雖然外表華麗,但是內心卻極度自私,即便是在外敵入侵下,他依然沒有亡國之恨,滿腦子只有享樂安逸。他毫無民族氣節(jié),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在日本侵略者進攻北平的時候,冠曉荷出賣鄰居錢默吟,導致錢家家破人亡,而他沒有絲毫的內疚,令人深感憎恨。最終,冠曉荷因染病被日本人活埋,自食其果。
(四)無可救藥的藍東陽
藍東陽,原名藍紫陽,在日本攻占北平之際,為了表達自己的赤誠之心,毅然改名,表示要與日本交好。這不僅展現了一個丑陋的靈魂,而且也呈現了當時部分中國人在國家遭受侵略時的狀態(tài)。藍東陽猶如一只無頭蒼蠅到處亂飛,他的內心丑陋,體現出老舍對于這類典型人物的厭棄。值得注意的是,藍東陽這一人物是根據真實的故事塑造的,老舍深感這類人的丑陋、滑稽和悲哀,因此,他在塑造藍東陽這一人物形象時,整合了真實人物的思想,體現出了深刻的現實價值。
四、結語
老舍作為現代文學史上享有盛名的作家,他在《四世同堂》之中借助小人物的視角來體現戰(zhàn)爭的殘酷,以“宏大”的寫作主題,對人物進行了塑造和藝術化處理?!端氖劳谩分猩婕暗娜宋锸铸嬰s,包含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洋派市民和城市貧民等不同形象,凸顯了不同的文化情感和民族歷史。通過分析《四世同堂》中人物形象的文化內涵,廣大讀者能夠從《四世同堂》中感受到深刻的民族大義和家國情懷。因此,讀者要真正做到讀深、讀細、讀透,同時,通過對書中不同人物性格的探討,能夠在閱讀中汲取更多的知識,深刻感受書中所呈現的現實道理和處世哲學。
(廣東工商職業(yè)技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作者簡介:李廣寬(1974-),女,廣東肇慶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學、歷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