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勛
你知道嗎?為了讓稻谷在夜里好好休息,池上許多地區(qū)沒有路燈。讓稻谷休息、睡眠,像人睡足了覺,才有飽滿的身體。
因此,幾條我最愛在夜里散步的路,都沒有照明,如果沒有云遮擋,抬頭時就看到漫天撒開的星斗。大概住一個月,很快就會熟悉不同季節(jié)、不同時辰星座升起或沉落的位置。
我還是有莫名的沖動,有時閉起眼睛,聆聽天上星辰流轉(zhuǎn)的聲音,升起或沉落,都如此安靜沒有喧嘩。
我嘗試聽更多細微的聲音,像莊子說的“天籟”?!疤旎[”是大自然里悅愛或親昵的聲音吧,“天籟”或許也就是自己心底的聲音,可以在像池上這樣安靜的地方聽到“天籟”,也就找回了自己。在池上住到一個月后,就開始向四處去游蕩。如果步行,沿著新武呂溪的溪澗峽谷,可以走到這條溪匯入卑南溪的交匯處。兩條溪澗的水聲不同,碰到不同的礁石,有不同的聲音,碰到巖壁轉(zhuǎn)彎的時候,也有聲音。
我仔細聆聽,聲音里有尋找,有盼望,有眷戀,有舍得,也有舍不得,有那么多點點滴滴的心事。
我走到溪畔山坡上的霧鹿部落,看小學生在校園升旗,大片的番茄田不知為何落滿一地番茄,任其腐爛。記得山坡上的曇花嗎?在月光下同時開放了數(shù)百朵,我仿佛也聽到曇花綻放時歡欣又有一點凄楚的聲音。
回到池上,走過育苗中心,看到一條條長約一百米的白布,鋪在地上,有人細心澆水。
我好奇地翻開濕潤的白布一角偷窺,一粒一粒的稻谷,剛冒出針尖般白白的嫩芽,像許多胎兒,我聽著它們初初透出呼吸的聲音,吱吱喳喳,也像在歡欣對話。在長河和大山之間,聽著千百種自然間的“天籟”,好像也就慢慢找回了自己身體里很深很深的聲音的記憶。
像池上的云,可以很高,也可以很低,低到貼近稻秧,在每一片秧苗上留下一粒一粒晶瑩的露水,讓睡覺飽足的秧苗在朝陽升起以前醒來。云可以如此無事,沒有目的地來,沒有目的地又走了。初春的某一天,我聽到一株苦楝樹將要吐芽的聲音,聲音里帶一點粉紫,才剛立春,縱谷還很冷,但是那一株苦楝樹仿佛忍不住要趕快醒來。入睡以前和蘇醒時分,我總是躺在床上,閉著眼睛,聆聽許多種聲音。最安靜的是云緩慢流走的聲音,清晨或暗夜里,無蹤無影的云,優(yōu)雅地飄浮、流蕩,不疾不徐,在空中留下它們有時銀白、有時銀灰的聲音。
我聽著云流動的聲音,比水要輕盈,云巒移動,很慢,若有若無,若斷若續(xù)。
【文本解讀】
只有把心放得很靜很靜,才能聽到稻谷的拔節(jié)聲,才能聽到一朵云慢吞吞流動的聲音。有時候,我們需要在自然中短暫地將頭腦放空,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因為,在徹底沉醉其間的一刻,也正是你身體的多種感官漸漸蘇醒的時刻。大腦的思維都放棄了操控聽覺,聽覺會恢復到最初原始、純粹的狀態(tài),那么專一地去聆聽,讓身體完全親近自然,那時,你或許就會聽到自己內(nèi)在最深的地方有細細的聲音升起……聲音是有氣味、有顏色的,點點滴滴,記錄著大自然的秘密,代表著一種寧和的幸福。在這一刻,人與萬物真正融為一體,相敬相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