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華
早在2014年夏天的西雙版納之旅結(jié)束的時候,我就對女兒許下諾言:“航航,明年暑假我們一家三口去臺灣玩!”說到做到,從2015年早春開始,我就為臺灣之旅開始認真準備,不僅辦理自由行所需要的各種手續(xù)以及進行詳細的行程規(guī)劃,還花了很多時間去了解臺灣的生態(tài),準備趁機好好拍一些中國寶島的小動物們。
是的,我出門旅游往往帶著很重的“私心”,又想把這一次臺灣之行變成博物旅行——至少在一半的意義上是這樣。我歷來對臺灣的物種很感興趣,陸續(xù)買了關(guān)于臺灣的鳥類、蛙類、蛇類、蝴蝶、野花、野果等方面的大量書籍,以前只是看書“望梅止渴”,如今真的要去臺灣了,豈不興奮?
限于本文的主題,這里主要記錄此次臺灣之行的夜探故事。
墾丁夜巡記
2015年7月12日傍晚,經(jīng)過一天的旅程,我們終于到達了臺灣的最南部——碧波圍繞的美麗的墾丁。入夜后,墾丁大街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夜市生意非常興隆。我們一家人在街上邊吃邊走,偶抬頭,忽見天空有無數(shù)的蝙蝠在飛,估計這里飛蟲多,蝙蝠們也在忙著“趕夜市”吧!
穿過大街,走向海邊,一看也有不少人。他們都拿著手電在沙灘上尋找著什么,我們過去一看,原來大家都在找寄居蟹。而且,這顯然是一個自然觀察團隊,有專門的老師為家長及孩子們講解。于是,我們也興致勃勃地加入了觀察寄居蟹的隊伍,當時我忘了隨身帶手電,航航只好用媽媽的手機來照明,來尋找這些可愛的小螃蟹。
次日下午,去社頂自然公園。這個自然公園很有名,以珊瑚礁林所形成的地形為主,多巖洞、峽谷,植被豐茂,蝴蝶種類眾多。在秋季,這里還是觀賞遷徙鳥類(尤其是猛禽)的勝地。在公園入口處,我們見到一位老者(顯然是一位領(lǐng)隊,或者自然導(dǎo)賞員之類的人員)在為游客作講解,只見他站在樹下手舞足蹈,指天畫地,這種激情投入的模樣十分可愛,但也令人發(fā)笑。我在一旁駐足聽了一會兒,方知他是在說當年在這棵樹下與美麗的五色鳥相遇的故事。后來的寶島之旅中,我還多次見到這樣的人,這說明自然觀察活動在臺灣很受歡迎,這真的是件大好事。
進入公園后,在一棵大樹下,航航忽然說:“有條蜥蜴!”我一看,果然,以前在書上見過的,它叫斯文豪氏攀蜥,還是臺灣特有的物種呢。這種蜥蜴屬于飛蜥科,在臺灣分布很廣。后來在公園內(nèi)又見到好多條,大大小小都有。
后來聽說,當晚有夜探社頂自然公園的活動,但需要預(yù)約。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打了個電話,但是,很遺憾,名額早就滿了。這意味著我不能于晚上進入公園了。無奈,當天晚上,只好獨自在附近的盤山公路附近走走,看能否找到什么兩棲爬行動物。奇怪的是,可能那一帶缺乏溪流之類的有水的環(huán)境,我盡管走了很多路,但沒見到啥東西,一路上倒是見到不少屬于外來入侵物種的非洲大蝸牛。后來,下到一條小水溝里,才看到一只最常見的飾紋姬蛙(拉丁文學(xué)名Microhyla fissipes,臺灣名叫“小雨蛙”,因為它們喜歡在雨后出來繁殖)。
7月14日晚上,趕到花蓮,入住民宿。在安靜、秀美的花蓮待了近3天,游太魯閣公園、出海賞鯨(沒見到鯨魚,看到不少海豚)等,后于17日下午抵達臺北。
有幸遇見臺北樹蛙
7月17日晚上,妻子和女兒都有點累了,因此我獨自去臺北市區(qū)的富陽自然生態(tài)公園夜探。去那里很方便,搭乘捷運(即地鐵)到麟光站下車,走不遠即可到達。來臺灣之前,我就做過功課,知道富陽公園是個進行自然攝影的好地方。這個公園所在地是座小山,早年是一個彈藥庫,屬于軍事管制區(qū)。因此,該地塊數(shù)十年來未見人工破壞,后來彈藥庫搬離,被改建為公園,并成為臺北市區(qū)唯一一處自然生態(tài)公園,里面設(shè)置了多處野生動植物的導(dǎo)賞區(qū)。
當天晚上,我剛到富陽公園入口,就聽到陣陣蛙鳴傳來,快步過去,還沒看到蛙呢,偶抬頭,竟看到一條非常細長的蛇正纏繞在樹枝上,緩緩爬行,似乎正在覓食。心里一陣激動,手忙腳亂取出相機與閃光燈就拍。正拍得起勁,忽見來了4個小伙子,他們跟我一樣,戴著頭燈,拿著手電,手持相機,我一看就樂了,心想,他們一定跟我一樣是來這里夜探的。于是就跟他們打招呼,一聊方知,他們都是附近的臺灣師范大學(xué)的大學(xué)生,其學(xué)業(yè)的一個研究重點就是關(guān)于當?shù)氐膬蓷佬袆游锏?。他們告訴我,樹上的蛇叫“大頭蛇”,無毒。事后我弄明白了,臺灣所稱“大頭蛇”,即大陸所稱的“絞花林蛇”(Boiga kraepelini),屬于同物異名。不過,與我在寧波本地所見的絞花林蛇相比,那天晚上在臺北見到的這條“大頭蛇”身上的斑紋無論從形狀還是顏色來看,還是有所不同的。
看來我的運氣不錯,居然能在臺北遇見熟悉本地兩爬的人。于是,接下來我索性跟著這4個大學(xué)生,一起“夜游”了。我邊走邊向他們請教,問這里可有什么特色蛙類?一個學(xué)生說,公園里有多種樹蛙,其中最有特色的當屬比較珍稀的臺北樹蛙(Rhacophorus taipeianus)?!安贿^,臺北樹蛙在冬季繁殖,在其他季節(jié)一般難以看到?!彼f。我聽了心里一陣失落。繼續(xù)往前走,我忽然看到前面有一只綠色的小蛙趴伏在樹葉上。“中國雨蛙!”我忍不住喊出了聲。幾個學(xué)生過來一看,有人驚訝地說:“這就是臺北樹蛙呀,你的運氣真好啊!”我大喜過望,趕緊認真拍了起來。仔細觀察便知,這只小蛙雖然跟中國雨蛙一樣渾身碧綠,但并不像中國雨蛙那樣體側(cè)有明顯的黑斑。
后來,在附近又找到一只臺北樹蛙,但為了趕上大學(xué)生,我沒有時間多拍。(未完待續(xù))
注:由于對同一物種,臺灣的命名與大陸的命名多有不同,因此本文中給出了相對比較容易搞混的蛙類的拉丁文學(xué)名(均據(jù)《中國兩棲動物及其分布彩色圖鑒》),以便愛好者查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