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魚,耳內有石如棋子,可助其保持平衡。從前,漁人用敲罟捕魚法,將石首魚一網(wǎng)打盡。
在東南沿海一帶,當?shù)厝肆餍袝聆撸追Q曬魚干?!蚌摺弊值钠鹪纯梢宰匪莸絽峭蹶H閭時期,與肉質鮮美的石首魚有關。
據(jù)說闔閭為王時,東夷人侵襲吳國,吳王親自帶兵出征討伐夷人。夷人節(jié)節(jié)敗退,逃到海上的一個小島上,吳王軍隊與其對峙。雙方僵持了一個多月,軍糧耗盡,士兵食不果腹。吳王焚香禱告,東風遂起,金色海浪席卷而來,團團圍住吳王所據(jù)沙洲。眾人定睛一看,原來是魚群。吳王命人捕魚,分給將士充饑,士氣大振。夷人糧草不濟,只得投降。
班師回朝后,在朝會上,吳王想起小島上美味可口的魚兒,便問:“魚還有嗎?”手下回稟道:“大王,確有剩余,只是都曬成魚干了?!眳峭趺藢Ⅳ~干烹調,分給眾臣品嘗,味道仍然鮮美。于是,他心血來潮,提筆寫下“鲞”字,上面是美字,下面是魚字,夸贊這種魚好吃。因魚兒渾身金黃,腦袋里有塊白色石頭樣的東西,吳王將它命名為石首魚。
石首魚屬于石首魚科。白色石頭樣的東西是一種長在魚內耳里的耳石,可以幫助它們在水中保持平衡。很多魚都長有耳石,但石首魚的耳石特別發(fā)達,有棋子般大小。
古人根據(jù)石首魚的特點,用船只圍住魚群,有節(jié)奏地敲打綁在船上的木板,通過水下聲波使石首魚的耳石產生共振,將它震暈,再用罟撈起來。這種捕魚法將大魚小魚一網(wǎng)打盡,嚴重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后來,敲罟捕魚法被明令禁止。
原文出處
《欽定四庫全書·天中記》卷五十六闔閭十年,東夷侵吳,王親征之。夷遁入海,據(jù)東洲沙上;吳亦入海逐之,據(jù)沙洲上,相守月余。屬時風濤,浪不得度。王焚香禱之。言訖,東風大震,水上見金色逼海而來,繞吳王沙洲百匝。所司撈漉,得魚食之,美,三軍踴躍。夷人一魚不獲,遂送降款。吳王亦以禮報之。仍將魚腹腸肚以咸水淹之,送與夷人,因號逐夷。吳王歸,會群臣,思海中所食魚,問所余。所司云:“并曝干?!眳峭跛髦湮睹?,因書美,下著魚,是為鲞字;今從鲞,非也。魚出海中作金色,不知其名,吳王見腦中有骨如白石,號為名(石)首魚。
《八閩通志》卷二十五 石首魚,頭大尾小,金色,隨其大小,腦中俱有兩小石,如玉,諸魚中此獨不腥,鰾可為膠,一名金鱗,又名黃瓜。又有一種小者,朱口金鱗,長七八寸,曰黃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