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湖南十四城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

2021-10-18 05:22:26
華聲文萃 2021年10期
關(guān)鍵詞:館之寶文物博物館

湘楚之地,文化多元,文物眾多。湖南十四市(州),每家都有自己的寶庫——市州博物館。每座博物館里又有最具代表性的鎮(zhèn)館之寶。它們代表的是一個地域的文化精粹。館藏精品很多,不能一一列舉,我們精選了十四市(州)博物館的14件鎮(zhèn)館之寶,不知哪件寶物,最動你心?

春秋慍兒青銅盞——岳陽市博物館

岳陽市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春秋慍兒青銅盞,國家一級文物。器身有銘文,記錄楚人入湘歷史。

這件鎮(zhèn)館之寶1986年在岳陽縣筻口鎮(zhèn)蓮塘村鳳形咀山出土。

器作扁圓形,蓋隆起,中部有由蛇盤結(jié)而成的鏤空圓形提手,由四組共12根圓柱承托。

器蓋、身內(nèi)壁有銘文七字,經(jīng)考證大意為:“春秋時期湘北一帶,形勢大好,它是楚國堅實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基地,鑄成楚國強盛的基礎(chǔ)。”銘文內(nèi)容雖然簡單,但一字一議,表述得比較完備。

楚國時期的湖南,幾乎沒有留下歷史文獻記載,這些帶有銘文的出土青銅器,就成為了記錄那段歷史極為珍貴的資料。

專家認為該文物屬春秋中期后段的楚國器物,因銘文中有“慍兒” 兩字,故命名為春秋慍兒青銅盞。

中脯王鼎——懷化市博物館

懷化市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 :中脯王鼎, 國家一級文物。稀有的秦代青銅重器。

該文物因其口沿下外壁刻有“中脯王鼎”銘文而得名,1978年于溆浦縣馬田坪M24秦墓中出土。

“中脯王鼎”外觀頂部帶蓋,內(nèi)斂子母口,圓腹圜底,矮蹄足,方形附耳一對,耳上端略為外撇,蓋隆起,上置三環(huán)狀鈕,鈕與耳內(nèi)銅鏈,1994年12月被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據(jù)懷化市文物專家田云國介紹, “中脯王鼎”出土時本為一對,形制規(guī)格一模一樣,一只留在了湖南省博物館,一只留在了懷化市博物館。

懷化古屬楚國黔中郡,那為什么在楚地會出現(xiàn)秦國銅鼎呢?

原來是商鞅變法后,秦國日益強盛,開始了一統(tǒng)天下的征程。伴隨“中脯王鼎”出土的銅矛,上刻有“少府”兩字,史書記載“少府”為秦官名,而且“中脯王鼎”出土的墓葬封土厚達3米多,上面還覆蓋著3座現(xiàn)代大墓,這就說明墓葬規(guī)格相對較高,由此推測可能是秦代將領(lǐng)在征戰(zhàn)中逝世于楚地。

評皇券牒——永州市博物館

永州市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清康熙“評皇券牒”木刻板,迄今為止中國首次發(fā)現(xiàn)的《評皇券牒》木刻印版。

2005年當?shù)匚奈锊块T在藍山縣荊竹鄉(xiāng)征集而來?!霸u皇券牒”又稱“平皇券牒”,是瑤族民間流傳的一種漢字記瑤音的文書。

除文字敘述外,還繪有瑤族服飾、瑤民生產(chǎn)和娛樂場面,文物上的場景對推進瑤族歷史文化和源流研究,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

同時,它對研究雕版印刷術(shù)在永州瑤族地區(qū)的傳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纏枝牡丹紋青花瓷罐——湘潭市博物館

湘潭市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元末纏枝牡丹紋青花瓷罐。元青花精品。

這件館藏文物造型為元代罐類中的飽滿型。

該罐腹徑長于罐高、罐直口、短頸、鼓腹、淺圈足、內(nèi)外施白釉、外壁以青花為飾,花紋繁密,由上至下分為五層:纏枝花葉、纏枝蓮花、纏枝牡丹、卷草、仰蓮瓣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睈凵徥蔷铀校徎ㄏ笳骷儩?,牡丹是我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長期以來被人們當作富貴吉祥、繁榮興旺的象征。

元青花主要紋飾是纏枝牡丹,肩部的纏枝蓮與近底部的仰蓮,夾著中部主紋纏枝牡丹,寓意蓮生富貴。

商龍柄獸面紋銅壺——邵陽市博物館

邵陽市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商代龍柄獸面紋銅壺。極為精美的夔龍紋青銅器。

這件鎮(zhèn)館之寶為新寧縣文物部門于1988年從飛仙橋鄉(xiāng)楓木坳村村民家中征集而來。為商末周初時期貴族專用酒具之一,與之相似的文物,僅上海市博物館館藏有一件。該壺形狀歪頸墮腹,形似長瓠,口沿曲狀,圈足單耳。單耳呈爬龍狀,龍回首張牙,曲體、尾上卷,前足附著壺頸,后腳連接壺腹,龍體飾夔紋和三角形回紋,龍首有雙耳雙角。壺頸部有兩層紋樣,上層為兩組夔紋,下層為一周勾連雷紋寬帶。

動物紋提梁卣——衡陽市博物館

衡陽市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動物紋提梁卣。青銅器精品,曾入選中國文物精華展。

該卣高50厘米,最大腹徑38厘米,1988年于衡陽縣赤石鄉(xiāng)出土,為衡陽市博物館藏。

卣,酒器。此提梁卣出土于湘江流域春秋時期的墓葬中,它的形制與中原地區(qū)西周時期的銅卣極為相似,但蓋上和腹部裝飾的蛇紋、蛙紋等,不見于中原商周同類器物。

與之形制、紋飾相近的銅卣僅在湖南湘潭和廣西各出土一件,但器高僅30余厘米。因此,這件銅卣應是湘江流域越人仿制中原西周銅卣的作品。

越人先秦兩漢時期廣泛分布在中國南方地區(qū),秦漢以后大部分融合于漢族,一部分與今天的壯族、侗族等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此卣鑄造精良,可知春秋時期湘江流域的越人已有比較發(fā)達的鑄銅水平。

1990年、2008年,該銅卣先后入選北京亞運會《中國文物精華展》和北京奧運會《中國記憶——五千年文明瑰寶展》,不僅是衡陽歷史文明的見證,也是中華歷史文明的見證。

“八部大王”銘文石碑——自治州博物館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明土家族八部大王廟門楣——“八部大王”銘文石碑。土家族的圣殿遺存。

八部大王廟是土家族宗教祭祀的圣地,在湘西最有名的是龍山馬蹄寨、保靖水壩洞、永順老司城的八部大王廟。

保靖縣拔茅鄉(xiāng)水壩洞八部大王廟,解放初期因戰(zhàn)火燒毀,遺留下石碑門楣,1979年由州博物館征集入庫收藏至今。

此碑呈長方形,長148厘米,寬76.5厘米,厚約20厘米。正中陰刻楷書“八部大王”四字,兩邊浮雕對稱兩條神龍,上部正中浮雕圖案為一龍,下部為云水紋飾。保存完整,造型古樸粗獷,極具少數(shù)民族特色。

戰(zhàn)國彩繪陶壺——常德市博物館

常德市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戰(zhàn)國彩繪陶壺,國家一級文物。代表楚文化精品的彩陶。

1987年3月14日于漢壽縣株木山鄉(xiāng)磚廠M24出土。

該文物是泥質(zhì)灰陶,蓋高5.2厘米,蓋口沿內(nèi)斂,蓋面上鼓,近沿處有三個高4厘米的立耳,飾長點紋、渦紋、三角形水波紋。壺口微侈,長頸內(nèi)弧、溜肩,肩部有對稱環(huán)形雙耳,鼓腹,假圈足。器身飾七道四弦紋,弦紋中有白色戳點。

壺由蓋和身組成,壺蓋呈折壁淺盤狀,弧頂,上有三個簡化扁狀立獸鈕。

整器線條優(yōu)美流暢,紋飾繁褥卻層次清晰,布局規(guī)整合理,是戰(zhàn)國楚墓出土彩陶之精品。

花鳥蜜蜂銀腳金步搖——株洲市博物館

株洲市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花鳥蜜蜂銀腳金步搖。元代金飾品中的上品之作。

步搖是簪的一種,由單股的簪桿和簪頭飾件兩部分組成,簪頭一般連綴花鳥枝葉飾件,走步則搖動,于是稱為步搖。

這件元代花鳥蜜蜂銀腳金步搖的簪頭連綴著金片做成的花朵、蜜蜂、大雁、枝葉等造型,紋飾精細繁復,做工十分精良,是極為難得的上品。

雙鳳谷紋玉璧——益陽市博物館

益陽市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雙鳳谷紋玉璧。雙鳳鳥造型為楚文化標志。

玉璧是一種中央有小穿孔的扁平狀圓形玉器,戰(zhàn)國晚期佳作。

益陽市博物館館徽的造型就來自于它。

玉璧鳳形精美,其雙面均飾有凸起渦紋,壁旁各附有一透雕鳳首龍身怪獸,鳳昂首向上,龍背彎曲,造型優(yōu)美生動。

鳳是楚文化的標識,鳳叱咤風云的浩氣和異彩紛呈的風采,正是楚文化精神的絕妙象征。

虎紐錞于——張家界市博物館

張家界市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戰(zhàn)國船、魚、手、心人首紋虎鈕銅錞于。令人震撼的古代青銅樂器。

該文物為銅質(zhì),軍樂器。

器作橢圓柱形,頂飾虎形鈕,虎張口、昂首、頸粗有項圈,軀細尾卷,作撲伏狀,四足飾云雷紋,虎鈕身和四肢飾柿蒂紋代表獸皮,頂平,飾有人面紋、魚紋、鳥紋、手心紋和人物、船紋,頂周邊有較寬唇邊,肩扁圓,斜弧腹?jié)u內(nèi)收,體腔比例高,下口較直,腹內(nèi)空,通體墨綠色。

西晉簡牘——郴州市博物館

郴州市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西晉簡牘。了解正史記載不多的西晉。

2003年至2004年郴州市蘇仙橋一基建工地出土三國吳簡 107 枚、西晉簡牘904枚,是中國簡牘史上的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

經(jīng)考古人員辨認和證實,簡牘記載了西晉惠帝時期桂陽郡政府機構(gòu)設(shè)置、郡縣治理、地理交通、人口與賦稅、土地與物產(chǎn)、祭祀習俗等內(nèi)容。

由于西晉王朝歷史短暫,正史記載不多,這批簡牘對研究西晉歷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鸮卣——婁底市博物館

婁底市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鸮卣,國家一級文物。商晚期青銅酒器,以鸮為造型的青銅器。

出土于雙峰縣金田鄉(xiāng)月龍村廟嘴上南面土坡的鸮卣,通高:23.5厘米;腹深:13厘米;口長:20厘米。

該器物是商代晚期青銅酒器,該器表面呈草黃色,雖銅質(zhì)生銹,外觀依舊光澤,出土時卣內(nèi)裝有玉玦、玉璜等。

身呈橢圓形,帶蓋,器身用羽翅裝飾,蓋面飾淺浮雕饕餮紋飾,兩端為獸嘴,器腹兩側(cè)各置一環(huán),內(nèi)系提梁,底印有四矮獸足。

湖南省僅有四件鸮卣,婁底市博物館藏“廟嘴上鸮卣”是其中之一,其余藏湖南省博物館。

象紋大銅鐃——長沙市博物館

長沙市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象紋大銅鐃,國家一級文物。中國出土銅鐃之王,寧鄉(xiāng)青銅器群中的重器。

鐃為樂器,使用時口朝上敲擊,用于軍旅,該文物1983年在寧鄉(xiāng)市黃材鎮(zhèn)龍泉村出土。

此鐃呈褐綠色,鉦部作合瓦形,上寬下窄,甬呈圓管狀,與鉦腔相通。鉦面飾以粗線條組成的獸面紋,獸面以長鼻為界,左右兩側(cè)對稱,半浮雕兩眼略微凸出,上刻云雷紋。

隧部淺浮雕一對相向站立的大象,鉦之周邊、甬部滿飾云雷紋。形體高大,氣勢恢宏,是迄今為止我國發(fā)現(xiàn)的商周銅鐃中最大的一件。

(據(jù)“湖湘地理”微信公眾號)

猜你喜歡
館之寶文物博物館
“國寶”厚福
文物的棲息之地
金橋(2022年6期)2022-06-20 01:35:46
鎮(zhèn)館之寶
——石犀
奇妙博物館(2022年4期)2022-04-24 07:59:40
鎮(zhèn)館之寶
——泉州宋船
奇妙博物館(2022年3期)2022-03-23 05:16:10
博物館
小太陽畫報(2020年4期)2020-04-24 09:28:22
博物館的黃金吊燈
文物的逝去
東方考古(2019年0期)2019-11-16 00:46:08
文物超有料
露天博物館
文物掉包案
安国市| 井冈山市| 德令哈市| 临夏县| 武乡县| 社会| 漳州市| 疏附县| 东兰县| 余干县| 化德县| 天门市| 古蔺县| 信丰县| 徐闻县| 墨脱县| 化德县| 阜宁县| 万山特区| 阿克| 黄龙县| 天峻县| 菏泽市| 巢湖市| 南和县| 孝感市| 凌源市| 读书| 荣昌县| 泰宁县| 精河县| 利津县| 酒泉市| 海门市| 新干县| 高要市| 吉隆县| 五指山市| 石首市| 颍上县| 太仆寺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