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 張涵
摘要:為進一步夯實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幼兒教育階段的傳承體系,積極響應《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讓孩子從小誦讀這些最有價值的書,就如同師從賢哲,從人生的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從高起點展開人生。從小教導兒童誦讀經典,不僅符合兒童學習的天性,而且自幼就開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奠定一生儒雅人格的基礎。讀古之人,與圣賢為伍,是一個人精神境界高尚的表現(xiàn)。
關鍵詞:國學;幼兒教育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1-124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堅實根基。流傳千百年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道德理念、人文精神,為社會道德建設提供了有益啟發(fā),為治國理政提供了有益啟示,也為全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啟迪。
1幼兒園開展國學教育的意義:
1.1國學經典,蘊涵常理常道、教導人生常則常行,是人類最有價值、最高哲學思想的書。如《易經》《詩經》《道德經》《孝經》《論語》《大學》《中庸》等這些經典之經典,凝聚了我國數千年的文明史和傳統(tǒng)文化,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行文流暢,氣勢磅礴,辭藻華麗,前后連貫,朗朗上口;內容豐富,包含有諸如天文、地理、歷史、治國、修身、道德、倫理等豐富知識,古往今來,無數少年兒童從中汲取知識,陶冶情操,提高修養(yǎng)。
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18個德目中,有三分之一是關于行為習慣的,如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勤勞節(jié)儉、誠實守信、謙虛禮貌等待等,這些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既要靠家長和老師的正面引導,也要靠國學知識的熏陶。
1.2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生活無憂,在家庭中是小太陽,兩代人四顆星圍繞著太陽轉,衣、食、住、行都以孩子的需求為中心,極易養(yǎng)成孩子自私、任性、驕傲、脆弱等不良習慣,生活中類事例比比皆是。
對孩子進行國學教育,可以讓孩子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得到熏陶。如孩子讀了《弟子規(guī)》中“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后,便會產生感恩父母的初始心態(tài),為以后孝敬父母打基礎;而當讀了“惟德學,惟才藝,不如人,當自勵。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就會引導孩子關注修德育才,少些與別人攀比吃穿的想法。
1.3國學大師牟宗三說:“少兒學習的國學經典是中華文化的儲蓄銀行,中華文化最好的貨幣就是經典,在年幼時將最好的貨幣存在他們心中,他們長大后一定會知道怎么用?!?/p>
國學理念把人的發(fā)展分成四個階段,即“幼兒養(yǎng)性、童蒙養(yǎng)正、少年養(yǎng)志、成人養(yǎng)德”,每個階段都有其自身特點?!坝變吼B(yǎng)性”指的是為孩子奠定優(yōu)美的人格?!巴绅B(yǎng)正”指的是用圣賢智慧陶冶孩子的情操?!吧倌牮B(yǎng)志”是指鼓舞孩子追求崇高理想,培養(yǎng)遠大志向?!俺扇损B(yǎng)德”指的是積累厚重的德行,以高尚的道德修養(yǎng)展開真實的生命旅程。人生的四個階段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每個階段都與國學思想有著密切關系。
2.幼兒園實施國學教育過程可分三個階段:
基礎國學活動課程,為國內第一套以原創(chuàng)繪本形式推出的全系統(tǒng)幼兒國學課程,為北京師范大學果雪兒幼兒國學教育研發(fā)推廣課題成果。
小班 《弟子規(guī)》為主注重一日生活常規(guī)的養(yǎng)成。
中班 《三字經》為主注重常識的踐行。
大班 《千字文》《聲律啟蒙》為主注重語言應用及幼小銜接。
3.幼兒園實施國學教育的準備工作:
3.1環(huán)境熏陶
幼兒學習國學需要良好的客觀環(huán)境。這里所謂的環(huán)境不單單指的是外在環(huán)境的布置,更是內在人文環(huán)境的熏陶,要想讓幼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在外在環(huán)境中可以提供一些學習國學的便利條件,如在角色扮演區(qū)可以以國學故事為扮演內容,進行相應的布置,在圖書區(qū)放一些兒童畫報等。
3.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建構形式多樣化
誦讀識記是幼兒學習國學知識的重要方法,通過誦讀達到熟練記憶的程度,以利于孩子在生活中慢慢理解和運用。但這絕對不是國學教育的主要目的。幼兒國學教育應該以游戲為途徑,進而將其在生活中得以內化。教師要有意識通過孩子能夠理解的故事感興趣的游戲等引導孩子真正理解所學的知識內涵。培養(yǎng)幼兒在園里形成熱愛集體、關心他人的良好風氣,養(yǎng)成講文明、懂禮貌、好學上進的行為習慣。家長要引導孩子將國學知識運用到生活起居、學習游戲、小朋友交往等各方面,使他們成為尊敬父母、善待他人、熱愛勞動、自理自立的好孩子。還應豐富幼兒教育途徑,實現(xiàn)禮文雙修。
3.3幼兒園的國學教育應注意家園配合
幼兒在園時間有限,學習國學的時間也很有限,所以如果想要幼兒將他所學的保持下去,就需要家長的強化與配合,如果在幼兒園學到的習慣品質不能在家庭中保持下去,就很難達到國學教育的目標。以《弟子規(guī)》為例,第一章即是教育幼兒孝的重要性,而且孝也是所有國學思想的核心,所以在幼兒園對幼兒進行國學教育,也能減輕家長的教育負擔,促進幼兒與家長直接愛你的溝通,起到補充家庭教育的作用,所以家長也應適當的理解國學教育的內涵且以身作則,幼兒園也應適當的開展一些以國學教育為主題的親子活動。
《聯(lián)合國兒童宣言》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全人類都應該把優(yōu)秀的東西留給下一代。國學經典教育含有穿越時空、超越狹隘意識形態(tài)的價值,有著不可替代的教育內涵。幼兒期是開展國學教育的最佳時期,因此,用適當的方式把人類公認的好的財富傳承給我們的下一代,是小夫子國學和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張瑋.淺析國學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J].決策探索(下),2020(11):48-49.
[2]于曰菊.談國學經典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滲透[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17):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