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月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 (廣東廣州 510180)
接受心臟大血管手術的患者在術后常易合并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通常需對患者實施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進行呼吸支持,以此保證患者的氧供,減輕耗氧量,從而達到減輕心臟負荷的目的。有研究表明,在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期間,輔助縮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常規(guī)呼吸訓練能有效促進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復,利于不斷改善患者的血氣分析指標,恢復患者肺功能,加速患者的康復進程[1-2]。當前,除常規(guī)的呼吸訓練外,呼吸器也被逐漸用于患者的呼吸訓練實踐中,且能取得較好的訓練效果[3]?;诖耍狙芯恐荚谔接懞粑饔柧氃谛呐K大血管手術后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心臟大血管外科收治的心臟大血管手術后行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的60例患者,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45~75歲,平均(55.25±3.17)歲;體質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19~26 kg/m2,平均(22.07±0.26)kg/m2。觀察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46~77歲,平均(55.22±3.15)歲;BMI 18~27 kg/m2,平均(22.10±0.28)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納入標準:符合心臟大血管手術指征,且均在術后實施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患者和(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肝、腎功能正常。排除標準:合并呼吸系統(tǒng)疾病,如哮喘、活動性肺結核、間質性肺炎、支氣管擴張等;近3個月有胸部手術史、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使用史。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呼吸訓練。(1)縮唇呼吸訓練:護理人員協(xié)助患者取舒適坐位,幫助患者放松全身肌肉,囑患者將雙手置于上腹部,指導患者緩慢用鼻吸氣,要求患者呼氣時嘴唇縮成“吹笛狀”,使氣體經(jīng)由縮窄的口腔緩緩呼出,控制呼吸頻率在8~10次/min,單次訓練10~15 min,2次/d。(2)腹式呼吸訓練:護理人員協(xié)助患者取舒適坐位,要求患者左手放于胸前,右手放于腹部,指導患者由鼻吸氣,吸氣時挺起腹部,口呈吹哨狀呼氣的同時內(nèi)收腹部,呼吸頻率控制在8~10次/min,單次訓練10~15 min,2次/d。(3)橫膈肌阻力訓練:協(xié)助患者取仰臥位,將頭部稍抬高,護理人員將手放于患者前肋骨下方的腹直肌上,要求患者用鼻緩慢深吸氣時緩慢隆起腹部,手隨腹部隆起緩慢向上抬起,用口呼氣時則慢慢收縮腹部,保持適當?shù)暮粑l率(13~16次/min)和呼吸深度,5次/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呼吸器訓練:護理人員協(xié)助患者取坐位,背靠在病床上,將呼吸器(江蘇高信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Ⅱ型)垂直平放于眼高位置,連接吸氣軟管,將咬嘴及其管路連接肺活量訓練器,確定無漏氣后,指導患者含住咬嘴,左手托訓練器,右手放于肋下上腹部,緩慢呼氣后,慢慢吸氣,使訓練器球體隨之升起,然后試著持續(xù)吸氣使訓練器球體升起到最高刻度點,屏氣維持2~3 s,松開咬嘴緩慢將氣體排出,在每次深呼吸后調(diào)整呼吸,10~15次/d。
兩組均持續(xù)干預1周。
(1)血氣分析指標:分別于干預前及干預1周后使用專用動脈采血針穿刺患者橈動脈取動脈血1~2 ml,抗凝處理后立即送檢,使用血氣分析儀(武漢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T1000型)測定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y,PaCO2)、動脈血氧分壓(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2)肺功能:分別干預前及干預1周后使用肺功能儀(河南邁松醫(yī)用設備制造有限公司,MSPFT-K型)測定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xiàn)EV1),最大通氣量(maximal ventilatory volume,MVV)。
干預前,兩組PaO2、PaCO2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1周后,兩組PaO2均高于干預前,PaCO2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PaO2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干預前,兩組FEV1、MVV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1周后,兩組FEV1、MVV指標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接受心臟大血管手術治療患者的心、肺功能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當心、肺功能出現(xiàn)失代償時,則會導致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耗氧增加,加重心、肺負擔,并形成惡性循環(huán),引起嚴重的呼吸障礙,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臨床需及時進行干預[4]。
在接受心臟大血管手術治療患者中應用呼吸機行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能有效提供吸氣正壓,起到增加通氣量、減少呼吸做功及緩解呼吸困難的效果。但有研究指出,在撤除呼吸機后,患者的自主呼吸功能仍較弱,不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5]。因此,在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期間實施相應的呼吸訓練來提升患者的自主呼吸功能十分必要??s唇呼吸訓練、腹式呼吸訓練、橫膈肌阻力訓練是臨床常用的呼吸訓練法,能有效增加膈肌和腹肌活動,提高呼吸效率,增加肺通氣量,改善呼吸功能,利于不斷改善患者的血氣分析指標及肺功能。除常規(guī)的呼吸訓練法外,呼吸器作為自主吸氣肌訓練裝置,具有佩帶舒適、性能穩(wěn)定等優(yōu)點,被逐漸用于呼吸訓練中。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1周后,兩組PaO2均高于干預前,PaCO2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PaO2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兩組FEV1、MVV指標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表明呼吸器訓練用于心臟大血管手術后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患者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氣分析指標及肺功能。分析其原因為,呼吸器訓練有利于患者準確掌握吸氣速度以及吸氣容量,并維持緩慢而均勻的深吸氣模式;且利用呼吸器進行訓練時能通過吸入空氣收縮肋間外肌和橫膈肌,起到增大胸廓的前后徑、上下徑以及擴大胸廓的效果,肺部也隨之擴張膨脹,有效增加患者的肺容量,聯(lián)合常規(guī)呼吸訓練能幫助患者建立科學、高效的呼吸模式,利于改善患者的血氣分析指標及肺功能[6]。
綜上所述,呼吸器訓練用于心臟大血管手術后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患者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氣分析指標及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