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蒙古國巴彥諾爾墓、仆固乙突墓中的隨葬俑對比研究

2021-10-13 12:54:32
草原文物 2021年1期
關鍵詞:巴彥陶俑諾爾

徐 弛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

巴彥諾爾墓和仆固乙突墓是位于蒙古國圖勒河流域的兩座墓葬,巴彥諾爾墓位于仆固乙突墓西南14公里左右。兩座墓葬的形制和遺物并非當地風格,而是典型的唐墓規(guī)制。從墓中出土的隨葬俑等遺物來看,表明兩座墓葬的墓主均為接受唐朝冊封的顯貴。仆固乙突墓中出土了墓志,根據墓志信息我們得知,墓主人是唐朝金微都督府都督仆固乙突。而巴彥諾爾墓沒有出土墓志,墓主人信息不明。經筆者研究認為,巴彥諾爾墓的墓主人很可能是唐朝羈縻府州時期鐵勒仆固部首領,仆固乙突的祖父,首任金微都督仆固歌濫拔延①。雖然中外學者已對兩座墓葬的情況有了初步認識,但對隨葬俑的研究還有不足。故本文就墓中出土的隨葬俑進行專題研究。

一、隨葬俑概述

在巴彥諾爾墓和仆固乙突墓的考古報告中,蒙方學者對隨葬俑的數量記錄的比較模糊,對文物的識別亦有一些值得商榷之處,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梳理和研究。2019年,筆者在蒙古國考古研究所巴圖寶力道研究員的帶領下,實地考察了巴彥諾爾墓和仆固乙突墓,并走訪了收藏巴彥諾爾墓出土文物的哈拉和林博物館,以及收藏仆固乙突墓出土文物的烏蘭巴托扎納巴扎爾博物館,取得了第一手材料。因此,本文將對兩座墓葬隨葬俑的數量,進行更為準確的梳理。

巴彥諾爾墓中的陶俑保存較為完好,大都發(fā)現于兩座壁龕內。壁龕內擺放有彩繪男女俑、騎馬俑、狗、豬、駝、羊等,在A龕中發(fā)現立俑49件,羊傭1件,雞俑1件,狗俑1件,豬俑1件,騎馬俑6個;B龕發(fā)掘出立俑41件,駱駝1件,騎馬俑12件,共計113件。天王俑2件、鎮(zhèn)墓獸2件。男女俑高約22-24厘米,兩個天王俑分別高66厘米和62厘米②。此外,巴彥諾爾墓中出土了一些獨特的木俑。根據考古報告,這些木俑均在墓室中發(fā)現。雖然墓中發(fā)現的木制品數量不多,但制作工藝復雜多樣。墓葬的主墓室中出土木制品共12種,約20件,包括女侍、胡人、迦陵頻伽、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神獸③。隨葬俑共計141件。

在仆固乙突墓中,陶俑同樣主要發(fā)現于兩個壁龕(圖一)。龕里共有54件風帽俑,其中A龕25件,B龕29件;14件騎馬俑,包括風帽騎馬俑以及胡人騎馬俑,其中A龕5件,B龕9件;另外,A龕還有3件襥頭男侍俑。在墓室兩側,有兩個天王俑及兩個鎮(zhèn)墓獸,共75件陶俑。仆固乙突墓中的陶俑與巴彥諾爾墓相比,制作技法類似,但制作更精良,由于曾被嚴重盜擾,陶俑損毀嚴重,原本數量應該更多。但其墓中立俑的高度在21-24厘米左右,天王俑的高度在60厘米左右④,墓室中還發(fā)現了多個木俑,題材包括侍從、馬、駱駝、魚、迦陵頻伽、鳥等,共約47件⑤。根據筆者統計,共約121件俑,由于不少陶俑已經殘破,實際上數量應該更多,考古報告中提到木俑和陶俑共有約150件⑥,因此,仆固乙突墓中的俑總數約在121-150件之間。

圖一 仆固乙突墓側面壁龕復原(扎納巴扎爾博物館藏)

二、別敕葬、詔葬與隨葬俑

《唐六典》卷二三《甄官令》云:“凡喪葬則供其明器之屬,別敕葬者供,余并私備。三品以上九十事,五品以上六十事,九品已上四十事。當壙、當野、祖明、地軸、誕馬、偶人,其高各一尺;其余音聲隊與僮仆之屬,威儀、服玩,各視生之品秩所有,以瓦、木為之,其長率七寸”⑦。可見由甄官署統一供應明器的墓葬,即屬于別敕葬。受別敕葬制度優(yōu)待的墓葬,其隨葬俑可以比制度規(guī)定的更多。如《唐會要》卷三八《葬條》:“其別敕優(yōu)厚官供者,準本品數十分加三等,不得別為華飾”⑧。巴彥諾爾墓和仆固乙突墓墓主人均官居三品⑨,根據制度規(guī)定,可隨葬一百二十個陶俑⑩。其中的隨葬俑雖然超出制度規(guī)定的三品以上的九十個,但也并非逾制,而是在別敕葬的規(guī)制范圍之內。另外,巴彥諾爾墓和仆固乙突墓的墓主人為漠北部落酋長,墓葬位于漠北地區(qū),顯然在當地沒有自備明器的條件。因此,明器只能由甄官署供應,應屬別敕葬無疑。

其實,高宗至玄宗時期有一大批墓葬中的陳設超越了常規(guī)制度規(guī)定的數量。因此,無論是巴彥諾爾墓還是仆固乙突墓,雖然隨葬俑數量偏多,但都是這一時期在別敕葬制度下優(yōu)待的正?,F象。根據吳麗娛的研究,在唐代,墓葬擁有朝廷所給之特殊規(guī)格以及監(jiān)護使的派遣,應為詔葬。別敕葬不一定等同于派遣了護喪使的詔葬,但詔葬一定在別敕葬之內。根據仆固乙突墓志所述,“敕朝散大夫、守都水使者、天山郡開國公麴昭監(jiān)護吊祭……凡厥喪葬,并令官給,并為立碑 ”11。由此可見,仆固乙突墓應屬詔葬,但巴彥諾爾墓中沒有發(fā)現文字,無法推斷朝廷是否派遣護喪使,只能暫定為別敕葬。

吳麗娛認為,唐朝對蕃將和投唐的部落首領喪葬常常給以詔葬的待遇,如泉男生、論弓仁、阿史那毗伽特勒與回紇王子奢秉義等,都曾為之派設監(jiān)護使,并尊重其本民族習俗。詔葬一般不給外官,但對蕃將也有例外。她發(fā)現,拓跋寂于開元二十四年薨于銀州,是唐前期詔葬被施于邊將的一個先例12。而巴彥諾爾墓與仆固乙突墓的發(fā)現,將別敕葬與詔葬施于邊將的時代從玄宗開元年間提前至高宗統治時期。

三、 陶俑分類與初步研究

(一)陶俑的題材

在巴彥諾爾墓和仆固乙突墓中,出土了文官俑、站立風帽俑、侍女俑、騎馬俑、騎馬伎樂俑、天王俑、鎮(zhèn)墓獸等多種多樣的陶俑。首先,我們先從題材角度分析。

1.文官俑、站立風帽俑、侍女俑、騎馬俑、騎馬伎樂俑

在巴彥諾爾墓中,陶俑數量最多的幾類是文官俑、站立風帽俑、侍女俑、騎馬俑以及騎馬伎樂俑(圖二),這幾類俑也是在這一時期的唐墓中常見的題材。李丹婕發(fā)現巴彥諾爾墓武士俑、風帽俑和騎馬伎樂俑與乾封二年(667)蘇定方墓中的同類題材接近,并將侍女俑與麟德元年(664)鄭仁泰墓、乾封二年(667)段伯陽妻高氏墓、總章元年(668)李爽墓中的侍女俑對比,發(fā)現發(fā)型、服飾等均極為相似,這一定程度上也可證明巴彥諾爾墓同樣也是這一時期的墓葬13。

圖二 巴彥諾爾墓中的文官俑、風帽俑、侍女俑、騎馬俑、騎馬伎樂俑

在仆固乙突墓的側龕中,只發(fā)現了風帽俑、騎馬風帽俑、騎馬胡人俑以及為數極少的文官俑(圖三),由于墓葬盜擾嚴重,大多已殘,從出土情況來看,不僅陶俑的數量少于巴彥諾爾墓,其種類亦少于巴彥諾爾墓。但其墓室中的木俑種類和數量,卻遠多于巴彥諾爾墓,因此隨葬俑的總數與巴彥諾爾墓非常接近。

圖三 仆固乙突墓中的風帽俑、騎馬俑、文官俑(扎納巴扎爾博物館藏)

騎馬伎樂俑、甲騎俑是巴彥諾爾墓中獨有的陶俑。騎士拿著各種樂器正在吹奏,馬穿著鐵甲,鐵甲以銀色顏料涂色,但大多已褪色,露出了下面的紅色。唐墓中的甲騎騎士俑,目前僅見于懿德太子墓、李壽墓和段元哲墓14。甲騎具裝在唐朝較少應用于戰(zhàn)爭,多用于儀仗,唐墓中的甲騎騎士俑應該均為儀仗功能15,巴彥諾爾墓中的甲騎具裝伎樂俑證明了這一點。但墓中還出現了甲騎具裝戰(zhàn)馬,保存完好,目前同類型的陶俑未在唐墓中發(fā)現。甲騎馬在草原族群的眼中,依然是戰(zhàn)爭中沿用的戰(zhàn)馬,曾在這一時期漠北地區(qū)的巖畫中(圖四)廣泛出現過16。

圖四 甲騎具裝騎士

2.鎮(zhèn)墓獸、天王俑

鎮(zhèn)墓獸和天王俑是唐墓中的必備元素,巴彥諾爾墓和仆固乙突墓中亦是如此(圖五)。巴彥諾爾墓中的鎮(zhèn)墓獸一個是獅子形態(tài),一個為人面鳥喙和偶蹄。這兩種不同類型的鎮(zhèn)墓獸在唐朝有專門的名稱,在文獻中被稱為“祖明、地軸”,在河南鞏義市康店鎮(zhèn)磚廠唐墓出土的兩件鎮(zhèn)墓獸,獸面背部墨書“祖明”二字,這說明人面鎮(zhèn)墓獸為“地軸”17。巴彥諾爾墓中的“祖明”及“地軸”區(qū)分非常明確,與唐代規(guī)制完全吻合。根據李丹婕的研究,這種鎮(zhèn)墓獸的組合在河北南和縣郭祥夫婦墓中曾出現過,該墓葬建于垂拱四年(688),與巴彥諾爾墓屬同一時期18。仆固乙突墓的“祖明”亦為類似獅子的獸面,但“地軸”為豬鼻人面,爪足。這種類型的豬鼻地軸見于張臣合墓,可見兩墓中的祖明、地軸同為高宗時期的風格。此時的鎮(zhèn)墓獸獸面、人面區(qū)別明顯,開始出現蹄足,后肢全曲,呈蹲踞式。肩部有齒形鬣毛2到3支。踏板較厚,為巖石狀。風格簡約,比較接近現實的獸類19。

圖五 兩墓發(fā)現的天王俑和鎮(zhèn)墓獸

天王俑在文獻中被稱為“當壙、當野”,程義在《關中地區(qū)唐代墓葬研究》對唐代不同時期的天王俑做了分類研究。他根據踏板和腳踩物的不同,將這一時期的天王俑分為兩種:IIa式,僅有樹墩形踏板,腳下不踩小鬼和動物。紀年標本出土于麟德元年(664)新城公主墓、麟德元年(664)鄭仁泰墓、總章元年(668)張臣合墓。IIb式,踏板較薄,腳下踩一趴臥動物。紀年標本出土于乾封二年(667)蘇君墓、總章元年(668)李爽墓20。天王俑的形象從巴彥諾爾墓到仆固乙突墓有了較大轉變,按照程義的分類,巴彥諾爾墓中的天王俑為IIa式,仆固乙突墓中的天王俑形象為IIb式,這兩個墓中出土的天王俑雖然屬于不同類型,但均為高宗時期的常見風格。3.動物俑

動物俑亦為唐墓中的常見元素。在巴彥諾爾墓中,出土了陶制馬、駝、羊、雞、狗、豬俑等等。但在仆固乙突墓中,除了騎士俑騎的馬之外,并未在側龕發(fā)現單獨的動物陶俑的痕跡。與之相反的是,仆固乙突墓主墓室中出土了大量木制動物俑,如木制駝俑、木馬俑,不同大小和造型的鳥俑以及魚俑。這種變化的原因,還有待進一步探究。

綜上所述,從陶俑的風格和特點來看,筆者推斷巴彥諾爾墓的建造時間約在高宗顯慶至總章年間,約在660-670年左右,建造時間應早于仆固乙突墓。

(二)陶俑的制作方法

巴彥諾爾墓和仆固乙突墓中的隨葬俑的制作方法,是先用細泥制作、之后刷上彩繪。這與關中地區(qū)發(fā)現的部分陶俑制作方法相似。額爾敦寶力道和夏南悉等學者認為,巴彥諾爾墓、仆固乙突墓的陶俑和吐魯番地區(qū)發(fā)現的陶俑在所用顏料上有一定相似之處。他們認為,巴彥諾爾墓的騎馬伎樂俑、鎮(zhèn)墓獸、天王俑表面的天藍色在長安地區(qū)很少出現,但在中亞經常出現,需要考慮兩座墓葬中的陶俑與吐魯番阿斯塔那墓中陶俑的關系21。雖然陶俑上的顏料可能與西域有關,但從制作方法來看,吐魯番地區(qū)的陶俑與這兩座墓葬的陶俑并不相同。阿斯塔那墓中的大型陶俑是用木頭交叉捆綁作為支撐點,然后在木棍上捆扎蘆葦或其他草類,做出內部形狀后,再上一層粗泥做出俑類的細部,如五官表情、衣紋皺褶等22。根據仆固乙突墓中斷成幾截的天王俑來看,該俑內部不存在木頭交叉捆綁做支撐。

前文證明,兩座墓葬均為別敕葬,因此,墓中的明器是依據唐朝制度,在甄官署的統一安排下制作。但由于陶俑難以長距離運輸,在墓葬旁就近制作是唯一的選擇。不過這種臨時搭建的作坊制作出的陶俑,很難像關中地區(qū)發(fā)現的同級別墓葬中的陶俑那樣精美。這一推測得到蒙古國考古學家敖其爾的肯定,根據蒙方考古學家檢測,巴彥諾爾墓中陶俑中的泥土與當地的泥土一致。

四、木俑

根據《唐六典》記載,“凡喪葬則供其明器之屬……以瓦、木為之?!边@說明,木俑和陶俑一樣,亦為明器,也是唐代墓葬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巴彥諾爾墓和仆固乙突中,就出土了一些獨特的唐代木俑。從考古報告和發(fā)掘現場的圖片來看,除巴彥諾爾墓壁龕中中的四個木制文官俑外,大多數木俑是在主墓室中發(fā)現。

(一)木俑的題材

巴彥諾爾墓主墓室中出土木制品共12種23,約20件,包括女侍、胡人、以及迦陵頻伽、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神獸,還有馬和水鳥等動物。雖然墓中發(fā)現的木制品數量不多,但制作工藝非常有趣。這些雕像制作非常精美,外面畫著美麗的彩色顏料。

無獨有偶,在附近的仆固乙突墓中,同樣出土了許多有著特殊器型的木俑,也均發(fā)現在墓室,共有約47件,題材包括侍從、馬、駱駝、魚、迦陵頻伽、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等。

1.迦陵頻伽俑

根據考古報告,“迦陵頻伽”(Kalavinka)木俑在巴彥諾爾墓中發(fā)現一件,用木材刻畫而成的鼓腹而立的人胸、鳥尾神獸形象,穿著斜衽開襟的衣服,衣襟繪有黑、綠、紅色紋飾,大腿旁鉆孔。身體的主體、頭、腿、翅膀都是分別制作然后再組裝起來的。原物所表現的衣襟上繪制出了各種顏色的花紋24。

這種“迦陵頻伽”形制的木俑在仆固乙突中亦有發(fā)現,除了有兩個鳥身人首“迦陵頻伽”之外,亦有多個鳥型“迦陵頻伽”,斯加夫將其原型比定為佛教的迦樓羅(Garuda)。仆固乙突墓中的類似木俑不僅數量多,保存情況也好于巴彥諾爾墓。

2.侍從俑

巴彥諾爾墓主墓室中侍從俑保存狀況尚可者,可見十二件,均僅剩胸部以上部分,胸部以下的衣服已腐朽(圖六,1)??脊湃藛T識別出五件木制女性胸像,因為保存狀況差,只能大致判斷為發(fā)髻堆系在頭上的女性胸像;另外還分辨出四件木刻男性胸像,因為木雕長期處在潮濕環(huán)境中,保存狀況較差,顏色已經不清楚,面容也已經模糊不清。木俑的眼、鼻、口、耳用紅色顏料染繪。木雕像上的其他部分用了棕黃色、黑色、紅色的顏料25。從女性的頭部來看,木俑體現了典型的唐代仕女發(fā)飾和妝容,而男性主要形象特征為絡腮胡,高鼻深目,是典型的胡人樣式。

這類木俑在仆固乙突墓中亦有多個。而且,仆固乙突墓的木人俑保存狀況比巴彥諾爾墓好得多,除了木制胸像以外,還有不少連衣服都保存基本完好的木俑,讓我們看到了木制胸像的全貌。木女俑身著帶有聯珠紋的絲綢上衣,下身穿初唐時期常見的條紋長裙(圖六,2)。

另外,仆固乙突墓中帶尖帽,下身穿虎紋褲的胡人俑樣式也十分罕見(圖六,3)。仆固乙突墓中出土了兩個虎紋褲胡人俑,其中一個手持馬球桿26。與巴彥諾爾墓相比,仆固乙突墓中的侍從俑種類和數量明顯更多。斯加夫發(fā)現,唐代發(fā)現木俑最多的墓葬可能是位于吐魯番阿斯塔那的73TAM206號墓。而仆固乙突中的木俑數量可能是現存唐代墓葬中第二多的27。

圖六 出土木俑

3.四神俑

四神俑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木俑。巴彥諾爾墓、仆固乙突墓出土的四神俑(圖七)中的青龍、白虎,上有神仙騎乘。仙人騎龍虎是我國自戰(zhàn)國以來的傳統題材,發(fā)展到漢代達到一個高峰,但其往往是作為仙界場景的一個要素或主紋的輔助出現的。但到了南北朝時期,仙人神獸的組合已經成為墓室繪畫的主要題材。這種仙人與神獸共同嬉戲的表現形式是南朝的特點,從中可以看出南朝貴族的優(yōu)裕自在,采取漢化政策的北魏的畫像石棺之圖像應是在南朝的影響下產生的。而在同期或稍后的北方,仙人騎龍虎的做法更加流行,其流風蔓延至隋唐乃至明清建筑裝飾28。

圖七 出土的四神木俑

隋唐時期,在壁畫及石雕線刻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形象的墓葬常見,但以木俑雕刻四神的卻僅見于巴彥諾爾墓及仆固乙突墓。仆固乙突墓中的四神保存狀況不佳,在博物館,筆者發(fā)現了玄武的身體和白虎的頭部。

巴彥諾爾墓道中有四神壁畫及四神木俑,但仆固乙突墓中僅發(fā)現了四神木俑。齊東方認為,社會發(fā)展經過一段時期穩(wěn)定,軍功集團的地位逐漸被文官甚至近寵宦官取代,人們失去了用儀仗俑群表達地位的興趣,儀仗俑群逐漸消失,長墓道、帶小龕的墓也成為不必要的形式,因此隨葬品和墓葬形制出現了同步變化29。從初唐到盛唐,四神圖像逐漸從墓道兩側走進墓室之內,四神圖像是為墓主人到彼岸服務的,其位置從墓道移動至墓室,說明墓葬建設者關于四神的信仰發(fā)生了變化30。巴彥諾爾等墓中的木雕四神中的青龍白虎均有神仙騎乘,又發(fā)現在墓室里,可能起引導死者靈魂以及護佑的作用。

4.馬車

見于巴彥諾爾墓(圖八)。根據發(fā)掘簡報,我們得知主墓室北側鋪放長方形木質供臺,其上擺放各種供品,包括木雕的馬、駱駝、車等31。根據圖錄和考古報告,我們沒有發(fā)現木雕駱駝,而木雕的棗紅色駿馬卻有兩匹。筆者認為,由于和這兩個車輪均發(fā)現在祭臺上,應該是組合使用的,因此我們應該將兩匹馬和車看作一組木雕車馬俑。而主墓室放置這臺馬車的作用,可能與四神有關。意義可能是在四神的護佑下,主人搭乘馬車,到達自己的靈魂棲居之所。

圖八 巴彥諾爾墓中的馬車殘件

5.鳩杖

見于巴彥諾爾墓(圖九)。木鳥長11.6厘米,寬2.47厘米,高3厘米,與前述迦陵頻伽、朱雀的造型完全不同。根據武威磨嘴子漢墓及其他甘肅地區(qū)發(fā)現的漢晉墓葬內同類型木俑來看,木鳥放在棺材旁邊。說明木鳥可能是鳩杖的杖頭。鳩杖,也叫王杖,是古代朝廷為老人特制的一種拐杖,因拐杖上端有一木雕的斑鳩而得名,在甘肅武威地區(qū)墓葬中多次發(fā)現。鳩鳥是古代的“不噎之鳥”,朝廷以此來表達對老人們飲食正常、身體健康的良好祝愿,是政府以立法的形式維護和保障老年人生活權益的一種養(yǎng)老尊老制度32。玄宗曾在宮殿賜杖賜宴,以示敬老。開元二年(714)九月“, 丁酉,(玄宗)宴京師侍老于含元殿庭,賜九十以上幾、杖,八十以上鳩杖,婦人亦如之,賜于其家”33??梢娫谔瞥賳T的墓中發(fā)現鳩杖,是很有可能的。巴彥諾爾墓的木鳥俑則與磨嘴子漢墓中的鳩杖非常相似,中部斷裂,斷裂處可見一個弧形凹槽,很可能是拐杖的插口。

圖九 出土的鳩杖頭及其他

此外,仆固乙突墓中發(fā)現了獨特的木雕魚俑,目前我們無法解釋魚俑的意義,可能還需要更多證據才能夠證明。

(二)與國內木俑的對比研究

木俑在中原地區(qū)的墓葬中非常罕見,僅見的幾例,與巴彥諾爾和仆固乙突墓中的木俑的墓中擺放位置、制作技法以及題材都不盡相同。例如在懿德太子墓中發(fā)現了大量木俑,共計162件,但目前保存較好的只有8件,均為彩繪風帽俑;陪葬乾陵的永泰公主墓也出土過木俑,以一整塊木頭雕刻而成,敷一層白底將木胎完全遮蓋再著色34;又如河南省焦作市博物館藏有5件胡人舞蹈木俑35;揚州及周邊發(fā)現的五代木俑,雕刻棱角分明,以一整塊木頭雕刻而成36。但巴彥諾爾墓和仆固乙突墓中的木俑,是分別制作出身體的各個部件再拼接而成,且雕刻精美寫實,與上述木俑不盡相同。類似的木俑,可以在河西走廊到吐魯番一帶找到原型。

2019年9月在甘肅省武威市天??h祁連鎮(zhèn)岔山村北的山頂之上,發(fā)現了武周天授二年(691)吐谷渾王族成員喜王慕容智墓37。其主墓室中的器物組合,以及墓中木俑的制作風格,與巴彥諾爾墓和仆固乙突墓中的同類器物極為相似,如迦陵頻伽、四神、侍從等。

關于侍女俑,我們將仆固乙突墓和吐魯番阿斯塔那206號張雄夫婦墓出土木俑對比,發(fā)現兩者均身著聯珠紋絲綢上衣,及初唐時期常見的條紋長裙。慕容智墓中同樣也有類似的木制人俑出現。這座墓葬保存狀況極佳,墓中隨葬品幾乎未經擾動。據墓葬發(fā)掘者介紹,這座墓葬中的木俑是圍著主墓室中的胡床環(huán)繞一圈排列(圖一〇)。因此我們推測,巴彥諾爾墓和仆固乙突墓中的這些木俑的作用,可能是侍奉墓主人。

另外,在甘肅開元十八年(730)穆泰墓中,發(fā)現過一件與仆固乙突墓中身著虎紋褲的木俑相似的陶俑。該陶俑為牽駝胡俑,頭戴白色尖頂高帽,身穿高領窄袖缺胯右枉長袍。下穿虎紋小口皮褲,足穿黑履38。

通過比較發(fā)現,仆固乙突墓和慕容智墓中的木侍從俑有一些共同點是巴彥諾爾墓不具備的。仆固乙突墓和慕容智墓均有不同大小、樣式更多樣化的木侍從俑,而巴彥諾爾墓中的木雕侍從俑風格和大小較為單一。這些風格多樣化的木俑,也出土于寧夏鹽池M3唐墓,該墓葬為武周時期都尉何府君之墓,根據墓志,何府君為大夏月氏人。此為,附近的M6墓葬出土有胡旋舞石門,可知這個墓葬群埋葬的對象可能為六胡州的昭武九姓何氏家族墓39。由此可見,仆固乙突墓作為建造時間更晚的墓葬,與武周時期的慕容智墓與何府君墓有更多的相似性,而巴彥諾爾墓建造時間較早,沒有體現出這些特點。

在2019年發(fā)現的慕容智墓中,四神木俑亦完整的在主墓室中出土。出現在主墓室里的四神木俑雖然只發(fā)現了此三例,但四神并非第一次出現在主墓室里。有很多唐墓用壁畫的形式在主墓室的四方繪制表示四神40。

圖一○ 中國出土的木俑

在巴彥諾爾墓和仆固乙突墓的木俑中,侍女俑、四神俑體現出深刻的中原文化因素,“迦陵頻伽”木俑以及胡人俑等等,則體現出濃厚的外來文化風格。此時河西地區(qū)與漠北交通便利,乙突死后,仆固部造反,皇帝即調河西騎士前來平叛?!疤熳用蟊w衛(wèi)將軍劉敬周發(fā)河西騎士,自居延海入以討之,特敕左補闕喬知之攝侍御史,護其軍”41。由于河西與漠北之間常常需要進行兵員調動,河西至漠北的草原絲綢之路長期暢通。因此,一種可能是這些木俑來自河西走廊。但目前國內發(fā)現的木俑數量稀少,其他地區(qū)的木俑的風格與上述發(fā)現是否類似,還有待更多案例予以證明。

五、結 論

巴彥諾爾墓和仆固乙突墓的隨葬俑所呈現出來的特點,說明兩座墓葬受到了唐朝的別敕葬制度優(yōu)待,這兩座墓葬是唐代難得的將別敕葬、詔葬應用于蕃將、邊將的記錄,也是其中時代最早的案例。

經過分析發(fā)現,巴彥諾爾墓和仆固乙突墓的明器總數相似,但側重點不同。巴彥諾爾墓的側重點在側龕,俑的主體部分為側龕的陶俑,共121件,主墓室中的木俑只有20件。但仆固乙突墓的側重點明顯向主墓室偏移,側龕中的陶俑顯著降至75件,且種類明顯減少,同時取消了動物陶俑。但主墓室的木俑數量明顯增多,增至47件,種類也顯著增加,除造型類似的女侍從、馬、迦陵頻伽、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這些巴彥諾爾墓也有的種類之外,增加了文官俑、男侍俑(包括男侍俑、胡人俑、手拿球棒的胡俑、男裝女侍俑等)、駝俑、小型馬俑,以及不同大小和造型的鳳鳥。此外,通過與國內發(fā)現的同時期唐墓中木俑的對比,我們發(fā)現巴彥諾爾墓與仆固乙突墓中的木俑可能來自于河西走廊一帶。

約建于高宗顯慶、麟德年間的巴彥諾爾墓同時在墓道和墓室里出現了四神壁畫和木俑,而建于儀鳳三年(678)仆固乙突墓沒有壁畫,僅在墓室中有四神木俑。初唐時期,繪制在壁畫墓墓道最前端的青龍、白虎,引領著軍事色彩濃厚的儀仗隊伍,引導墓主人從升天的“過程”進入象征“終點”的墓室。巴彥諾爾墓作為仆固歌濫拔延的墓葬,建造于更重視儀仗過程的唐高宗統治初期,而仆固乙突墓建于唐高宗時代的后期。兩座墓葬風格的不同,反映出唐朝墓葬存在從重視墓道喪葬的“過程”到重視墓主人安息的“終點”的過渡,通過種類繁多的木俑,豐富墓主人在另一個世界的生活。

附記 :文章照片部分為本人參觀學習時拍攝,其中仆固乙突墓發(fā)掘現場照片為蒙古國考古學家巴圖寶力道提供,特此感謝。

注 釋

①徐弛:《蒙古國巴彥諾爾壁畫墓墓主人考》,《暨南史學》第二十輯,2020年。

②a.А.Очир, Л.Эрдэнэболд, С. Харжаубай, Х.Жантегин,Эртний Н??дэлчдийн Бунхант Булшны Малтлага Судалгаа,Улаанбаатар,2013;b.[蒙]阿?敖其爾等著,薩仁畢力格譯:《蒙古國布爾干省巴彥諾爾突厥壁畫墓的發(fā)掘》,《草原文物》2014年1期;с.А.Очир, Л.Эрдэнэболд, Эртний Н??дэлчдийн Урлагийн Дурсгал, Улаанбаатар, 2017.

③同②a: p.197.

④同②a:p.32-77,同時參考b:???,??S.?? ???? ???? ????? ?? ?? ??? ?? ??.???????, 2017, 22(1), p. 84; c: Jonathan Karam Skaff,“The Tomb of Pugu Yitu (635–678) in Mongolia: Tang-Turkic Diplomacy and Ritual.” Competing Narratives between Nomadic Pеорlе аnd thеir Sеdеntаrу Nеighbоurs, Аlgу?, 2019.

⑤對 仆 固 乙 突 墓 的 介 紹,主 要 參 考a: А.Очир,С.В.Данилов, Л.Эрдэнэболд, Ц.Цэрэндорж, Эртний Н??дэлчдийн Бунхант Булшны Малтлага, Судалгаа: Т?в Аймгийн Заамар Сумын Шороон Бумбагарын Малтлагын Тайлан, Улаанбаатар, 2013; b: 東潮著,筱原典生譯:《蒙古國境內的兩座突厥墓——烏蘭克熱姆墓和仆固乙突墓》,《北方民族考古》(第三輯),科學出版社,2016年。

⑥同⑤a: p.34.

⑦(唐)李林甫等撰,陳仲夫點校:《唐六典》卷二三《甄官令》,中華書局,1992年。

⑧(宋)王溥:《唐會要》卷三八《葬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⑨根據墓志記載,仆固乙突的職事官在討伐阿史那賀魯后升左武衛(wèi)大將軍。根據《唐六典》,左武衛(wèi)大將軍為正三品。根據筆者研究,巴彥諾爾墓墓主人仆固歌濫拔延同樣是正三品或正三品以上的高官,詳見①:第1-18頁。

⑩程義:《關中地區(qū)唐代墓葬研究》,文物出版社,2012年,第162頁。根據《唐六典》《通典》《唐會要》等文獻和考古發(fā)掘情況綜合考慮,唐朝時同級別的官員墓葬中的隨葬俑數量在不同時期存在差異。根據程義的研究,在649-684年,依據制度,三品以上官員可隨葬120個隨葬俑。

11楊富學:《蒙古國新出土仆固墓志研究》,《文物》2014年5期。

12吳麗娛:《終極之典——中古喪葬制度研究》,中華書局,2012年。

13李丹婕:《初唐鐵勒酋長政治身份的多重表達》,《藝術史研究》(第19輯),2017年。

14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唐懿德太子墓發(fā)掘報告》,科學出版社,2017年;陜西省博物館:《唐李壽墓發(fā)掘簡報》,《文物》1974年9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西安郊區(qū)隋唐墓》,科學出版社,1966年。

15陳麗萍:《試談唐懿德太子墓出土的甲騎具裝俑的歷史價值》,《文博》2011年6期。

16Nikita Konstantinov, Vasilii Soenov and Dimitry Cheremisin, “Battle and hunting scenes in Turkic rock art of the early middle ages in Altai.” Rock Art Research, Volume 33,Number 1, 2016.

17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古代鎮(zhèn)墓神物》,文物出版社,2004年;張文霞、廖永民:《隋唐時期的鎮(zhèn)墓神物》,《中原文物》2003年6期。參見沈睿文:《唐鎮(zhèn)墓天王俑與毗沙門信仰推論》,《乾陵文化研究》(五),2010年。

18同 13 :第154頁。

19同 ⑩:第117頁。

20同 ⑩:第119-120頁。

21同 ④b: p.84.

22姚書文:《阿斯塔那出土小型泥俑的制作方法》,《新疆文物》2009年2期。

23同② a: p.197.

24同② a: p.198.

25同② a: p.202-204.

26仆固乙突墓考古發(fā)掘現場圖由發(fā)掘者巴圖寶力道提供,下同。

27同④c: p.301.

28劉衛(wèi)鵬:《浙江余杭小橫山南朝畫像磚墓飛仙和仙人》,《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6年9期。

29齊東方:《唐代的喪葬觀念習俗與禮儀制度》,《考古學報》2006年1期。

30吳思佳:《唐代墓室壁畫中四神的形制走向與道教意義》,《中國美術研究》2017年1期。

31同②b: p.16.

32山西博物院、甘肅省博物館、武威市博物館、高臺縣博物館編著:《隴右遺珍:甘肅漢晉木雕藝術》,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

33(宋)歐陽修、宋祁等:《新唐書》卷五《玄宗》,中華書局,1975年。

34陜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唐永泰公主墓發(fā)掘簡報》,《文物》1964年1期。

35趙維娜,景文娟:《唐乾陵陪葬墓出土木俑淺析》,《乾陵文化研究》,2012年。

36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文物考古系等:《江蘇揚州市秋實路五代至宋代墓葬的發(fā)掘》,《考古》2017年4期。

37劉兵兵:《甘肅天祝岔山村唐慕容智墓》,《大眾考古》2019年11期。

38林?。骸陡拭C出土的隋唐胡人俑》,《文物》2009年1期。

39寧夏回族博物館:《寧夏鹽池唐墓發(fā)掘簡報》,《文物》1988年9期。

40同 30 : 第120-122頁。

41(唐)陳子昂撰,徐鵬校點:《陳子昂集》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60年。

附表:巴彥諾爾墓與仆固乙突墓隨葬俑種類與數量

猜你喜歡
巴彥陶俑諾爾
克諾爾車輛設備(蘇州)有限公司
擁抱冬奧 共向未來
克諾爾車輛設備(蘇州)有限公司
航拍巴彥呼碩
丹陽市十墓山西漢墓出土器物
關于漢陽陵著衣式陶俑制作工藝的探討
大都會歌劇院開季《諾爾瑪》:三位女高音各具特色
歌劇(2017年11期)2018-01-23 03:40:57
西漢彩繪守門陶俑
《哲對寧諾爾》方劑數目統計研究
晉陽開化陶俑 來自地下的北齊人裝束
大眾考古(2014年4期)2014-06-26 07:06:12
诸城市| 房山区| 蓬莱市| 潼关县| 报价| 昌江| 酒泉市| 元阳县| 福安市| 河北省| 百色市| 奇台县| 宁城县| 三门峡市| 平罗县| 铁岭市| 黄石市| 攀枝花市| 大同市| 桦甸市| 如皋市| 新余市| 奉化市| 郎溪县| 东阳市| 太仆寺旗| 科技| 舟曲县| 灌阳县| 上饶市| 平阳县| 灵石县| 玛沁县| 清镇市| 邳州市| 类乌齐县| 当雄县| 宣化县| 黄冈市| 通江县| 彝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