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韓非子人性論及其法律思想體系建構(gòu)

2021-10-11 18:16陳紀然
北方論叢 2021年6期
關(guān)鍵詞:韓非子法家人性

[摘 要]韓非子以人性好利論為基礎(chǔ),形成以法制欲、以法導(dǎo)利、法禁明著的主張,構(gòu)建了一套法律思想體系。這個法律思想體系具有凡事皆決于法的主體特征,對法律的社會政治功能極其重視。為了強化法律的社會政治功能,韓非子主張輕罪重罰,這在思想上顯得比較極端。韓非子的法律思想與主張賞罰適當、鼓勵道德自律的當代法律思想相比,無疑有較大歷史局限,對此,需要我們批判性認識和對待。

[關(guān)鍵詞]先秦諸子 法家 韓非子 法律思想 人性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天文星象與先秦文學(xué)詩性時間觀念研究”(18BZW108)

[作者簡介]陳紀然,哈爾濱師范大學(xué)歷史文化學(xué)院副教授,文學(xué)博士(哈爾濱 150025)

[中圖分類號]B2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3541(2021)06-0099-06

韓非子對人性有所認識,認為人有欲利之心,人皆趨利避害、好利惡害、喜賞畏罰,人的欲望和行為難以靠道德自律和情感教化來控制和規(guī)范。韓非子主張通過法律來控制和規(guī)范人的欲望和行為。

一、不貴義貴法:韓非子的以法制欲思想

韓非子認為人有溫飽之需,所以有口腹之欲。韓非子稱:“人無羽毛,不衣則不犯寒。上不屬天,而下不著地,以腸胃為根本,不食則不能活,是以不免于欲利之心。”[1]815韓非子所謂的“利”不僅包含吃穿等基本生存需要,還包含超越基本生存需要的其他層面,比如王霸之業(yè)、富貴之尊。他說:“霸王者,人主之大利也”,“富貴者,人臣之大利也?!盵1]107韓非子認識到人有欲利之心,但他不據(jù)此做善惡判斷。正如王立仁所說:“韓非認為人的本性是好利的,他認為人的好利的本性無所謂善或惡?!盵2]韓非子把欲利之心視為人的自然屬性,但他不據(jù)此做人性是善是惡的評判,而是徑直分析控制欲利之心的必要性。

對自然屬性的欲利之心,為什么要控制呢?韓非子認為,欲利之心不加以控制,則會產(chǎn)生危害。對個人而言,會造成精神上的痛苦:“憂”。韓非子在《解老》篇說:“欲利之心不除,其身之憂也……大,為諸侯,小,余千金之資,其欲得之憂不除也……故曰:禍莫大于不知足?!盵1]815并進一步推論說,欲得之憂不除不但會造成個人的痛苦,還會造成國家的危亡,韓非子在《喻老》篇說:“不以欲自害,則邦不亡,身不死?!盵1] 835反推這段話,可見韓非子認為不控制欲利之心,任其無節(jié)制發(fā)展,則會導(dǎo)致邦亡身死的有害結(jié)局。韓非子在《解老》《喻老》篇中的這些文字,解釋的是道家老子思想,表達的是法家韓非子思想,借助于這些篇章,韓非子指出欲望無度的社會危害。簡單來說,韓非子的一個重要主張是:必須控制欲利之心,否則不利、有害。

韓非子主張控制欲利之心無節(jié)制地發(fā)展,但是和儒家以“義”節(jié)“欲”不同的是,韓非子更主張以“法”制“欲”。

在義利關(guān)系上,儒家也認為人有求利的欲望,但主張要輕利重義、以義去利、舍利取義。因此,儒家思想家大多強調(diào)“義”是人生的行為準則,在道德上批判“不義”之舉。孔子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保ā墩撜Z·里仁》)因此,孔子徑直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保ā墩撜Z·述而》)孟子說:“非其義也,非其道也,祿之以天下,弗顧也,系馬千駟,弗視也。”(《孟子·萬章上》)因此,孟子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保ā睹献印じ孀由稀罚┸髯诱f:“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保ā盾髯印s辱》)孔子、孟子、荀子在思想上不排斥人們對“富”“貴”“利”等有欲望,但是強調(diào)“義”在求利過程中的道德準則性??傮w上看,儒家通過宣揚“義”來節(jié)制“利”,其思想路徑表現(xiàn)為道德教化和道德自律。

韓非子認為,靠道德教化和道德自律很難控制大多數(shù)人的欲利之心。韓非子在《喻老》篇記載:“子夏見曾子,曾子曰:‘何肥也?對曰:‘戰(zhàn)勝,故肥也。曾子曰:‘何謂也?子夏曰:‘吾入見先王之義則榮之,出見富貴之樂又榮之。兩者戰(zhàn)于胸中,未知勝負,故臞。今先王之義勝,故肥。”[1]857韓非子借這個記載是想說明“是以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也”[1]857也就是戰(zhàn)勝自己比戰(zhàn)勝別人更難的道理,同時是想讓人們看到,即使是儒家的賢哲,要想達到道德自律的境界,也會有內(nèi)心的痛苦掙扎。沒有痛苦掙扎,儒家賢者都很難擺脫欲利之心,普通人更是難以做到,正因為這樣,他認為德行高尚、肯于利他的人少之又少,所謂“長行徇上,數(shù)百不一人?!盵1]386

怎樣才能比較容易地控制人們的欲利之心,規(guī)范人們的逐利行為呢?韓非子認為必須靠法律。韓非子說,人“好利惡害,”[1]385“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1]243“好利惡害,夫人之所有也……喜利畏罪,人莫不然?!盵1]385-386由于這樣看待人性,所以韓非子提出,必須通過法律手段讓人切實感受非法行為的利害,才能規(guī)范控制人們的思想,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韓非子講過一個事例:“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為改,鄉(xiāng)人譙之弗為動,師長教之弗為變。夫以父母之愛,鄉(xiāng)人之行,師長之智,三美加焉,而終不動其脛毛。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懼,變其節(jié),易其行矣。故父母之愛,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嚴刑者,民固嬌于愛,聽于威矣?!盵1]46韓非子以此生活事例,要說明的無疑是“道德教化”的繁瑣無效,強調(diào)的是“法律規(guī)范”的簡捷有效。

韓非子不主張像子夏那樣靠道德自覺來控制欲望、規(guī)范行為,他認為德行高尚的賢圣畢竟是少數(shù),韓非子主張以法律為手段控制人們的欲望、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他認為法律可以約束大多數(shù),這一點與《商君書》中“圣王者不貴義而貴法”[3]42的看法比較一致,但與《商君書》不同的是,韓非子思考和闡述人性本質(zhì)、道德規(guī)范、法律準則三者的關(guān)系,并以實際案例說明法律的切實效果和實效作用,把“不貴義而貴法”思想論述得更為充分,這使他的法律思想和理論頗具邏輯力量,很有說服力。

二、不務(wù)德務(wù)法:韓非子的以法導(dǎo)利思想

韓非子認識到人有欲利之心,并認為用法律規(guī)范人們的欲利之心、逐利行為,會更加簡捷、容易、有效。在這一思想認識前提下,韓非子闡述了用法律規(guī)范和引導(dǎo)人們獲利行為的相關(guān)問題。

韓非子在人性論基礎(chǔ)上分析人際關(guān)系,認為人性好利導(dǎo)致人際關(guān)系的核心紐帶是:利益。人們的行為在實質(zhì)上都是利益交換。韓非子稱:“人為嬰兒也,父母養(yǎng)之簡,子長而怨;子盛壯成人,其供養(yǎng)薄,父母怒而誚之。子父,至親也,而或譙或怨者,皆挾相為,而不周于為己也?!盵1]545“有父子之澤矣,而必周于用者,皆挾自為心也?!盵1]546韓非子認為父子關(guān)系是利益關(guān)系。推而廣之,韓非子認為君臣關(guān)系更是利益交換關(guān)系。韓非子把君臣看作買賣雙方:“臣盡死力以與君市,君垂爵祿以與臣市?!盵1]358“主賣官爵,臣賣智力。”[1]660其他社會關(guān)系也是如此,“輿人成輿,則欲人之富貴;匠人成棺,則欲人之夭死也。非輿人仁,而匠人賊也,人不貴,則輿不售;人不死,則棺不賣,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1]223“夫買傭而播耕者,主人費家而美食,調(diào)錢布而求易者,非愛傭客也,曰:如是,耕者且深,褥者且熟云也。傭客致力而疾耘耕,盡功而正畦陌者,非愛主人也。曰:如是,羹且美,錢布且易云也。”[1]545-546認為父子君臣、買賣雇傭等相關(guān)方不但是利益關(guān)系,而且認為關(guān)系處理符合相關(guān)方利益訴求,關(guān)系才會和諧?!肮嗜诵惺率┯?,以利之為心,則越人易和;以害之為心,則父子離且怨?!盵1]546雖然韓非子的這些說法有些唯利論,但可見韓非子思想上對人性好利、人際關(guān)系以利益為紐帶等看法的執(zhí)念。

韓非子對社會關(guān)系有這樣的認識,必然導(dǎo)致他對社會治理有基于此認識的主張。韓非子主張“凡治天下,必因人情”[1]172,這里的“人情”是指人的情況,包含著人有欲利之心、社會關(guān)系是利益關(guān)系、人們的思維是利益思維等人類社會情況。韓非子在《內(nèi)儲說上》曾記載魯人燒積澤和吳起為魏武侯西河之守這兩件事,為了看清韓非子記載這兩件事的想法,我們不妨贅引如下。

魯人燒積澤,天北風(fēng),火南倚,恐燒國。哀公懼,自將眾,趣救火。左右無人,盡逐獸,而火不救。乃召問仲尼,仲尼曰:“夫逐獸者樂而無罰,救火者苦而無賞,此火之所以無救也?!卑Ч唬骸吧??!敝倌嵩唬骸笆录?,不及以賞。救火者盡賞之,則國不足以賞于人,請徒行罰。”哀公曰:“善?!庇谑侵倌崮讼铝钤唬骸安痪然鹫撸冉当敝?逐獸者,比入禁之罪?!绷钕挛幢椋鹨丫纫?。[1]450

吳起為魏武侯西河之守,秦有小亭臨境,吳起欲攻之。不去則甚害田者,去之則不足以征甲兵。于是乃倚一車轅于北門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于南門之外者,賜之上田上宅?!比四阋病<坝嗅阒?,還賜之如令。俄又置一石赤菽于東門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于西門之外者,賜之如初?!比藸庒阒?。乃下令曰:“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國大夫,賜之上田上宅?!比藸広呏?。于是攻亭,一朝而拔之。[1]456

韓非子記載這兩件事,反映出韓非子認為人性趨利避害,反映出韓非子認為用法律引導(dǎo)人的逐利行為具有切實效果。同時,也能讓人體會到韓非子的主張:“設(shè)民所欲以求其功,故為爵祿以勸之;設(shè)民所惡以禁其奸,故為刑罰以成之?!盵1]358今天來說就是制訂法律條文,規(guī)定法律禁區(qū)和法律鼓勵區(qū),什么鼓勵做,什么禁止做,皆由法律來規(guī)定。無疑,韓非子認為用法律引導(dǎo)可以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韓非子認識到人類社會關(guān)系的復(fù)雜性,認為處理好利己和利他的關(guān)系,處理好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的關(guān)系,才能利益共贏、利益長久。韓非子說:“欲利而身,先利而君;欲富而家,先富而國?!盵1]660這里可見,韓非子主張利益共贏,主張維護長久利益、集體利益。韓非子希望人們?nèi)绱耍n非子不是直接闡述利他的道德意義,而是直接闡述利他的自利價值,這是他思想的特征。換言之,韓非子不主張把仁義道德作為思想行為準則,他認為“去求利之心,出相愛之道”[1]107等仁義道德學(xué)說會造成國家危亡的不利局面,“務(wù)以仁義自飾者,可亡也。”[1]136同時告誡:“明主不受?!盵1]107韓非子之所以如此不重視和否定儒家的仁政德政的手段,是因為韓非子認為仁政德政的手段不會有實際效果。韓非子為此曾講述一件事:“齊桓公飲酒醉,遺其冠,恥之,三日不朝。管仲曰:‘此非有國之恥也,公胡不雪之以政?公曰:‘善!因發(fā)倉囷賜貧窮,論囹圄出薄罪。處三日,而民歌之,曰:‘公乎!公乎!胡不復(fù)遺其冠乎!”[1]373韓非子認為,管仲的辦法不但不能洗去齊桓公的恥,還會引發(fā)齊國的混亂。韓非子評價此事:“發(fā)囷倉而賜貧窮者,是賞無功也;論囹圄而出薄罪者,是不誅過也。夫賞無功,則民偷幸而望于上;不誅過,則民不懲而易為非。此亂之本也,安可以雪恥哉?!盵1]373在韓非子看來,管仲“發(fā)倉囷賜貧窮,論囹圄出薄罪”不是依法賞罰,而是隨意賞罰的行為,隨意賞罰會讓人們產(chǎn)生僥幸心理,僥幸心理會從根本上擾亂社會關(guān)系,引發(fā)政治混亂。也可以說,韓非子講齊桓公飲酒醉這件事,實際是為其“不務(wù)德”思想主張做注腳;韓非子在這個故事后面的議論,實際是為其“務(wù)法”思想主張張本。

既然韓非子認為用仁義道德既無法讓人去除利欲之心,也無法規(guī)范人們的逐利行為,而是認為必須靠法律才能引導(dǎo)和規(guī)范大多數(shù)人的逐利行為。那么如何引導(dǎo)和規(guī)定呢?韓非子主張用法律激發(fā)人們的欲利之心,用法律激發(fā)人們?nèi)⑴c逐利。韓非子對對淡泊名利、失去欲利之心、絲毫不逐利的那些人極為反感,就是這種主張的反映。韓非子說:“夫見利不喜,上雖厚賞,無以勸之;臨難不恐,上雖嚴刑,無以威之;此之謂不令之民也……有民如此,先古圣王,皆不能臣,當今之世,將安用之?”[1]264-265“若此臣者,不畏重誅,不利重賞,不可以罰禁也,不可以賞使也。此之謂無益之臣也,吾所少而去也?!盵1]255在韓非子看來,許由、伯夷、叔齊這類人“賞之譽之不勸,罰之毀之不畏,四者加焉不變,則除之?!盵1]615韓非子主張,對許由、伯夷、叔齊這一類人,如果賞罰等法律手段引導(dǎo)不起作用,那么就必須“除之”,可見韓非子態(tài)度極為嚴厲。用法律引導(dǎo)欲利之心的前提是人得有欲利之心,許由、伯夷、叔齊這樣的法外之人讓法律失去意義,因此韓非子對這類人態(tài)度嚴厲,反之,于此嚴厲態(tài)度中,可見韓非子極力主張用法律激發(fā)人們的欲利之心,用法律激發(fā)人們?nèi)⑴c逐利。

除了主張用法律激發(fā)人們的欲利之心,韓非子還主張依法規(guī)范人們的逐利行為。他認為道德手段可能使少數(shù)人向善,但法律手段可以使大多數(shù)人不敢為非作歹。他說:“不恃人之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為非也。恃人之為吾善也,境內(nèi)不什數(shù);用人不得為非,一國可使齊。為治者用眾而舍寡,故不務(wù)德而務(wù)法?!盵1]18在各種法律手段中,韓非子認為賞罰手段對人們的逐利行為具有規(guī)范作用,前文所引韓非子在《內(nèi)儲說上》記載的魯人燒積澤和吳起為魏武侯西河之守這兩件事亦可見韓非子此種思想。這兩件事中的賞罰條文十分清楚:“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獸者,比入禁之罪?!薄肮ネぃ心芟鹊钦?,仕之國大夫,賜之上田上宅?!比藗兊男袨橐虼说玫揭龑?dǎo)和規(guī)范。無論是罰是賞,賞罰條文都與人的利益密切相關(guān),這實際是韓非子借此事強調(diào):以人性好利為出發(fā)點,賞功罰過,可以有效引導(dǎo)人們行為。

三、賞功而罰過:韓非子的法禁明著思想

韓非子之所以認為賞罰能對人起到規(guī)范作用,是因為韓非子認為人性喜賞畏罰,韓非子稱:“人情者有好惡,故賞罰可用;賞罰可用,則禁令可立,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1]172-173這里的好惡當包含韓非子所認為的人性中的喜賞畏罰這一面。韓非子不停留于賞罰是有效手段這一層面,而是進一步闡明要用法律規(guī)定來確定何賞何罰。他說:“圣人之治也,審于法禁,法禁明著。”[1]107此“法禁明著”主要是指用法律條文確規(guī)定行為禁區(qū)。

《韓非子》里記載兩件事傳達著韓非子法禁明著的主張。第一件事,“昔者韓昭侯醉而寢,典冠者見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覺寢而說,問左右曰:‘誰加衣者?左右對曰:‘典冠。君因兼罪典衣與典冠?!盵1]207第二件事,“秦昭王有病,百姓里買牛而家為王禱。公孫述出見之,入賀王曰:‘百姓乃皆里買牛為王禱。王使人問之,果有之。王曰:‘訾之人二甲?!盵1]657按儒家思想來看,這兩件事里的典冠和百姓是有德行的好人,動機上不是邀寵要好,行為上為君王做了好事。按照儒家思想,這兩件事里的典冠和百姓值得肯定,他們的行為屬于善行,但是在法家那里卻被定罪名,加懲罰。為什么儒家思想下的好人成為法家思想下的罪人?韓非子借韓昭侯之口表達看法:“其罪典衣,以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為越其職也。”[1]207認為“典冠”的行為屬于“侵官”,而“侵官之害甚于寒,”[1]207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在韓非子思想觀念中,“越職”也就是“侵官”,看起來是值得肯定,其實是權(quán)責(zé)不分、不守本職的表現(xiàn)。另外,有人越職,也證明有人一定程度上失職。表揚典冠,就是鼓勵越職,就是破壞責(zé)權(quán)法度;懲罰典冠和典衣,就是否定越職、懲治失職,就是維護法度。所以,韓非子認為:“不得越官而有功,不得陳言而不當。越官則死,不當則罪。”[1]207韓非子認為,事事都遵照法度,權(quán)責(zé)就會分明,人們也會專心于按法度完成職責(zé),不用阿諛奉迎他人,自然地,“守業(yè)其官……則群臣不得朋黨相為?!盵1]207同樣,韓非子借秦昭王之口,把處罰那些祈福的人的道理說得很清楚:“夫非令而擅禱者,是愛寡人也。夫愛寡人,寡人亦且改法而心與之相循者,是法不立;法不立,亂亡之道也。不如人罰二甲,而復(fù)與為治?!盵1]657從這樣的意義上,韓非子講韓昭侯的故事,是傳達著韓非子的法律思想:對一切行為包括對所謂善行都得按照法度來賞罰。

理解了韓非子記這兩件事的目的在于說明審于法禁的重要性、必要性,我們對《韓非子》中所記的類似事件就會看得很明白。韓非子記載:“韓昭侯使人藏弊袴,侍者曰:‘君亦不仁矣。弊袴不以賜左右而藏之。昭侯曰:‘非子之所知也。吾聞之,明主愛一嚬一笑,嚬有為嚬,而笑有為笑。今夫袴,豈特嚬笑哉!袴之與嚬笑,相去遠矣。吾必待有功者,故藏之未有予也?!盵1]460韓非子于此意在說明“不賞無功” 的道理。為什么不隨意賞賜無功的人呢?韓非子謂:“夫施與貧困者,此世之所謂仁義;哀憐百姓,不忍誅罰者,此世之所謂惠愛也。夫施與貧困,則無功者得賞;不忍誅罰,則暴亂者不止。國有無功得賞者,則民外不務(wù)當敵斬首,內(nèi)不急力田疾作,皆欲行貨財,事富貴,為私善,立名譽,以取尊官厚俸。故奸私之臣愈眾,而暴亂之徒愈勝,不亡何待?”[1]254韓非子認為,對無功者進行賞賜,看起來仁義,其實有害,因為無功受賞會造成一個惡果:民不外務(wù)當敵斬首,內(nèi)不急力田疾作。

韓非子主張法禁明著,這對于強調(diào)法律效力無疑具有作用,但是有的時候他在思想上會走極端,主張用嚴刑重罰來強調(diào)法律效力。韓非子稱:“夫嚴刑重罰者,民之所惡也,而國之所以治也;哀憐百姓,輕刑罰者,民之所喜也,國之所以危也?!盵1]249“夫嚴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罰者,民之所惡也。故圣人陳其所畏,以禁其邪,設(shè)其所惡,以防其奸,是以國安而暴亂不起。吾以是明仁義愛惠之不足用,而嚴刑重罰之可以治國也?!盵1]254正因為這樣看問題,因此他對輕罪重罰津津樂道?!耙笾?,刑棄灰于街者。子貢以為重,問之仲尼。仲尼曰:‘知治之道也。夫棄灰于街必掩人;掩人,人必怒,怒則斗,斗必三族相殘也。此殘三族之道也,雖刑之可也。且夫重罰者,人之所惡也;而無棄灰,人之所易也。使人行之所易,而無離其所難,此治之道也。”[1]446在這里,韓非子是在說明防微杜漸、預(yù)防犯罪,必須依靠法律的道理。同時,韓非子借刑棄灰于街的典故,也在強調(diào)輕罪重罰、嚴刑重法的適當性。今天來看,如何量刑、量刑是輕是重,不能僅憑行為本身來考量,還要考量行為本身造成的事實后果。韓非子未必沒有考慮這一層,但是我們?nèi)匀挥谒摹靶虠壔矣诮终摺敝v述中見到他有嚴刑重罰的思想。韓非子反復(fù)申明要嚴刑重罰,“誅莫如重,使民畏之?!盵1]173“古之善守者,以其所重禁其所輕,以其所難止其所易,故君子與小人俱正,盜跖與曾史俱廉?!盵1]871當然,我們看到韓非子主張重罰的同時,也應(yīng)該看到韓非子也主張重賞。他說:“匿罪之罰重而告奸之賞厚也?!盵1]246但我們需要看到,這里的厚賞是為重罰服務(wù)的,正因為這樣,我們說韓非子的法律思想在總體上更主張用罰,尤其主張用重罰。需要注意的是,韓非子主張嚴刑,但不主張過度使用刑罰,他說:“用賞過者失民,用刑過者民不畏?!盵1]235雖然這對他嚴刑重罰的極端思想有中和意義,但是由于這類闡述不夠充分,還不足以改變他法律思想嚴刑重罰、輕罪重罰的主體特征。

總體來看,韓非子的法律思想以人性好利論為基礎(chǔ),從利益角度出發(fā),構(gòu)建法律思想體系,使其思想體系具有邏輯結(jié)構(gòu)和理論力量。韓非子強調(diào)法律的有效作用,輕視道德情感的有效作用,這與弘揚道德自律,鼓勵恩情感化的當代法律思想相比較,還是有歷史局限性,需要我們歷史性對待和批判性認識。漢代學(xué)者司馬談?wù)f:“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則親親尊尊之恩絕矣。”“嚴而少恩。”指出古代法家只講法律、少顧恩情的特征。司馬談?wù)J為這樣的法家有弊端,即“可以行一時之計,而不可長用也?!彼抉R談批評古代法家的同時,也看到古代法家具有不可替代的一面,稱法家“若尊主卑臣,明分職不得相踰越,雖百家弗能改也。”[4]3288指出古代法家在明晰責(zé)權(quán)上的不可替代意義。司馬談對古代法家的這些看法,仍然值得我們作為審視和評判韓非子思想的重要參考。

[參 考 文 獻]

[1]韓非子.陳啟天校釋.韓非子[M].北京:中華書局,1940.

[2]王立仁.韓非的人性思想和治國之策——兼談韓非不是性惡論者[J].吉林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1994(1).

[3]商鞅.商君書[M].長沙:岳麓書社,1990.

[4]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責(zé)任編輯 錢大軍]

猜你喜歡
韓非子法家人性
魯人徙越
“狗通人性”等十一則
逼近人性
“學(xué)習(xí)”反人性嗎
韓非子說“言”
濫竽充數(shù)
小小書法家
小小書法家
小小書法家
小小書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