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涵
1977年,電影《乾隆下江南》講紀昀、劉墉各自與乾隆斗法之事。當年觀之,君威之下,直感二臣智勇絕倫。今看來,另作他想。
紀昀人前戲稱乾隆為“老頭子”,哪知乾隆正坐背后。一代天子,本俊朗倜儻,如何不大怒:“你若說得出個所以然來,還則罷了,不然,哼!”
紀昀生死間生智:“萬壽無疆,是為老;萬民之首,是為頭;父天母地,是為子?!?/p>
乾隆心悅,這番自圓其說,也算有了臺階下,果真作罷。
自圓其說,待人存一念寬和,你既能說圓了,我便不宜再死磕。其實還有一個潛意,律己守一寸底線,你做的事要先能說得出口。
乾隆對劉墉隨口一句“羅鍋”,先被解作封號,上調(diào)了年俸,接著又被智收扳指。當時河塘冰凍,乾隆又生一計,讓他跳冰窟窿,諒也不敢抗旨,若跳了馬上施救,既死不成,就可收回封號和扳指。
劉墉領(lǐng)旨到窟窿口,自言了一番,折回來說見到了屈原,要他來問問:“我遇昏君要死,你遇明主,怎么也要死?”
乾隆的臉紅一陣白一陣,駁不上一句來,只得說:“那你就別死了,你要死了,我不成了遺臭萬年的昏君了嗎?”
帝王也懂顧臉,怕不光彩的事記于史書,為人唾罵。常人一旦會顧臉,就不至于做出格的事來。
此二事因智趣廣為流傳,其實也有仁恕成全。君威勝虎,也當有戲說,但大可忽略,它的導(dǎo)向意義是極好的。
斗,有招數(shù),技高者勝。
斗,也循法,是為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