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顯斌
古代,很多朝代的建立,都是經(jīng)過鐵馬征戰(zhàn)得來的。西漢皇帝劉邦登基之后,經(jīng)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就是,“提三尺劍定天下者,朕也,非太上皇也”“朕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言外之意,這天下,是自己鐵馬金戈,在沙場上廝殺出來的,是在烽煙彌漫中取得的。因此,他做皇帝后,整天騎馬射箭,練習(xí)武藝。大臣陸賈告訴他,要多讀詩書,多學(xué)習(xí)文化知識,別做文盲。劉邦一聽火了道:“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我是憑借萬馬奔騰,斬將搴旗得到天下的,讀啥詩書寫啥字?。?/p>
陸賈無奈,只得靜下心來給他講解道理,奪取天下,是得鐵馬金戈,長劍橫掃??墒牵卫硖煜率遣恍械?,得以翰墨文采。劉邦聽了,覺得有道理,于是答應(yīng)了。
大唐朝能夠橫空出世,在亂世風(fēng)云中獨領(lǐng)風(fēng)騷,就是因為公元621年,李世民帶著大軍,在虎牢關(guān)一戰(zhàn)成功,“敗建德于虎牢,執(zhí)之,世充乃降”,將與自己鼎足而立的夏、鄭二國滅掉,并“陳鐵騎一萬、介士三萬,前后鼓吹,獻(xiàn)俘于太廟”,從而奠定天下的。
當(dāng)然,也有的帝國建立,沒有這樣的艱難,而是采用禪位的形式,可是,那也少不了刀光閃閃,少不了血流宮廷的。南北朝時,蕭道成讓13歲的宋順帝禪位,宋順帝知道禪位后,等待自己的是死,嚇得躲在床底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出來,大臣王敬則哄他,說給他換一個地方。他出來后,可憐巴巴地對王敬則賄賂道:“必?zé)o過慮,當(dāng)餉輔國十萬錢?!比绻夷芑钪?,一定將我攢下的私房錢都給你。禪位的當(dāng)年,他就被殺死。
可是,后理國的建立,卻很簡單。它的簡單,竟然到一句話就成功了,一個國家就建立了。翻遍竹青漢簡,這樣的事情,獨此一份,別處幾乎沒有,也不可能有。
1
后理國的前身,是前理國。可是,它又并非是從前理國衍生出來的。它們中間,還隔著一個朝代,就是高升泰的“大中國”。
高家奪取前理國的江山,不是一天兩天取得的,是通過一百五十多年的努力,鋪墊,從高方時代慢慢開始,才攢夠資本和政治基礎(chǔ)。由此可見,和平時代,有著一定民生觀念的權(quán)臣,要奪取江山,并非很容易的,也并非如楊義貞那般,刀光一閃,就能完事的。
楊干貞、楊義貞之流,只能算得莽夫,算得權(quán)欲熏心者,他們只管做,只管滿足自己的私欲,至于事情過后,國家如何,生民如何,則和自己無關(guān)。也正是由于這樣,他們?nèi)〉谜?quán)都很短,最終為他們的野心付出代價,有的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當(dāng)然,隨著他們一塊兒吃虧的,還有百姓。
一片烽火鼓角中,最為受害的仍是百姓,是生民。
由這點可見,高氏權(quán)臣還是有著一份責(zé)任心,有著一份善良之意的。
也是這種善良之心,促使高升泰在取得前理的天下后,臨死又不得不將江山還給段家。因為,在他繼位的這兩年中,反對勢力,正在準(zhǔn)備力量,打磨刀槍,準(zhǔn)備給高升泰致命一擊,將他掀翻在地。尤其滇東三十七部,更是虎視眈眈,隨時準(zhǔn)備厲兵秣馬,沖殺過來,以血拭刀。
如果事情發(fā)生,高氏家族將成為歷史的罪人,消失在血海刀鋒里。大理國百姓也會陷入一百五十多年前的那種亂局中,哀鴻遍野,流血遍地。
他臨死前,終于做出艱難抉擇,放棄帝位。
他告訴兒子高泰明,自己登基,是因為段氏皇帝一個不如一個,國家看著就要陷入亂局中,自己迫不得已,才接過帝位。那口氣,好像自己當(dāng)年登基,是受到多大的逼迫似的,不得不依。說完這些冠冕堂皇的話,他才說出最為重要的一句話,“我死,必以國仍還段氏”,讓自己的朝代成為歷史,高氏家族繼續(xù)扶持段氏的子弟出來做皇帝,統(tǒng)領(lǐng)全國。他害怕自己兒子戀棧權(quán)力,割舍不下,因此,極為不放心地叮囑道:“慎勿背我?!币粋€“慎”字,可見他是十分擔(dān)心的,怕兒子聽不進自己的建議,仍然自己長袍飄飛,登上帝位,指點江山。
高泰明點著頭,答應(yīng)了父親的要求。
高升泰這才放心,慢慢閉上了眼睛。
他的一句話,讓他辛辛苦苦建立的朝代,成為了歷史,成為歷史上曇花一現(xiàn)的王朝。但是,他的叮囑,也給歷史留下了幾多猜測,幾多的嘆惋。
他的叮囑,顯然是不得已的,是形勢逼迫。令人贊嘆的是,這樣一個戀棧權(quán)力的人,能根據(jù)形勢,及時改變自己的想法,沒有一條路走到黑,抱著帝位,如王莽當(dāng)年抱著玉璽一樣,寧愿被人殺死,也不愿放棄個人私欲。就這點而言,大理國百姓是幸運的,在即將面臨動亂的時候,因為高氏的讓步,從而使即將奔馳的戰(zhàn)馬勒住了韁繩,使即將揮舞的戰(zhàn)刀插入了刀鞘,也使即將吹響的號角冷凍了聲音。
一切,都因此而顯得風(fēng)平浪靜。
在風(fēng)平浪靜中,高升泰的王朝徐徐落幕,成為歷史,民間沒有一點兒騷動,沒有一點兒驚慌。
也是在風(fēng)平浪靜中,一個新的朝代,無聲無息地走上政治前臺。民間,也無一絲不安,沒有一絲動亂。
公元1096年,即宋朝的紹圣三年,在前理國滅亡兩年后,一個新的朝代誕生了,它就是后理國。
它的帝王,是前理國的皇族成員,可是,它們又不是同一個朝代。
它的大臣,幾乎也是過去的成員,可他們已經(jīng)在兩年中,改換了三個朝代。
后理國和前理國相比,不只是國名有所差別,國策上也有所變更了。最大的變化是皇帝,大概在登基的時候,和高氏家族已經(jīng)展開過談判,從此,皇帝徹底和權(quán)力分隔開,成為國家的象征,成為國家的代表。后理皇帝平時也就上朝坐坐,擺擺樣子,然后回到后宮,看看歌舞,聽聽音樂,感情細(xì)膩的就拿了筆,給自己的妃子畫畫眉,笑鬧一番,很是風(fēng)韻,也很是浪漫的。再閑暇無事了,他們可以游山玩水,可以畫畫寫詩,可以參禪讀經(jīng)。唯有一樣不能干涉,就是不許插手國事的處理,不許指手畫腳地干涉朝廷的事情。國家的事情由誰處理?當(dāng)然是相國。相國每天接見使者,每天和其他官員一起探討政事;待到有敵人來進攻了,相國還得派兵點將,進行抵抗。向大宋進貢,聯(lián)絡(luò)感情,當(dāng)然也得相國操心,國君不能置喙。這些,是建國初就約定好了的,不能破壞。
國事是相國處理,可是頒布制度,或者朝廷下發(fā)任命文書,以及上奏宋朝奏章時,得以國君的名義進行。此時,國君就顯現(xiàn)出自己的作用,拿出印章,在文件上鈐印。
君主也必須是段氏皇族的人擔(dān)任,別人覬覦,就是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相國是首相,可以選舉,但絕對不能選外姓子弟,必須在高氏子弟中選擇。
相國權(quán)力很大,甚至可以左右國君的人選,但相國又必須尊敬國君。相國家族的人,也必須尊重國君,否則是大不敬,即使是相國的兒子,也是要充軍的,也得戴著枷鎖,走向遙遠(yuǎn)的煙瘴之地。
還有一樣是不同的。
在前理朝,國君中有6位袈裟一披,走出宮廷,出家為僧,他們分別是段思英、段素隆、段素貞、段思廉、段壽輝、段正明,其中的段思英是由于叔叔段思良逼迫無奈,出家做的和尚,其余出家的,或多或少都和高氏權(quán)臣的逼迫有關(guān),并非全都是因為耽于禪理,沉溺佛學(xué),出家為僧的。
到了后理時期,則沒有什么逼迫的意思在內(nèi)了。后理朝代皇帝再出家,有的是由于怠政,覺得當(dāng)和尚輕松,當(dāng)國君麻煩;有的是由于家庭關(guān)系,煩亂如麻,不好處理,于是將三千煩惱絲一剃,遁入空門,無煩無惱無憂愁;有的是沉溺佛理,覺得當(dāng)和尚,才能走進一種空凈的世界,才能認(rèn)真研究佛學(xué),于是就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云彩,去了寺廟。也因此,這些君主當(dāng)政的時間很長,最短的段智廉,在位6年;最長的是段正嚴(yán),在位40年,像前理朝在位一年兩年的,幾乎沒有。
后理時期,君相之間的矛盾少了,甚至消失沒有了。
他們分工明確,相互合作,有時相互結(jié)為婚姻關(guān)系,多了一種家族關(guān)系,少了一份冷酷殺伐和陰謀暗算。
權(quán)臣和國君的關(guān)系如此,也算開古今一大奇觀。
2
在古代,開國之君大都是英明神武的,都是上馬的時候,執(zhí)干戈以鐵血沖鋒,奮勇無前的。至于走下戰(zhàn)場,則是運籌帷幄,算無遺策的。
光武帝劉秀,帶著兵士,在昆陽之戰(zhàn)時,以三千鐵甲,對新朝軍隊四十萬,“乃與敢死者三千人,從城西水上沖其中堅,尋、邑陳亂,乘銳崩之,遂殺王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昆陽大捷,劉秀帶著三千人,首先沖鋒,直攻敵人的中堅力量,讓王尋、王邑帶領(lǐng)的軍隊大敗,并趁機斬殺王尋。昆陽大捷,吹響了新朝滅亡的號角,劉秀更是其中的中堅力量。
三國魏的開創(chuàng)者,就是著名的魏武帝曹操,史書評價“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nèi),攬申、商之法術(shù),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yè)者,惟其明略最優(yōu)也?!彼艹晒Γ恢皇怯嬛\高超,無人能敵,更是執(zhí)法嚴(yán)明,公正無私,以及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任用人才。
隋文帝手創(chuàng)隋朝,統(tǒng)一宇內(nèi),以六合為一,其勤勉程度,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以至于史家稱贊道,“克己復(fù)禮,勤勞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論事,宿衛(wèi)之士,傳飧而食?!彼凸賳T談?wù)撝贫?,處理政事,達(dá)到廢寢忘食的程度。
開國之君,當(dāng)然精明能干,才能卓著,否則,如何統(tǒng)帥群豪,如何刈除群雄,如何讓健兒折腰、將軍聽命。即使如唐高祖這樣的帝王,史書說其“優(yōu)柔失斷,浸潤得行,誅文靜則議法不從,酬裴寂則曲恩太過。奸佞由之貝錦,嬖幸得以掇蜂”,反正他為人太糾結(jié),用人不明,獎懲偏頗,不太稱職??墒?,后來史家普遍認(rèn)為,這是太宗皇帝故意貶低父親,用來抬高自己的,高祖皇帝為人豁達(dá),境界高遠(yuǎn),有著開國之君的遠(yuǎn)略和氣度。
可是,也有開國之君,不同于以上諸人。
這人,就是后理國的開國君主段正淳。
段正淳,“大理國正明之弟”,他是段正明的弟弟。哥哥出家了,做了和尚,將國家讓給高升泰。高升泰接受皇位,登基稱帝,內(nèi)心還是大慈大悲的,沒有將段家一門老小,如鄭買嗣對南詔皇族一樣,全部抓起來,斬于五華樓下,而是用豐厚的爵祿,將他們養(yǎng)了起來,還做著高升泰朝的官職。譬如段正淳就是這樣,“正淳性純和。升泰繼位,封正淳佑國布”,國布也是一種官名。段正淳做得很認(rèn)真,沒有表現(xiàn)出什么不滿,“正淳慎重,諸事皆順”,工作做的得心應(yīng)手,獲得一致稱贊。
總之,段正淳沒什么亡國之痛,因此,雖然會寫情詩,估計寫不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詩句。他整天在府邸里,陪著心愛的女子,觀花賞鳥,讀書彈琴,生活得很瀟灑,也很有詩意。
他沒有什么大志,也沒有經(jīng)世之想,更沒有恢復(fù)家國的想法。
他很滿足,錦衣玉食,一家團聚,此生足矣。
他無論如何也沒想到,就他這樣,竟然也和他的祖先段思平一樣,手創(chuàng)一個朝代,奠定一個王朝。更沒有想到,自己會有一日登基稱帝,指點山河,為帝十三年。
這叫什么,這真的叫命運。
他稱帝后馬上改元天授,言外之意,自己能夠稱帝,能夠開國,是上天授予的,絕對不是自己運氣好,懶貓碰著一只死耗子,也不是高氏家族看得開,將國君的位子再次拱手讓給自己。
他的帝位,應(yīng)當(dāng)說是他的性格授予他的。
史書記載,“正淳性純和”,他是個慢性子,諸事慢慢來,輕易不發(fā)怒,不起火,一切都擺出一副好說好商量的樣子。還有史書記載,“正淳慎重,諸事皆順”,大概正因為他這樣柔順性格,什么都看得開,都不反抗,才被高氏看重的。要知道,高氏要掌權(quán),要讓段氏皇帝做木偶,第一個皇帝很重要,就如破竹一般,劈開竹節(jié)最為重要。竹節(jié)一開,后面的跟著規(guī)則學(xué)樣子,自然而然就會做傀儡了。
也有史書記載,高升泰臨死時,在咽下最后一口氣前,就已經(jīng)確定了將來后理國號,以及開國君主的人選,道:“今吾將死,還位于段正淳。正淳仁,精通國策。凡我高氏子孫,世代扶段而不存二心,眾遵之。”確定這些之后,老爺子仿佛還不放心,還要等著段正淳登基稱帝,改元之后,才很放心地長嘆一聲道:“吾可安心而去。”
如果這是真的,不得不承認(rèn),老爺子不愧在政壇上摸爬滾打了幾十年,眼光奇準(zhǔn),堪稱火眼金睛,選段正淳做國君,他算是選對了人。段正淳登基后,抱著膀子,什么事情也不干,就是看著高泰明處理政事。然后,就回到后宮讀佛經(jīng)、看書、陪著老婆聊天。他的佛理知識,一定是很深厚的,對于權(quán)力和一呼百應(yīng)的威風(fēng),他好像看得很淡然,這點很符合《金剛經(jīng)》里佛祖所言,“諸菩薩摩訶薩應(yīng)如是生清凈心,不應(yīng)住色生心,不應(yīng)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一切的東西都是空的,別看得太重,別放在心上。
段正淳就是這樣的,權(quán)位名利,都沒有放在心上。
他這樣做,一定是因為在登基前高家人找他談話了,談話中列出條件,他如果能拋開權(quán)力,那么,高家人就讓他做皇帝,得到國君所應(yīng)得到的一切,除了執(zhí)掌國政之外。他如果不答應(yīng),那么,段家有的是人排隊等著,他們就去選擇其他的人,他繼續(xù)做他的逍遙王爺,過他的吟風(fēng)弄月的日子。
面對這個選擇,段正淳一定是答應(yīng)了。
他不傻,他不答應(yīng),別人答應(yīng),段氏照樣失去權(quán)力。大家都堅定不移,決不答應(yīng),說不定高家人一失望,自己繼續(xù)當(dāng)國君,不讓位了也說不定。與其那樣,不如自己答應(yīng)了,既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恢復(fù)了失去的江山,還當(dāng)了國君,何樂而不為呢?
他的這個頭開得很好,以后,段氏國君都學(xué)著他的樣子,做了逍遙國君,對權(quán)力幾乎懶得望一眼,一副樂天派的樣子。
這樣,避免了多少流血和戰(zhàn)爭。
當(dāng)中原皇帝和權(quán)臣,為了權(quán)力,都爭得頭破血流的時候,都拎著刀子相互瞪視著的時候,在后理,則出現(xiàn)了權(quán)臣和國君和諧相處的畫面,如果讓中原皇帝和權(quán)臣知道了,大概會睜大眼睛,有些不相信吧。
3
段正淳能做為后理的開國君主,能成就一代基業(yè),有著一種幸運,也有著個人的能耐。
他也有著神靈故事在身。據(jù)說,他的母親在生他的時候,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只碩大的鳥兒,張開潔白的翅膀,在空中飛舞著,如一片碩大的雪花,緩緩地飛入內(nèi)宮,翅膀一合,唰地一聲,飛入他母親的肚子。他母親一驚,感到胎動,于是就生了,生下段正淳。
也就是說,他是上天派來的,有九五之尊。如果他哥哥段正明后來不禪位給高升泰的話,很可能他會接掌朝政的。
他在段正明時代,是“官佐國布,司掌八節(jié)度”,可見權(quán)力是很大的。不過,高升泰掌權(quán),給他這樣的官職,估計是有名無實的一個虛銜。但是,他并不以虛銜對待,認(rèn)認(rèn)真真干得很是出色。因此,段正明禪位,“大中國”建立,他仍然擔(dān)任此職。
另外,他受到了很好的皇家教育,有著執(zhí)掌江山、指點群雄的資質(zhì)。史書說,他由于聰慧,有潛質(zhì),因此,“無為寺妙湛大師見淳資慧,收為徒,傳以止觀大法。十七大考文蹉第一,武試居寺之三,而學(xué)成入仕”。這段文字,年代久遠(yuǎn),語焉不詳,大概是說,他跟著名僧學(xué)習(xí)佛教,多次考試,文采無匹,落墨成章,位居第一。至于武學(xué)嘛,也很是高明的,跑馬射箭,樣樣精通。如果真的是這樣,他和自己那個名叫高升潔的夫人,是能雙劍合璧,稱霸江湖的。
所有金大俠的粉絲都還記得,《天龍八部》里記載了段正淳,在段正明做皇帝的年代,就悄悄一襲布衣,折扇輕搖,到中原的花花世界里,和美女們打情罵俏去了。他處處留情,處處留下風(fēng)流債,以至于丐幫馬大元的那個傾國傾城的老婆康敏,對他愛也不是恨也不是,竟然用朱唇貝齒,咬起他的肉來。他還笑著說:“我有時候想,我將來怎樣死才好呢?在床上生病而死,未免太平庸了。在戰(zhàn)場上為國戰(zhàn)死,當(dāng)然很好,只不過雖英勇而不風(fēng)流,有點兒美中不足,不似段正淳平素為人。小康,今兒你想出來的法子可了不起,段正淳命喪當(dāng)代第一美人的櫻桃小口之中,珍珠貝齒之下,這可償了我的心愿啦。你想,若不是我段正淳跟你有過這么一段刻骨相思之情,換作了第二個男人,就算給你滿床珠寶,你也決計不肯在他身上咬上一口。小康,你說是不是呢?”
現(xiàn)實中,稱帝前,段正淳是沒有封過鎮(zhèn)南王的,也沒有來過中原的,更沒有和中原的宋朝女孩卿卿我我,風(fēng)花雪月。
但是,他的風(fēng)流確是很出名的。
據(jù)說,高升泰有一個妹子,是一個傾國美女,名高升潔,“國中才女,幼學(xué)于本慧國師精奇門”,這女子閨中時讀書、寫作、念佛經(jīng),精通佛理——看來,大宋朝女子那時要擅長刺繡,大理國女子要精通佛經(jīng)。高升泰就從中撮合,讓妹妹和段正淳結(jié)成連理。兩人都口齒伶俐,都有很好的才華,閨閣之中,口辯起來,段正淳常常落敗,按照規(guī)定,心甘情愿地供老婆驅(qū)使,或煮茶,或畫眉。
段正淳妻子有沒有這么韻致的一個名字,宋詞一般婉約,芭蕉細(xì)雨一樣輕盈,不敢妄猜。這個曼妙的女子,是不是高家的千金,也有待商榷。
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段正淳怕老婆,敬老婆,也寵著老婆。
他是一個性情中人,對自己怕老婆的事情,一點兒也不忌諱,甚至在自己的詩里歌詠此事:“國有巾幗,家有嬌妻。夫不如妻,亦大好事,妻叫東走莫西行,朝東甜言蜜語,朝西比武賽詩。丈夫天生不才,難與紅妝嬌妻比高低。”從詩里可以看出,段正淳老婆文采武略兼?zhèn)?,這兩樣段正淳都自愧不如,甘拜下風(fēng)。而且,這個女子溫柔之中,含有剛性;細(xì)膩之中,含有驕縱,屬于天真爛漫一類的,要段正淳做啥,就一定要這樣。如果段正淳做到了,女子就溫柔如水,笑靨如花,獎賞他一個燦爛的微笑,如果做不到,哼哼,夫人就會有一點小小的家暴。總之,無論是老婆的微笑,還是嬌嗔,甚至一點小小的家暴,段正淳都是很受用,全盤接受。所以他說,“夫不如妻,亦大好事”。這首詩寫得不是多好,可是,幽默直白,將自己憐愛老婆的那種水一樣的心情,毫不遮掩,表露無遺。
這點,如果讓當(dāng)時中原士大夫讀來,一定會大驚失色的。他們一定會想,這是一個國君寫的嗎,一個國君怎么能寫這樣的艷詩???如果是他們的國君,他們一定會當(dāng)即搖頭,寫一道奏章,第二天一早交上去,勸告皇帝,陛下當(dāng)以國事為重,當(dāng)重九五之尊,怎么可以和后宮女子整日嬉戲,而且翰墨之間,滿是輕薄之詞,若是傳出去,千載之后,史書記之,后人將如何評價圣上啊。劉邦當(dāng)年在宮中和自己心愛的戚夫人卿卿我我時,大臣周昌推門進去一見,轉(zhuǎn)身就走。劉邦趕上去,騎在他的脖子上問:“我何如主也?”周昌抬起頭回答:“陛下即桀紂之主也?!北緛恚@是周昌的錯,人家私宅,你進去要敲門。他不敲,撞著皇帝私事,還罵皇帝。結(jié)果,劉邦反而害怕他了,有他在面前,再也不敢對戚夫人含情脈脈了。
皇帝也是人,也有愛,有情,怎么就不能喜愛自己老婆了?怎么就不能給自己老婆寫寫情詩,寫寫戀愛信了?
其實,今天讀到段正淳的詩,仍可以感受到他是個很可親近的人,他一定有著賈寶玉般的性格,愛在女子面前,低頭做小,心細(xì)如發(fā)。這樣的人,說白了,可能重視家庭親情,重視愛情,更過于重視國君的位子。
用今天的話說,他屬于一個地道的暖男。
在大理國君中,哪一個國君不是左擁右抱的,這樣一個純情的國君,算得一枝獨秀了。
他的暖意融融,他的風(fēng)流多情,有性情使然,也有一種無奈吧。
4
段正淳登基后,接過皇帝的印章,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按照提前的商定,下發(fā)一道圣旨,明確規(guī)定,“以高泰明為相國,執(zhí)政柄,高泰運為柵主”,高泰運封地在今日的騰沖,他是高泰明的弟弟。
高泰明再次成為相國,這次是后理的,他也馬上借助相國的權(quán)力,開始了分封。分封對象,都是高家子弟,如當(dāng)日段氏一般,“是時高升祥之子祥堅封于湙門;高祥明之次子封于晉寧;三子明興封于嵩明;四子明義封于祿豐,即統(tǒng)有滇池四方之地,約等于元時之中慶路,共有三萬三千戶。而鄯闡府為大理東部重鎮(zhèn),控制三十七部,擢祥明為安東將軍之職,即所謂統(tǒng)兵”,后理江山,險要豐腴處,此時都?xì)w于高氏。段氏皇族子弟,則待在宮中,盡食俸祿而已。這樣,避免段氏鬧事奪權(quán)。
高泰明攬權(quán),說實話,他也有著處理政事的能力。
后大理時期,權(quán)力雖然獨屬于高家,但是,相國的任職,還是帶有選擇性的,這也就保證了在高家一族中,基本做到了能者上,庸者下的規(guī)則的。這樣,比嫡長子繼承制還是要先進很多。這,也是大理國能延續(xù)下去的原因。
由于高泰明治國手段不錯,再加以政出一門,因而就出現(xiàn)了“高氏相之,政令皆出其門,國人稱為高國主,段氏擁虛位而已”的現(xiàn)象。
在國家治理上,高泰明顯然繼承了前理朝時代的治國策略,仍然以文治為主,用書生治國,儒家之中,摻入佛教,以至于史書談到他治國的情況道,“西南夷知文教者惟白人,蒙、段二氏皆白人也。白人之俗事佛而尚釋,故段氏有國,用僧為相,或已任而更出家”,這里顯然指的是大理國了,只是國相不是僧人,其他的官職,用的仍是釋儒,這些讀書的人,憑借儒教和佛教知識,走上官場、擔(dān)任官職、處理國事,等到有一天感到累了、疲倦了,就寫一道奏章交上去,辭去官位,揮揮衣袖,沒有歸園田居,而是走向深山古寺里,研讀佛經(jīng)去了。
官員對紅塵,對職位,甚至對富貴如此淡然,就避免了陰謀爭斗,避免了貪污腐化,避免了詆毀陷害。
有關(guān)大理國歷史文墨里,很少涉及貪腐行賄。這在官場,是一種奇景。
也因為好佛,后理建立后,古寺大剎,有增無減。人在大理行走,山水間、樹林中,時時有梵鐘在耳,有誦經(jīng)聲悠揚傳來,有僧人衲衣飄飄走過身邊。因此,有詩人漫行于此,曾吟詩“古寺翠崖陰,危亭絕頂臨”,這不是夸張,是寫實。此地小小一座金馬山,山上古寺掩映,“銅瓦寺在會城東十余里,金馬山西北麓,范銅為瓦,覆寺三楹,春月游人畢集”,這兒出現(xiàn)寺廟,也成為風(fēng)景名勝。當(dāng)?shù)厝嗽诖司捶鸷螅锹紊⑿?。不大的芒涌溪,“有三十八庵,巖壑幽秀,天風(fēng)海濤,時震林木”,成為一地道的佛國。雞足山“在賓川州,汎洱海四十里,乘風(fēng)而渡,兩日到”,這兒更是寺廟云集,梵唱聲聲,木魚聲此起彼伏,“大剎七十二所,蘭若三百六十,小庵無算”。
這樣敬佛,固然耗費人力物力,但是,卻讓大理一片祥和寧靜,風(fēng)景優(yōu)美,綠樹成蔭,空氣潔凈。
這兒櫻桃樹極多,“大數(shù)圍,高數(shù)十丈,白多于紅,味酸澀”,花開時節(jié),一片云霞,罩著山水房屋,罩著山寺樓臺,如在一片胭脂水中。清風(fēng)一吹,花瓣飄飛,伴著落雨細(xì)霧,再有僧人數(shù)著念珠,呢喃而過,正有著“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的韻味。這兒有土橄欖,一棵棵樹枝搖曳,綠葉如煙,掩映在人家的圍墻邊,開花時節(jié),花色如玉,垂于圍墻外,讓人走過,有著一種“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支紅杏出墻來”的意境;這兒有“盛夏,兒童碗盛賣之,和以糖蜜,可療饑”的積雪,猶如白玉;這兒有號為“三絕”的溫泉,無硫磺味,不刺鼻,能治疥,“身有垢,不假浣濯,入水俱浮”;這兒花多,因此蜜蜂多,當(dāng)?shù)厝藢ふ乙懊?,“度越山嶺,蜂人土竅中,從而掘之,其穴之中大如城郭,輒得蜜數(shù)百斛,故檳榔、香附、橘橙、佛手柑、木瓜、香櫞、梅李、川芎、瓜、茄多以蜜漬供客”,甜潤中有水木清華味。
這些,都是平凡的生活,平靜的日子。這樣的美好生活,唯有平靜,才能享受,唯有平靜,才能感覺。
對百姓來說,平靜、平和,就是美好的日子。
另外,后理繼承前理外貿(mào)政策,積極加大對外貿(mào)易量。
后理建國初,其貿(mào)易對象,仍然是經(jīng)濟高度發(fā)達(dá)的宋朝,銷售的貨物,仍以戰(zhàn)馬為主。
宋朝到了哲宗時,不再懦弱,對外采取強硬態(tài)度,尤其對西夏的進攻,更是堅決反擊,還以顏色。在后理建國的1096年,宋夏展開第二次平夏城之戰(zhàn),“夏主遂奉其母合將數(shù)十萬兵圍平夏,疾攻十余日,建高車臨城,填塹而進,不能克,一夕遁去”,西夏國主夏崇宗,和他的母親梁太后,帶著四十萬大軍,進攻宋朝平夏城,在宋軍的堅決反擊下,大敗而逃。梁太后再也強硬不起來,號啕大哭,珠淚滾滾。西夏有大將,一名嵬名阿埋,一名妹勒都逋,都強悍無敵,驍勇善戰(zhàn)。宋軍統(tǒng)帥章楶,暗暗派出間諜,到其營中偵探,聽說這兩人倚恃武功,無敵無畏,毫無防備,于是遣折可適、郭成“輕騎夜襲,直入其帳執(zhí)之,盡俘其家,虜馘三千余、牛羊十萬,夏主震駭”。西夏難以應(yīng)付,唯有低頭哈腰,向宋朝請和,以至于有宋朝大臣得意地對宋哲宗說:“自有國以來,用兵西方,而能所為必成,所伐必克,使天威遠(yuǎn)暢,丑氐震疊,未有如陛下今日之盛者也?!?/p>
西夏靠近西北,戰(zhàn)馬如云,作戰(zhàn)的時候,騎兵為主,尤其他的鐵鷂子軍,更是以冷鍛甲護身裹馬,很難對敵。
宋軍要戰(zhàn)勝夏軍,也必須以騎兵對騎兵??墒?,由于缺乏牧場,中原少產(chǎn)戰(zhàn)馬,即使有,其奔馳力度,以及勁健程度,也不及草原奔馬。此時,名聞天下的大理馬,就成了大宋最為渴望得到的馬匹,因此,宋朝學(xué)者道,“大理連西戎,故多馬,雖互市于廣南,其實猶西馬也”,就是說,他的馬匹雖然產(chǎn)自西南,馬匹的質(zhì)量,奔馳速度,負(fù)重強度,都不亞于西北出產(chǎn)的戰(zhàn)馬,甚至超過了西北的戰(zhàn)馬,更具有勁健無匹的特性。
也因此,宋朝的銅鈿,也就流水一般,進入了大理國的國庫。后理經(jīng)濟,絲毫不弱于前理,甚至后來,隨著宋室南渡,馬匹量需求加大,更超過前理。
5
后理還有一樣一直繼承著前理的,也就是繼續(xù)和大宋保持著和平,繼續(xù)向大宋進貢,以保持一個藩屬國的職責(zé)。
這種進貢,在高升泰時代,曾經(jīng)擱淺,現(xiàn)在,再次提上日程。
大宋仍然保持著過去的態(tài)度,對大理國的熱情入貢,保持著不冷不熱的態(tài)度。你來了,我接待。你不來,我也不會放在心上。原因還是一個,擔(dān)心大理國如南詔,到時強大了,富足了,回過身來,對自己動刀。這,實在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xiàn),也是眼光的狹隘。
大宋開通的通商口岸,仍然是黎州,后來又?jǐn)U及雅州。
大理國君臣急得直跳腳,兩個關(guān)口,如何能夠滿足需求啊。他們商量再三,最終決定,仍然去宋朝,向大宋國君進貢。這次進貢的目的,估計不只是貿(mào)易,還有一個,畢竟是國家新建,得讓大宋國君給予關(guān)注,這樣才能號令全國,名正言順。另外,仍然是文化的吸引力。大理國君一旦退位,進入寺廟,只有兩件事可做,一件是誦佛研究禪理,還有一件就是出游,別的地方不去,只去大宋,使勁看看那兒的詩詞山河,瓷器江山,將自己在位時十分向往卻難以實現(xiàn)的理想,變成現(xiàn)實。過去的段素隆、段素貞、段正明,無不如是。因此,金庸武俠中,段氏皇族出家者,都到中原漫游,江湖浪跡,華山亮劍,五岳來去,是有著歷史根據(jù)的。
段正淳登基后的1103年,即大宋徽宗崇寧三年,后理國的君臣坐不住了,“遣高泰運奉表入宋,求經(jīng)籍”。這次出使規(guī)格很高,正使的地位,僅僅比相國高泰明低一級,是他的弟弟高泰運。這次去,表面上是尋求典籍,暗里的意思,仍然是希望宋朝承認(rèn)自己的藩屬地位。如果宋朝給予典籍,就等于說,大宋朝同意將自己的儒家思想、禮樂教化、典章制度等等,賜予大理國了。
這樣,兩國的關(guān)系,不也就確定了嗎?
高泰運去的時候,是徽宗登基的第三年,此時,是宋朝發(fā)展最為輝煌的時期,是宋朝經(jīng)濟最為繁榮的時期。宋朝的滅亡,是在宋徽宗手上?;兆诨实?,用古人的話說,“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但是,細(xì)說起來,宋朝的滅亡,并非經(jīng)濟不如別人,一幅《清明上河圖》,描摹了一切,也足以證明著一切。宋徽宗的錯誤是,明知軍力不如金人,偏要挑動戰(zhàn)事,即《宋史》所言,“宋不立徽宗,不納張覺,金雖強,何釁以伐宋哉?”當(dāng)金人攻打遼國時,遼國平州守將張覺以城降宋,宋國如果不接受,就不會惹怒金人,金人就不會馬蹄奔騰,沖向汴京,北宋就不會滅亡。
這話,仍有些不客觀的。
金人大刀如飛,覆滅遼國,與大宋接壤。此時,大宋的富庶,早已挑動大金將士的欲望,讓他們眼紅不已。當(dāng)時,即使沒有任何違約事情的發(fā)生,金人也會摧動戰(zhàn)馬,掄著大刀,沖向中原富庶之地的。狼要吃小羊,不在于有什么借口,而在于什么時候肚子饑餓,什么時候產(chǎn)生欲望。
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沒有雪亮的刀槍,只有富庶和文明,永遠(yuǎn)只有挨打的份,只有受欺壓的命運。有如花的生活,青瓷的世界,得有強大的力量維護,這樣,國民才能充分享受生活,享受詩詞。宋朝從開國起,就犯了一個致命錯誤,只顧提高經(jīng)濟,卻沒有注意很好地保護自己的果實,自己的富庶。
這些,都是后話,距離高泰運到來那年,還有整整24年。
高泰運帶著他的使團,騎著大理駿馬,馬蹄嗒嗒走入的,就是《清明上河圖》里的世界,就是“玉京曾憶昔繁華。萬里帝王家。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的世界。他們沿著大街走著,看著兩邊林立的店鋪、茶館、酒樓和來往不斷的仕女書生,大概會感到眼花繚亂、興奮不已的。此時,深巷中,琵琶滾珠一樣流散,落在耳中,露珠一般;高樓上輕歌曼唱,如春天的絲綢,輕輕地拂拭著人的心。
那一刻,他們大概也有不虛此行的感慨吧。
此時,是徽宗繼位的第三年,大理國使臣突然到來,遞上奏章,表達(dá)對大宋的向往,表達(dá)自己的歸附愿望,也吐露出對盛世王朝的贊美之情,顯然讓徽宗感到很有面子,春風(fēng)蕩漾,難以自已。因為,徽宗繼位時,曾一度受到宋朝臣子們的懷疑抵制,宰相章惇就一摔袖子,毫不隱晦地說:“端王輕佻,不可君天下?!倍送酰腔兆诘腔暗姆饩簟U聬f他輕浮,不莊重,不足以居九五之尊,讓徽宗皇帝很受傷,很丟面子。
后來,徽宗雖然勉強登基,但大臣們?nèi)圆豢春盟?。章惇甚至用他秀雅的書法,上了一道奏章,辭職不干了,充分表達(dá)出自己的蔑視?,F(xiàn)在,自己登基才兩年,就有大理國使臣來進貢,來臣服,可見自己名聲很好啊,簡直達(dá)到了聲名遠(yuǎn)揚的程度?;兆谟谑窍轮?,對大理國使臣隆重接待,至于希望得到典籍的要求,徽宗全部答應(yīng)下來,使臣“得(書籍)六十九家,藥書六十二部”,書籍的數(shù)量是很大的。
宋徽宗在位,做了很多荒唐事,譬如大興土木,建造宮室;譬如信任蔡京,以至于對方賄賂公行,賣官鬻爵,民間歌謠道,“三千索,直秘閣;五百貫,擢通判”。最為荒唐的是聯(lián)結(jié)金人,共同滅遼,其中危害,甚至高麗國君都看出來了,派人告訴徽宗道:“聞朝廷將用兵伐遼,遼為兄弟之國,存之足為邊捍;金為虎狼之國,不可交也!”可是徽宗仍大手一揮,置之不理,我行我素。
然而,由于是文化人,徽宗在位的時候,文化建設(shè),卻得到了飛速發(fā)展,詩詞歌賦,更是隨著弦管之聲,傳唱天涯。他本人做君糊涂,可是一個才人,詩詞書畫,樣樣精通,尤其自創(chuàng)瘦金體,贏得后人一片贊嘆道:“徽宗皇帝天縱將圣,藝極于神。”有人將其和南唐后主李煜并列,稱為“帝王雙璧”。別說,他們很像,文雅相似,風(fēng)流相似,才氣相似,治國的糊涂也相似。據(jù)說,徽宗出生那天,他父親做了一個夢,李煜來見他,說他們趙家奪了自己江山,現(xiàn)在,自己一定也要葬送掉他們趙家江山。
因為愛好藝術(shù),懂得文化,徽宗理解大理國需要什么書籍,因此,這次送的書籍種類,也是非常豐富的,除醫(yī)藥書籍外,有經(jīng)學(xué)子集,有歷書,有關(guān)于寫詩填詞的一些書籍?!昂笄乐校显t使者見廣南人言其國有《五經(jīng)廣注》《春秋后語》《三史家注》《張孟押韻集》《圣歷》諸書,皆泰運所求得也。”乾道年間,已經(jīng)到了孝宗時代,大理國向他人炫耀時,仍拿出徽宗送的這些書籍,翻得嘩啦啦響,知道不,這是大宋贈送的,很值得一讀的,很有價值的哦。
只是此時,送他們書籍的徽宗皇帝,早已死在了金國的五國城。
徽宗真不該做皇帝,他是一個好文化人,可惜,偏偏去搞外行工作,害了自己,害了家人,也害了國家百姓。
這些,非他所愿,可是,他不自覺地做了。
在對大理國文化輸出上,徽宗皇帝是不錯的,至少,比他前面的宋帝都前進了一步。
大理國君臣的要求,得到了滿足。最主要的是,從這次贈送書籍,發(fā)出一個信號,就是大理國離大宋的冊封,已經(jīng)越來越近了。這,可是他們一直孜孜以求的事情,是他們的向往。
6
段正淳的后理國,開局很不錯,是個開門紅。這得益于君臣之間的合作,得益于上下一心,宮廷沒有矛盾爭斗,外部沒有戰(zhàn)火硝煙。
后理君臣,翻著使者帶回的書籍,嗅著上面的墨香,讀著宋人的文句,還有詩詞,一個個臉上放光。
更讓段正淳感到很高興的一件事,是高祥明來到了羊苴咩城。這次,他可不是空手來的,而是帶著沉甸甸的禮物,“進金馬杖八十節(jié),人民三萬三千戶”。對于高祥明進獻(xiàn)戶口,史家議論紛紛,有的認(rèn)為,是高祥明贈送給段正淳農(nóng)奴。有的說不是的,一個大臣怎么送國君農(nóng)奴?。窟€有的解釋,是年,高祥明被封為鄯闡侯,按照規(guī)則,向國君上報統(tǒng)轄下的戶口,也就是戶口簿。以上說法,都有點解釋不通。大臣一次給國君三萬三千戶農(nóng)奴,說不過去。至于說是鄯闡侯轄下人口,好像又太少了,鄯闡一帶就這些人口,如何防御滇東三十七部?如何捍衛(wèi)大理國?如何成為東京?如何支撐高氏家族的統(tǒng)治?
這次,高祥明進獻(xiàn)的戶口,究竟是哪兒來的?
翻開大理國地圖,就可以看見,鄯闡東邊,全部都是部落。這些部落,有滇東三十七部,是十分著名的。還有一些部落,星羅棋布,不太著名,也不太大。
當(dāng)時高家分封的子弟,各自掌管著一片土地,很多憑借著手里的軍隊、權(quán)力,來蠶食一些部落,甚至吞并一些部落。這樣的現(xiàn)象,并非大理國獨有,在南詔時,就已經(jīng)發(fā)生,如弄棟蠻,“南詔異牟尋破掠吐蕃地邑,收獲弄棟城,遷于永昌之城”,異牟尋打敗吐蕃,將歸附吐蕃的弄棟蠻遷移到永昌城,就是一例。再如裳人,“本漢人也。部落在鐵橋北,不知遷徙年月”,后被異牟尋攻破部落,“獲裳人數(shù)千戶,即移于云南東北諸川”。這些戶口,自然要登記在冊,交給國家,進入國家戶籍里的。
高祥明所交的戶籍,總共三萬三千戶。
這個數(shù)字不大,但是也不小。在古代,沒有計劃生育,更加上大理國一帶,受到漢文化影響極深,四世同堂,一直是封建時代提倡的禮儀之家、忠孝之家。這點,大理國大概也是如此。因此,一戶十口人家,在今天看來,讓人瞠目結(jié)舌。在過去是極為正常的。以此計算,這次高祥明一次上交給大理國人口,應(yīng)在三十多萬。
這,絕對是一個部落。
這一帶,究竟是哪一個部落被滅,哪一座城被攻破,讓高祥明得此收獲?這座城,就是安東城。
南詔的時候,有一個名叫李珠的,帶著他的部落,生活在鄯闡不遠(yuǎn)處。南詔國君為了收服他,就給了他一個官,即安東將軍。這位部落首領(lǐng)很高興,堂而皇之地接過大印,開始筑城居住,這就是安東城。
這個部落,和滇東三十七部一樣,我行我素,表面上是南詔的下屬,其實自主性很強。到了大理國,更是如此,襲封安東將軍的爵位,依然保持著獨立狀態(tài)。到了高祥明接手鄯闡時,“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于是,帶著軍隊,發(fā)起攻擊。這個部落,估計是江湖獨行俠,誰的賬也不買,也沒有盟友,面對高祥明盔甲如水的軍隊,只有舉著白旗,乖乖出城,交出自己的城池,交出自己的部落,包括自己的部落民眾。高祥明全部笑納,人口收歸鄯闡侯管轄。但是,鄯闡也是大理國的,所以也得上報。
段正淳做國君,出現(xiàn)這樣的事,他當(dāng)然高興啊,這事傳出去,大家一定都會翹著拇指說他英明神武,手指都沒有動,憑著自己的威信,就解決了一件大事。最為高興的,應(yīng)當(dāng)是高泰明,鄯闡的威脅消除了,還增加里鄯闡的力量,于是,他和段正淳商量,該如何獎勵高祥明啊,得,他占領(lǐng)了安東城,消滅了安東將軍,就讓他來當(dāng)吧,于是,段正淳賜給高祥明“八章禮衣,龍頭劍,擢為安東將軍”,兼顧著鄯闡侯。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高祥明甚至就沒有出軍,憑借著自己強大的軍事實力,就對周邊部落形成一種壓迫,使得這個部落首領(lǐng),不得不交出自己的部落。這樣,或許還能不失富貴。如果被滅,只怕生命都沒了。
大宋初建時候,吳越國占有江浙一帶,十分富庶,以至于后來柳永歌詠“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到了宋太祖的時候,已經(jīng)天下混一,吳越王錢俶很慌,派出使者,向大宋進貢,“益以器服珍奇為獻(xiàn),不可勝數(shù)”。宋太祖一點兒也不領(lǐng)情,手一揮道:“此吾帑中物爾,何用獻(xiàn)為!”到了太宗的時候,錢俶面對一統(tǒng)的大宋,帶著全家人,還有地圖,以及戶口簿、官吏名單,坐船來到汴京,將之獻(xiàn)上,從而封爵為王。
這個部落的歸附,做法大致和錢俶相同。
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識時務(wù)者為俊杰,逆大勢者為庸人。大勢所趨,歷史使然,國事一統(tǒng),不是一個人,也不是一支力量所能阻擋的。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言之不虛。
可是,有的史書上,將這次事件的主人,也就是高祥明,寫成了“李觀音得”。這顯然是錯誤的,一者,鄯闡侯很明顯是高家人,不是李家人。再次,李觀音得曾出現(xiàn)在明人陸深所著的《燕閑錄》里。該書記載,到了南宋時代,宋孝宗乾道年間,大理國有人來到橫山談生意,名李觀音得。這里的橫山,并非筆者老家的陜西橫山,筆者老家橫山屬于榆林。書中的橫山,是橫山寨,在今天的廣西田東縣,其城堡遺址南北寬約四公里,東西長約五公里,是個方圓二十平方公里的城鎮(zhèn),靠近右江,運輸便利,四通八達(dá),其河對面就是直通大理國的茶馬古道,連接印度、緬甸。
大理國時期,這兒是茶馬古道的一個起點,很多商人、馬隊、還有其他行人,在這兒將絲綢、瓷器、茶葉,上了馬馱子,“駕”地一聲,挽起一個鞭花,“啪”地一聲,隊伍就出發(fā)了,一路而去,經(jīng)德保、靖西、那坡、云南的富寧、廣南、昆明,到達(dá)大理,再延伸到緬甸、印度,直至西亞。當(dāng)然,回來的時候,也會在這兒歇下,借一杯茶,清洗一下身體的勞累以及心里的灰塵。第二天,一身輕松,再次上路,走向自己的家,走向炊煙裊裊的村子。
那時的橫山寨,成為各國經(jīng)濟聯(lián)絡(luò)的中轉(zhuǎn)站。
這兒,也成為南宋出口商品的出發(fā)點,成為南宋進口戰(zhàn)馬的馬市。那時的南宋,已經(jīng)蝸居在江南青花瓷世界里。江南山清水秀,粉墻黛瓦,文士羊毫一揮,翰墨飛揚。美女輕輕一笑,迷醉江山。那兒什么都有,琵琶如滾珠,洞簫音如月光,“二十四橋千步柳,春風(fēng)十里上珠簾”,可就是缺少征戰(zhàn)沙場的名馬,缺少風(fēng)馳電掣的良駒。宋軍士兵的坐騎,大多購自橫山寨,數(shù)量之大,令人瞠目結(jié)舌。其年購戰(zhàn)馬量在1500匹至3500匹,加上民間需求,橫山寨馬市每年馬匹貿(mào)易量達(dá)四萬匹之多。
這些戰(zhàn)馬,主要買自自杞、羅殿、特磨道等國,或者羈靡州。
這些滇東部落,或者國家,并不產(chǎn)戰(zhàn)馬,戰(zhàn)馬都是從大理國販賣來的。因此,大理國知道后,心說,我為啥要讓別人轉(zhuǎn)一道手,為什么不直接去賣?三十七部是大理國的藩屬,因此,商人可以從此通過,帶著馬匹,來到橫山寨。賣完馬匹,手里有了大量的金銀,又購買了大宋書籍帶回國去,“每賈人至橫山,多市《史記》《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本草》《王叔和脈訣》《千金方》等書”,看來,大理國人不只是讀佛經(jīng),也還很愛讀史書。
李觀音得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來到橫山寨的,他來專門和南宋官員進行溝通的,告訴他們,“欲自通久矣。常遣馬樣來,多為特磨所留,特磨人亦貪悍,故久不得達(dá)”,我們早想和宋朝做生意了,我們多次派人帶著駿馬樣品來,經(jīng)過特磨道,被他們給扣了。然后,他告訴大宋官員,干脆和我們大理國相互直接訂購馬匹吧,這樣,中間少了中介機構(gòu),我們都可以多收獲一點兒。
至于談判結(jié)果如何,沒文字說明,但李觀音得寫了一篇《與邕人書》,很有文采道:“古人云:‘察實者不留聲,觀行者不識詞。知己之人,幸逢相謁;言音未同,情慮相契。吾聞夫子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今兩國之人不期而會者,豈不習(xí)夫子之言哉?續(xù)繼短章,伏乞斧伐?!蔽覀冸p方啊,都是極講誠信的,而且目標(biāo)一致,就是為了做好做大馬市生意,互利共贏,我們雖然各有方言,很難聽懂,但是,我們品行相同,為人相同,文化相同,都信奉孔夫子他老人家的話,都以他的倫理要求為準(zhǔn)則。
這個李觀音得,讀書很多,而且應(yīng)用古人的話,尤其孔子的話,自然流暢,如水注山澗、風(fēng)飄水面。
尤其那句“言音未會意相合,遠(yuǎn)隔江山萬里多”的詩,無論平仄、感情、意境,都非常高妙。
有人說,他是一個商人,我更愿相信,他是一個釋儒出身的官員,不然,文化水平不可能如此之高。
高祥明進獻(xiàn)戶口時,是1103年。而據(jù)《燕閑錄》所載,李觀音得去橫山寨在乾道年間,乾道是宋孝宗在位的第二個年號,從1165年至1173年,共9年,就算李觀音得是1165年去的,距1103年,也已經(jīng)過去了62年。假如當(dāng)年進獻(xiàn)戶口的人是他,在62歲的基礎(chǔ)上,再加上其敬獻(xiàn)戶口之前的年齡——一個能看清形勢,順勢而為的人,那時至少也有十六七歲吧。這樣一算,他出現(xiàn)在橫山寨時,應(yīng)該在80左右吧。一個80多歲的老人,身體再好,在那樣交通跌宕的年代,千里迢迢,趕到橫山寨,可能嗎?
所以說,很可能是有的史書將兩者人物搞混了。
1103年,敬獻(xiàn)戶口的是高祥明。
乾道年間,來到橫山寨的是李觀音得。
7
后大理時期,君臣是較為團結(jié)的,因此,就出現(xiàn)了“君臣一德,州國一心”的現(xiàn)象,當(dāng)然,這有些夸張,有些自我宣傳。但是,拋開夸張的成分,還是有著真實的內(nèi)核。由于沒有戰(zhàn)事,國家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一種繁榮景象。因為經(jīng)濟繁榮,后理的地位也就得到了提升,甚至出現(xiàn)了“文列武列,萬國口實而宣威”,文臣武將,都忠于職守,服從大理朝廷的命令,不再如楊義貞那樣,竟然拔出刀子,對著自己的國君動手。于是,各國使者,都在贊頌著后理的繁榮昌盛,贊頌著后理的文明典雅。
“萬國口實而宣威”,這句話里,多少帶著一種得意,一種夸耀,別看我是大宋的藩屬,我們大理國還是有藩屬國的,不但有,還很多哎。
這些國家的使者,坐著馬車,帶著貢品,車馬匆匆地來到大理都城后,不是馬上遞交國書,去拜見國君段正淳,而是沐浴更衣,第二天一早,首先到了國相府,去拜見高泰明,“波斯、昆侖諸國來貢大理者,皆先謁相國焉”。這里的昆侖國,可不是昆侖山那兒有什么部落,建立了什么國家?!袄鰢?,正北去蠻界西洱河八十一日程。出青木香、檀香、紫檀香、檳榔、琉璃、水精、蠡坯等諸香藥、珍寶、犀牛等?!边@個國家物產(chǎn)豐富,戰(zhàn)士驍勇,而且長于用謀,在南詔的時候,曾和南詔勇士進行過決戰(zhàn)。南詔國君,帶著將士,盔甲鏗鏘,進攻昆侖國,一路奮勇直進,幾無對手,很快就攻下對方的城池,高興得嘎嘎的??墒牵诙炫榔饋硪豢?,大家傻眼了,“被昆侖國開路放進軍后,鑿其路通江,決水掩浸,進退無計。餓死者萬余,不死者昆侖去其右腕”,這樣看來,這次進軍,南詔險些是全軍覆滅了。須知,南詔健兒,日日鍛煉,猶如戰(zhàn)刀:南詔馬軍,能夠合格的,必須經(jīng)過五次考試,得射中靶心,得射中銅錢,得于四十丈外射中高桿上刻著的痕跡,得手握長槍輪動如飛,“盤槍百轉(zhuǎn)無失”,還得能文能武,這樣才算合格。南詔步兵要想成為勇士,也得經(jīng)過五場考試:點蒼山上立一桿,第一個跑到下面的,過一關(guān);一丈三尺的坑,大吼一聲,一個箭步跳過,過一關(guān);在激流澎湃中,一頭扎入水中,中流擊浪兩千尺,過一關(guān);背上一石四斗米,走上四十里,不流一滴汗,過一關(guān)。五關(guān)通過,算是羅苴,也就是勇士。這是特別考試,平時練兵,則不是這樣,是在部落廣場,豎著一根高桿,名頗柱,高達(dá)八丈,高桿上刻著痕跡,痕跡之間有距離,名斗子,“所試人持竹劍,去頗柱四十步外,走馬向前柱,中斗子者上,中第二規(guī)次之,中第一規(guī)為下”。
南詔時,有點如古希臘,一個國家都成了一個營盤。
可是,這樣一個日日訓(xùn)練的國家,竟然敗在一個昆侖國手里,戰(zhàn)士不是餓死,就是被俘,砍斷一只手放回去,很慘烈的。
大理國倒沒有如南詔那般練兵與張揚武力,這個昆侖國竟然不請自來,來進貢了,來時,不是一個人,是一群人,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很多部落,“南海諸洲有十余國,諸國周圍或可百里,或數(shù)百里,或可百驛……遂使總喚昆侖國焉;唯此昆侖,頭卷體黑。自余諸國,與神州不殊”。這些國家,有十多個,都不大,總的喚做昆侖國,派出使者,組團來訪。
有時,刀子不是無敵的,槍炮不是無敵的,善良和友誼是無敵的,能將所有的天塹都填成坦途,將所有的隔閡都消于無形。
南詔一直不懂這些,所以,最終失敗。
大理國君臣顯然比南詔國君聰明,所以,最終成功。
隨后,緬人也來了,“進白象及香物”,估計不怎么值錢,但是,表達(dá)了臣服的意思即可,就如喝酒人常說的一句話,在意不在酒。
其中的緬人,建立的朝代就是歷史著名的蒲甘王朝。這個朝代此時正處于第二代君主江喜佗在位時,他和孟人之間,展開生死決殺,很擔(dān)心大理國在背后給插上一刀,所以,才派出使者。
幾年前,蒲甘王朝第一代君主阿奴律陀,還帶著他的無敵大軍,橫掃東南亞,然后,率領(lǐng)軍隊,兵指大理國,詢問大理國一顆佛牙呢。據(jù)《緬甸史》載,阿奴律陀一路而來,沿途幾無對手,靠近了大理都城,派出使者,送信給大理國君,說, 聽說貴國有一顆佛牙,非常貴重,我非常信佛,能送給我嗎?最終,據(jù)說,大理國君臣給了他一顆假佛牙,他雙手捧著,高高興興地走了。
這件事情,和緬甸史書記載的有些矛盾。
阿奴律陀是什么人?他是緬甸蒲甘王朝的創(chuàng)建者,是緬甸三大民族英雄之一、三大帝之一。他登基稱帝后,揮舞長劍,統(tǒng)一各部,再出兵征服南部打端、西部阿拉干王國,奠定蒲甘王朝243年基業(yè),打下鐵桶般江山。這樣一個雄才大略者,讓一顆假佛牙給騙了,顯然是不真實的。有關(guān)大理國史料,對其兵逼大理國無絲毫提及,宋朝史書亦無。很可能是他帶著大軍,兵臨邊界,號角聲聲,戰(zhàn)象排列,以索要佛牙的做法,來試探大理國君臣對他雄起一方的態(tài)度。大理國君臣抱著息事寧人的態(tài)度,給了一顆假佛牙,也等于間接表明態(tài)度,我們和平相處,互不干涉,你看如何。
大理國君臣的態(tài)度,是他最在意的,他得到佛牙,就等于得到了他們的態(tài)度,因此十分高興。至于佛牙真假,實在是次要的,所以,他就打道回府了。
阿奴律陀回去后,不久,在一次打獵中死去。昔日的無敵帝國,也就迅速衰敗下來,不得不派出使臣,來到大理都城進貢了。
大理國,已經(jīng)儼然成為東南亞的霸主了。
很多時候,仁政勝于鐵血,友好勝于刀槍,團結(jié)勝于分裂,和平勝于敵對。只是可惜,很少有人懂得這些,只有真正深入華夏文明,懂得華夏文明的人,才能接受之、領(lǐng)會之,并將之貫穿于理政上,貫穿在外交上。
中國幾千年來,無不將此貫穿在治國上,也因此,這個民族,幾千年來都是帶著微笑、帶著友誼、帶著文明、帶著唐詩宋詞、帶著茶葉瓷器,一直走向遠(yuǎn)方,和他國天涯握手。
大理國學(xué)習(xí)宋朝,也是如此。
8
后理開國,就這樣慢慢走上了坦途,走得很平靜,也很艱難。這段時間里,“段氏擁虛位而已”,但是,也不能因此就否定了段正淳的功勞,否定段正淳在后理開國中的作用。因為,高泰明無論能力多么突出,都是一個相國,都不是國家的實際元首,他都必須借助著段正淳的名義,行使權(quán)力、發(fā)布命令,否則,很可能有的力量就不買他的賬,不接受這些命令。
段正淳最為了不起的地方,就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治國能耐不如高泰明,因此沒有去爭搶,沒有去設(shè)置陷阱,或者明槍暗箭地去對付高泰明。歷史上,皇帝給權(quán)臣設(shè)置絆子的例子還少嗎?曹操對漢獻(xiàn)帝,說實話是很不錯的,漢獻(xiàn)帝流浪在外,“宮室燒盡,百官披荊棘,依墻壁間。州郡各擁強兵,而委輸不至,群僚饑乏,尚書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饑死墻壁間,或為兵士所殺”,曹操收留了他,扶持其為帝長達(dá)幾十年??墒?,漢獻(xiàn)帝時時窺伺著曹操,忘不了做掉曹操。建安五年,“騎將軍董承、偏將軍王服、越騎校尉種輯受密詔誅曹操”,幕后推手是漢獻(xiàn)帝;建安十九年,他再次聯(lián)系伏皇后父親,準(zhǔn)備干掉曹操;建安二十三年,他指使“少府耿紀(jì)、丞相司直韋晃起兵誅曹操”。
段正淳從無此想,也從未做此事。
如果說,國家清平,是高泰明治理的。那么,朝廷的和平、君臣的和諧、上下官吏“尊卑相稱,上下相繼”,則離不開段正淳的垂范作用。
段正淳站在臺前,微微笑著,甘愿做一個幌子,讓高泰明使用。
段正淳站在幕后,默默無聞,甘愿無聲無息,將高泰明推向權(quán)力的中心。
周成王曾因為周公執(zhí)掌政權(quán),長大親政后,很是憤怒,嚇得周公逃走。一次,他看了自己小時生病,周公稟告上天,愿以身代的文稿,才大悟,接回周公。宋仁宗不是劉太后所生,劉太后死后,他聽信別人的話,以為自己生身母親是劉太后毒死,就派兵包圍劉太后娘家府邸。到后來打開母親棺材,看水銀養(yǎng)著的母親面色如生,無中毒跡象,才長嘆一聲道:“大娘娘(劉太后)今日才清白矣?!?/p>
一代圣主仁君,對于執(zhí)掌權(quán)力的人,尚且難以接受,可是,段正淳卻接受了,毫無怨言,十三年如一日。
這些,對于一個國君來說很不容易。
當(dāng)外國使臣到來的時候,按照禮節(jié),應(yīng)該拜訪他時,這些人卻走向了相國府邸,去拜見高泰明,遞上國書。那一刻,他的心中一定有些不舒服和憤怒,可是,他最為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為了大局,能夠壓制心中的不快,繼續(xù)著自己的職責(zé),這就已經(jīng)讓人敬重了。
他做國君13年,始終沒有怨言,沒有和高泰明產(chǎn)生隔閡,沒有陰謀奪權(quán),或發(fā)動宮廷政變。也因此,后理從建立之日起,就走上了發(fā)展的正軌道,處于上升趨勢。這,也是和他的默默配合分不開的。
他退位的時候,是1108年,這年,是宋徽宗大觀二年。
他禪位的原因,不是因為高氏的逼迫,他和高泰明算得最佳搭檔,用今天的話說,是黃金搭檔。但是,當(dāng)時遇見“彗星見西方,大疫”。有的史書說的更為厲害,此時,大理國“彗星初現(xiàn)西方。至次年春發(fā),慧長六丈,帚掃東南,三月流星如雨。疫起永昌,東延鄯闡,至冬初,死三成。豺狼四串,食人無計。是年洪水四溢,田事歉收,開倉取食”。這些顯現(xiàn),在古代被認(rèn)為是天象示變,是上天的警告。為了免除災(zāi)難,國君一般都應(yīng)當(dāng)發(fā)布罪己詔,稟告上蒼,改正錯誤。尤其在大理國,全民信佛,“家無貧富皆有佛堂,旦夕擊鼓參禮節(jié),少長手不釋念珠,一歲之中,齋戒幾半”,在這種情況下,罪己詔仿佛也難以抵消災(zāi)難,那么,國君就得禪位,就得離開宮廷,就得走入古寺了。
于是,他剃去長發(fā),袈裟一披,走向古寺鐘聲里,走向綠水青山間,成了一個僧人。
他出家不在無為寺,而是在雞足山,這兒是佛家圣地,也是風(fēng)景名地,“山三峰,偃伏如雞,距頂有石門,佛大弟子摩訶迦葉秉釋迦衣缽,入定于此,候慈氏佛下生,乃入涅槃。逢歲朔,四方緇素進香,自漢至今不絕”,屬于名山名勝。他出家后,法名修空大師。
他純粹是自愿的,是出于消除百姓災(zāi)難的心理,走向紅塵之外的。
今天,我們可以說這是一種迷信。拋開這點來說,他的人格,是值得贊美的。一個人,為了一國利益,甘愿放棄國君的位子,算得一種無私。
他不是一個稱職的國君,但他絕對是一個好人。
進入寺廟,他大概更會帶著自己的那位心上人,誦經(jīng)之后,或者坐在窗下,他依然會拿起筆,給心儀的女子畫眉,或者讀著詩歌吧。這樣的日子,對他是最為適宜的,也是最為美好舒暢的。
編輯手記:
經(jīng)過了數(shù)年的權(quán)力更迭,大理國進入了“后理”時期,第一個皇帝即是段正淳,史書稱其為“偽謚中宗文安皇帝”。這時期的大理國,內(nèi)部大興佛法,外部則積極與宋朝發(fā)展經(jīng)濟貿(mào)易、求得文化典籍。雖說這時的大理國政柄握于高氏一家,但君臣“和睦”相處,國內(nèi)并沒有出現(xiàn)激烈的君臣權(quán)力爭奪,安定的內(nèi)外環(huán)境也延續(xù)著大理國西南強國的地位,“緬人、波斯、昆侖”競相朝貢,相比于北方各國間的戰(zhàn)亂,這里無疑仍是一片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