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強軍思想研究中心
1998年的夏天,一場大洪水肆虐大半個中國。面對滔滔洪水,軍民干群團結一心,同洪水進行殊死搏斗。在這場偉大的抗洪搶險斗爭中,形成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于勝利”的偉大抗洪精神。今年入汛以來,我國多地再次經受暴雨洪水考驗。危難之際,偉大抗洪精神接續(xù)傳承,廣大軍民團結奮戰(zhàn),凝聚起抗洪救災的強大合力??购榫瘢菒蹏髁x、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精神的體現(xiàn),是我們黨和軍隊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的體現(xiàn),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體現(xiàn),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要突出重點,其中,要進一步發(fā)揚包括“抗洪精神”在內的“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大力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洪精神,以頑強拼搏的毅力奮力書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篇章。
1998年入汛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降雨明顯偏多,部分地區(qū)出現(xiàn)持續(xù)性的強降雨,致使一些地方遭受嚴重的洪澇災害。長江發(fā)生繼1954年以來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先后出現(xiàn)8次洪峰,宜昌以下360公里江段和洞庭湖、鄱陽湖的水位,長時間超過歷史最高記錄。嫩江、松花江發(fā)生超歷史記錄的特大洪水,先后出現(xiàn)3次洪峰。珠江流域的西江和福建閩江也一度發(fā)生大洪水。洪水來勢兇猛,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省區(qū)沿江沿湖的眾多城市和廣大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堅決戰(zhàn)勝這場洪水,是黨和國家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衛(wèi)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成果的一場重大斗爭。在黨中央領導下,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緊急行動起來,團結一心、英勇奮戰(zhàn),打贏了這場驚心動魄的抗洪戰(zhàn)役。在這場抗洪搶險中,黨中央高度關注災區(qū)群眾的生命安全,直接部署指揮斗爭,始終與抗洪軍民心心相連、同舟共濟。受災省區(qū)的各級黨委和政府,認真貫徹執(zhí)行黨中央、國務院的方針和決策,加強對抗洪搶險的領導,全力以赴做好動員和組織工作。30余萬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堅決響應黨和人民的召喚,從堅守荊江大堤到搶堵九江決口,從會戰(zhàn)武漢三鎮(zhèn)到防守洞庭湖區(qū),從保衛(wèi)大慶油田到決戰(zhàn)哈爾濱,用血肉之軀筑起沖不垮的堅強大堤。人民群眾是奪取抗洪搶險勝利的主力軍和真正英雄,億萬人民同心同德、頑強拼搏,展現(xiàn)出全民族戰(zhàn)勝洪澇災害的壯麗畫卷。
中國軍民在這場歷史性抗洪斗爭中不僅取得了不起的實踐成就——有效保護了大江大河大湖干堤、重要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線、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使這場特大自然災害的損失減少到最小程度。同時,也取得了了不起的精神成果——偉大抗洪精神。這一偉大精神深刻昭示: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信念愈堅,飽嘗艱辛而斗志更強,每一次災難過后都會變得更加團結、更加自信、更加堅強。
氣吞山河的抗洪斗爭,充分激發(fā)了中華民族團結互助、勤勞勇敢、犧牲奉獻等精神稟賦??购榫裰猿蔀槲覀儗氋F的精神財富,就是因其蘊含了公而忘私、舍生忘死的共產主義精神的主旋律,是一曲中國共產黨人的正氣歌。正是通過抗洪斗爭中涌現(xiàn)出的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億萬人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彰顯了團結的強大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面對突如其來的特大洪水,從千里長堤到首都北京,從大江南北到長城內外,從沿海省市到邊疆民族地區(qū),前方后方步調一致,舉國上下齊心協(xié)力,中華兒女凝心聚力。在與自然災害的生死搏斗中,黨心、軍心、民心空前凝聚,感人事跡隨處可見。黨中央自始至終高度關注汛情變化和抗洪形勢,時刻關心災區(qū)人民的安危冷暖,審時度勢作出一系列重大戰(zhàn)略部署,成為凝聚軍心民心的堅強核心。災區(qū)廣大干部群眾和人民解放軍指戰(zhàn)員、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并肩戰(zhàn)斗,軍民團結堅如磐石。全國人民心系災區(qū),成為一線抗洪軍民的堅強后方,各行各業(yè)、各條戰(zhàn)線都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支援災區(qū)抗洪搶險和家園重建。軍隊和人民、干部和群眾、前線和后方、受災地區(qū)和未受災地區(qū),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億萬軍民抗洪斗爭的事實又一次證明,團結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是多么的重要。在自然災害面前,只要萬眾一心筑起的精神之堤堅不可摧,我們就能在與大災大難的斗爭中取得最終的勝利。
“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彰顯了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英雄精神,中國歷史上無數(shù)民族英雄多是這種英雄主義人格的典范。面對濁浪排空、驚濤擊岸,每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會經受一次嚴峻考驗。這既是生死系于一念的時刻,也是英雄輩出的時刻。洪峰接連不斷,大堤險象環(huán)生,廣大軍民以“人在堤在”的決心“誓與大堤共存亡”“堅持到底,奪取最后勝利!”當大風卷著巨浪向大堤撲來,無數(shù)共產黨員、解放軍戰(zhàn)士、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以及共青團員、民兵……一次又一次跳進狂風巨浪之中,用血肉之軀筑起一道沖不垮的生命防線。在這場偉大的抗洪搶險斗爭中,涌現(xiàn)出了許許多多奮不顧身、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有的累倒,有的累死,有的是哥哥倒下了弟弟頂上去,有的是丈夫倒下了妻子頂上去,有的是兒子倒下了父親頂上去。高建成、吳良珠、胡繼成、王占成、李長志、楊曉飛、陳申桃、包石頭、宋波、董光琳、羅典蘇、馬殿圣等同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购檐娒褚詰?zhàn)天斗地的勇氣和斗志,譜寫了抗洪救災的勝利詩篇,奏響了革命英雄主義的壯麗凱歌。
“堅韌不拔、敢于勝利”,彰顯了決戰(zhàn)決勝的堅強意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撓的意志力,是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力量源泉?!痹诓龥坝康暮樗媲埃绻麤]有必勝的信念,沒有血戰(zhàn)到底的決心,是無法取得勝利的;沒有鋼鐵般的意志,沒有堅韌不拔的毅力,是無法取得勝利的??购槎窢幹校瑥V大軍民誓與洪水決一死戰(zhàn),迎著困難和危險勇敢前進,戰(zhàn)勝了一次又一次的洪峰,始終挺立在滔滔洪水的前面。洪水漲一尺,斗志高一丈。越是危急時刻,廣大軍民越是不屈不撓,表現(xiàn)出超人的勇氣和驚人的毅力。正是這種勇氣和毅力形成的雷霆萬鈞之勢,壓倒了長江流域上空的電閃雷鳴,制服了松花江的怒吼,蓋過了嫩江的咆哮……不僅是在那場抗洪斗爭中,在歷次同自然災害的斗爭中,中國人民展現(xiàn)出的“韌”性和“剛”性的精神品格都可謂是撼天動地。事實一次又一次地證明:偉大的中華民族是不可戰(zhàn)勝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笨购槎窢幹行纬傻膫ゴ罂购榫?,并非只是在與洪水斗爭時才會發(fā)生作用,它也是新時代我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寶貴財富和強大動力。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內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任務艱巨繁重,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復雜嚴峻。我們要大力弘揚包括“抗洪精神”在內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始終保持革命加拼命的干勁,才能在前進路上無懼任何風險挑戰(zhàn),戰(zhàn)勝各種艱難險阻。
堅持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才能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洪精神。戰(zhàn)洪水、防非典、抗地震、斗新冠……一次次偉大斗爭實踐反復證明,中國共產黨所具有的無比堅強的領導力,是風雨來襲時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所具有的顯著優(yōu)勢,是抵御風險挑戰(zhàn)、提高國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證。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只有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推動形成團結一心的強大合力,才能更好地應對各種復雜局面和風險挑戰(zhàn);只有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善于運用制度力量應對風險挑戰(zhàn)的沖擊,我們才能不斷化危為機、浴火重生。
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才能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洪精神。建黨百年、新中國成立70多年、改革開放40多年的歷史,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一個民族之所以偉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從不放棄、從不退縮,百折不撓為自己的前途命運而奮斗。新時代新征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任重道遠,我們只有居安思危、未雨綢繆,辯證地認識和把握國內外發(fā)展大勢,加強戰(zhàn)略性、系統(tǒng)性、前瞻性研究謀劃,才能不斷奪取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新勝利。
堅持不斷增強我國綜合實力,才能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洪精神。人類同各種突發(fā)災害的硬仗,離開科學技術的進步,離開綜合國力的支撐,都是難以取勝的。黨帶領我們不斷取得勝利的實踐證明,新中國成立以來所積累的堅實國力,是從容應對各種驚濤駭浪的深厚底氣。我們長期積累的雄厚物質基礎、日趨完善的產業(yè)體系、大幅躍升的科技實力,為戰(zhàn)勝自然災害提供了重要保障。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不斷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增強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真正讓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物質基礎更加堅實,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航船乘風破浪、行穩(wěn)致遠?!?/p>
(執(zhí)筆:周俊杰)(責任編輯:張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