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拱之魏書題《申報》創(chuàng)刊號
沈錦垣(1845—1900),字拱之,號問潮館主人,江蘇元和人;霜廠沈惟楚之大父,稚鐵沈子厚之高祖父。茂才功名,工書刻,篆隸有聲于同光間,后投身于新聞出版業(yè),供職于上海申報館申昌書畫室,以及點石齋印書局。
海派文化的起端,在于上海開埠、華洋互通、商貿孕育等都市要素的初聚之際,滬上成了國學傳統與西學東漸交織交融,近代科學啟蒙、藝術滋潤和文化光大的重鎮(zhèn)?!稁缀卧尽窞槲覈M第一部數學經典、科普教育的翻譯讀物,而新聞出版,則成為當時傳播、推進和拓展文化建設的主要載體。海上申報館及點石齋,更是得海派文化與新聞出版領域的風氣之先。
徐中玉先生在《新上海人》一文中說:“海派文化及其風格在古今中外各種流派的兼容并蓄中發(fā)揚光大,早期申城中外合作經營和報業(yè)文化出版等組合形式,也在新世紀到來之際蓬勃發(fā)展?!睔v史經常會產生巧合:“清同光年間,英國商人美查來到上海,主辦《申報》《點石齋畫報》以及多種叢書報刊圖籍,編發(fā)經史子集和各類辭書參考讀物,形成早年中西合璧的上海報業(yè)文化。當時,年將弱冠的沈拱之由蘇州抵滬,參與點石齋書局的創(chuàng)建工作,并在申報館擔任編輯。這位早期報業(yè)文化創(chuàng)辦的參與者,恰恰就是本書作者沈寬的高祖父(見《新克勒·序言》,文匯出版社2011年版)?!?/p>
值此點石齋開館145周年、《申報》開印150周年到來之際,僅以一孔之見,將所見問潮館主人的墨痕拾遺為依據,管窺蠡測,稍事回顧和整理;且以一得之愚,拋磚引玉。這里介紹一下老人家的書刻遺跡及其《問潮館印存》,聊博各家、各位、各相關愛好者,一粲云爾。
1862年(同治初年),應屆弱冠之年(18歲),由蘇抵滬,以書刻為生;1867年(同治六年),參加舉人考試,年方23歲;1872年(同治十一年)4月30日,為《申報》創(chuàng)刊號題寫報名,時齡28歲;1876年,首版《古歡堂小題集選》于上海印書局選印出版,時為32歲。
1880年(光緒六年),《篆文四書》于點石齋出版,年在36歲;同年8月22日,《申報》上刊有“石印條幅楹聯出售”專題告示,稱:“元和沈拱之,茂才錦垣,素工小篆,名重一時,特以小篆書‘圣主得賢臣頌作為條幅四紙,就點石齋印行,每堂價二角五分;綾裱者,每堂另加四角五分,以上均在申報館申昌書畫室出售?!?/p>
1884年(光緒十年)5月8日,為《點石齋畫報》創(chuàng)刊題寫扉頁時,年近40歲;次年,即1885年2月,第31號《點石齋畫報》扉頁(正反面),由美查(1841—1908)題跋、拱之書端(即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特殊排序)。
沈拱之篆書題《點石齋畫報》創(chuàng)刊號
1889年,年近50歲的美查,“將申報館在內的各企業(yè)(含申昌書局、集成書局、點石齋書局等),改組為美查(兄弟)股份有限公司。美查兄弟售出股份(獲白銀30萬兩)后,回英國養(yǎng)老(詳見二黃主編《申報》,科技文獻社2013年版)。”而后(經“整、拆、轉、合”等),點石齋“尋以不善會計(成本核算),盡喪其資(見沈惟楚《沈拱之所藏扇冊·跋》)”。
1898年9月,《點石齋畫報》不得不???。這一劇變,正處于國內最早的外資企業(yè)、股份制企業(yè)、中外合作混合制企業(yè)的轉型更替及其新聞出版、報業(yè)文化綜合性集團等多樣化經營組合的人文生態(tài)和運行模式之旋渦震蕩中,內外交織、華洋交互、縱橫交錯的文創(chuàng)、藝創(chuàng)、傳媒橫平豎直,乃至其跌宕起伏、興衰成敗、酸甜苦辣等,均得以親歷飽嘗。一年后,即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歲在庚子,疲憊不堪的問潮館主人終于身心不支,年享55歲。
《點石齋畫報》(1884—1898),作為早期中西合璧海派報業(yè)文化的主要標志之一,其在新聞通訊、文化傳播以及圖籍出版、藝術交流等傳媒舞臺上,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也是研究中國近代史的珍貴資料。歷時十五年(共528期)的《點石齋畫報》,在形式與內容上,均代表當時我國新聞出版界的最高水平。也成為我國近代新聞出版史上,創(chuàng)辦時期最早、藝術水準最高、畫面內容最豐、發(fā)行時間最長、社會影響最大的石印時事性畫報。
《辭?!贩Q:《點石齋畫報》,“1884年(清光緒十年)5月8日在上海創(chuàng)刊。旬刊,隨《申報》附送,每期圖八幅。吳友如主編。因由申報館所設點石齋書局出版,故名。以社會新聞畫和戰(zhàn)事新聞畫為主(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版)”。
近代學者裴丹青(華師大歷史學博士、浙師大人文學院講師)于《點石齋畫報主筆考》一文中提出:吳友如主筆《點石齋畫報》之說,僅僅“系就繪畫層面而言,更多指其‘主繪功能”。吳友如“僅為《點石齋畫報》主要畫師,而非主筆”。 而“《點石齋畫報》有畫師和主筆之別”,主筆主要負責采編、統稿與圖文撰寫工作。裴《考》又曰:將沈錦垣(拱之)作為“《點石齋畫報》主筆的推斷,與《點石齋畫報》《申報》所透露出來的信息,節(jié)節(jié)吻合,足成定論”(見《圖書情報論壇》,總第114期)。
沈拱之篆書《韓詩外傳》
沈拱之篆刻印存
鄭逸梅先生曾題《問潮館主印存小言》,曰:“夫游于藝者,書人少于畫人,印人更少于書人??芍特嗟耒?、施朱布白之為技之難能可貴也。沈子厚淬礪于鐵筆者有年矣,其所治印,循規(guī)審度,炳焉可觀。既而獲覯其大父霜廠老人之印拓,則尤精粹入古,有殊于時輩。一昨,子厚又出示其高祖問潮館主人之《印存》一巨冊,上窺秦漢、下法丁鄧,別具淵雅沖夷之范式。可知霜廠老人溯追于問潮,而子厚又復繼武于老人。蓋芝草有根,醴泉有源,其芬韻之敷蕃,典型之不替,固非出諸偶然也。左氏有云:五世其昌。其殆沈氏薪傳之謂歟(見《鄭逸梅文稿》,中州書畫社1981年版)。”
先祖惟楚公序題《問潮館主印存》(以下簡稱《印存》),曰:“先大父拱之公,諱錦垣,號問潮館主人,精篆刻。去世時,余年僅三齡。遺作二冊,舊藏先叔康民先生處。余幼年學刻,無所師承。先叔乃以《印存》歸余珍藏,至今已六十余年矣。長孫寬近習篆刻,因以大父《印存》,重行裝訂,合為一冊,俾資觀摩。略記數言,以識吾家于金石一道,五世以來,斷而復續(xù),終于弗替云?!?/p>
編輯:沈海晨? map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