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中,高校面對學生難以返校的實際,要切實辦好線上思政課,讓思政課變?yōu)槿攵肽X入心的課,需要探究高校思政課的線上教學改革路徑,從教學方法、內(nèi)容、話語體系和教師自身轉變的角度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路徑,以貫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實現(xiàn)思政課真正“把話說到學生心坎上”的目標。
關鍵詞:高校線上思政課;多媒體平臺;“抗疫”素材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是我國面臨的一場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在這次疫情中,全國廣大人民群眾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堅定的信心、堅韌的意志、識大體顧大局的責任擔當來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戰(zhàn)爭,充分展示了中國精神、中國智慧、中國力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而在疫情期間,高校學生一時無法返校,因此思政課面臨著重大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筆者將以新冠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為分析基礎,探究如何充分運用防疫鮮活素材、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nèi)容來加強思政課的建設,使思政課有全新的面貌,力圖打造滿足學生需求和期待、真正“把話說到學生心坎上”的思政課,同時貫徹落實關于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理論課等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一、新冠疫情背景下,高校思政課迫切需要改革的原因
傳統(tǒng)的高校思政課需要改革的原因有內(nèi)容枯燥和滯后、傳統(tǒng)授課模式落后、得不到學生重視等原因。本文研究的高校思政課是在新冠疫情這個大背景下的思政課,其迫切需要改革的原因有:第一,疫情期間,高校學生一時無法返校,高校思政課必須要進行線上思政課的改革才能完成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第二,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思政課改革的第一個著力點是教學內(nèi)容的改革。改革如何充分利用防疫的鮮活素材來充實和更新思政課內(nèi)容,如何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防疫大課堂結合起來,進一步提升思政課的實效性和親和力,這是線上思政課教學迫切需要改革創(chuàng)新的地方。第三,思政課改革的第二個著力點是線上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思政課“一言堂”的現(xiàn)象和填鴨式的理論“灌輸”,線上教學中教師如何靈活運用線上交流工具與學生開展互動交流以激發(fā)學生思想的火花,如何根據(jù)線上教學的特點進行多種形式的課堂互動,以實現(xiàn)思政課線上教學的效果,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興趣、真正做到“把話說到學生心坎上”,這是線上思政課教學方法迫切需要改革的原因。
二、新冠疫情期間,高校線上思政課改革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事關重大,黨的十八大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而傳統(tǒng)的線下思政課的授課模式已然是落后的、無法滿足學生需求和期待,更是無法解決“疫情期間學生無法返校上課”這一問題,因此思政課迫切需要深化改革。由于“互聯(lián)網(wǎng)+”和新媒體的興起,線上教學開始走進學校教育,思政課需要把握疫情帶來的契機,進行線上思政課的改革。首先,思政課要引導學生通過這次疫情防控工作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其次,思政課要充分利用防疫的鮮活素來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社會責任擔當感、敬畏生命和充滿愛與感恩之心;再次,思政課要引導學生理性發(fā)聲,網(wǎng)絡信息紛繁復雜,要教育引導學生善于明辨是非,不信謠不傳謠,積極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最后,思政課要引導學生自覺自律,受疫情影響,高校都延長了假期,要教育引導學生服從學校管理安排,在家中養(yǎng)成自律自學習慣,認真對待學業(yè)。
三、新冠疫情期間,高校線上思政課改革的若干路徑
線上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最大的不同是課堂形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不同,對比傳統(tǒng)的線下教學,線上教學的優(yōu)勢是增強了師生溝通交流的便捷性和知識傳遞和更新的及時性。思政課需要把握疫情帶來的契機,結合線上教學的優(yōu)勢進行改革。
首先是思政課教學方法的變革:第一,授課模式的改革。這次疫情導致的高校學生無法返校上課的狀況為思政課全面發(fā)展線上教學提供了機遇,同時也是對教師“一言堂”的傳統(tǒng)授課模式的一次徹底變革。線上教學不是“面對面”式的交流,因此教師要靈活采用微信、QQ、騰訊會議等線上交流工具與學生進行課題研討、課堂辯論、小組研學等互動,擦出思想的火花。第二,課堂教學手段多樣化。將思政課的理論知識以精美的課件呈現(xiàn),改變填鴨式的理論“灌輸”,采取啟發(fā)式、情景式的教育方式。第三,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平臺。把思政課的一些概念性、理論化的知識利用慕課、學習通等線上學習平臺發(fā)布,讓學生提前學習,線上的課堂直播上解決學生學習理論性知識的困惑,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其次是思政課教學內(nèi)容的更新:第一,要通過疫情防控工作讓學生看到中國速度、中國力量、中國智慧,以堅定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和培養(yǎng)政治認同感。第二,充分利用防疫的鮮活素材和事例,豐富思政課教學內(nèi)容的鮮活性和吸引力,激起學生的共鳴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第三,善于把握教育契機,通過本次爆發(fā)的重大疫情,教育引導學生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提倡綠色、環(huán)保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第四,通過這次疫情大考,中國在防疫工作方面展現(xiàn)了出色的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引導學生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形勢趨向。
再次是思政課話語體系的創(chuàng)新:第一,提升學科話語權。創(chuàng)新思政學科的話語體系建構,包括科學的和與時俱進的基本概念、邏輯結構、價值觀念等。既要能表達主流價值觀的政治話語,更要有科學的、正規(guī)的學術話語。第二,創(chuàng)新話語體系內(nèi)容。疫情當前,高校思政課應取材于疫情防控的工作中,充實新鮮資訊、走進學生的生活;運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傳遞思想,要用親切生動的語言把抽象的理論知識和精神情感傳遞給學生,把話說到學生心坎上。第三,變革話語表達載體。線上教學通過慕課、雨課堂、學習通等學習平臺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通過微信、QQ、騰訊會議等線上交流工具進行師生互動。
最后是教師自身的轉變:第一,教師要適應身份和角色的轉變。由于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到來,學生可以通過網(wǎng)絡接觸到許多知識,教師不再是信息的壟斷者,而應該是對信息的傳播活動進行判斷、給出意見的領袖;教師也不是思想的灌輸者,而是思想的引領者,教師要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第二,教師要提升自身教學技能。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要求教師掌握制作集圖像、聲音、文字為一體的精美課件,以此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第三,思政課教師要有信仰和情懷。正如 “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的信念,只有首先在思政課教師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學生心中開花結果”。教師要有仁愛的情懷,把對國家、對黨、對民族和對學生的愛融合在一起,為教育奉獻。第四,面對多變的時代形勢,思政課教師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明確教育的任務,增強理論自信和自身的人文底蘊。
總的來說,從這幾個方面探究得出的高校線上思政課改革的路徑能夠發(fā)揮出線上教學的優(yōu)勢,符合疫情背景下高校思政課改革的需要,能使思政課滿足學生的期待和要求、真正“把話說到學生心坎上”;同時這些改革的路徑也為思政課線上教學常態(tài)化的發(fā)展打下基礎,且具備一定的可行性和可適應性。
參考文獻:
[1]周婧.“互聯(lián)網(wǎng)+”視閾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9(32).
[2]張海琳.新時代高校思政課話語體系創(chuàng)新路徑——基于“00后”大學生群體特點[J].教育現(xiàn)代化,2019(6).
[3]王翠萍.關于提升思政課教學語言魅力的探討[J].智庫時代,2019(45).
[4]賈亞君.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情懷要深”研究述評[J].新西部,2019(33).
[5]涂慶皓.高校思政課信息傳播要素及教學效果提升[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20(37).
作者簡介:
黃湘雯,女,生于1999年3月,漢族,廣西貴港人,江蘇大學本科在讀,思想政治教育(師范)專業(yè)
(基金項目:江蘇大學2020年大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2010299171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