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的陣地堅守與路徑革新探析

2021-09-26 13:34:13馬伏秋
檔案與建設 2021年8期
關鍵詞:革新陣地

馬伏秋

摘 要:中國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所面臨的困境主要是研究陣地日漸喪失。本文明確了檔案和檔案工作的獨特性,闡明檔案具有不可替代的力量,而檔案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使用這種力量、規(guī)范這種作用的發(fā)揮是中國檔案學基礎理論的主要課題。本文認為,中國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者應當堅守基礎理論研究陣地,從檔案學高等教育、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檔案學學術評論和檔案學學術宣傳四個方面進行革新,以期走出困境。

關鍵詞:檔案學基礎理論;檔案權力;陣地;革新

分類號:G273

On the Position of the Chinese Archival Science Basic Theory Research and the Path of Reform

Ma Fuqiu

(Schoo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Abstract:Chinese archival science basic theory research of main show is archival science in China is confronted with difficult position increasingly lose basic theory research, this article has been clear about the archives and the archives work of the uniqueness, interpretation of archives has irreplaceable function and the power of the archivists, how to use this power and standardize the action of the play is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e basic theory of archives science in China. This paper holds that researchers should stick to the research position of the Chinese archival science basic theory and reform from four aspects: higher education, basic theory research of archival science, academic review and academic publicity of archival science, in order to get out of the dilemma.

Keywords:Basic theory of Archival science; Archival power; Position; Reform

1 引 言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國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不時遭到審視、質疑甚至批判,部分學者對中國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的現狀深感憂慮。面對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社會轉型期對檔案管理工作重點轉變的需求,以及其他強勢學科理論的影響,中國檔案學作為一門較為年輕的學科,在時代的沖擊下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一些學者認為,中國檔案學科研究一定程度上陷入困境,[1]甚至出現了“瀕?!爆F象,[2]中國檔案學的學術尊嚴受到了沖擊,[3]中國檔案學的研究范圍出現了嚴重的“泛化”。[4]

筆者歸納部分學者批判中國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的困境,具體表現在五個方面:第一,認為中國檔案學基礎理論的研究方向分散,[5]研究追求面面俱到,缺乏深入性;[6]第二,認為中國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缺乏原創(chuàng)性,[7]多是對其他學科理論的“生搬硬套”和對國外檔案學基礎理論的“移植”;[8]第三,認為中國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領域界限模糊,過多研究與“檔案”相關的其他概念,過分重視技術,而對檔案以及檔案管理自身的研究避而不論;[9]第四,認為中國檔案學基礎理論的研究對其他學科的影響力微弱,缺乏“社會認可”;[10]第五,認為中國檔案學基礎理論的研究成果不規(guī)范,文獻來源單一、研究方法匱乏。[11]

理論研究批判是學科發(fā)展的主要推動力,從某種程度上說,一門學科的發(fā)展依賴自我審視和主動蛻變。[12]部分學者認為,中國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面臨的主要危機是研究陣地模糊,檔案學自身獨特性沒有呈現出來,學科“存在感”弱,缺乏“內部認同”和“外在認可”。[13]筆者始終認為:中國檔案學基礎理論的研究陣地一直客觀存在,時代的變遷、技術的革新、人員的變更都不應使這一陣地丟失,檔案學有別于歷史學、圖書館學、情報學等其他社會學科,其基礎理論研究具有獨特性和至關重要性。

2 檔案學的獨立學科地位

本文著重從檔案學內在屬性發(fā)展的應然這一切入點對檔案學的獨立學科地位進行論述,不涉及檔案學科形成與確立的過程。[14]

關于檔案學是否應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探討,學界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約翰·羅伯茨(John Roberts)在1987年《美國檔案工作者》(American Archivist)上撰文[15]提出:(人們)是無法從檔案工作中提煉出一種連續(xù)有益的理論的,檔案工作者只是保存有歷史價值的東西,但是檔案(的內容)千變萬化,并沒有共同的特征,因此,檔案工作從本質上來說永遠是一種臨時的工作,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律和特性可以遵循。他認為檔案學沒有研究對象,也沒有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檔案學理論和檔案管理實踐之間關聯性不大,沒有必要成為一門獨立學科。但特里·伊斯特伍德(Terry Eastwood)不贊同上述觀點,[16]他認為檔案具有五個特征,即公正性、真實性、自然性、關聯性和獨特性。這五個特征詮釋了檔案是不能僅僅被當作一般信息來看待的,無論是歷史學、圖書館學,還是其他學科,都無法從檔案管理的視角去闡釋檔案的本質,檔案學應當在理論、方法和實踐層面形成一個獨立的知識體系。

檔案學在中國發(fā)展至今,無論是外在建制,還是內在發(fā)展等方面,都已然成為一門獨立學科,[17]這是國內學界普遍認同的觀點。除此之外,由于檔案對社會關系產生的作用和影響,使得中國檔案學的理論研究已經不再局限于對檔案本質的思考與歸納,而是已經將其作為一種強有力的可信任的方式去喚起對過去行為的“記憶”。檔案能夠喚起“記憶”的特點賦予了檔案理論和實踐雙重使命。同時,檔案學的理論規(guī)范了檔案工作者的行為,繼而推動檔案工作行為準則的形成,讓檔案更具證據價值。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如何保證檔案記錄的客觀性一直受到質疑和爭論,這些爭論可以從歷史學科、社會學科、情報學科等多學科角度去進行,但是,從檔案學的角度,建構檔案學的理論和方法,去應對這個問題,一定是所有角度中不可或缺、不能忽視的角度。筆者認為,從中國檔案管理工作的實踐出發(fā),在中國這個特定的政治理論環(huán)境中,建構中國檔案學的理論、方法、規(guī)范,是中國檔案學基于自身的理論屬性提供的“中國范式”,這是其他學科無法做到的,更是西方檔案學無法比擬的,具有不可替代性,而且深具中國特色,富于理論和實踐意義。

中國學者對于檔案學的理論建構與西方學者的共同之處在于都試圖對檔案學理論的內核和邏輯起點[18]等基礎問題進行探尋。然而,對于這個問題,無論是西方檔案學還是中國檔案學,都莫衷一是。中國檔案學在萌生之初建立了一個大致框架后發(fā)展至今,在某種程度上陷入了研究陣地不確定的迷茫中,部分檔案學者對檔案學的學科歸屬、學科使命、學科地位和學科尊嚴感到不安,雖深知檔案以及檔案事業(yè)肩負重要使命和責任,但在面對行政環(huán)境、多元社會、技術革新等新發(fā)展形勢時對相關研究感到力不從心。不過,這也證明了檔案學研究對象不論在廣度還是深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又何嘗不是中國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的幸事呢?因此,筆者認為,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的動力在于檔案學外部環(huán)境和內在發(fā)展的不斷變化,使得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新的形勢下,中國檔案學者需明確,檔案學科獨特性對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相當重要。

3 檔案學的獨特性

學科自身所具有的獨特性是其研究陣地得以形成和發(fā)展的基礎,而學科研究陣地又是發(fā)揮學科價值、履行學科使命擔當的重要場所。對檔案學來說,檔案的權力影響與記錄作用是其獨特性的具體體現。筆者將從探討“權力”“記錄”“檔案”與“檔案管理”之間的相互作用入手,闡釋檔案學獨特性所在。

3.1 權力與記錄

荷蘭檔案學家埃里克·科特拉爾(Eric Ketelaar)在《檔案:記錄保管與社會權力》(Archives: Recordkeeping and Social Power)一書中指出,“在任何社會中,權力都是通過訴諸集體記憶和集體身份而合法化的”[19],與此同時,個人可以通過自我表達,即個人記憶來“抵制”這種權力的力量,也就是,個人能夠通過在家庭成員或者自己信任的團體中分享記憶,將記憶永存。埃里克·科特拉爾(Eric Ketelaar)在書中還提出,記憶與遺忘這組矛盾的斗爭能夠建立一種集體身份,獨立于權力的影響。簡言之,即無論是人類的夢想還是存儲在計算機內存中的數據都可稱之為記錄的成果,這樣的記錄可以作為一種象征性的權力服務于社會,也能在人們與權力的斗爭中被利用起來。

除此之外,英國歷史學家杰克·古迪(Jack Goody)在《傳統(tǒng)寫作的力量》(The Power of the Written Tradition)中認為,寫作能夠賦予主導群體和被主導群體權力,并且對社會造成深刻的影響,甚至是重構。[20]這句話中提到的“傳統(tǒng)寫作”主要指的是一種對客觀實際的記錄,因為在人類早期文字的“寫作”主要被應用于登記和記事。由此可見,記錄凝聚的知識可以為權力服務,那么這些為權力服務的知識應當依循怎樣的理論被收集、儲存、編目和管理呢?這個理論是需要被闡釋和建構的。

3.2 檔案與檔案管理

由于檔案具有關聯性,它的產生背景、條件、作用都構成檔案的要素,這種關聯性只能通過檔案工作者和檔案學家去完成,怎樣呈現檔案與檔案之間的相互關聯,檔案與社會的關聯、檔案信息與檔案載體之間的關聯等一系列問題,都需要檔案學這一門獨立的學科去設計和建構。

檔案的管理并不僅僅是把檔案都聚集在一起,畢竟,檔案是一個兼具行政和文化兩方面內涵的事物。例如,與“記錄”的權力相對應的還有“遺忘”的權力,西方國家多次舉行游行[21],抗議某些檔案文件的保存現狀,游行的人們認為有些檔案應當被銷毀,從人類的記憶中移除,它們應當被遺忘。關于這樣的人文類命題,只能通過檔案學者的研究加以解決,其他學科頂多只能提供一種參考視角。檔案的文化屬性與作用是檔案學者應當思考的命題,這是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所不能逃避的。

3.3 檔案與記錄

具備權力作用的知識與生俱來凝聚在檔案和記錄中。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檔案毫無疑問是最可靠的記錄,它也被作為一種精神載體作用于國家主導權力??梢哉f,檔案最初都具有濃厚的行政屬性 [22],伴隨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自由意識覺醒,國家權力、集體權力、個人權力交織在一起,記錄產生的目的、形式越來越多樣,便不僅僅是檔案這一種記錄形式。

記錄的力量不僅在于它記錄了什么,還在于它沒有記錄什么,以及它們是如何記錄的。這就決定記錄的主體是多元的,但必須指出的是,任何一個社會和時代都做不到完整、全面記錄。檔案作為記錄的一種存在形式同樣也存在不能被完全記錄的問題,但它作為人類活動的衍生品其誕生的直接原因并不是保存,卻能從其他各種形式的記錄中脫穎而出,與其記錄內容的重要性密不可分。這在記錄轉化成檔案的過程中,歸檔標準和歸檔技術手段將會極大影響檔案權力作用的發(fā)揮,因此,記錄和檔案之間轉化的所有環(huán)節(jié)就變得異常重要。

總的來說,權力是一種品質或者說是一種屬性,它是政府的權威的象征,也具有社會影響力,具有控制性。權力施加影響是通過“記錄”這個手段去運行的,記錄可以影響權力的發(fā)揮。檔案在所有記錄中可信度最高,它能夠成為賦權和解放的工具,佐證“記錄”的真實性。因此檔案具有不可替代的力量,檔案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在日益變化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背景下,如何去使用這種力量,規(guī)范這種力量的發(fā)揮,是檔案學基礎理論的主要課題,也是檔案學在人文社會科學中不可替代的獨特性。中國檔案學基礎理論的研究者唯有堅守檔案學基礎理論的陣地,才能在學科建設過程中建立起學術自信,為學科發(fā)展貢獻價值,繼而推進中國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的健康發(fā)展。

4 中國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革新的路徑

如引文所述,中國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的困境主要呈現在五個方面,理論研究大而空、缺乏原創(chuàng)性和理論邊界模糊等都是研究陣地不穩(wěn)的主要表現。作為中國檔案學發(fā)展的根基,基礎理論研究應當把握時代機遇,迎難而上,銳意革新。面對如今的困境,筆者認為,學界可以從檔案學高等教育、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檔案學學術評論以及檔案學學術宣傳四個方面進行革新,以期取得理想成效。

4.1 檔案學高等教育

高校是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的主要陣地,為做好基礎理論研究探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革新:

第一,可運用互聯網技術開展“檔案專業(yè)在線教學”[23],共享教學內容,讓研究者在同一個學科話語體系上進行科學研究,避免重復研究,使基礎理論研究能夠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持續(xù)深入。同時,增強高校間檔案學基礎理論專業(yè)課程,尤其是本科和碩士研究生階段的專業(yè)基礎課程交流,實現優(yōu)勢互補。另外,有關高校應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力爭使檔案學科列入學校、?。ㄊ校┙逃龔d,乃至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建設行列,使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能夠得到支持和保障。

第二,在本科和碩士研究生教育階段,應當把檔案工作實踐設計到課程體系中去,使每一位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者都具有實際的檔案管理經驗,以有效地防止理論研究脫離檔案工作實際的現象出現。當地的檔案部門可以與開設檔案專業(yè)的高校共建“聯合培養(yǎng)”基地,讓檔案專業(yè)學生較多參與檔案工作的具體實踐,避免出現對歐美檔案學理論盲目“移植”和“生搬硬套”的現象。

第三,在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招考時,應當有意識地吸納跨專業(yè)學生,為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提供新的視角,推動檔案學基礎理論的研究更好地“走出去”,獲得社會認同。

4.2 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

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對外關系到檔案學在與其他學科合作的過程中能否擁有“話語權”和能否獲得應有的學科認同,對內關系到檔案學研究的理論根基能否扎實,能否健康地發(fā)展。在學科理論發(fā)展過程中,學術研究成果的規(guī)范性意義重大。目前,檔案學學術成果規(guī)范性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形式、研究方法、署名缺乏規(guī)范性[24]三個方面。具體而言,形式不規(guī)范表現為存在不同的期刊有不同的形式要求,甚至發(fā)表在同一本期刊里的文章也呈現出不同的形式;研究方法不規(guī)范表現為部分學者沒有系統(tǒng)地學習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僅憑經驗寫作;署名不規(guī)范時有發(fā)生,如,一篇主要通過定性方法進行研究的論文有五六個以上作者,具體的合作方式讓人難以想象。又如,同樣是指導老師,有的當第一作者,有的當第二甚至最后一個作者,比較隨意,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范。針對這些不規(guī)范現象,需定期舉辦學術規(guī)范講座,同時增強檔案學者的專業(yè)使命感。

4.3 檔案學學術評論

“學術評論是根據一定的原則及標準,按照一定的方法與步驟,對檔案學術研究領域中已經產生的檔案學現象、檔案學術成果、檔案學術人物和思想以及檔案法律法規(guī)等進行分析研究,發(fā)表客觀評論,推薦或批評的學術研究活動”[25],它有益于檔案學理論研究的深入,培養(yǎng)良好的學術傳統(tǒng),規(guī)范檔案學理論發(fā)展的方向,集中檔案學者的認識,從整體上提升檔案學者的科研素養(yǎng),厘清檔案學發(fā)展的歷史軌跡,并且指導檔案學理論發(fā)展的未來方向。檔案學學術評論對檔案學理論的健康發(fā)展意義重大。建立系統(tǒng)、完善、科學的檔案學學術評論體系,能夠很大程度上使檔案學術研究避免“重復勞動”,并且為后續(xù)的研究樹立典范。目前,中國檔案學術界存在一種“有趣的和諧現象”,那就是一部學術專著出版出來,大都會得到正面的引用,鮮有商榷和批判類的書評。一般檔案期刊較少征引同行的研究成果,更少評論同行的研究成果,這就造成與其他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專業(yè)期刊影響因子數據的巨大差異。一門學科要健康發(fā)展,就應當鼓勵“學術爭鳴”,引領正常的學術討論。有關檔案期刊也應當加強這方面的議題設置。

4.4 檔案學學術宣傳

檔案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其基礎理論研究的發(fā)展不僅需要檔案學本專業(yè)的研究者增強對其認同感[26],還應獲得其他學科和社會的認同。檔案學者應當樹立學術自信,做好學術宣傳,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科合作中去,并積極融入與檔案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和標準的制定、修改等工作中[27]。檔案學者在開展多學科交流過程中,應當積極展現檔案的學科價值,堅守檔案學術研究陣地,絕不能在學科合作中喪失自我、迷失方向,被其他學科同化、替代。

與此同時,有必要向從事具體檔案工作的人員普及檔案學基礎理論知識。經常聽到一些檔案工作者反映看不懂檔案學術性文章,這種情況應當引起足夠的警惕,須知這不僅對檔案學這門學科來說十分不利,也不利于檔案工作的高質量發(fā)展。脫離實際的檔案學研究難免陷入“空談”,因此,建立二者之間的雙向連接很有必要。另外,檔案學理論研究應當積極建立與社會公眾的聯系,充分發(fā)揮檔案工作的作用,增強檔案和檔案工作者與公眾間的情感聯系,提升公眾對檔案工作和檔案理論研究的認同。

注釋與參考文獻

[1] 胡鴻杰.一個想法與三條路徑——論檔案學術之濫觴及流向[J].檔案管理,2020(1):5-9+14.

[2] 胡鴻杰.從檔案學的“瀕危學科”談起[J].檔案學通訊,2006(5):7-9.

[3]胡鴻杰.再論中國檔案學的學術尊嚴[J].檔案學通訊,2009(5):24-27.

[4]徐欣云.檔案“泛化”現象研究[J].檔案學通訊,2012(6):52-55.

[5]趙躍,梅夢娜.我國檔案學研究的堅守、轉向與進路——基于檔案學者研究方向變化的審視[J].檔案學通訊,2019(3):4-11.

[6][7]胡鴻杰.我國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的現狀與發(fā)展[J].北京檔案,2019(9):7-11.

[8]呂文婷.文件連續(xù)體理論核心術語解析——兼論我國檔案學語境下的誤讀[J].檔案學研究,2020(3):25-31.

[9][10][13][26]周林興,周麗.承認與身份焦慮:我國檔案學學科認同的堅守與重建[J].山西檔案,2020(6):28-36.

[11] 任越,王協(xié)舟,周林興.檔案學經典著作評價研究論綱[J].檔案學通訊,2017(5):19-24.

[12] Thomas S. Kuhn.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M].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1970:4,177.

[14] 胡鴻杰.中國檔案職業(yè)的形成與確立[J].檔案學通訊,2006(1):15-18.

[15] John Roberts. Archival Theory:Much Ado about Shelving[J]. American Archivist 50,1987winter:70.

[16] Terry Eastwood. What is Archival Theory and Why is it Important [J]. Archivaria37,2003(9):122-130.

[17] 閆靜.1949至1966年的中國檔案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創(chuàng)建[J].檔案學通訊,2018(5):98-101.

[18] 孫大東.中國檔案學邏輯起點研究[J].檔案學通訊,2016(1):8-12.

[19] Sue McKemmish, Michael Piggott, Barbara Reed, Frank Upward, etc. Archives: Recordkeeping and Social Power[M]. Cambridge: Chandos Publishing:2005.

[20] Jack Goody. The Power of the Written Tradition[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21] Hilary Jenkinson. A Manual of Archive Administration[M]. India: Facsimile Publisher,2016:39.

[22] 陳建.中國檔案學政治性格研究[J].檔案學通訊,2015(5):77-80.

[23] 任越.論檔案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的思路與方法[J].蘭臺世界,2015(17):12-13.

[24] 葉繼元.學術規(guī)范通論(第二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125.

[25] 胡鴻杰.檔案學術評論及其價值[J].檔案管理,2020(6):17-21.

[27] 胡鴻杰,李麗環(huán).回顧與展望:兩個規(guī)劃帶來的思考[J].檔案與建設,2021(6):11-14.

猜你喜歡
革新陣地
陣地鏖戰(zhàn) 陳毅安
網絡時代社會整合的革新:何以必要及如何可能
從嚴從細從實抓好防范應對 守牢守住安全陣地
“無尾怪”和“獨角怪”
暑假,到校外陣地去實踐
少先隊活動(2020年8期)2020-09-11 06:42:14
暑假,到校外陣地去實踐
少先隊活動(2020年7期)2020-08-14 01:17:36
周克芹紀念:捍衛(wèi)與革新
四川文學(2020年10期)2020-02-06 01:21:16
復舊運轉
繼續(xù)努力,不斷革新
中國自行車(2018年7期)2018-08-14 01:52:32
伝統(tǒng)の極みを吸収し大膽に革新 篆刻家 駱芃芃 氏
元阳县| 大名县| 南丰县| 大丰市| 大城县| 志丹县| 南木林县| 广丰县| 南华县| 彰化市| 彭州市| 海林市| 正阳县| 民丰县| 夏津县| 庆云县| 大荔县| 永嘉县| 石狮市| 新郑市| 张家港市| 屏南县| 瑞金市| 临泉县| 乾安县| 江源县| 彭阳县| 兴仁县| 屯昌县| 惠安县| 修文县| 临清市| 乌兰浩特市| 镇赉县| 望城县| 九龙城区| 福清市| 十堰市| 新余市| 夏津县| 松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