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子, 段振東, 趙 成, 方文巖, 張 洪, 賀 斌, 李 悅
肝癌患者確診時大多已失去手術機會。對于不可切除的HCC,TACE可作為首選的局部治療方案,而冷凍消融治療(cryoablation)是新近發(fā)展起來的局部替代治療方案。近年來,TACE聯(lián)合冷凍消融治療不可切除HCC的報道日益增多。本文收集所有關于TACE與冷凍消融聯(lián)合治療肝癌的隨機對照試驗(RCT),采用meta分析對比臨床療效,希望明確聯(lián)合治療對比單純TACE治療的優(yōu)勢,為臨床治療提供決策依據(jù)。
2名研究者單獨采用計算機檢索中國知網(wǎng)(NCKI)、萬方數(shù)據(jù)庫(WANFANG)、Cochrane library、PubMed等數(shù)據(jù)庫,然后合并檢索結果。文獻類型:TACE聯(lián)合冷凍消融(聯(lián)合組)/單純TACE(對照組)治療HCC的隨機對照試驗(RCT)研究文獻,無論是否采用了盲法/分配隱藏。檢索時限:起始時限不限,截止時限為2020年6月19日。語言限定為:中文或英文。檢索策略遵循Cochrane系統(tǒng)評價手冊5.0,采用主題詞與自由詞相結合的方式。中文文獻檢索詞包括:肝惡性腫瘤,肝癌,原發(fā)性肝癌,肝細胞癌,肝細胞肝癌,肝臟惡性腫瘤,肝臟腫瘤,肝占位,肝臟占位;肝動脈化療栓塞,肝動脈栓塞化療,TACE;冷凍,氬氦,冷 消 融;英 文 檢 索 詞 包 括:liver cancer,hepatic carcinoma,hepatoma,liver carcinoma,liver neoplasms,HCC,cancer of liver,heptaocellular;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cryoablation,ablation,cryosurgery,cryotherapy。如果文獻內(nèi)容重復,僅納入較新或數(shù)據(jù)較完整的研究。
納入標準:①RCT研究;②經(jīng)臨床、影像學、細胞或組織病理學檢查明確診斷為HCC的患者,性別、種族及國籍不限;③治療前患者心、肝、腎等器官無嚴重的功能衰竭,無明顯的血液學異常;④納入患者無外科切除適應證,或具有禁忌證;⑤對各組患者的一般臨床特征有所描述,且具有可比性;⑥若有多組病例構成,只選擇所需兩組,且其組間均衡性好,具有可比性;⑦至少具有一項評價指標。
排除標準:①非RCT研究;②同時伴有其他惡性腫瘤,或其他部位腫瘤肝轉移的患者;③干預措施為非TACE聯(lián)合冷凍消融與TACE的比較;④文獻屬綜述、非臨床報道、病例報道、重復文獻、無評價指標、會議摘要等;⑤無法獲得全文文獻。
聯(lián)合組:TACE聯(lián)合冷凍消融治療;對照組:單獨TACE治療。
1.4.1 近期療效 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疾病穩(wěn)定(SD)、疾病進展(PD)、客觀緩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評價標準遵循一項標準之一:世界衛(wèi)生組織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WHO標準)、實體腫瘤的療效評價標準(RECIST)(包括RECIST1.0,RECIST1.1,改良RECIST)、歐洲肝臟研究協(xié)會療效評價標準(EASL標準)。ORR=(CR+PR)/該組全部患者;DCR=(CR+PR+SD)/該組全部患者。
1.4.2 遠期療效6個月生存率,1年和2年生存率。
文獻篩查及數(shù)據(jù)提取由2名研究者獨立完成,對有納入分歧文獻則經(jīng)共同討論,由第3位研究者決定。資料欠缺的通過電話或郵件與作者或通信作者聯(lián)系以獲得完整數(shù)據(jù)。提取數(shù)據(jù)內(nèi)容包括:①一般資料,題目、作者姓名、發(fā)表日期、文獻來源;②研究對象的一般情況、干預措施;③結果指標。
根據(jù)Cochrane系統(tǒng)評價手冊中“偏倚風險評估”工具對納入研究進行質量評價:①隨機分配法選擇;②是否做到分配方案隱藏;③對研究對象、治療方案實施者、研究結果測量者是否采取盲法;④結果數(shù)據(jù)完整性;⑤選擇性報告研究結果;⑥其他偏倚來源。針對每項研究結果,對以上6條作出“l(fā)ow risk”(低度偏倚風險)、“high risk”(高度偏倚風險)和“unclear risk”(缺乏相關信息或偏倚情況不確定)的判斷。
文獻管理采用NoteExpress軟件,提取數(shù)據(jù)采用Execl軟件,統(tǒng)計分析采用Rev Man 5.3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相對危險度(RR)作為效應量,各效應量均以95%CI表示。納入研究的異質性分析采用Chi2檢驗,若P≥0.1,I2≤50%則認為納入研究間不存在明顯異質性,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反之則采用隨機效應模型。納入文獻以漏斗圖法評估發(fā)表偏倚,所有納入指標均為雙側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檢索文獻數(shù)據(jù)庫,共檢索到825篇文獻,其中中文文獻785篇,英文文獻40篇。剔除重復文獻后,剩余182篇;先閱讀文章題目和摘要,排除重復文獻、綜述、基礎實驗、非對照研究等文獻,初步篩選出可能符合標準的39篇文獻;閱讀全文后排除34篇(21篇為回顧性研究,7篇文獻無法提取有效的一般臨床特征,4篇無相關評價指標,1篇引入了其他干預因素且未做脫落處理,1篇文獻未提及任何腫瘤病灶相關信息不確定其可比性)(見圖1)。最終納入5篇文獻[1-5],均為中文文獻,計有418例患者,其中TACE聯(lián)合冷凍治療組(聯(lián)合組)和單獨TACE組(對照組)患者分別為212例、206例。5篇文獻均報道了近期療效評價數(shù)據(jù),4篇文獻報道了生存率。
圖1 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
主要包括研究者、發(fā)表年份、研究病例數(shù)、年齡、腫瘤大小、Child-Pugh分級、隨訪時間,納入研究基本特征見表1
表1 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5項研究中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腫瘤大小等無統(tǒng)計學差異,組間基線一致,具有可比性。5項研究均為隨機分配,其中2項[1,3]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3項未報告隨機分組方法。(表2,圖2)
圖2 納入研究文獻質量評價
表2 納入研究方法學質量評價
2.4.1 近期療效分析5項研究均報道了近期療效 評 價 結 果,2篇 文 獻[1,5]采 用RECIST1.1標 準,2篇文獻[3-4]采用了mRECIST標 準,1篇[2]未明 確 采用的評價標準,但依據(jù)文中描述結合臨床實踐推定為RECIST1.0或RECIST1.1。采用Rev Man5.3軟件分 析,CR、PR、PD、ORR、DCR卡 方 檢 驗 分 別 為:Chi2=1.82,I2=0%,P=0.77;Chi2=0.63,I2=0%,P=0.96;Chi2=0.98,I2=0%,P=0.91;Chi2=2.83,I2=0%,P=0.59;Chi2=1.69,I2=0%,P=0.79,提示各研究間均無明顯異質性。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RR=2.20,95%CI:1.51~3.22,P=0.000 1;RR=1.22,95%CI:0.94~1.59,P=0.13;RR=0.38,95%CI:0.24~0.59,P<0.000 1;RR=1.49,95%CI:1.26~1.77,P<0.000 1;RR=1.23,95%CI:1.12~1.35,P<0.000 1,提示聯(lián)合組的CR、PD、ORR、DCR與對照組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兩組的PR差異不顯著。分析SD卡方檢驗為:Chi2=8.68,I2=54%,P=0.07,提示各研究間存在明顯異質性,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結果為:RR=0.84,95%CI:0.48~1.45,P=0.53,提示聯(lián)合組的SD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進一步分析異質性來源,發(fā)現(xiàn):異質性主要來自張智慧[2]、何遠春[1]兩項研究。當移除何遠春研究后顯示:Chi2=5.37,I2=44%,P=0.15;當移除張智慧2016研究后顯示:Chi2=4.08,I2=27%,P=0.25;當移除其他研究后無法消除異質性。(見圖3~圖8)
圖3 聯(lián)合組和對照組治療患者的CR比較
圖8 聯(lián)合組和對照組治療患者的DCR比較
2項研究[3-4]采用了mRECIST標準進行短期療效評價,對其合并研究發(fā)現(xiàn),CR、PR、SD、PD、ORR、DCR在兩項研究間無明顯異質性,可以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結果分別為:Chi2=0.01,I2=0%,P=0.94,RR=1.90,95%CI:0.96~3.75,P=0.06;Chi2=0.01,I2=0%,P=0.94,RR=1.15,95%CI:0.77-1.70,P=0.49;Chi2=0.39,I2=0%,P=0.53,RR=1.07,95%CI:0.57-2.00,P=0.84;Chi2=0.39,I2=0%,P=0.53,RR=0.36,95%CI:0.17~0.76,P=0.007;Chi2=0.32,I2=0%,P=0.57,RR=1.35,95%CI:1.02~1.78,P=0.03;Chi2=0.01,I2=0%,P=0.94,RR=1.27,95%CI:1.07~1.50,P=0.005;提示實驗組與對照組在PD、ORR、DCR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CR、PR、SD無明顯差異。(見圖9~圖14)
圖4 聯(lián)合組和對照組治療患者的PR比較
圖5 聯(lián)合組和對照組治療患者的SD比較
圖6 聯(lián)合組和對照組治療患者的PD比較
圖7 聯(lián)合組和對照組治療患者的ORR比較
圖9 采用mRECIST標準時聯(lián)合組和對照組治療患者的CR比較
圖14 采用mRECIST標準時聯(lián)合組和對照組治療患者的DCR比較
2.4.2 生存期分析3項研究[1-2,5]報道了6個月的生存率,合并數(shù)據(jù)后卡方檢驗顯示:Chi2=13.92,I2=86%,P=0.000 9,顯示各研究間存在明顯的異質性,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顯示:RR=1.09,95%CI:0.89~1.33,P=0.42,提示聯(lián)合組和對照組患者的6個月生存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進一步分析顯示,異質性來源于張智慧[2]2016研究(權重21.8%),移除該項研究后卡方檢驗顯示:Chi2=0.67,I2=0%,P=0.41。(見圖15)
圖10 采用mRECIST標準時聯(lián)合組和對照組治療患者的PR比較
圖11 采用mRECIST標準時聯(lián)合組和對照組治療患者的SD比較
圖12 采用mRECIST標準時聯(lián)合組和對照組治療患者的PD比較
圖13 采用mRECIST標準時聯(lián)合組和對照組治療患者的ORR比較
圖15 聯(lián)合組和對照組治療患者的6個月生存率比較
4項研究[1-2,4-5]報道了1年生存率,合并數(shù)據(jù)后卡方檢驗顯示:Chi2=4.26,I2=30%,P=0.23,顯示各研究間無明顯的異質性,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顯 示:RR=1.38,95%CI:1.20~1.60,P<0.000 1,提示實驗組患者的1年生存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見圖16)
圖16 聯(lián)合組和對照組治療患者的1年生存率比較
3項 研 究[1,2,4]報 告 了2年 生 存 率,合 并 數(shù) 據(jù) 后卡方檢驗顯示:Chi2=1.36,I2=0%,P=0.51,顯示各研究間無明顯的異質性,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顯示:RR=1.68,95%CI:1.23~2.29,P=0.001,提示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2年生存率存在顯著差異。(見圖17)
圖17 聯(lián)合組和對照組治療患者的2年生存率比較
2.4.3 敏感性分析及偏倚 采用依次逐項剔除納入的單個研究進行meta分析,顯示總效應量不受單個研究影響,meta分析結果穩(wěn)健。采用漏斗圖評價偏倚,均為對稱的倒置“漏斗”,提示無偏倚(見圖18)。
圖18 各研究結果meta分析的漏斗圖
近30%中晚期HCC患者失去外科手術治療機會[6],TACE和局部消融治療均是其可以選擇的治療方案。近年來,多項研究也提示兩者聯(lián)合治療臨床療效優(yōu)于單一治療方案,但是這些治療以單中心、小樣本研究為主,其結論可靠性可能受到影響,尚需前瞻性、多中心、大樣本的隨機對照研究或meta分析。本研究是首次對TACE與冷凍消融聯(lián)合治療不可切除肝癌對比單獨TACE的臨床療效進行meta分析。
TACE通過減少、阻斷腫瘤病灶的滋養(yǎng)動脈,使腫瘤細胞缺血、缺氧而壞死,被推薦為BCLC B期HCC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案。但是TACE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①TACE對血供豐富的HCC效果較好,但是對乏血供病灶效果不理想;②有少部分腫瘤組織血供來源于門靜脈系統(tǒng)而非肝動脈系統(tǒng),消弱了TACE治療效果,導致腫瘤壞死不完全;有研究顯示:TACE術后腫瘤組織完全壞死率低[7],有30%~50%腫瘤組織壞死,但僅有2%徹底壞死[8];③TACE后腫瘤組織內(nèi)的缺氧環(huán)境會引起血管內(nèi)皮因子(VEGF)表達上調(diào),促進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或肝外供血增加,促進腫瘤復發(fā)、轉移[9];④當HCC合并動靜脈瘺、豐富側支血供時,栓塞劑及化療藥物可能進入其他正常血管,造成異位栓塞及正常肝組織損傷[10];⑤反復多次TACE也將加重肝功能損傷;⑥TACE的遠期療效有待進一步改善[7、11]。因此,TACE尚需聯(lián)合其他治療方法共同實施以進一步增強臨床療效。冷凍消融是一種局部物理治療方法,借助液態(tài)低溫惰性氣體(主要為氬氣、氦氣)在短期內(nèi)低溫-復溫循環(huán),使腫瘤組織變性壞死[12],已達到消滅腫瘤的目的。冷凍消融具有創(chuàng)傷小、可視、可控、高效、安全等特點,具有較高的病灶消除能力,尤其是小肝癌可達到完全消融,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13]。但是其對于體積較大的腫瘤無法完全消融病灶,臨床效果不佳[14]。而TACE與冷凍消融聯(lián)合,既能發(fā)揮兩者的優(yōu)勢,又能相互彌補劣勢,形成協(xié)同效應,療效要優(yōu)于單一治療方案[15]。
本研究經(jīng)meta分析TACE與冷凍消融聯(lián)合治療對比單一TACE治療的短期療效顯示:實驗組較單純TACE組CR患者明顯增多,PD患者明顯減少,ORR(RR=1.49,95%CI:1.26-1.77,P<0.000 1)、DCR明顯增高,而PR、SD在兩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可能歸因于:①TACE后有些腫瘤細胞會因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門靜脈系統(tǒng)供血等因素而存活,冷凍消融治療可以協(xié)助TACE滅殺這部分腫瘤細胞,減少復發(fā)的機會;②冷凍消融治療還能夠彌補TACE對乏血供腫瘤殺傷效應不足的缺點;③TACE后局部碘油沉積,有利于協(xié)助冷凍治療定位靶病灶及確定治療范圍[16],并能發(fā)現(xiàn)一些不易被CT、MRI發(fā)現(xiàn)的病灶,提高了冷凍消融治療的精確性;④TACE后局部病灶血流減少,有利于消弱熱池效應,使冷凍消融時冰球形成更快、更大[16],顯著提高腫瘤壞死率[17];⑤冷凍消融和TACE均可使癌細胞膜通透性增加,進而使化療藥物更易滲透進入癌細胞內(nèi)[18],具有協(xié)同殺傷作用。
研究已經(jīng)表明,mRECIST評估TACE[19]、冷凍消融[20]治療肝癌的療效要優(yōu)于RECIST1.1或RECIST1.0,因此本研究對于采用mRECIST的2項研究進行亞組分析。Meta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PD明顯低于對照組(RR=0.36,95%CI:0.17~0.76,P=0.007),且ORR(RR=1.35,95%CI:1.02~1.78,P=0.03)、DCR(RR=1.27,95%CI:1.07~1.50,P=0.005)明顯高于對照組,而CR(P=0.06)、PR(P=0.49)、SD(P=0.84)在兩組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這也提示聯(lián)合治療能夠提高客觀反應率和疾病控制率,延緩疾病進展。
本研究還顯示,兩組患者6個月生存率無明顯差異,而實驗組的1年和2年生存率顯著高于對照組,這說明聯(lián)合治療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遠期生存率,使更多的患者生存獲益。
本研究還有一些不足之處:①此項研究的國際報道較少,納入文獻均為國內(nèi)文獻,無法控制有病患群體不同導致的選擇性偏倚;②本研究中所有文獻對盲法均未做詳細闡述,不除外實施或研究中觀察導致的偏倚;③目前TACE和冷凍消融聯(lián)合治療肝癌尚無指南或專家共識作為參考,缺乏規(guī)范化,可能影響本研究的可靠性。